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家园

 找回密码
 请使用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940|回复: 12

篆书《陋室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2-23 15:26: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王国荣 于 2025-2-23 15:27 编辑

陋室铭_副本.png



                                                           唐刘禹锡《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2-23 19:40: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国荣 于 2025-2-24 06:48 编辑

                                                         
    今日用小篆书写了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并与Deep Seek对话,要其写篇《陋室铭》读后感。十多秒钟后它就写好了此文。(2025年2月23日)

                                重读刘禹锡《陋室铭》
   
   在物质丰盈的时代回望千年前的《陋室铭》,我们仿佛看见刘禹锡站在时空的河流对岸,用八十一字的短章击碎世俗的价值铁链。这座被历代文人反复吟咏的陋室,早已超越了具体建筑的物理形态,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座永不坍塌的精神灯塔。当现代人被消费主义的浪潮裹挟,在物质的漩涡中迷失时,重读这篇铭文,或许能让我们在精神荒原上重新寻得诗意的栖居之所。
   刘禹锡写作《陋室铭》时正值"永贞革新"失败后的贬谪生涯。这个曾参与中枢决策的进士,突然被抛掷到穷山恶水的朗州。但在这看似末路的境遇中,诗人却展现了惊人的精神韧性。"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的开篇,实则是以空间的降维换取精神境界的升维。当外在的功业之路被阻断,他选择在陋室中开辟出新的价值维度。
   这种突围策略具有深刻的哲学智慧。魏晋名士的竹林七贤、陶渊明的东篱菊花,都曾尝试在逼仄的现实中开辟精神净土。刘禹锡的独特之处在于,他将这种退守转化为主动的精神建构。陋室中的"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不是消极避世的写照,而是将自然野趣升华为审美意象的生命自觉。
    这种空间重构本质上是对生存意义的重新定义。当外在的庙堂之高成为遥不可及的幻影,内在的方寸之地反而显现出无限可能。这种转化不是阿Q式的精神胜利,而是中国文化中"穷则独善其身"的智慧结晶。
  《陋室铭》构建了独特的诗意空间:苔痕与草色构成自然维度,素琴与金经构成文化维度,鸿儒与白丁构成社交维度。这三个维度共同编织成超越物质贫瘠的精神网络。素琴无弦却能奏响天籁,金经无言却可通神明,这种"无中生有"的审美创造,正是中国文人对抗物质匮乏的秘钥。
    刘禹锡的辩证智慧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的用典中达到高潮。这两个历史意象构成双重镜像:诸葛亮出山前耕读的草庐,扬雄著述《太玄》的亭台,都是将简陋空间转化为精神圣殿的典范。这种古今对话揭示了一个深刻命题:真正的文化创造往往诞生于物质贫瘠而精神丰饶的土壤。
    当现代人沉溺于智能家居的科技幻梦时,《陋室铭》提醒我们:物质丰裕可能成为精神贫瘠的麻醉剂。刘禹锡用"何陋之有"的反问,道破了居所的本质不在于建材的贵贱,而在于居住者能否将其转化为精神生长的苗圃。
      今天,有的人陷入"居住异化"的怪圈:豪宅成为身份符号,装修沦为虚荣竞技,居住的本质意义在物质堆砌中消失殆尽。《陋室铭》像一剂清醒剂,让我们重新思考:当我们在装修房屋时,是否也在装饰自己的灵魂?
    刘禹锡的生存智慧为现代人提供了重要的精神参照。他告诉我们,对抗物欲横流不是要回到原始状态,而是要在物质世界中保持精神的独立性。就像他在陋室中"调素琴,阅金经",现代人同样可以在都市丛林里建构属于自己的精神桃源。
    这种古典智慧对当代生活的启示在于:真正的居住艺术,是将物理空间转化为精神容器。无论是蜗居的都市白领,还是乡居的文人雅士,都能在自己的"陋室"中培育出超越物质的精神之花。这种转化能力,才是抵御现代性异化的真正法宝。
     站在历史的长河边回望,刘禹锡的陋室早已化作文化基因,融入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当都市的霓虹遮蔽了星空,当物质的喧嚣淹没了心音,我们更需要从这篇千年短章中汲取智慧。重建诗意栖居不是要否定现代文明,而是要在物质与精神的天平上找到平衡支点。或许正如海德格尔所说:"诗意地栖居,就是在苍茫大地上找到属于人的尺度。"在这个意义上,《陋室铭》不仅属于过去,更指向未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24 20:06:35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国荣 发表于 2025-2-23 19:40
今日用小篆书写了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 ...

哲理蕴含说过往 ,
历经沧桑有梦想。
文化传承数千载,
乐在霜鬓不怅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24 20:53:54 | 显示全部楼层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社交上并不空虚。历朝历代多少鸿儒遭贬斥,反倒越贬越鸿,苏轼是佼佼者。梳理一下,很有意思。

    国荣兄兼通各体,笔法、布局清秀齐整,看了赏心悦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24 21:05:0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集韵秀轻灵,
浓淡潇洒若心鸣。
行草隶篆古风在,
民族文化蕴昌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24 22:47: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路过名山 于 2025-2-25 20:48 编辑

     校长篆书“陋室铭”,颇有完白山人之神韵,严谨浑厚,疏密适宜,当点一个大大的“赞”!另,梦得先生文中“素琴”一词,历来有两种解释:(一)为DeepSeek所言是类陶渊明无弦之琴;(二)很多方家解释为朴素的不加装饰的琴(北京市2024年中考题答案亦如是解)。不知校长对“素琴”一词有何高见,在此一并请教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25 09:38:39 | 显示全部楼层
字好文章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25 19:38:1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篆归秦书同文,
字体简化线圆匀。
历史进步说发展,
修身养性乐心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2-26 14:29:34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博览 发表于 2025-2-24 20:06
哲理蕴含说过往 ,
历经沧桑有梦想。
文化传承数千载,

  谢谢博览兄题诗留言,为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2-26 14:31:14 | 显示全部楼层
石予民 发表于 2025-2-24 20:53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社交上并不空虚。历朝历代多少鸿儒遭贬斥,反倒越贬越鸿,苏轼是佼佼者。梳理 ...

  多谢予民兄的精彩点评与鼓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Archiver|名山家园 ( 京ICP备13012660号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953 )

GMT+8, 2025-4-2 13:07 , Processed in 0.03899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