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王国荣 于 2024-8-1 20:20 编辑
苏轼《定风波》一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词人面对人生风雨时的从容与豁达,展现了作者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让人在品读之间,仿佛也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洗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词作开篇,便是一幅生动的雨中行路图。苏轼以“莫听”二字,巧妙地表达了对外界纷扰的漠视与超脱。在那个风雨交加的春日里,他并未因突如其来的暴雨而惊慌失措,反而选择了一种从容不迫的步伐,继续前行。这种“吟啸且徐行”的姿态,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挑战,更是对内心世界的坚守与自信。苏轼以这种方式告诉我们,无论外界环境如何恶劣,只要心中有光,便能照亮前行的道路。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此句进一步展现了苏轼的乐观与豁达。在他看来,简陋的竹杖、草鞋,比那华贵的马匹更加轻便自如,因为它们不受世俗的束缚,能够让人更加贴近自然,也更加贴近自己的内心。苏轼以“谁怕”二字反问,表达了对人生风雨的无畏与坦荡。他深知,人生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有风雨交加的时候,但只要拥有一颗平常心,便能“一蓑烟雨任平生”,笑对人生的种种挑战与磨难。 随着词作的深入,苏轼的笔触转而细腻,描绘了一幅雨过天晴的景象。“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风雨过后,春风带着几分寒意吹醒了醉酒中的词人,虽然身体感到一丝凉意,但内心的世界却因此变得更加清醒与明澈。紧接着,“山头斜照却相迎”,一句转折,将全词的情感推向了高潮。夕阳的余晖洒满山头,不仅照亮了眼前的世界,也温暖了词人的心房。这一景象,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是对人生境遇的一种深刻领悟——无论经历了多少风雨,总有一束光在前方等待着我们,引领我们走向希望与光明。
词的最后三句,是苏轼对整个人生经历的深刻反思与总结。“回首向来萧瑟处”,词人回望来时的路,那些曾经的坎坷与风雨,如今都已化作过眼云烟。“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不仅是对现实环境的淡然处之,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在苏轼看来,人生的意义并不在于追求外界的平静与安逸,而在于内心的平和与超脱。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只要内心保持一份宁静与淡然,便能达到“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境界,真正实现心灵的自由与解脱。
品读苏轼的《定风波》,我们仿佛跟随词人的脚步,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旅行。在这段旅程中,我们感受到了苏轼面对人生风雨时的从容与豁达,也领悟到了他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苏轼的诗词,不仅是他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后世的一种精神寄托与启示。在人生的道路上,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与挑战,都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勇敢面对,积极应对,最终达到心灵的自由与超脱。这,或许就是《定风波》给予我们的最大启示与力量。(摘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