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家园

 找回密码
 请使用中文注册
搜索
楼主: 老土豆

《岁月名山》回顾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9-13 08:28:24 | 显示全部楼层
边走边唱(74)
《岁月名山》与奥运同生
1
     纪念文集《岁月名山》在8月8日出锅,它和北京奥运共生。
        此前,文集编辑委员会委员长葛长根专程来北京坐镇,拍板决定印制前的诸多事宜;石慎景也专门来京和回访名山到京的上海谢肇祥一起敲定文集的封面封底的式样。
       8月9日,发往上海、哈尔滨(名山)和天津的1700本文集一天内全部办完。我把在北京看望女儿的4连哈市战友吕盛华叫上一起帮忙搬搬弄弄。在文集的联系印制、排版到最后的运输发送的全过程中,杨捷下了大功夫,花了大心血,还节约了不少印刷经费,建议发一块木头奖牌吧。
       文集印好了,往外地发送成了问题,中铁快运要3.6元/每公斤,这样一来仅运费就要花4000多元,还要花包装费用。公路运输也要1.5元/每公斤。在5月份的工程连北京大聚会上认识了哈市战友王学礼,他长期在北京搞汽车配货运输,听说这事,说因奥运外地大车进不来,配货几乎业务瘫痪,否则咱一分不花全给整走,铁路公路运输都乘机发奥运财,大肆涨价,真TMD。王学礼多方联系,找了老关系,分别在两处货运公司把上海和哈尔滨的书发走了,花钱不多。天津距北京太近,利润太低,没人愿意接活,下午杨捷和吕盛华又折腾一个多小时从邮局邮寄走了100本书。所有外地的书都发走了,我们四个人松了一口大气。王学礼兜里揣了3000元钱,要请几个干活的人吃饭,看咱哈市的战友多好啊。名山的200本书交由哈市孙钢元直接把书送到开往名山的大客车上,当天就能到达。
      这几天,北京的各连联络人陆续到我这里取书,2连、4连、6连、11连、15连的书已经取走了。北京的5位编委为纪念文集的征集、审阅、印制可以说尽了全力,为北京战友的80多篇稿件(文集篇幅有限,没有全部采用)能有较高的质量,几十次的通过网络、电话就文稿的繁简取舍、文通字顺、用词遣句、重要事件重要人物的核实及题目的选择等讨论争论。时常为一篇精妙的文章,抄起电话大谈感受。
        北京编委里有两位大笔杆子李德贵和石予民两位大哥,俺们心里踏实。李德贵大哥在家要照顾100岁的老母亲,他和原政芸大姐要不断的接待来北京的诸位战友,还抽出不少时间编辑文稿,去印刷厂看纸型、谈书样;石予民大哥赶在回上海照顾老父亲前,逐字逐句的审看了全部文稿,指出了几百个毛病。马雁民驻地离城里较远,审看了不少文稿,提出了很多好建议。
       说说天津的石慎景,当北京编委小心地质疑他一篇文章的某细节后,他回访名山时专门找了当事人核对事实,最后在文章里修正了两个字。
   顺便说说一件“好玩”的事。我用自行车带了两包《岁月名山》走回家,路过建在我校即刚刚启用的“奥运场馆”,安全线内的哨兵跟随本土豆走到看不见,本土豆不时回头望望哨兵小伙,皆为那两包牛皮纸包装的《岁月名山》,太像“炸药包”了。

    40年前,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被动地聚合到名山农场,40年后,还是这些人,为了一个“说不清道不白的目标”主动地再次聚合,成就了《岁月名山》。
     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
                                                                                                             2008年8月15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9-14 23: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各地编委交流
----------------------------------------------------------
各位:
    《岁月名山》与《名山岁月》不同。
     先前我看了《库尔滨河畔的足迹》悟出一个咱们的面太大了,人家就缩小范围,直接点题说的是库尔滨,所以想到了名山岁月,把黑土去掉。
但考虑有名山二字容易把祖国的名川江山联系起来,我放弃了主张。昨天我单位电脑坏了,又想起建字104邮箱没放上去,忽然来了灵感,何不调个头,叫《岁月名山》倒装句岂不更好?
    “岁月”讲的是我们这代人的事,“名山”是我们这代人在那个地方所发生的事。比“黑土”缩小了范围,直接点题了在名山。不会和祖国名川江山联系在一起。
    为了留有悬念,在封面上不放副题。咱们到过名山的人都知道,没到过名山的就吸引他往下看,我想把副题放在扉页的上面,你们说行不行?
    我的建议,希望得到你们大家的支持,并发表自己的看法观点,反复斟酎一下!    谢谢大家!                  谢肇祥2008/5/18
----------------------------------------------------------
    我和李德贵同意书名改为“岁月名山”。       --石予民
----------------------------------------------------------
小谢:你好!
    邮件均已阅,你为文集之事费了大量心血,战友们有目共睹、有口皆碑。北京方面各项工作也将进入收官阶段,我们在各位领导下一定尽力。昨天工程一连的荒友16人来京旅游和聚会,我们晚上到宾馆去看望了大家。非常欢迎你和夫人一起来京,我们尽地主之谊,在我家住没问题,老石那也没问题。我有车很方便,咱们可以好好聚聚、玩玩。
    关于文集名称,我和老石商量过。岁月名山指向性要比黑土岁月具体,但从语法来讲,岁月后边跟动词更贴切一些。仅供参考。
                                              李德贵 原政云   2008-05-21
----------------------------------------------------------
谢谢李哥!感谢你的理解和支持!真的非常感谢!
                                         ---- 谢肇祥
----------------------------------------------------------
小谢:
      你为文集的事殚精竭虑,辛苦了。像如何排版之类的事,出版社或印刷厂他们都会搞定,出了样本之后,再把关即可。书名一事大家倒是比较关注,“名山”是个地名,放在岁月之后也不是绝对不行,组成的是一个名词性的词组,只是这样组合不太习惯。要突出“名山”,岁月后边就没法跟动词了。所以,我认为:不管名山岁月还是岁月名山,都比黑土岁月更有指向性,避免泛泛。如果考虑我们的文集就是在“圈里”这个因素,名山岁月也未尝不好。如果觉得有点俗,就用岁月名山。最后再听听长根、接章的意见吧。                                        ---李德贵
----------------------------------------------------------
李哥原姐:你们好!
   谢谢!谢谢!真的非常感谢你们的热情,我们到北京肯定要麻烦你们,还没去呢,我们家小王就已经不好意思了!怎么办呢?到时感恩吧!
   关于《岁月名山》题目一事,我也思来想去就像你李哥说的那样,后面应该跟个动词。我今天特地打了几个电话,询问语言文学专家和语文特级教师,他们也有同感,说这岁月后面跟动词不好跟,跟什么呢?不如直接就“名山岁月”好。我说,这样要容易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和猜测,大家都不会同意的。
   “岁月名山”他们懂了这含义,可总觉得有点别扭,怎么办好?完了最后说,可以也可以,作为特定的“约定俗成”来处理,没问题。也不要想那么多,反正你们也不上新华书店销售。可以的。
   我说李哥,你有没有更好的组词或是“岁月”后面跟什么动词呢?
   我焦急啊,愁死了。                       ---小谢
----------------------------------------------------------
      “名山岁月”指在名山的日子里;“岁月名山”从词组讲有点别扭,就理解
为“岁月啊(指那一段历史),我的名山农场!”
     我觉得还是反其道吧。 或者“岁月名山”。   --葛长根    2008-05-22
----------------------------------------------------------
长根大哥:
      受谢肇祥<岁月名山>的启发,想起了去年四连哈尔滨活动时曾有过的一个主题“永远的名山”,倒是很能表达我们目前的感受。“名山”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这样一个普通的地名,但对在12团工作和生活的人,其中也包括我们的知青,是铭刻一生的。无论我们现在在哪里,这个名称在我们心中是“永远”的,它将伴随我们一生。是否可以考虑用——“永远的名山”作为封面标题。
       扉页上如果有名山照片的话是否可以在照片上面写上这样一段话:“世界上有无数名山大川,但在中国北方的国境线上,在黑龙江畔横卧着一个不足百米高的小山、它叫名山,它是我们心中的山,心中的名山,心中“永远的名山”。
      以上意见仅供参考。                                ---王志钧
----------------------------------------------------------
      最后书名和封面的设计主要采纳了以上的意见!感谢所有参与
讨论和设计的战友给予文集的大力支持!------葛长根  
        以下是石慎景的印和江涛的照片。
我.jpg 2_副本.jpg 333_副本.jpg 444_副本.jpg
----------------------------------------------------------
关于版式
      我现在需所有的稿件来套版,否则版面、字数、稿件顺序都出不来。小豆能否把北京的所有稿件发我。
      版面布局大小按大家的意见办都没问题。版面定好后,大有大的稿件安排,小的话就要删节和压缩,这个工作量是很大的,因为每篇文章要套进版面后,才能决定压缩的量(实际上是占的页数多少和小于五行的删减,少于一半还要找照片顶上)。这个工作现在不做,等所有的版出来再改,其量和排版的改动就更来不及了。八月份北京运输进出大概都不行吧。
   1.文章目录秩序我的意见按连队顺序排,老小无欺。
   2.删改的原则:页面、篇幅需要; 照顾地区、连队; 稿件质量,较空洞的议论和体会可少用; 照顾文字,先压照片。
六月底之前,所有的稿都发小胡。七月上旬排出样稿。七月中旬,如有必要,我到北京校对。争取七月底印出来,发往各地。避开“红八月”。我们还要投入九月六日的安排。
   以上我个人的想法,供参阅。            葛长根   2008.06.18
----------------------------------------------------------
长根好:
    关于版面和日程安排,我同意你的意见,时间一定要往前赶,工作量很大,加上一些不确定因素,例如照片像素低的要调换,不满整页的空白部分还要找些知青诗歌、美术作品和照片配上去,如文章太多需要删减和调整等,争取七月底完成出书任务。
    印厂美工设计的封面总体较好,但细节有不少问题,大家再提提意见,我周六上午去见他,探讨修改意见,同时将封底设计一并谈谈,拿出方案。                                 杨捷    6-18
----------------------------------------------------------
长根好:
       昨晚小胡发来的版式看到了,总的感觉比较好,基本成型。图片的安排上还可再大胆些,大小错落可增加视觉冲击力,书很好看。建议每幅图片下面要有一段图片说明,比较规范,象沙钝那篇文章图片说明就很好,但可能要增加工作量。至于33行还是34行,我倾向33行,大主意请你定。辛苦了!                                杨捷 2008-06-20
----------------------------------------------------------
长根好:
    近期邮件均已阅,经过大家商讨,已经成型,就抓紧办吧。我和杨捷、老石一直保持联系,意见都一致。最终的一点细节你就拍板吧。
                                        --李德贵
----------------------------------------------------------
长根好:
    上午见了小胡和美工陈老师,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关于版式,我和小胡参照两本规格同样的样书“我们的故事”“乔冠华与龚澎”反复比较,量边距。觉得“故事”上下边距小了点,“乔”边距大了点,所以她提出36行的建议,字号可能有误差,每列41字太小了。我同意你们的意见,坚持34行,5号字不变,已告她重排一遍发你们,小谢再打印看看,把纸裁成170*240规格,看起来比较准。
    照片普遍像素低,不大清楚,她讲最好每个文件后面单独附一个高像素的照片文件包。可能工作量太大,手头如有原照片尽量给她提供,没有就算了。排版中如有问题,她会晚上利用QQ随时与长根联系。请长根将你的QQ告她。
    关于封面和封底,陈老师是非常专业的美术编辑,他的的理念是用颜色和抽象的画面让读者感悟书的主题。“岁月名山”是他的仿毛体,体现时代特征。封面不准备大动,换一张石予民推荐的,从宝泉岭论坛下载的黑龙江照片,替代那个长白山松树,封底用一点老照片和石头的印章,他作好后发给大家先看看。
   我和夫人28日回名山,预计7月5日返京。       杨捷  6-21
----------------------------------------------------------
长根及各位好:
    下午没事又仔细斟酌了一下封面和封底,还没写邮件正巧接了杨捷和石兄的两个电话,我们的看法非常吻合。关于封面,我理解设计者有他的设计理念,灰色的底色配以树枝芦苇前景,烘托的是一种自然的氛围和乡村的气息,中间是白色给人以纵深感,配以青松是寓意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刚和石兄沟通他也有同感,他说题目岁月名山不是特指十年八年的岁月,和原来的封面设计比较吻合。现在中间放上一个绿色的小山包,不仅不协调,韵味也打了不少折扣。有两个方案:一是如果就要把名山放在封面上,照片不能只取一个小山包,像个馒头似的,应该放个全景的,颜色反黑;另一个想法,索性把名山全景返灰作为封底的衬,再放照片。杨捷的意见是只放一张照片,如同摄影选景,面面俱到反而杂了,石兄的意见名山全景上只放一枚方印。我倒倾向后者,更有艺术感。
    对同一个东西大家理解肯定不会完全一致,所以需要揣摩。而揣摩的依据是怎样更合理、更科学、更能反映文集的意境。我们都是文化人,应该能够做到。最终的结果肯定不可能和每个人的意见一致,那我们就择其善者而从之,我的意见不一定全对,大家觉得不对可以否。大家费劲巴力的不就是想做好吗?各位说对不对?
    长根是主任,最后的定夺就要说了算。工作这么长时间了,既然大家没有异议,就必须尊重这个主任,民间组织也得有原则,希望大家支持我的观点,个人服从集体、少数服从多数、编委服从主任,共同把最后一拜拜好。                              ---李德贵
----------------------------------------------------------
《岁月名山》2008年7月下旬在北京最后定稿
    2008年7月19日,葛长根到京,受到杨捷和老战友李德贵、原政云夫妇的热情款待。北京知青联谊会会长梁建一和李芸莉、陈慧蔚等也宴请了葛长根。
    7月20日、21日,刚从名山农场返京的窦忠强教授,与葛长根一起,统完了最后的稿件。(窦22日又去长沙开会,很忙!)
   7月24日,谢肇袢、沙钝和天津的石慎景到京;25日上午,印刷厂于经理、版面设计、排版人员,和我方京、津、沪杨捷、石慎景、葛长根、谢肇袢、沙钝等一起,对书稿的封面设计、书名位置、“名山论”的排列、封底印章的大小位置、书中空档的插图,封面内折的内容等,当场都作了统一认识,并决定立即付印,尽快出版。至此,我们可以喝一杯庆功酒了!
    8月8日,书终于赶在奥运会前出版!杨捷和老窦又为发书托运的事忙碌了一阵子。                        --葛长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9-15 10:07:34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编委通信交流(1)
----------------------------------------------------------
各位北京编委好:
    发去曹月珠和孙钢元原文稿,曹的文稿也发到205信箱了。
    孙钢元的手写稿〈大荒情〉直接邮寄给我了,他说不会打字,写作水平差,请帮助修改。我昨刚录入好,未改。他那篇〈返城前后〉和王雪松〈采石深山中〉是我从哈出版的〈昨日风雨路〉上是照录下来的。
     孙钢元的稿当然不算北京的,他委托我改好直接发给葛。
     曹月珠的文章我匆匆做了小改动,包括标题、别字,又请他交代清楚人物和时间,不算最后稿。这算是北京第一篇文集稿件,估计会很快有一些稿子发来。先发在205上也有益,可听听反映,修改后,投稿“文集”。仅就文字表达能力看,很不整齐,估计北京和其他地方情况会基本相同。咱们应有思想准备,怎样“编辑”?可能最后还有个“推荐”录用的问题。  请各位讨论交流。                             --- 豆  2008-2-18
----------------------------------------------------------
各位北京编委:
    老石来信谈了文集的“和谐性”和并应引起注意的事。
    我认为很重要,如编入“文集”,这类事情处理不好,会引起矛盾,应设法处理好。
    这也是一个比较难办的事。文集虽然不具纯文学性质,但没有矛盾、冲突、没有悲剧,也同样没有力量,没生命,也不真实。
    写涉及具体人物又比较“负面”东西,即使是亲历亲为,但看到的也可能仅是一个侧面,也不能保证就是真相。写出来公开发表就可能误会或伤害当事人。我经手处理了四连200多篇文章,有这样的问题,感觉较麻烦。即使是看似“铁案”,但涉及到知青,更应考虑到当时大家都小,不懂得怎样处理世事,甚至有些过“左”的、激进的言行。作者可能不吐不快,但可能会伤人。涉及到当时的领导,事情更为复杂。

    此类问题,估计不会有很多,但应十分小心,不影响积极性,又体现和谐性。我建议:
1. 已经发205信箱的文章,各位编委发现此类问题,马上通知我,暂时撤下来,由与作者更熟悉的编委联系协商。
2.题材好,文笔好,又不可避免的写了尖锐、敏感的东西,建议“模糊”处理一下。
3.  作者不同意修改,经过集体讨论,不入文集。
2.待文章较多后,此类问题由北京编委碰头讨论。
3.上海编委的“纪念文集信息”已经发到205信箱。北京开会时我只提到了“真实性和广泛性”。这是考虑到“积极性、和谐性”对于初次知道“文集”消息的人来说,不好解释,也不好界定,搞不好成了“框框”。我自己认为,“积极性、和谐性”不宜广泛宣传,由编委注意、把握就好。
    谈个实例:……………
    瞎写了一通,供各位参考。  祝好!        ---窦忠强     2008-2-28
----------------------------------------------------------
        看了205信箱上的一些文章,围绕和谐性,确实应引起我们编委的重视。我理解,我们这个文集的和谐性,不一定强调主旋律、宣传口径,主要考虑别造成名山人之间有什么误会。所写确为事实,但照单收入,会否带来副作用,需要把关。
(以下省略举例说明)...............
    如收入,建议与作者商量稍加修改。供参考  ---石予民  2008-2-28
----------------------------------------------------------
        石兄所提到的问题我完全赞同。纪念下乡40周年这个命题本身就很复杂,究竟如何评价这场运动不能脱离当时的国情和背景。仅就上山下乡而言,积极的、消极的方面都很多,具体到每个人,感受的肯定大相径庭。所以除了共性的东西,还有很多个性的东西。我们搞纪念文集,应在真实反映历史的前提下,注重和谐性。以有利于战友间的沟通、理解和友谊,同时也应有利于农场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在北京知青联谊会上,一位荒友直言:你写的东西不错,但是不是太唱赞歌了?其实哪有什么赞歌,无非是抚今追昔的感触,无非是一份北大荒情缘。我总想,我们搞一个纪念文集,大家看完后的感触是心灰意冷、怨天尤人,甚至是对北大荒的憎恶,还有什么纪念可言?以上拙见请评委斟酌,搞个文集不容易,何况纪念文集?                  --- 李德贵  2008-2-28
----------------------------------------------------------
李兄、石兄:
    你们的意见、看法,我完全赞同。搞文集本是好意,当初也没考虑那么多。但随着事情的发展,好象有点复杂化了。这给我们提出一个问题,仍然是出发点和立足点的问题。我们搞文集、搞“纪念”、忆往昔,是为了加强联系,巩固友谊,老有所乐,充实晚年。为此,我们应有更宽阔的胸怀,多写好的方面。在写作技巧方面,大实话也要注意“和谐”化。的确,还是要有个“标准”的。要收入文集的文章,我们要把握这个度。吴淑英提的“面”的问题,也很好,我们也要注意。谢谢吴淑英的工作和努力。
                                                             ---葛长根 2008年2月28日
----------------------------------------------------------
各位编委:
    看了各位意见我完全同意。石予民的意见很及时,往往是作者无意,读者有心,千万注意不要伤人,确实在文章的选题、取舍、角度上有些难度。“负面”的东西还是要有,否则没味道,关键是如何把握,出书前的把关最重要。此情况内部掌握,不宜对外,人家还没动笔呢?别把人家吓回去。这可能会增加老窦和小谢的工作量,每天帖上去的东西都要过一遍,发现问题及时和作者沟通,真是辛苦二位了--杨捷 2008-3-1

在京12团战友新春联谊会(2008-2-3)-10_副本.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15 10:49:09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土豆 发表于 2013-9-15 10:07
北京编委通信交流(1)各位北京编委好:    发去曹月珠和孙钢元原文稿,曹的文稿也发到205信箱了。    孙钢 ...

知道出一本书不容易,没想到这么不容易。有关人员和编委们做了那么多繁琐,细致的工作,还要考虑到方方面面的事情,真是太辛苦了。由衷的向他们致敬。谢谢老窦让我们了解了《岁月名山》出版前后的许多幕后故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9-15 15:52:36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编委通信交流(2)
----------------------------------------------------------
老豆:
     看了你的来信,很有感触,对那段经历确实难说,是苦、有苦,是乐、有乐、恨也好,赞也吧,总之是一段难忘的,也许是一段不可回首的。我们工程二连有一件事,我很想写出来,也是有顾虑,事情大概是这样,那年我连从八连改编出来,到老团部改编为工程二连,新建连又赶上那年包米多而不好,伙食很差,细粮少得见不到吃不上,有一个从七连调来的哈尔滨青年“毛驴子”,实在忍不住,到招待所食堂买了两烤饼,被招待所金所长碰上,非让他送回去,结果争执起来,把金所长的门牙打掉了。李副指导员命令把他绑起来,王营长“王大炮”说“先关起来,看他服不服”。那是冬天,关在无取暖的行李房里,果然没多久他受不了了,承认错误作检查,被开除武装连回了七连。像这样的事,“毛驴子”(名子我记不得了)返城后如果不顺,再消沉些,一定不愿回首这些,你说那。我己和石兄交换过意见,像这样的事我认为还是记录下来,就不必进文集了。前面说的事谁对谁错。二十来岁的小伙子,正能吃,可又说回来,还有那么多人那,为什么大家都挺过来,王营长也有儿女,只是恨铁不成钢。就啰嗦这些吧,不妥之处请多包涵。                                                              ---马雁  2008-3-1
----------------------------------------------------------
    看过长根、忠强二位负责人的邮件,我觉得基本已经定了调子。搞纪念文集一定要真实,但不应涉及对一些人和事做“带有结论性”的评价。在下乡的岁月中,大家都经历了很多是非恩怨,有“受益者”,也有“不得意”的。尽管这些很大程度取决于个人的表现,但不能否认那个年代的历史特征和局限。承认这一点,对已经过去几十年的事情就要宽容些、看淡些,况且即便当初,个人的看法也未必没有偏颇。所以非常赞同长根提出的搞“纪念”的目的,应取的“应有更广阔胸怀”的态度和收录文集的标准
                                                                                     ---李德贵  3月1日
----------------------------------------------------------
豆弟,我的意见:
    第一步,有所有编委浏览后,确定该篇文章是否收录
    第二,对决定收录的文章通知作者,同时告知要做些局部修改,征得本人同意
    第三责成一名编委进行修改和编辑,对其中内容需要做增添或删减的,提出修改意见;对纯文字性、技巧性的修改,则直接在原文改动
    第四最后经负责人统稿、定稿。我认为按这种程序比较有可行性,也便于编委工作。否则谁都不好在原文上进行改动。
    XX的这篇文章可选,题材和内容都不错。有些地方需要改一改比如标点不准确,有的地方不够连贯有的话像是半句要表达的意思不清楚。
      XX的文章,其中写到要干的四种活,完全不像想象的浪漫、充满艰苦。前两种活都有概括的描述,后两种就只列了个“标题”,显得内容和段落都不完整。需要充实,编委就无能为力了。还有的地方不连贯,不知要表达什么意思。
      以上意见,仅供参考。                      ---李德贵 2008-3-1
--------------------------------------------------------
李哥:
      前面发去了几篇来稿,我是想请各位先浏览一下“文字能力”很不整齐的几种情况,估计一下编辑工作可能遇到的问题。
      您很认真地审阅了XX文,还提出具体建议,我定会转告。
     北京的文章估计能有50篇。昨天和老石参加了8连活动 (李祖山一定要我去) 。8连原来想自己出一本,各地做了很多准备,现打算北京人写的全部先发给北京编委,由咱们选,他们自己的那本还要出。
    听了他们很热烈的讨论,有启发,老石和我建议:
    1. 写写他们的老连长,可合写成一篇。听他们七口八舌都说老连长“太好了”,故事很生动,是个典型人物。
    2. 他们手里有不少“诗”,当场还读了几段,建议来一个“八连诗抄”,挺好。
    3.  祝来元和媳妇朱秀兰(弟弟朱尊文)一家93年才回北京,朱秀兰说要写“我的爱夫”。建议小祝写写知青都走了的时候和之后的故事,本地青年写知青爱人,坚守25年的老知青写自己和家庭,两篇都会有闪光点。
    4. 三连放炮炸死四个人,两个当事人都在8连,昨天我和李祖山说,一定动员当事人来写。
    5. 李祖山给王震当过两次翻译,谈到“北大荒”,他说要写写王震谈到的萝北。
      仅一个连队用心挖掘,就可以整理出不少好东西。上面几个线索,写好了都是很独特的,会出彩,文集题材更“广泛”。
      杨捷电话提到北京各连动员宣传还不够广泛深入。他还鼓励蔡境写他爸爸。我也要和张冠军女儿张晓滨联系,写写老书记。
      李哥提出的几个步骤,我认为好。先筛选,再进行后面事情。
                                              ----豆    2008-3-1
----------------------------------------------------------
各位好:交流
    7连曹月珠的“忆老魏”,我把各位建议各位意见转给小曹,做一些小的调整,会是一篇好文章。
   “忆老魏”刚发到205信箱来,越写越好,主题明确,有细节,生活味道浓。
    文中的“由子”是哈66年知青,曹是哈68的,他俩养鹿,曹后来当7连副连长。俩人都被北京花姑娘整到北京来了,都是极实在的人,我都认识。7连北京活动都是以曹为主张罗。
    小曹恳请编委们帮他。我建议各位一两天内,帮小曹润色一下,一句两句也行、七嘴八舌更好。我把意见转给他。
     我一字未动,包括别字,只是粗排了版。           ---豆  2008-3-1
----------------------------------------------------------
     曹的文章已阅,我认为写得不错,通过几个方面的描写,展示出一个技术高超、热情好客、乐于助人的打鱼人老魏。此文可以收录。  
     文章我一字未动,确有几个错别字,极个别句子用词排序不太简炼,但通篇文章比较流畅。另外结尾略显苍白一点,可再融入些作者的感情色彩,把老魏的人生和品德加以提炼。
    仅供参考。                        ----李德贵 2008-3-4
----------------------------------------------------------
   《忆老魏》拜读了,尤其是那两只天鹅和大雁,可算是“明星”,很多人都知道,慕名,我也见过它们。文中兰色部分是我加的,括号中的是否可删去。圣人面前卖三字经了。
                                           ----马雁民  2008-3-5
----------------------------------------------------------
杨捷电话谈:
   他人写不出这样的生活语言和细节,是小曹的独特的亲身感受,我没去过莲花泡,读着好象到了那里,很好的文章。
    开头是否交代一下老魏是7连职工,连里派他去打鱼?
    没说清楚“我和由子”,注意一下读者大部分是7连之外的人。
----------------------------------------------------------
我的意见:
1.是回忆,所以从后往前写好一点。人不在了,有人纪念一定是有故事使人想往下看。
2.故事好,有生活气息,但这样平铺直序的,不生动活泼,好故事浪费了。                                   ---冉莹  2008-3-4
--------------------------------------------------------------
各位编委好:
--- 稿件审阅其实早已经开始,老石已经整了20多篇了,最辛苦,给予奖励。
--- 按“就近”原则,我先粗粗分了,看是否合适,有无遗漏。
--- 葛、谢至今未定是否全部采用,估计是稿子的最后数量还不明朗。
---  13连王书珍在写一篇
建议:
1.咱们全部按“文集”的要求审阅。
2. 有的文章较长,可把前言、后语去掉一些,显得精干些。  
3. 原文章中照片压缩后分辨率大大降低了,影响最终印刷质量。和作者联系原照片文件。单列出文中照片文件,和文章文件一起发给我:
4. 每篇文章照片不宜太多,建议不超多三个插图。
4.5月底以前发给我就可。
5.和作者联系方法有问题发信给我。
                                         ---豆   2008-5-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9-15 22:39:22 | 显示全部楼层
各位好:
    最近,发来几篇较别样文章:
    蔡境--怀念父亲蔡忠臣 (我和杨捷参与修改)
    张文英-父亲与北大荒(我提出了修改建议)
    张晓滨--回忆我的父亲母亲(杨捷在审稿)
    张文生--我的妻子晏梅香(我稍做了修改)
    悼念慈母晏梅香
    《沉痛悼念党的好女儿晏梅香同志》
    先发给各位看看,尤其是有关晏梅香的文章。
    还没见到12团知青写晏梅香的文章,我觉得应该组织写一篇才好。几天前和张文生通了电话。他很高兴,很激动,很快就发来文章和照片。农场要找毛接见晏梅香他们1969年国庆观礼代表的照片,他说没有,在电影上呢。我去新闻电影制片厂去找,一半大老娘们很不情愿地接待,让我说明是在广场上、观礼台还是城楼上,是军队代表、各省市代表还是港澳代表,我哪里知道。如果找到,可复制,一分钟3000元,吓人。看了三个小时长的国庆纪录片,实在找不到有晏的镜头。张文生儿子在上海,发表在农场网上的那首诗是张文生写,儿子发的。
    哈刁嘉书写了“枪走火”,李福林和8连写了哑炮事情,这样就很全面了。
    我6月12日去名山,为7月中去带学生去名山社会实践做准备。如果谁有文物,我可带去,农场设专门班子筹备,急需文物和文件资料,知青展室这一块让我帮助筹划,我不好拒绝。
    为名山困难学生捐款,张文楹来北京捐了500元,工程一连在宁波王柏琴捐了1000元,四连北京500元,供销社400元等。
    韩冷写了两篇,在我这里。工程一连某女士来电话,写了一篇。
    罗嗦啊!                         豆  2008-5-29

************************************************************
审 稿 分 工
窦:  
4连(5篇)窦忠强:2篇金宝成:我的选择  马俊莱:一剪梅  张文巧:迟到33年的合影
7连(2篇)曹月珠:忆老魏、永远的莲花泡  
工程连(4篇)徐 寅:北大荒的文体生活、难忘的乡土情、连队小趣事;王晓琪:生死瞬间
15连(1篇)   张文英:父亲与北大荒.
************************************************************
石:
8连(20篇)
苗继环:真诚的情感  王克西:江边卸煤   王克西:记忆很深的太平沟   张联:老李
黄战:兵团的小学教师  刘淑燕:难忘的回忆  程贵春:后悔   牟深:农工趣事.
吴卫东:敬祝  、黑土日记、黑土情怀、一字之谜 、忆李凤龙 、送XX同志
祝来源:拖拉机随想  朱秀兰:我们是八连的铁姑娘、抢场  张德华:一段刻骨铭心的回忆  张玉萍:八连琐忆  王秋安:“弃枪逃跑”的真相  、探望“儿子”
6连(1篇)魏后余:知青岁月苦乐年华
工程一连(2篇)   李芸丽:我的知青生涯   李芸丽:他   
机关(4篇)石予民3篇    许东:歌谣  
************************************************************
李:学校(4篇)李德贵:名山的回响、 七律 ; 原政芸:    王显庆:一别名山三十载
3连(1篇)李福林1篇
************************************************************
杨:
11连(8篇)
杨 捷:笑声依旧  他曾为战友守灵  她,播种理想  老赵的养生之道  他送名山孩子一本书
陈克明:难忘的照片   蔡境—说说咱连的宣传队  蔡境--怀念父亲蔡忠臣
14连(1篇)  张晓滨:我在十四连的收获   
汽车连(1篇)李忠:印象深刻的一件事 ;戴铁汉:路
************************************************************
马:
供销社(2篇) 马雁民:在供销社收猪 ;    柳鸿文:失而复得的“大上海”
1连(1篇)  张伟东:清清的鸭蛋河   
15连(1篇) 张晓富:“夺权”
5连(1篇)  李秋生:你来了
7连(2篇)  张静往事随笔(1)  往事随笔(2)
************************************************************
北京地区为纪念文集《黑土岁月》投稿情况
(2008年5月22日)
1连(1篇)张伟东:清清的鸭蛋河   
3连(1篇)李福林1篇
4连(5篇)窦忠强:2篇  金宝成:我的选择,马俊莱:一剪梅
                   张文巧:迟到33年的合影
5连(1篇)李秋生:你来了  
6连(1篇)魏后余:知青岁月苦乐年华
7连(4篇)曹月珠:忆老魏,永远的莲花泡,张静 往事随笔(1) , 往事随笔(2)
8连(20篇)
苗继环:真诚的情感   王克西:江边卸煤   王克西:记忆很深的太平沟   张联:老李
黄战:兵团的小学教师  刘淑燕:难忘的回忆   程贵春:后悔   牟深:农工趣事.
吴卫东:敬祝  、黑土日记、黑土情怀、一字之谜 、忆李凤龙 、送XX同志
祝来源:拖拉机随想  朱秀兰:我们是八连的铁姑娘、抢场  张德华:一段刻骨铭心的回忆  
张玉萍:八连琐忆    王秋安:“弃枪逃跑”的真相  、探望“儿子”
11连(6篇)
杨 捷:笑声依旧  他曾为战友守灵  她,播种理想  老赵的养生之道  他送名山孩子一本书
陈克明:难忘的照片   蔡境—说说咱连的宣传队  蔡境--怀念父亲蔡忠臣
14连(1篇)
张晓滨:我在十四连的收获     
15连(2篇)   张晓富:“夺权” ;张文英:父亲与北大荒.
工程一连(6篇)
徐 寅:北大荒的文体生活、难忘的乡土情、连队小趣事  ;  王晓琪:生死瞬间
李芸丽:我的知青生涯   李芸丽:他   
供销社(2篇) 马雁民:在供销社收猪 ;柳鸿文:失而复得的“大上海”
汽车连(2篇)李忠: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戴铁汉:路
机关学校(8篇)石予民3篇  许东:歌谣   
李德贵:名山的回响、 七律 ; 原政芸:
王显庆:一别名山三十载

共61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9-16 11:34: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缘千里来相聚
李德贵
      6月23日,我和夫人约北京的几个编委来家小聚。纪念下乡40周年的各项工作基本进入收官阶段,特别是有关知青文集的最后细节还需要慎重商议,又恰逢窦忠强刚从名山带回不少新的信息,杨捷月底将赴名山。
      22号下午,石予民来电话,说陆传亮夫妇早上到京。这个“突然袭击”让我异常兴奋,当即和陆传亮通了话,正好一起参加聚会。陆传亮是我在六连的战友,头两年我在农工排和机务排的时候,不管麦收在场院还是铲草、割大豆,没少在一起干活,在男宿舍一条大通铺上滚了两三年,那时的陆传亮是个豪爽而健壮的小伙子。从72年初我调到一中,基本就没有再见过,直到今年读到了他的杰作《我的故事你的歌》,才又一次“相见”,互通了邮件。他的故事很感人:在北大荒所有的活他都干了,什么苦也都吃了,是条汉子。他的歌很委婉:吃苦耐劳中彰显了不服输的精神和内心的美好。《我的故事你的歌》还展示了一个多才多艺的陆传亮:不仅文采好,还画了一手好画。当年可能把全部精神头都用在扛麻袋上了,还真没发现他的这份才华。
      23号下午三点多,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不到五点雨停了,空气即刻清新起来,一改连续几天的闷热,雨后的小风带来了一丝凉意,让人的心情真舒畅。从五点半钟,荒友们陆续来到我家。杨捷原来不认识陆传亮,见面头一句说的就是《我的故事你的歌》。来的最晚的是大忙人窦忠强,快六点了我接到他的短信:我正和一位神秘客人在西四环。直到我为他们开门,才揭开这位神秘客人的面纱:见面如此似曾相识,就是不知是谁?老窦说,这就是四连的王志钧,也是刚从上海过来的。一次原本以商量工作为主的小聚,竟是如此碰巧,见到了意想不到的荒友,使大家更是兴奋。其实王志钧的大名和故事我太熟悉了,他的照片也在网上见过多次。他是个靠奋斗而取得成功的企业家,前几天在王府井,我还指着“北京百货大楼”那几个苍劲有力的巨幅铜字告诉夫人,这就是王志钧的佳作。他还是位摄影超级发烧友,他的摄影和绘画作品老窦不止一次介绍给我,特别是那幅“老土豆”的素描,惟妙惟肖,不仅展示了他资深的绘画功底,更是让更多的荒友结识了为知青和农场殚精竭虑操劳的老土豆。说老窦是大忙人一点不假,进门顾不上战友们寒暄问候,和石予民径直到电脑前上网看邮件、给葛长根发邮件,又通了电话,为知青文集的细节交换意见。老窦比上次见面又瘦了,周五从天津讲完课匆匆返京,周六周日又在郊区开学术研讨会,他带领的课题组荣获了北京科技大学的特等奖,可见他的敬业精神和学术造诣之深。工作百忙之余,他又忙于知青的联谊和农场的发展建设。几天前他回名山,和农场领导研讨了场史馆的规划、建设,到学校看望了知青们资助上大学的一位青年教师,计划帮助学校进一步搞好环境美化,还看望了部分留在农场的知青。老窦的真诚、执著和那副热心肠真是让战友们感动,只是大家心里都在默默地说:老窦,别太累了!
      知青荒友巧相逢,有缘千里来相聚,直到饭店该打烊了才散。当年大家来自不同的城市,现在又分别落脚在不同的地方:上海的石予民“嫁”到了北京,哈尔滨的老窦和志钧分别落户在北京和上海,而陆传亮的夫人小曹原来是天津知青,这可能就是缘分——缘于北大荒的缘分。一起相聚的还有刚到六连不足16岁的小兄弟魏厚余和杨捷的夫人小宋。这些人里惟有小宋不是“北大荒人”,听着我们这些荒友侃侃而谈、抚今追昔,既亲切也陌生。好在过几天她陪杨捷一起回名山,可以亲身感受一下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人,更能感受到知青们同那片土地的情和缘。

                                                                   李德贵
                                                              2008年6月24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9-16 21:44:50 | 显示全部楼层
长根好:
    今天与窦教授一起,请原工程一连哈市知青王学礼找熟人帮忙,已将书全部托运。估计四、五天能到上海,请查收。
                                                                        杨捷    2008-08-09

  8月24日上午天津荒友赵金长、呼心铭、石慎景不顾酷暑炎热,亲自驾车赴塘沽把《岁月名山》送到塘沽荒友的手中,定居在塘沽的北京知青杨志清盼书心切,清晨六点就搭车前往发书地点,塘沽荒友王和顺热心为荒友们安排休息地点,当汽车驶进“聚宝盆大厅”门前,大家把汽车团团围住,纷纷抢先帮助卸车,大家顾不上互相寒暄,迫不及待地拆包分书,大家捧书阅读,差点冷落了天津市里来的荒友。大家说看见了自己写的书,回忆自己的故事,心情格外激动,并委托石慎景向《岁月名山》编委会全体编委及为《岁月名山》的筹备工作做了大量工作的热心荒友们表示谢意。                                        --池秋生

003614r98zzjl8m99kxm8b.jpg

003559o26rdh8ozrzhu9pu.jpg

003559rdajxdwopd0y03d6.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8-14 00:07:35 | 显示全部楼层
买书  卖书

http://book.kongfz.com/16304/181952791/


      土豆在“孔夫子旧书店”买过几本书,最近还买了一本《岁月名山》,以应对某农垦管理局知青养老中心征集知青书籍事。
      凡你在书店买不到的书,即便早已绝版了,不妨就在“孔夫子旧书店”搜搜看,常会收获惊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1 19:26: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张博览 于 2021-11-1 19:28 编辑

【十六字令】三首     书
书。岁月无情记忆出。痴言感,历史尽全疏。
书。记载当年梦幻哭。时空换,泪眼叹无辜。
书。写罢豪情赞誉乎?难回首,忘却恨植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Archiver|名山家园 ( 京ICP备13012660号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953 )

GMT+8, 2024-4-20 06:46 , Processed in 0.042625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