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家园

 找回密码
 请使用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951|回复: 11

难忘的岁月(五十二)下乡穿的棉乌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3-7 13:35: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难忘的岁月(五十二)
下乡穿的棉乌拉
许国庆
    1969年5月初,下乡走的时候,天津已很暖和了,下乡前准备东西时,我就没考虑棉鞋、棉帽子之类的防寒物品。到了北大荒看到当地有些人还穿着棉衣,也不知道北大荒的冬天到底有多冷,需要怎样的防护,好在天气一天天暖和了。
   进入9月,早晚天气渐凉,看到有的老知青在准备着冬季防寒物品,像皮帽子棉胶鞋之类。新来的知青看到后却不以为然。
    可没想到当年的国庆节,北大荒突然下起了大雪,寒冷的北风夹杂着雪花,给新来的小知青们一个措手不及,唯有穿着棉衣缩着脖子进出,但头脚只能挨着冻。
    瞅着知青们挨冻囧像,连领导有点着急:你们怎么都不准备抗寒的东西?你们的棉乌拉,手闷子呢?你们的狗皮帽子呢?你们以为有件军大衣,就能熬过北大荒的冬天?别说冬天干活,连门都别想出。
    知青们一听觉得很委曲,又天真的理直气壮:谁知道北大荒十一就下雪,谁知道北大荒这么冷,再说军马连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让我们到哪儿去买?像我们来时发棉衣一样,这些兵团不发吗?
    连领导一听真是太天真了。赶紧安排人去买吧。狗皮帽子,手闷子不分大小,棉乌拉不分男女,只有鞋号大小。大家纷纷报鞋号,这个38那个42号,我也定了双43号的。
    我曾问过王师傅:明明是棉胶鞋怎么叫棉乌拉?王师傅说,过去老东北人(滿人)用兽皮做鞋,到了冬天,鞋里面垫上东北的靰鞡草,这种鞋就叫“靰鞡鞋”。现在东北人习惯了,就把棉胶鞋也叫“棉乌拉”(也有叫棉乌了,棉乌鲁)。我又学会了一个词。
    我看着新买来的棉乌拉,高高的鞋帮,外黑里白的布面,夹着棉花扎成棋子块,黑色胶底,肥肥大大的,样子就像两只大胖头鱼,挺难看的。穿在脚上试试,感觉鞋底很薄,鞋里面空空荡荡的,心里疑惑,这能抗冻吗?老知青提示着,光穿这鞋不行,鞋里面还得垫毡垫、穿毡袜子才行,哦,还有这许多讲究。
    连里有几位哈市知青,天凉了,见他们从自己的箱子里找出半高统的黑色皮暖靴,又是打油又是用布擦。功夫不大,一双油黑发亮的皮暖靴,展示在知青们面前。我睁大眼晴看着他们的皮靴,展示在知青们面前。我睁大眼晴看着他们的皮靴,我睁大眼睛看着他们的皮靴,这黑皮靴真好,我第一次见到,不但漂亮,相信保暖一定很好。
    京津沪的知青看着都纷纷赞许:“你们哈尔滨冬天都穿这个皮靴?真好看,真不错。”温州的知青看后,更觉新奇,我们那儿根本不用穿这种鞋,甚至连棉衣服都不用穿。
    “我们那旮瘩的年青人,冬天都穿这种皮暖靴,到时把棉裤腿塞到靴子里特暖和,谁穿那大胖头鱼样的棉乌拉,土不拉叽的。”哈市知青显得很得意。
    北大荒真正寒冬到了,大雪不再溶化,黑土地上的大雪,铺了一层又一层,黑土地被包装成严严实实的银白色。几场大雪过后,积雪就没过了膝盖。
    这种天气,我们兵团的连队也要干活的。有时跟车去团部拉东西,脚上穿好棉乌拉暖和就行;有时候要踏着积雪进林子砍树、到草地打羊草,那积雪很深的,就需要很好的打理棉乌拉。
    记得第一次进林子的时候,我穿上“土不拉叽”的棉乌拉,垫上毡垫,穿上毡袜子。试了试觉得裹得挺严实,脚下挺软乎的。
老职工又教我们用绑腿带,把棉乌拉和棉裤腿处,缠绕严紧,保证不能露进雪,一直缠绕到小腿肚子处。
    再看哈市知青,他们竞也找出了棉乌拉穿上。问他们为什么不穿皮暖靴?才知道,那没膝的大雪地,皮暖靴不好使,还得穿土不拉叽的棉乌拉。这下明白了,原来那好看的皮暖靴,在风雪的北大荒,也只是好看。
    初次进林子,一切都是新鲜的,抬头看眼前一切都是洁白的,小北风吹在脸上虽然有点冷,但低头瞧瞧脚上的棉乌拉感觉挺暖和的。
    到了干活的地点,砍起树来,活动开了,浑身开始出汗,上身脱去棉袄,散发着热量,脚下的热量,慢慢溶化着沾在脚上的雪,雪水又浸湿了棉兀拉。两个多小时的时间装了一车树,开始往回返。
    北大荒冬天的太阳,始终不愿高升,每天最多只有三杆子高。回程时太阳又快落在林子后边了。刚湿透的棉兀拉,被小北风一吹表面立马被冻上,像是烀了一层薄铁皮,硬梆梆的。好在棉乌拉那层棉和脚上套着毡袜,保持着脚温,才不被冻着,但有时在雪地时间长了,雪水也会浸透棉乌拉。
    所以青知们回来后,第一项任务就是赶紧把棉乌拉放在火墙上烤,待第二天才有干爽的棉乌拉穿。
    被冻上一层冰的棉乌拉鞋面,如果走路来来回回反复弯折,就很容易出现断裂,一旦有一只鞋断裂,知青们也不缝补,干脆丢掉不要了。开春后,知青宿舍角落里,宿舍外到处是乱仍的棉乌拉。
有一年五一节前后,指导员派人把知青宿舍内外,被知青们丢弃的棉乌拉,收捡起来,堆放在连部门前,通知让知青们来“参观”。
    我粗看了看,那一堆至少也有百十只棉乌拉,有的确实还挺好。
    很多知青见后不以为然,棉乌拉旧了、脏了、破了,不願再收拾,一丢拉倒,几块钱的事呗。
    对有些知青而言,别说一双旧了的棉乌拉,有的知青连脏衣服都不会洗,甚至有的人将多日不洗的脏衣服丢在火炉中一烧了之,没了再向家里寄。
    指导员很严肃的指责这种浪费行为。目睹此景,一些老职工看后都感到可惜,责怪知青们太浪费了。我特意留意一些老职工穿着的棉乌拉,有的都洗的发白了,有的棉乌拉鞋脚面处真是打上了补钉。相比之下,知青们的行为确实有些奢侈了。
    多少年过去了,返城后再没穿过棉乌拉,取而代之的则是各样的皮鞋。可现在细细想起在北大荒,还多亏了那大胖头鱼样的“棉乌拉”,包裹着我们的双脚,在大烟泡的风雪中外出,在那没膝的 大雪中干活,才得以渡过了艰难的岁月。
    人生路上,我们穿过各式各样的鞋,踏过不同的路途,而棉乌拉则陪伴着我们走过了北大荒那段难忘的知青岁月。

                         写于2025年1月10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3-7 15: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窦老师帮我发送这篇小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7 15:36: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友朋 于 2025-3-7 16:08 编辑

【捣练子】棉胶鞋
长半尺,厚三分,
北地全凭它保温。
今日写来颇有趣,当年却是不堪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3-7 20:24:34 | 显示全部楼层
友朋 发表于 2025-3-7 15:36
【捣练子】棉胶鞋
长半尺,厚三分,北地全凭它保温。
今日写来颇有趣,当年却是不堪闻。

      当年全靠它保温,说的是。大烟炮的北大荒多亏了棉乌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3-7 21:35:44 | 显示全部楼层
            美篇《下乡穿的棉乌拉》
https://www.meipian.cn/5bbyu9nw? ... t_share_uid=281035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11 14:03:1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小时候都穿不着棉捂鲁,大多是娘亲做的棉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11 20:01: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毛佩莲 于 2025-3-12 00:45 编辑

看了许老师的文章,才知道棉乌拉这个词的来历,长知识了。
小时候每年冬天都要穿棉乌拉。父亲每隔一年为我买一双,每次都买大一号的,为的是第二年还能穿。头一年穿它还行,可到第二年就一点儿都不暖和了。父亲把玉米叶子扯成丝,添在我的鞋里,但还是常常没等走到学校,脚就冻得生疼起来。
现在北大荒好像没那么冷了,北大荒孩子脚上的鞋也变得结实、漂亮又保暖。棉乌拉成了历史,也成了我们这代人难忘的一段生活经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11 21:53: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首不忘棉胶鞋,
踏冰卧雪过冬邪。
夜晚火笼烤出味,
白日淌雪是一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11 21:57:08 | 显示全部楼层
美篇知味有心酸,
曾经岁月雪里钻。
毡垫毡袜棉乌拉,
酸甜苦辣在梦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3-12 11:07:02 | 显示全部楼层
韩清云 发表于 2025-3-11 14:03
我们小时候都穿不着棉捂鲁,大多是娘亲做的棉鞋

    在北大荒冬天多亏了这棉乌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Archiver|名山家园 ( 京ICP备13012660号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953 )

GMT+8, 2025-4-2 12:57 , Processed in 0.020035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