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家园

 找回密码
 请使用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308|回复: 0

廿八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2-26 07:04: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清晨出发经开化县城车向西南行驶了大约两个多小时的车程、就停在一处停车场;此时正值隆冬时节,江南早晚也很凉。这里是浙江、江西、福建三省交汇处,也称“鸡鸣三省”之地,其实说的就是三省通衢的仙霞古道。据说当年黄巢起义挥师南下之时途经此地,凿石开山打通仙霞岭古道使之“操七闽之关键,巩两浙之藩篱”化险为宜成为三省通衢要道畅通至今。我站在道旁环顾四周群山逶迤、峰峦叠嶂,一眼望去远山尽现一抹淡淡的蓝色;静观冷兵器时代的境况此处也是屯兵要地,因此被誉为“东南锁钥、入闽咽喉”成为要冲,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绿树浓阴的高坡下一条枫溪缓缓流过、溪边立有一块青石上刻“廿八都”三个红字,溪旁散落着座座白墙黑瓦的民居,尽显一派古朴幽静的苍凉。前行有一座单孔石桥跨越枫溪之上,桥上建有回廊黑色匾额上书有蓝字“珠坡桥”;相传廿八都古镇建于宋代、北宋神宗熙宁年间北方战乱频发生灵涂炭民不聊生,以王安石为代表的改革派全力推行“一条鞭法”,上承唐代的两税法摊丁入亩,整合城镇与乡村之间的差距将大部分流民固定在土地上,也是减轻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上的主动选择,使之促成朝廷在江山县一带建立城镇44座,乃至廿八都排名第28位纳入编程;其实王安石变法在中国历史上是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社会变革。从宋代至今天的千百年来,历代统治者没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与土地之间的关系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新格局下实行的包产到户,首先要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邓小平提出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从根本上促成农民从土地上解脱出来,改变了五千年来中国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状态,在中国历史上是不容抹杀的历史性社会变革。然而历次社会变革都是在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相对失衡的情况下实施的相应政策,求其平稳过度的同时发生意想不到种种意外致使改革中道崩阻,历史的教训不胜枚举。王安石的一条鞭法在其后的明清两代都实施过,多多少少都收有一定成效,可见当时的廿八都也曾辉煌过一时。
走进古镇石板路边的水渠沿街下行发出哗哗的流水声响,穿过“北堡门”的青石牌楼、抬眼望去就在街角处坐落一处衙署,虽说前庭不够宽阔,但酱红色的明柱朱檐下的格局也堪称是帝王年代的官家,跨进门廊厅堂已改建为博物馆,馆内以图片为主记述了历代廿八都的部分史实,正堂之内还原了当年府衙的规制,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在衣帽架上撑起的却是满人的顶戴花翎,想来历史上满人的先祖女真人从来没也有攻入过“廿八都”的领地,即便是清军入关后这里也是鞭长莫及的边远山区没有放牧资源且不被重视。其实大清国统治中华的268年里就是历史的倒退,以“猛安、谋克”部族酋首制为代表的奴隶制贵族统治替代了封建农奴制的隶属关系,其本身就存在有某种倒置的不合理因素;更何况在经济上“禁海、禁铁”及大规模的圈地运动,从根本上扼制了通商、炼铁两项商业基础、以及以毁灭性强势铲除明末内地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萌芽,乃至严重破坏了数千年来农耕文明的初衷?最终导致近百年来中华民族被动挨打的局面,无论从哪方面论证顶戴花铃也不该出现在如此不相干的场合下;中华大地无可争议的曾历“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困惑?但那份屈辱的承受者在长达268年的岁月里却没有任何异议?民族的沉默换来的就是百年挨打的深刻教训?
走出府衙后院的月亮门,开阔的庭院就是当年的演武兵场,周边维系有戏台回廊等建筑,想必这里也是当年府衙总管与民同乐的场所规模空前。接近出口处一方楼台映入眼帘,重檐歇山的楼台格局在白墙黑瓦的民居群落间大有鹤立鸡群之感,步出庭院只见楼台下的前庭高悬一块匾额上书“文昌阁”,走进前庭是典型的徽派建筑格局内置一方天井,中堂立有文昌帝君造像,两侧排列有本县历代名人画像,文脉相传宗辉耀族之境令人仰止。抬眼遥望中堂梁上斗拱相接彩绘云集,其别具匠心的造型开启一方传承,徽派建筑艺术可称三绝的技艺、乃是木雕、石雕、砖雕,常态下展示木雕的精湛技艺就表现在梁柱之间的造型与配饰之间。四面飞檐出挑的结构需抬梁穿斗式工艺相接,所有梁、枋、脊标等大型构件以及牛腿、雀替、窗扇、栏板等木质配饰构件均以浮雕或镂空雕工艺完善整体布局,且题材丰富形象生动主题鲜明;一朵莲花开在隼卯相接的圆柱下方,也许展示出的不是独特的造诣,另指何方的用意在“相托荷抱”之间的氛围下畅想祥和。
走在石板平铺的老街之上,老旧店铺鳞次栉比、各色商品琳琅满目,尤其是那些专营本土特色商品的商铺都以浓重的色调铺陈老街的味道。就在老街的丁字路口处垂花门廊下高悬有“德春堂”字样的牌匾,跨过门槛中药气味布满厅堂,环顾四周只见药店的格局已经穿越了世纪;犹如历经沧桑的长者在向世人讲述梦噫?其实以年长者回忆往事的影像作为基础,只要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生者,就足矣见证穿越世纪的时代剪影;如果能回放改革前后的场景,浓缩在段段影像记录中的剪影真可谓是前后两重天?
转过街角穿过一条深巷,便可看到一座门廊考究的宅院,跨进正门绕过影壁、回廊两侧都是艳女靓照,盈门处正面立有“戴笠”影像巨照,原来此处是抗战时期军统设立的女子特工训练所。输送一批批巾帼不让须眉的抗战志士奔赴前线,国难当头方显出英雄本色。天井下四面围起一方天地,中堂立有孙中山画像“天下为公”的横幅展现出仙逝者的遗愿。两侧展示厅内以图片为主、还有少许文物陈列于展柜之中、让岁月见证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
从原路走出厅堂后,不知是走错了方向还是误入歧途,莫名其妙地转到后街,一家挨一家的连墙没有粉刷过,墙皮脱落斑驳的墙体袒露在冬日的阳光下乞求新生?走进一座老屋遇见一位中年汉子,道了几句家常,其回复听不太懂只能就此作罢。走出后街顿觉街巷宽敞了许多、大概是一条正街,街头立有四柱三坊的石牌坊徽派格局展露无疑,门额上书有"枫溪锁钥"的青石刻字。正对牌坊是条石板铺就的老街,道旁溪流与街巷并行、深巷两侧老旧店铺依然经营日用所需的商品,并没有刻意打造旅游产品迎合游客。走过街巷犹如行走在封闭已久的古镇中浸润在那沧桑的岁月里品味着融融古韵。就在前面岔路口处能望见古镇中门外的一座石桥名为东升桥、单孔石桥横架于枫溪之上以水为界划分出古镇的内外格局;早年间河岸右侧建有石筑城墙现已无存,细看枫溪犹如盘曲在城下的一条护城河环绕古镇护佑平安。此刻时值正午,映在明水中的强光反射出的水韵形成微细的斑点闪动在水面之上熠熠生辉,宣泄出灵动透明的韵律展示出老街的风采。
钱庄的门面很是考究徽派艺术的门廊下装饰华丽,走进钱庄环顾四周还原了往日的格局,泥塑的账房先生躲进柜台高筑的围栏下精打细算,彰显出封闭时代的一种惯性;回廊下大大小小堆满钱箱分门别类用处不同;推动一个时代的变革往往离不开“钱”从中斡旋,也许打开局面的前提就是用“钱”来摆平世事?围绕一个简单的“钱”字,很多人都难以解脱那种无形的困惑?说到底走不出去是种常态,能走出格局的人才会真正活得潇洒漫步于渐入佳境的“长态”!
离钱庄不远就是古镇的关帝庙,庙堂虽说不大但香火正旺;红脸的关公不知从何时开始转换为武财神,一口青龙偃月刀下堆满元宝的景象,如果在天有灵横刀立马的关羽该做何感想?物是人非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廿八都虽说地方不大但囊括了大大小小147家姓氏,由于早年间迁入古镇的移民来路比较复杂,此地流行的方言就有十余种之多。老街在关帝庙前划出一道弧状的曲线,在这片硕大的区域内杨氏、金氏以及古镇内的诸多大姓都建有私宅,白墙黑瓦的民居在错落有致的马头墙的映衬下尽显一派文脉相传的氛围,也许文墨之间记述的只有方志可表,那么无形的传承就是廿八都千年不死的魂魄。


作者 燕然搦管
衢州之旅《廿八都》
2024年12月26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Archiver|名山家园 ( 京ICP备13012660号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953 )

GMT+8, 2025-2-5 12:43 , Processed in 0.030141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