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家园

 找回密码
 请使用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31108|回复: 8

名山农场场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4-27 20: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27 21: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名山农场场史-封面_副本.jpg
名山农场场史-P1.JPG

名山农场场史-P2.JPG

名山农场场史-P3.JPG

名山农场场史-P4.JPG

名山农场场史-P5.JPG

名山农场场史-P6.JPG

名山农场场史-P7.JPG

名山农场场史-P8.JPG

名山农场场史-P9.JPG

名山农场场史-P10.JPG

名山农场场史-P11.JPG

名山农场场史-P12.JPG



名山农场场史-P21.jpg
名山农场场史-P23.jpg
名山农场场史-P28.jpg
名山农场场史-P30.jpg
名山农场场史-P31.jpg
名山农场场史-P32.jpg
名山农场场史-P33.jpg
名山农场场史-P34.jpg
名山农场场史-P35.jpg
名山农场场史-P36.jpg
名山农场场史-P37.jpg
名山农场场史-P80.jpg
名山农场场史-P358.jpg
名山农场场史-P482.jpg
名山农场场史-P538.jpg
名山农场场史-P539.jpg
名山农场场史-P540.jpg
名山农场场史-P541.jpg
名山农场场史-P542.jpg
名山农场场史-P543.jpg
名山农场场史-P591.jpg
名山农场历年接收知青统计表.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27 21:24:55 | 显示全部楼层
《名山农场史1955--1985》

第一节 十二团的成立

2009-3-3 22:27:00     来源:史志办    评论:0条
编名:第二编 简史
章名:第三章 兵团时期(1969——1976)
节名:第一节 十二团的成立
正文:1968年6月18日,由毛泽东主席批示,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小组批准省
革命委员会和省军区《关于建立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报告》。6月30日,原东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27 21:25:18 | 显示全部楼层
名山农场史1955--1985》

第二节 盘否定农场

2009-3-3 22:24:00     来源:史志办    评论:0条

编名:第二编 简史
章名:第三章 兵团时期(1969——1976)
节名:第二节 盘否定农场
正文:兵团建立后,对国营农场做了这样的估价:“原东北农垦总局、省农垦厅、各农垦分局以
及所属农场,长期以来,被党内一小撮走资派篡夺了领导权,长期推行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干
着反党、反社会主义的罪恶勾当……,这个机构无恶不作,如不砸碎,所谓兵团组建就是一句空
话”(摘自1969年团党委全会文件)。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27 21:25:39 | 显示全部楼层
《名山农场史1955--1985》
第三节 违背经济规律的经营管理、生产上的瞎指挥
  
2009-3-3 22:22:00     来源:史志办    评论:0条

编名:第二编 简史
章名:第三章 兵团时期(1969——1976)
节名:第三节 违背经济规律的经营管理、生产上的瞎指挥
正文:十二团初期,处于掌权者地位的现役干部,对农场的社会性、企业性认识不足,习惯于
用军队的一套指挥生产,用小农经济的经营方式和生产措施来指导机械化大农业;生活方式实
行军事化,早晨吹号起床,上下工列队行动,搞军事拉练;生产程序强调高度统一,每一生产
阶段,都要发布命令,统一要求、统一步骤、统一投入战斗、统一报捷时间等等,给生产带来
了不应有的损失。
1971年9月7日,团党委召开会议,强行推广外地经验,命令全团各连队必须在13日前将苞
米全部割完。当时;苞米籽粒仅成熟 25%,天气又好,正适宜苞米后期的生长,因此,许多
连队抗令不行。于是,9月16日团党委又召开了党委扩大会议,强令在20日前把苞米全部割完,
否则,“是对毛主席不忠、反对干社会主义”,并召开了全团广播大会,在高压之下,玉米割
倒了,损失却十分严重。十四连1,200亩苞米割倒后,损失竞达22万斤,而八连在“搞试验”
借口的掩护下保留下来的几亩苞米,秋后却获得了高产。当八连干部“邀请”团领导前去参观
苞米的丰收景象时,团领导却大发雷霆,说他们是“秋后算帐派”,大会、小会批评。
文化大革命前,农场在分配制度上实行的是“两结合”和“月薪日计”工资制度。兵团一
成立,就把“两结合”工资视为修正主义路线的产物予以取销。后来,随着大批城市知识青年
来兵团建设,团司令部作出了决定:“接收的城市知识青年,工资一律定为农工一级标准、月
薪日计;劳保福利等各项待遇与原农场职工相同”。但是这个决定推行不久,就被认为是“多
出工多给钱,少出工少给钱,硬往青年脑子里灌输一个‘钱’字,实质上是修正主义那一套”。
于是,团又作出决定,宣布“保留月薪,取销日计”。就这样,仅仅保留了一点按劳分配原则
的“月薪日计”也被全部否定。取而代之的是所谓“先进”的等级工资一一“月薪制”。分配
上的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干多干少一个样,出工不出力、磨“洋工”、休“病”假、
“泡蘑菇”等现象十分严重。正如当时有人所描述的:“上工稀拉松,解个手,半点钟,提上
裤子就收工”。加上生产无计划,管理无制度,劳动无要求,消耗无定额,成本无核算,致使
经营管理混乱。
大搞政治建军
十二团成立后,按照部队要求开展了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创“四好”连队、“五好”战
士运动、大学红九连;用毛泽东思想育人建军,突出人的思想革命化。在“政治可以冲击一切”
的口号下,学习毛主席著作被置于首要地位。“天天读”雷打不动,“天天听坚持不懈”,要
“溶化在血液中,落实在行动上”。对毛主席最新指示的传达不能过夜,常常三更半夜呜锣敲
鼓把人唤醒集会庆贺。毛泽东思想讲用会层层开,强调“狠斗私字一闪念”,在“灵魂深处暴
发革命”。每当“五好”初评和总评时,人人都要讲用,大搞“路线”分析,“用阶级斗争的
观点观察一切、分析一切”。农业生产无人问津,谁若关心生产,埋头苦干,便被扣上“唯生
产力论”的帽子,斥之为“只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结果,形成了“抓生产危险、抓政治
保险、抓经济险上加险”的局面,使生产受到冲击。直至1971年9月“林彪事件”之后,四好
运动就此结束,而“突出政治”的极左思潮仍未平息。
取销职工家庭副业受“左”倾思想的影响,十二团在经济政策方面,主张“越公越好”。
把职工家庭经营的自给性副业,说成是“发展资本主义的温床”,是“资本主义尾巴”。于是,
1969年2月,团党委便作出了决定:“职工自留地予以取销,由连队集体种菜供应”。“养猪要
大力发展公养,职工私人养猪要严格限制,不能养母猪”。这个“决定”的强制推行,造成职
工平常无菜吃、年节无肉吃、高价到场外购买,给职工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加重了经济负
担,对此,职工极为不满。根据职工的强烈要求,于1970年4月15日,团党委又重新作出了恢
复职工家属园田地的决定,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27 21:43:46 | 显示全部楼层
《名山农场史1955--1985》

第四节违背自然规律的农业措施


编名:第二编 简史
章名:第三章 兵团时期
(1969——1976)
节名:第四节 违背自然规律的农业措施

正文:排斥农业机械化的作用文化大革命中,突出政治被置于首要地位,将“人的因素第一

强调到排斥一切的程度。因此,十二团成立后,就主张“不能靠拖拉机、康拜因,最根本,最

重要的是靠我们自己的双手来开发北大荒,建设北大荒”。在生产上搞人海战术,大兵团作战。
1971年,在“小镰刀打败机械化”的口号影响下,春播玉米时,强行推广外地“经验”,“一
埯4株”、人工刨坑、撒种、灌水。秋收时,学生停课,机关关门,工厂停工,全力以赴拿小
镰刀参加收割,而大型先进机械却停着不用,搞得人们疲惫不堪。而团领导却说:“使用机械
要费油,人闲着会变修,这样可以锻炼人”。1972年,全团人工收割大豆,从割倒、放小铺、
集大铺到脱谷,作业程序多,延长了收获时间,结果连遭秋雨,大豆霉烂,损失严重。大豆亩
产从1971年的180斤跌降到125.1斤;按平常年景亩产170斤算,1972年全团大豆损失达237万
斤。而且,耽误了当年秋整地,一项措施的失误,影响了两年的经济效益。
照搬大寨经验
1970年8月,国务院召开的北方地区农业会议,把农业学大寨的问题提到很高的程度,全团
便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学大寨运动。此后,盲目照搬大寨经验。在农场基本建设方面,开展了积
肥、造肥、挖草炭土、兴修水利、平整土地、搞灌溉工程、建设“旱涝保收田”、搞好平整耙
碎、建设“海绵田”。1973年冬,全团集中了3,000余人搞兴修水利大会战,苦战三个月,共挖
土方量14.3万立方米,完成4项主干支渠14公里的排水工程和一些桥涵。然而,许多工程由于
缺乏科学勘测设计,加之重建轻管,年久失修,破坏严重,有些工程远未配套,受益很小。在
作物栽培方面,强调“千方百计‘上纲要’,拼死拼活‘过黄河’”。原封不动地照搬本省学
大寨的典型涝洲公社的生产措施,大力推广了大寨和涝洲“一埯双株、横穿带玉米”,“坑种

(垧地挖万坑,包肥后再种),“三层楼”(高粱复带谷子、大豆),“满天星”(大豆、玉米混种)。

在玉米种植上,由于玉米早熟、高产品种没有解决,加上各个生产环节的机械化程度很低,
这样就造成了难种、难管、难收,经济价值又低,因此,人们不愿种。在此情况下,团领导强
行扩大玉米种植面积。1974年全团玉米种植面积由1972年的6.2%扩大到14.3%,1976年达23%。
上述不顾本地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农业措施的强制推行,使原农场在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比
较适应机械化大生产的生产秩序和制度,因之而废弃,不少方面又恢复到小农经济的经营方式
和生产措施,造成生产力水平下降。其它方面,盲目照搬“大寨经验”,如:“大寨工分”、
集体劳动”、割“资本主义尾巴”等等,对生产和经济的发展,损害极大。
页码:076-07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27 21:44:04 | 显示全部楼层
《名山农场史1955--1985》

第五节 劳动力的急剧增加及其影响
  
2009-3-3 22:19:00     来源:史志办    评论:0条

编名:第二编 简史
章名:第三章 兵团时期(1969——1976)
节名:第五节 劳动力的急剧增加及其影响
正文:1968年底,毛泽东主席发出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
的号召,接着,大批城市知识青年怀着建设祖国边疆的豪情壮志,来到了新成立的黑龙江生产建
设兵团。1968至1975年八年间,十二团共接收来自北京、上海、天津、温洲、哈尔滨等大、中
城市的知识青年2,432人,占兵团成立前职工总数的74%。
在劳动就业问题上,文化大革命前,农场执行的是六十年代国家规定的有控制的就业政策,
因此,部分职工子女和亲属暂没被安排工作,大批城市知识青年来到农场以后,这个矛盾更
加突出了。兵团认为,“这种不允许子弟就业的不合理制度应该打破”。根据这个精神,于
1969年6月22日团司令部作出决定,“1966年、1967年两年本团的初、高中毕业生给予安置
就业,其工资等项待遇照接收城市知识青的标准执行,其中包括17至28周岁户口在本团的长期
临时工”。于是,农场在六十年代开始执行国家规定的“控制职工总数和工资总额”的政策,
完全被否定,从此,劳动就业就失去了控制。这种盲目的就业政策,使劳动力的自然增长速度
加快。兵团时期八年中,安排职工子女就业的人数达1,105人,加上在此期间安插的投亲靠友
和外部关系户流入人员350人,使职工队伍人数急剧增长。1971年全团职工高达4,982人,是
建场初期的4.15倍。
如上所述,这为数众多的劳动大军的出现,远远超过了当时生产、生活和经济等各方面所
能担负的实际能力,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一方面迫于当时的政治形势,没有对他们进行必要
的劳动教育和技术训练,劳动力素质低,有的农业工人不会铲地,机务工人不懂操作规程,作
业质量差,造成了工作效率低,劳动生产率急剧下降。另一方面,在劳动管理上,由于耕地面
积相对减少,人浮于事,加之劳动无定额,造成了劳动纪律松弛,出勤率低;混工资;吃“大
锅饭”的现象十分严重。此外,由于青年的急剧增加,出现了能源、日用品的短缺,职工住房
十分紧张。
页码:077-07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27 21:44:32 | 显示全部楼层
名山农场史1955--1985》:
第六节 日益恶化的经济形势
  
编名:第二编 简史
章名:第三章 兵团时期(1969——1976)
节名:第六节 日益恶化的经济形势
正文:十二团是在“文化大革命”动乱之中成立的,在当时来说,对加强战备、巩固边防和稳
定社会秩序都起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经济方面很快就出现了消极的后果。
从财务方面表现如资金利用率大大降低(见附表)
十二团时期流动资金利用率比较表
非生产支出增长的幅度也是很大的,1969年是5.2万元,1973年是32.8万元,净增了27.6
万元,而1971年团、连二级管理费高达31.1万元,约占当年全团生产总支出的9.3%。财务管理
方面的上述事例,仅是整个经营管理的缩影。实质上,十二团当时的经营管理,突出了军队的性
质,过多地采取军队组织形式和领导方法,它和农场本身人员组成的社会性、生产经营的企业性
相矛盾,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再加上各种不同程度的自然灾害,致使全团经济情况日益恶化。
(详见下表)
1969——1973年十二团基本情况统计表
上述统计表从1969年至1973年,国家对全团基本建设累计投资达424.8万元,拥有的拖拉机增
加了42%,职工人数增加了2.8%,工农业总产值增加了5.8%,耕地面积扩大了30.8%,粮豆播种
面积扩大了27.1%,而粮豆单位面积产量却降低了35.6%,总产减少了17.6%,上交的商品粮豆减
少了37.3%,经营连年亏损,累计亏损431,5万元,使全团经济己濒于岌岌可危的地步了。
1973年全兵团生产的急剧下降,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及有关经济部门的高度重视。李先念
副总理分析了兵团几年来的生产情况后,对兵团提出了严肃批评:“这个兵团的生产情况,真有
些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了,再不过问,恐怕要吃国家的粮食呢!我想兵团全体指战员是不会
甘心长此下去的……,问题在于方针、政策是否正确……”。又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拖拉
机最多,它不是年年增产,而是年年下降,我看它七减八减,闹出吃别人的粮食,它就舒服了,
这是建设社会主义?要批评、要将它的军……”。中央领导同志对兵团这个尖锐的批评,同样击
中了十二团的要害,戴上“王小二”的帽子是不亏的。
页码:079-08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2-7 23:40: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Archiver|名山家园 ( 京ICP备13012660号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953 )

GMT+8, 2024-4-20 19:49 , Processed in 0.02878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