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收战报随想
作者 宋大鹏
小说《红岩》中有一个最让敌人害怕的战斗武器,那就是——“挺进报”。“挺进报”在解放战争时期起到了瓦解敌人,打击敌人,鼓舞同志斗志的作用是有力的战斗武器。
与“挺进报”虽不属一个时期,在兵团十二团四连也有一个小小的应时报刊——“麦收战报”。当时此刊在麦收时节,起到了鼓舞群众,宣传先进,是麦收战役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战斗宣传武器。“麦收战报”的编辑部大致由这几位战友组成,总编荆淑珍,排版制作王双才、陈炳喜,许兆秋印刷出版_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连队自行出版小报远远比不上当今这会儿,现在有计算机、数码相机、扫描仪,武装到了牙齿;那时只有蜡纸、钢板、铁笔、油印机,可堪小米步枪。出刊时要把所需刊登的文章字数计算好,按照蜡纸中的小方格垫在钢板上,用铁笔一笔一笔的刻,大标题的地方还要先描出字框,再用粗铁笔一点点划。插图的地方先要把所需要的图画放在蜡纸下边,用铁笔先描下来,然后再放在钢板上一点点地刻,还要经常校对与图画是否一致,不能走样。 需要套版的地方,要把所需的版面用两张蜡纸计算好,主页是一张,副页为套版。用油印机印刷时先印主页,然后再把用油印机纱屉上的油墨刷去,再改用其它颜色的油墨。印刷时并不顺利,头几版肯定套色不准确。尤其是较小的套色,经常会出问题。最难印的就是毛主席像等版式,那个红五星、红领章不是印在左右,就是印在上下,得调整多次,浪费好多的主页,才能把版面调正,印废的那些得赶紧烧掉,不然那可是严重的政治问题。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人们不得不去时时刻刻注意这些细节问题。多亏我在学生时期曾与懂行的伙伴一起搞过多种色彩的套印,不算外行,只不过油墨是自己制造的,是用凡士林与广告粉调制成各种色彩。 可想而知在那个连队资金尚不殷实的年代自己搞小型印刷是多么不容易啊。 紧张的麦收开始了。连部人员大多都上了第一线,荆副指导员带领着文书、出纳员等在编辑“麦收战报”。他们把各排报道员搜集上来的稿件审阅后,开始排版。他们就是在这种艰苦环境简陋条件之下,像“红岩”中,当年的成岗同志出版“挺进报”一样,(真的,和书中描写的“挺进报”印刷工艺是一模一样。)“麦收战报”,鼓舞了大家的干劲,为连队的宣传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麦收战报编辑部”的战友们,干这些工作大部分都是利用业余时间,白天他们都有自己的独立工作,下雨时他们要跑去一起抢场,晚上还要参加全连一起的夜战等,否则战报编写得再好,也就失去了它的本身应有的意义。当他们把带着油墨清香的战报,一份份送到田间地头、送到干劲冲天的场院、送到各个劳动的角落,战友们互相传阅朗读着战报时,他们却用沾满油墨的手擦擦头上的汗水,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返城后,我在2004年购置了计算机。刚买那会儿还不会使用,起先让孩子做老师,当很不熟练的打出生平第一行字的时候,激动的心情是不可言表的。逐渐学会了制表、下载文件、发送邮件、制作文章插入艺术字、插入照片等基本计算机操作技术。这其中还真的得感谢老战友窦忠强,有时被计算机难住了,就去请教他,他从没因工作忙而谢绝,每次都是一手拿着电话,一手操作着计算机,一步步指导着我操作,直到全部领会为止。与其说我热爱电脑,不如说我早在出版“麦收战报”时就喜欢上了指点文字的工作。我爱这门工艺甚至胜过爱我自己。至今我手里还保存着铁笔、蜡纸、报头设计等物品,看到报头样本上沾满彩色粉笔印记及过去工农兵的设计形象时,不由的又把我带到那个激燃烧的岁月……当我用计算机打出每一篇稿件的时候,都不免想起在兵团时用铁笔、钢板、油印机印刷战报的情景。科技发展了,那些旧工具已落伍了,但我仍然眷恋着它们,它们仍然对我有着那么大的诱惑和吸引力,有时当我拿起刻钢板的铁笔时,霎那间我仿佛又回到了兵团时期出版麦收战报那些日日夜夜。 我有个奇想,并非奇想,哪天我把我的那些敝帚自珍的印刷工具准备齐全了,用它再给大家出版一期“战地黄花”,请大家欣赏。当您重新拿到这样原始油印的战报时,您是否又想起了那个曾经奋斗过的第二故乡——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二师十二团四连。 2006年4月22013/5/13修改.(本文作了大幅删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