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家园

 找回密码
 请使用中文注册
搜索
楼主: 王国荣

对联趣谈(连载)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5-1 16:40: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国荣 于 2013-5-5 08:13 编辑

三十一、数九联

  我国民间有数九的习俗。从冬至日起,每九天为一“九”,到“九九”为止,共81天,这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期,称为“数九天气”。每过一九,气候就会发生一些变化。民谚道:“一九二九,袖中插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六十三,行上路上脱衣衫;八九七十二,牛在田中呃;九九八十一,农夫戴头笠。”从这个民谚可以清楚看出由寒变暖的过程。为了便于数九,古人想出一个妙法,作一副上下联各9个字的迎春联,联中每个字都是9笔,都是空心字。从冬至那天开始,每天蘸墨填写上下联各一笔,到“九九”最后一天,上下联各9个全都成了浓墨黑体字。此时,寒冬离去,春临大地。这副对联也就成了“数九迎春联”。流传下来的数九迎春联不多,试举三例供荒友欣赏:

        屋后流泉幽咽洽香草
      庭前垂柳珍重等春风

       故城秋荒屏栏树枯荣
       庭院春深狭巷草垂茵

       柔柳秋咽囿柯風恃勁
       院庭春染幽巷草重盈

      (未完,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1 16: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国荣 于 2013-5-5 08:13 编辑

三十二、蜡烛联

   除夕之夜,民间有燃烛守岁的风俗,有的人家在蜡烛上写上对联,俗称“蜡烛联”。有副蜡烛联是这样写的:

         买春输一刻
       度腊剩三更
  
  上联化用“春宵一刻值千金”句,下联取“腊鼓催三更”句之意。随着时光的流逝,蜡烛越燃越短,这副蜡烛联依次变化为:

         春输一刻
       腊剩三更

          输一刻
        剩三更

        一刻
        三更

   直至烛完字尽。蜡烛联表达了人们惜时守岁、送旧迎新的心境。

   (未完,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5 11:02: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国荣 于 2013-5-16 16:22 编辑

三十三、转类联

  抗战时期,南京金陵大学农学院、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和济南齐鲁大学医学院都迁到成都华西后坝的华西协和大学上课。其时,著名病理学家侯宝璋教授在齐鲁大学医学院任教。侯教授精通我国古典文学,对于一些复杂病理常能用一两句谚语或典故予以分析概括,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颇受学子称道。有一天,侯教授授课,临下课前突然兴来,出一上联请学生应对:
      金男大,金女大,男大当婚,女大当嫁,齐大非偶;
  全堂学生鼓掌叫好,但无人能对。这件事被《新民晚报》访得,在报上披露公开登征对。不久四川省农政所第一血清示范厂一位姓杨的会计对出下联:
      市一小,市二小,一小在南,二小在北,两小无猜。
  对句工稳自然,堪称合璧。该联精彩之处在于巧妙运用了转类修辞手法。上联中,本来“金男大”、“金女大”、“齐大”都是校名简称,“大”字属名词,而“男大当婚、女大当嫁、齐大非偶”中的“大”字却作形容词用。同样,下联的“小”字也由前面的“市一小、市二小”中的名词(作“小学”解)转为“两小无猜”中的形容词(作“年幼”解)。全联因而横生妙趣。

  汉语从《马氏文通》以来,普遍将词分为九类,即: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如前面这副对联,把某一类词转化为别的一类词使用,这种修辞手法叫做转类,又叫转品。转类可以造成语意跌宕起落,使对联生动、活泼、风趣,增强表达效果。
  转类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同字拈连带用转类,另一种是本词直接转类。
  同一字拈连带用转类的,例如:
        解衣衣我,推食食我;
        春风风人,夏雨雨人。
  这是一副集句联,上联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下联出自《说苑贵德》。上联中,前一个“衣”、“食”分别作“衣服”和“食物”解,属名词;后一个“衣”和“食”分别作“给我衣穿”和“供我食物吃”解,属动词。同样,下联中,第二个“风”和“雨”也是由名词转作动词使用。由此可见,联中作为动词使用的第二个“衣”、“食”、“风”、“雨”字都是由作为名词使用的第一个“衣”、“食”、“风”、“雨”连带出来的,这就是同字拈连带用的转类。

  解缙是明朝才子,年少就高中解元。有一日,他到郊外游玩,口渴难耐,便向草屋一位老者讨茶喝。老者得知他就是被称为“神童”的解解元,便出句求对:
       一碗清茶,解解解元之渴;
  出句三个“解”字,词类和意义都各不相同。第一个“解”读作“jie”(第三声),意为解除,属动词; 第二个“解”读作“ xie”(第四声),是姓氏名词;第三个“解”读作“jie”(第四声),“解元”也是名词。 一词三音三义,要对出下联实属不易。解缙一时语塞。后来在言谈中,他得知这位老者姓乐,原在朝廷乐府任职,灵机一动,便对出了下联:
        七弦妙曲,乐乐乐府之音
  老者一听,连声称妙。原来,对句中,“乐”字也有二音三义;第一个“乐”读“l e”(第四声),作“欢乐”解,属动词;第二个“乐”读“yue”(第四声),是姓氏名词;第三个“乐”也读“yue”(第四声),“乐府”也是名词。上下联同字转类对应,精巧之极。

  戊戌变法失败后,刘光第等六君子遇难。亡命海外的康有为闻讯悲痛不已,作了一副挽联:
      死得其所,光第真光第也!
      生沦异域,有为安有为哉?
  联中用的也是转类修辞。上联中前一“光第”是刘光第的名字,属名词;后一“光第”,作“光耀门第”解,“光”转类为动词。下联中,前一“有为”是康有为的名字,属名词;有一“有为”作“有所作为”解,转类为动词。该联借口名生义发挥,读来回肠荡气,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痛悼之情。

  1894年,清政府在中日战争中失败,派李鸿章赴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将我国神圣领土台湾割让给日本,激起全国人民义愤,有人仿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和李鸿章对白的口气撰一联:
      内无相,外无将,不得已玉帛相将,将来怎样?(伊问)
      天难度,地难量,这才是皇帝度量,量也无妨!(李答)
  上联借伊藤之口,讽清廷无人,只得委派李鸿章这样的角色奉玉帛求和,将来还不知道到什么地步。下联是李鸿章自我解嘲的作答,打肿了脸还要充胖子,丧权辱国还装成宽宏大量的模样。上联中前面的“相”、“将”是名词,读去声;中间的“相将”转为动词,读平声;而后面的“将”字又转为副词。下联中,前面的“度”、“量”为动词,读平声,中间的“度量”转为名词,读去声;后面的的“量”又转为动词,读去声。该联辛辣幽默,极具讽刺力。

  过去,苏州一位先生在天津教书,适逢 一位青年赴日留学空手而归,教书先生以此作联:
      在天津教书,天天吃天津饭,吃得津津有味;
      赴日本留学,日日读日本书,读来本本不通。
  联中“津”和“一”为转类词。“津“字用于“天津”为名词,用于“津津有味”,为形容词;“本”字用于“日本”为名词,用于“本本不通”为量词。该联虽是调侃之作,却是笔带锋。
  《中国楹联报》第29期曾刊登张维先生作的一副联:
      曲折到台湾,几经曲折终如愿;
      长文来大陆,一卷长文总有情。
  上联中前一“曲折”指中国经十字会副秘书长曲折,是名词。1991年8月21日为了解“7 .21”闽狮渔事件真相,保护渔民权益,经过一波三折,曲折副秘书长终于到过了台湾。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2年来大陆公务人员第一次访问祖国宝岛。后一“曲折”是形容词。下联中,前一“长文”是台湾海基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长文先生,属名词。当年11月3日,长文先生来北京就两岸合作打击海上走私、抢劫等犯罪活动进行程序性商谈。后一“长文”是偏正结构的词组,“长”是形容词。海峡两岸两桩交流互访活动,恰好由具有戏剧性名字的两位人物实施。而张维先生的七思妙笔,造就了这副具有传奇色彩的转类联。

  第二种转类联是由本词直接转类,如江苏镇江北固山甘露寺联:
      地窄天宽,江山雄楚越;
      沤浮浪卷,栋宇自孙吴。
  “雄”字原为形容词,现联中作动词使用。
  又如北京龙树寺联:
      好春万苇绿成海
      斜日西山黄到楼
  “绿”、“黄”原为形容词,现联中作动词用。“绿成海”和“黄到楼”,画面鲜明,给人以动感。
  又如康熙书苏州清帝行宫门联:
      松声竹韵清琴榻
      云气风光润笔床
“清”字原为形容词,现联中作动词用。
   
     (未完,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7 08: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昨天游山西晋城的古城“皇城相府”,一个小山沟里的村子明清两代,人才辈出。其中,陈家“一门五世,九位进士、六位翰林”。家族中的陈廷敬,官居清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主持编撰《康熙字典》,任康熙皇帝讲师35年。陈廷敬的故居开设了一个中华字典博物馆,我用手机拍了院里面的两副对联:

请国荣兄解析。

IMG_20130506_150939_副本.jpg IMG_20130506_145525_副本.jpg IMG_20130506_150658_副本.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7 19:49: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国荣 于 2013-5-8 15:22 编辑

  多谢土豆兄将皇城相府的两幅对联传上,让我们欣赏,为本帖增色。我没去过那里旅游,但曾听朋友介绍过,说皇城相府是清代名相陈廷敬的府邸。陈廷敬一生在朝为官53年,荣升28次,由翰林院庶吉士至文渊阁大学士。历任吏、户、刑、工四部尚书。康熙皇帝对陈廷敬有“房姚比雅韵,李杜并诗豪”的评价。明清两代,陈氏家族一共出现了41位贡生,19位举人,并有9人中进士,6人入翰林,乾隆皇帝亲书“德积一门九进士,恩荣三世六翰林”的楹联,对陈廷敬及陈氏家族予以褒奖。至于这两副著名的对联,我也听去相府浏览过的朋友说起过,大意如下:

      
一自图书寻有绪,顿令风月浩无边。

  这副对联联系相府主人陈廷敬所撰并书,联中之意是劝人读书,
说一旦通过读书明白了事理,便会心胸开阔、天人合一,便会把握
人生生活的艺术。

     
字融九域无双侣,典占三千第一春

   这副对联据说是康熙皇帝手笔,是对陈廷敬主持编纂康熙字典功绩的肯定和赞扬。上联第一个字和下联第一个字合起来就是“字典” 两字。以上粗浅的理解不一定正确。见笑大家。再次谢谢土豆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7 22:31:31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国荣 发表于 2013-5-7 19:49
多谢土豆兄将皇城相府的两幅对联传上,让我们欣赏,为本帖增色。我没去过那里旅游,但曾听朋友介绍过,说 ...


国荣兄:
      我和老伴及一位中学校长三个人请了一位导游,小伙子很尽心,随走随讲,我们不断的提问、质疑,小伙子大都脱口解答,说明人家是遭遇万千,对相府大院的相关事件、人物历史了然于胸,“小儿科”问题是难不倒他的。半日游览,行不从容,小伙子说话又快,但只要你驻足某处楹联前,小伙就读一遍再稍作解释,感觉和国荣兄的讲解意思是一样的。有几处联可能是草体字,个别字猜蒙不得,直白求问,又怕小伙和旁人笑话,就写下来让小伙看看,老年虚荣心时时冒头。
      接触了几位荒友,议论起你的“对联趣谈”,看起来,名山抄书的经历奠定国荣的诗文基础,几十年来孜孜以求,自得其乐,敬佩敬佩。
      谢谢国荣解析,也感谢国荣为家园网传授国文知识,传递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8 14:38: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国荣 于 2013-5-8 19:00 编辑

    谢谢土豆兄的鼓励,更感谢你对家园的贡献。写到此,不由想起石予民大哥在一次跟帖中提到:“这个家园是我们自己的,我们在这里栽花植树,现在已经芬芳馥郁、绿树成荫”。这句话说得真是好!我们名山人热爱名山家园,能为家园里的花木浇一瓢水,培一锹土,心里舒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8 19:04: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国荣 于 2013-5-16 16:23 编辑

三十四、换义联
  
  相传过去太平府知府秉夜查盗,遇见一难民流落街头露宿。知府诘问其籍贯,难民答道:“常熟”。知府出言讽道:

       常熟,常熟,年年逃荒要饭,何称常熟?

  难民得知诘问他的人是太平知府,便反唇相讥:
      
      太平,太平,夜夜查盗巡更,怎叫太平?

  知府一时语塞,只好拂袖离去。知府和难民的对话构成一副对联。出句中,前两个“常熟”指常熟县,是地名,句末的“常熟”意指农作物常熟;对句中,前两个“太平”指太平府,句末的“太平”意指安宁,平安。
  像这种利用词语的多义性,在一定的上下文里,将原来表示甲义的词语换过来表示乙义,并使这两种意义建立起某种联系,这样的修辞方法,叫做换义。

  对联中运用换义手法,可使语义跳跃变化,萌生新意,增加联趣。例如:

      蝴蝶花上驻蝴蝶,蝴蝶恋蝴蝶;
      红梅阁旁栽红梅,红梅伴红梅。

  上联中,“蝴蝶”重复四次,第一个和第四个“蝴蝶”指蝴蝶花,第二个和第三个“蝴蝶”指昆虫蝴蝶;下联也是一样,第一个和第四个“红梅”指红梅阁,第二个和第三个“红梅”指红梅树。这副写景联,“蝴蝶”和“红梅”在联中同名换义,造成一种扑朔迷离的意境,令人眼花缭乱。
  又如下联:

      端午门售端午粽
      上元县点上元灯

  上联前一“端午”是地名,后一“端午”是节气名;下联前一“上元”是地名,即今江苏省江宁县,后一“上元”是节气名。

  川北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副讽刺军阀联:
     好了他田家,苦了我田家,说声派捐税,田总派,甲长派,胡派鬼派,指名官派,估到乱派,硬起心肠由你派;
     因为要广土,所以要广土,就是收银钱,场上收,乡下收,明收暗收,不怕人收,只怨天收,谨防尸骨无人收。

  四川军阀田颂尧统治川北期间,横征暴敛,苛捐杂税多如牛毛;同时又大肆占用民田种植基鸦片,弄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上联前一个“田家”指田颂尧,后一个“田家”指农民;下联前一个“广土”鸦片,后一个“广土”指广大的土地。该联有力地揭露了反动军阀的腐败统治,联末以”谨防尸骨无人收”向田颂尧之流发出严正警告。

  当代联家刘一平先生与陈华锋先生的副换义联属对也很有新意,联为:

    海口腾飞,非夸海口;
    常州奋起,岂是常州。

  联中前后两个“海口”、两个“常州”均词不同义,读之语意新鲜,振奋人心。
(未完,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9 09:49:37 | 显示全部楼层
王老师“对联趣谈”搭了三十二层楼,不容易非常好。循序渐进较全面系统介绍楹联知识,对喜欢对联的朋友加深理解对联的韵味和意蕴不失为一个好帖。这三十二楼“对联趣谈”知识性趣味性很强,每次读了都耳目一新,也让我增加许多对联知识,非常感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11 10:55:20 | 显示全部楼层
黄成兴 发表于 2013-5-9 09:49
王老师“对联趣谈”搭了三十二层楼,不容易非常好。循序渐进较全面系统介绍楹联知识,对喜欢对联的朋友加深 ...

  多谢成兴兄鼓励。“搭楼”是让荒友们分享专家的精彩著述,感受中华楹联艺术的魅力,也能增添我们家园的快乐氛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Archiver|名山家园 ( 京ICP备13012660号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953 )

GMT+8, 2024-11-25 14:40 , Processed in 0.046331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