名山家园

 找回密码
 请使用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2971|回复: 3

边走边唱(56)--我看80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9-15 23:37: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搜狗截图20130915233236_副本.jpg

    浏览“宝泉岭论坛时,看到一篇文章《黑龙江兵团怀旧之旅》,阅读后,我马上断定作者是老兄的大公子。  
    后来在该网上,“名山青年”给我发了一个帖子:
    “老土豆,本栏里《黑龙江兵团怀旧之旅》是葛长根的儿子写的大作,也许你已读过了吧?日月轮回,我们都已经老了,把我们的故事留给后人吧。 --名山青年。”
    后来了解到,“名山青年”就是池秋生,他在该论坛上写了“名山脚下的故事”,我已经下载,先发给你看。
    我顺藤摸瓜,却摸到了到了一条“小鱼”,发现了多彩的“鱼缸”,就是你儿子的博客 --fish gwo的鱼缸(http://fish_gwo.blogone.net)
    浏览了小鱼的博客,我的感觉,这是一位很优秀的小伙子,思想开阔、热爱专业又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尤其难得的是小伙子有事有话和你们两口子交流。
    有舆论说“80后”这一代人是“迷失一代”、“颓废的、缺钙的一代”、“永远以自己为中心的一代”、”毕业找不着工作的一代”、“结婚、离婚的一代”等等怪吓人的“一代”。   
    这么看,这个社会算走到头了。当年连美国人也这么评价“60年代的美国青年人”,美国现在不还是世界第一吗?我看都是一帮吃饱不饿的人瞎操心造出来的。
    每个时代的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观和价值观,每一代人的觉悟、情怀和理想不可能一样。我一点也不怀疑后代一定比前代人更智慧,否则还不回到茹毛饮血的一代。
    看到《黑龙江兵团怀旧之旅》一文中,他跟着你们老两口二回黑龙江,把“旅游”也作为去思考和观察社会的实践,仅仅有这样的想法就很不简单很不容易了。
    在他的另外一篇短文里还说到:“父母的爱真的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你看,这哪里是什么“迷失的一代”呢?
    我想把“小鱼”博客上的“旅游日记”、有关文章段落以及我和“小鱼”的往来帖子整理一下,做为一个全新的话题,发给老朋友们,看看在他们这一代人的眼里,现实、父母、朋友以及知青等是个什么东西,他们的视角是什么样?我想会很有意思的。
    我还想把和你的通信,做为的我的“边走边唱”的一集,你看怎样?
    全家人春节愉快!
                                      小弟  窦忠强
                                      2007年2月17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9-15 23:43:16 | 显示全部楼层
搜狗截图20130915115309_副本.jpg

     在博客里    留言和回帖也是一件挺有意思的事情。留言和回帖的对象你可以完全不熟悉,可以不问其年龄、性别、学历出身及胖瘦身长,只对博客主人的观点感兴趣,当然也可以因为其它理由。
      浏览葛长根教授公子的博客: “fish gwo的鱼缸”,http://fish_gwo.blogone.ne--一来是被他的《黑龙江兵团怀旧之旅》所吸引,二来想看看这个被他老爸称做从来没出过华东师范大学大门(幼儿园--研究生)的小伙子卖的啥膏药?三是想把他和我的儿子做个比较。   
        阅读后随手在几篇文章里回复了一些话。
      对我在‘鱼缸’的里的留言,‘小鱼’都很快回复了,积累下来也有几篇。
------------------------------------------------------------------------------------
留 言(1)
fish gwo:
       读了你的“黑龙江之旅”,把“黑龙江之旅”做为“思考之旅”,看出来你有这样的准备,很有意思。可是没有看到8月“名山之旅”后的文章呀,很想看到。
    我也喜欢何清涟的作品,如你一样的年轻人读懂何清涟的人可能不多吧。
                                             北京的老土豆叔叔   2006年1月
------------------------------------------------------------------------------------
留 言(2)
fish gwo :
你好,老爸老妈都好吗?
      宝泉岭论坛(http://www.baoquanling.net/)转发了你的“黑龙江之旅”,我摸索着抓到了一条小鱼,发现了你的“鱼缸”, 又刚刚看到“黑龙江旅游日记”,很有兴趣,我已经全部下载,准备发给你老爸老妈的老朋友,不反对吧?
                                                老土豆叔叔

回 贴
土豆叔:
    谢谢,爸妈都好。本来是想跟着表姐去西藏的,但是父母不同意,所以去了黑龙江,在火车上顺便把刚买的书读了。我不懂经济,但是何先生写的还是比较清楚,功力深厚啊。“名山之旅”以后去了佳木斯、天津,细节比较多,也就不想写了。
                                                                fish gwo
------------------------------------------------------------------------------------
留 言(3)
fish gwo:
     我更不懂经济,连增殖税发票也看不懂,看见股市上红绿曲线头就发晕,实际上她写的不仅仅纯粹的经济问题,我喜欢读何清涟女士的文章,尤其是那本被称为大书的《现代化的陷阱》,爱屋及乌,很欣赏这个人。
      如你说,何先生功力深厚,这是基础。但更重要的她是一位有着学者的道德良心、对国家和百姓有责任的人,其观点学问是他们基于现实、独立思考的结果,所以他们能无畏,不唯上、不唯书,求真求实。我以为,当下的黄万里(已去世)、吴敬涟、沙叶新、郎咸平、徐友渔等都是这样的人。知识分子要独立、傲骨而不跟风很难做到。他们的观点常为当时的环境所不容,但无一例外的是,没有几年工夫,大路小道都如他们所前瞻论述的那样自然的成为坦途,可见真理和权威不是一回事。要是干事业、做学问都这样就好了。
     在网上可以看到介绍何清涟女士的文章《心在路上》。
                                                                 老土豆叔叔
回 贴
土豆叔:
     哦!《现代化的陷阱》正是我读的第一本她的书,在毕业市场上买的,让我知道了原来还有这样的本土学者。何先生说香港版叫《十字路口的中国》,还有大陆版删去的两篇序,我后来在网上找到了。我觉得,有点头脑的人不会不赞叹这些学者的功力,但环境居然容不下他们,有人中伤,有人打压,其理由却非常牵强。何先生好像去了美国,朗咸平在上海办的节目至今没有重新开播。不知道这是怎么了?         
                                                               fish gwo
------------------------------------------------------------------------------------
留 言(4)
fish gwo:
     在学校30多年,天天是满目的朝气勃勃的年轻人,每年都有新面孔,可谓铁打的学校,流水的学生,就很容易觉得自己还年轻。我喜欢和你们年轻人接触,但实际机会并不很多,因为大家都很忙。有一次几个男女学生下课路过办公室,就进来聊天说话。女生说,老师你身上有股味道,我知道他们不是指“体味”,故意说,我十天没洗澡了,急的她直说不是不是。男生说,你是我们的偶像,我说我长的象刘德华吗?逗的他们哈哈大笑。后来想,可能学生比较接受我的比较有个性的教学方式和比较认真的教学态度以及对他们的最后的考试结果不十分看重的缘故吧。因为这几个学生是大一时给他们上过课,不是夸我几句脑袋一热给他们好成绩的关口。想到我也有自己的“土豆丝”,能不高兴吗?你看,老土豆叔叔观念不老吧?
     但真正走进年轻人的心里,不太容易,这可能就是“代沟”问题?从你的文章了我看到了,你和老爸老妈能经常交流,还能坐在一起看电视节目,能两次随父母去黑龙江,这些比我的儿子强多了,我曾认真地请他和我一起去,他不去,可能他以为我要把“黑龙江之旅”生生变成一次“黑龙江再教育之行”,那还有什么快乐呢?看来,你老爸和老妈是成功的。
                                                                    老土豆叔叔
土豆叔:
      如果最后这句给爸妈听到了,一定会摇头吧,因为他们不觉得我很成功。土豆叔认为交流多,可能是相对而言吧。因为与同龄人比起来,我一直待在父母身边,这不是什么好事—在我接受心理咨询后,他们也觉察到了。其实我跟爸妈平时交流不多,我不清楚他们的想法,他们也不清楚我的想法。他们不知道,他们处处以身作则,确实给了我树立了榜样,但也成了我心里的一堵墙,我觉得阳光总是透不过来。人们常说对待问题有堵、疏二法,爸妈很注重堵,但是很少疏。而面对现实问题,堵往往是没有用的。
      至于第二次去黑龙江,我也是抱着再一次“再教育”的想法的。他们不同意我去西藏,我又没有自己出游的经历,所以只能跟着他们走。黑龙江之行的主角是爸妈,我是个完全的闲人,好在我还知道察言观色和思考问题,所以写出了旅游日记,算是一次见闻吧。
     不知道土豆叔是教什么的?您这样的老师总是最受欢迎的,但是人数总是很少。时代不同了,年轻人面对的是一个多彩但又浮躁的世界,很多事老少之间无法相互理解。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老师给学生作出榜样,学生佩服、崇敬老师,然后传承老师所学,我觉得这是最好的事情。                                                         
                                                                                                  fish gwo
------------------------------------------------------------------------------------
留 言(5)
fish gwo:
      看你的博客,挺有意思的,开篇词就有个性:
       多管耕耘,少问收获;多讲因缘,少谈是非;多求圆融,少求圆满。
      文科的学生活跃、无忌,接受和创造新的理念的能力强,敢于自我表现,和我们理工科的学生很不同。我们学校学生的课余也很活跃,你知道“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吧,我们学校连续几年夺冠,前年是国际大赛的亚军。学生们自己组织的人文讲座,我也常挤进去听听名家的讲演,去年底请来了凤凰卫视的陈鲁豫,人太多,进场凭票,没挤进去。同学们的兴趣点和提的问题都是我们年轻时不可想象的。比如,梁晓声的那次讲座“文学漫谈”,由文学谈到人生,梁叔叔摸准了大学生的“脉搏”,来点幽默,说“我上大学不知道谈恋爱,恋爱多好啊,同学们,恋爱吧。”学生也问他“梁老师,你有红颜知己吗?”
      现在学生们搞活动需要经费,都是自己去到外面的公司拉赞助,还很有办法。这些都是老一辈人想不到也不敢想的,真好。
     真羡慕你们赶上了好年代,衣食无忧、生活多彩,工作可以选择、个性得以发挥。你研究生毕业想往哪个方向发展? 流行一种说法,不出国就出家,是玩笑话吧?
      八几年,我去过你们华东师大,那时你们家住在一栋好象是筒子楼的一层进门左拐第一个门。
    明年是你老爸老妈的60大寿,好好庆祝一回吧。
                                                   老土豆叔叔   2007-2-22
回  贴
土豆叔:
     开篇词是从其他地方借用的,原文“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只讲因缘,不谈是非;只求圆融,不求圆满”,是位有一定生活经历和佛学造诣的老先生说的,我做不到,所以就打个折扣。
    总是听长辈们说我们碰上了好时代,虽然确实如此,但是时代变得太快,很容易让人迷失。我的中学同学可以称得上“衣食无忧、生活多彩,工作可以选择、个性得以发挥”,但我总觉得精神跟不上。“不出国就出家”,我大概两边都挨不上吧。其实我觉得,出家才是世界上最难做的事情哩。
     今年老爸已经庆祝过60大寿了,据说是“做九不做十”,全家都喝了点茅台。                     
                                                                            fish gwo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9-16 00: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葛长根大哥所发上海荒友赴名山45周年活动的集体照片,注明了照片是葛公子伟华所拍。本土豆想起了和小伟华曾有过一次”对话“,翻将出来,献给各位。
    2007年自今,六年过去了,小伟华早已研究生毕业,工作,成家,真正的走向社会,走向了生活。小伟华的爹妈自然长了六岁,说话就古来稀了。当然了,土豆也老得发芽了。
    请长根大哥问好小伟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9-16 21:30:16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小葛的博客(http://fish_gwo.blogone.net)上摘录的几篇短文:
看《大大宅门》
    老爸跟我一起看完了大宅门,看到解放以后的部分就来劲了,指指点点的。
    据说大宅门原来一直写到1980年,但是因为众所周知的缘故,片子只拍到60年代初。不过据老爸的评价,文革的火种已经在大宅门中播下了,那就是洪风和郑三旦这两个人物。前一个是穷人家出来的大学生,李天意(原型就是郭宝昌自己)的同学,满口的阶级觉悟、划清界限,后一个是曾给大宅门干活的郑老屁的孙子,农民出身,受了点革命教育就断章取义地对付起白景琦了,还把老党员毕云良(大宅门的二掌柜)说成右派。老爸说,文革就是让这些极“左”的洪风和郑三旦们给搞起来的,完全没有了毕云良这种老地下党员的成熟稳重……
文章发表了
    回到家,看见桌上摊着校报。第四版文艺副刊上醒目地印着一个标题“选择一个你喜欢的活法”。托校报编辑江老师的福,让我这篇从积聚了许久的郁闷中爆发出来的blog在本学期最后一期校报上刊登出来了。正式刊登的文章与原文大致相同,不过结尾要积极许多:
    老爸看了我今天这篇文章,说老徐的话—找一个喜欢的活法,坚定地走下去—太理想主义了,如果是他肯定会跟学生说,每个人都是受社会制约的,不可能认由自己的喜好。老爸还挑我用词的不严密,说我那个在美国读高中的“妹妹”应该写成“堂妹”,否则给人误会成违反计划生育。
    我看,我与老爸的距离比与老徐的距离还要远。
父母的爱
直到今日,我才发现父母对我的爱是那么深,那么重。
    连着一周的阴雨,就是我生活和心态的写照。雨下下停停,就像我的脑子忽然就不好使了。我里面穿T恤,外面套了风衣,弄得汗流浃背,却还是觉得冷。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好,动不动觉得生活没有希望了。可他们还是那么关怀我,鼓励我,二话不说地为我付出。
    想起前一阵还跟父母抱怨来着,最后发现是我错了。我是那么地依赖他们。可他们都上年纪了,而且身体都不好。我开始想象,要是没有他们,我该怎么办?肯定疯掉。
    父母的爱真的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
做事与学游泳
    昨天翻旧报纸,偶然翻到一篇“孤独者”心理咨询个案,看上去跟自己很像于是呈给老妈看,并谈论了很久。结果,我做了一晚上梦,梦见自己成了Jack Bauer,不停地与人周旋、交火。而老妈一晚上没睡,一直在思考我的问题。
    晚上参加完生涯团训回家,老爸又跟我来了一次长谈。他困惑于过去20多年没有任何异常的我,为何在读研开始的时候,经历如此大的心理波动。大概是听老妈讲了昨晚思考的结果,他认为物质上的优越和环境的封闭是造成我目前状况的最大原因。
    老爸开口就是毛主席的矛盾论、实践论,虽然这个时代已经很少有人这样讲话,但表现形式再不一样,真理总还是真理。他提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这几个名词我已经陌生了,但是随着谈话继续下去,我感到确实是这里出了问题。大一的时候,我还要求上进,当上了班长,虽然班委的四个核心(两个班长,两个团支书)中我是最嫩的,但一年下来也带给我不小的收获。后来的三年,我安逸了,职务上没有更高的要求,学习也逐渐退步,成了一个高开低走的局面。
    大一的我自然比现在单纯,但是敢于锻炼自己,心态是比较积极的。后来怎么越来越颓废了呢。这只有从信念上去解释。没有信念,生活就被动,一切都索然无味,也就不可能有所成就。如果没有为了主义、为了人类、为了社会而奋斗的信念,那剩下的只有为自己了。
    老爸对我说,你做事就像你学游泳,要完成25米的距离,游到20米的时候就放弃了,要过很久才能跨越这个槛,跨越过去以后就能游50米了。不像我们当初,要游就在一个小时里不间断地游。
    这个比喻倒是恰如其分。很多事情,我一开始都是很努力去做的,但到了一个槛上便失去信心,放弃了。如果以后我一直不去做这件事,那我永远也过不了这个槛,否则,死磕也会把槛给磕破了。
    这让我想起我成功“破槛”的一次经历。小时候我体力非常差,初中跑400米是刚刚及格的。后来不知是不是参加了越野跑,我懂得了掌握节奏。中长跑时,虽然到了中途会很累,会想放弃,但是只要我掌握着节奏,疲劳感会逐渐减少。到最后,别人越来越慢,而我还有能力冲刺。高三校运会1000米那次神奇的夺金,我足足冲刺了450米,真是一骑绝尘。
    虽然技术很重要,但是意志也很重要,否则就坚持不到最后。但在游泳时,我总是觉得自己技术有问题,所以游到20米就坚持不下去。或许,别人跑1000米时,也是这种想法?
    现在,面对心中的魔咒,我能做的可能就是找回过去的那种勇气和意志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Archiver|名山家园 ( 京ICP备13012660号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953 )

GMT+8, 2024-11-25 14:46 , Processed in 0.02405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