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家园

 找回密码
 请使用中文注册
搜索
楼主: 名山小老杨

走进非洲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7-8-30 18:33: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与疟疾抗争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介绍,2015年,约有2.12亿例疟疾病例,估计有42.9万例疟疾死亡,大多数(65%)的病患为 15 岁以下的儿童。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每年有超过 20 万婴儿因为孕妇感染疟疾而夭折,根据 2015 年世卫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报告,自 2000 年以来疟疾死亡率骤降了 60%,即拯救了 620 万人的生命。
    疟疾是一种由寄生虫引起的威胁生命的疾病,通过受感染的雌蚊叮咬传至人类。对于无免疫力的人而言,通常在受到感染的蚊虫叮咬后10-15天出现症状。最初症状(发热、头痛和寒战)可能较轻,因此难以发现是疟疾。如果不在24小时内予以治疗,恶性疟可能发展成严重疾病,并且往往会致命。现有的最佳治疗方法,特别是恶性疟治疗方法,是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疗法。
    2015 年 10 月 5 日,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颁给了中国的屠呦呦教授,她和她的同事们经过辛勤的研究,发现了青蒿素能有效治疗疟疾。
青蒿素是从黄花蒿中提取出的有效成分,它可以杀灭红细胞内的疟原虫,有效地解决了疟疾对奎宁产生耐药的问题。
青蒿素,吸收快,起效快,适用于凶险疟疾的的抢救。其中青蒿琥酯的抗疟作用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而少,耐药率很低,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尤其适用于孕妇和脑型疟疾患者。这是以屠呦呦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对人类的特殊贡献,特别是给非洲人民带来的一大福祉。
    我们刚刚到尼日尔,就听说中石油一位25岁的年轻人因患疟疾去世,原来这个小伙子身体特别好,只是前几天有点感冒发烧,没有及时看病,自己随便吃了感冒药,哪知道过两天就病情恶化,送往医院的路上就去世了,据中国医疗队讲,他可能患的是脑疟,死亡率很高,听到这个消息,大家都很惋惜,在尼亚美公墓,共有十六位中国人长眠在尼日尔。
    这件事情给大家敲起了警钟,在尼日尔只要你一发烧,马上就要到医疗队就医,不能耽误,像在国内感冒随便吃点药扛扛完全不可以,因疟疾可以使人致命。在尼日尔你不可能不被蚊子叮咬,可以说是防不胜防,只能做到尽量避免。实际上,几乎每个人的血液里都有疟原虫存在,平时身体健康时不会发病,一旦你的抵抗力低下,疟疾就会发作。当然得了疟疾也不是十分可怕,只是发烧不能大意和耽误。所以在尼日尔工作,身体健康第一位,这就要求我们保持乐观的情绪,减轻压力,注意营养,保证睡眠,加强锻炼,才能在非洲健康地工作和生活。
    在尼日尔,最怕的就是得病,因为这里的医疗条件实在太差了,据医疗队的同志讲,尼亚美最好的医院,医疗设备和国内的地县级医院差不多,医护水平就更差,所以,中国人有病先找医疗队,主要是诊断要准确,否则误诊就会出事。应该说,在尼亚美的中国人几乎都离不开医疗队,哪不舒服找中国医生还是放心,至少在语言沟通上没有障碍。
     根据尼日尔的实际情况,使馆在中资机构新年招待会上,特地安排医疗队的传染病学博士杨医生进行预防疟疾和伤寒的专题讲座,杨医生利用幻灯片和大量图表资料,详细介绍了疟疾的危害和诊断以及治疗预防的方法,使大家对疟疾有了进一步了解,增强了预防疟疾的信心。夏煌大使讲话,他说新年好首先要身体好,没有好的身体就等于零,他希望所有在尼亚美的中国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增强体质,预防疟疾,在新的一年为中尼友好作出贡献。
    中国医疗队分16批已经在尼日尔工作了三十年,为尼日尔的百姓医治伤病,传授医疗技术,为中尼友好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医疗队共有医生9名,翻译一名,厨师一名,他们分别来自广西南宁、柳州和桂林,科别也较齐全,有心内、脑外、泌尿外、口腔、眼、耳鼻喉、传染、麻醉等科室医生组成,有一半以上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应该说阵容强大。他们每天在尼亚美医院上班,泌尿外科的邓医生说他现在每天要做四、五台手术,比在国内还要忙,黑人对中国医生很信任,他的手术已经排上长队。应该说,中国医疗队在尼亚美是最受欢迎的人,尼日尔缺医少药,中国医生医术高明态度又好,晚上只要有急诊,医院定会来接中国医生。三十年来,医疗队一直是在尼政府提供的住房生活,由于设施老化,年久失修,条件艰苦。为了改善医疗队的居住环境,中国政府决定为医疗队建设永久性办公生活用房,同时设有门诊和留观室,同时为在尼的中国人提供必要的医疗服务,应该说是件大好事,大家都盼望能够早日建成。
     回国以后,我经常想起为祖国外交事业辛勤工作的使馆工作人员,想起中国医疗队的白衣天使,想起农业专家和体育专家及中资公司援外员工,他们不远万里来到非洲,与疟疾抗争,为中尼友好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同样是祖国最可爱的人。同时,我也深深地为非洲人民祈祷,尽早消灭疟疾,让黑孩子们健康成长,让幸福普照非洲大地!

IMG_4395_副本.jpg
IMG_4410_副本.jpg
IMG_4974_副本.jpg
IMG_4980_副本.jpg
IMG_5762_副本.jpg
IMG_5885_副本.jpg
IMG_5893_副本.jpg
IMG_5894_副本.jpg
IMG_5895_副本.jpg
IMG_5896_副本.jpg
IMG_5898_副本.jpg
IMG_5900_副本.jpg
IMG_5903_副本.jpg
IMG_5904_副本.jpg
IMG_5908_副本.jpg
IMG_7652_副本.jpg
IMG_7653_副本.jpg
IMG_7671_副本.jpg
IMG_7676_副本.jpg
IMG_7714_副本.jpg
IMG_7715_副本.jpg
IMG_7685_副本.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8-30 23:40: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杨捷的非洲孩子照片,曾入选“第一届名山家园摄影艺术展”,在家园网和名山农场展出过。

    好看的小辫子,可爱可亲的孩子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9-5 11:36: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名山小老杨 于 2017-9-10 18:45 编辑

尼日尔的动物世界
   看过罗红摄影展览的人,都对他拍摄的非洲野生动物大迁徙的作品感到震撼,这些作品大多在位于非洲东部或中部的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国拍摄的,而位于西非的尼日尔,地处撒哈拉大沙漠南端,常年高温干旱,是全球气候最干燥的地方,大批野生动物并不适合在这里生存,但在尼日尔,我们也有机会看到了一些动物世界。
   W国家公园,位于尼阿美东南约150公里的尼日尔河河畔,并向尼日尔、布基纳法索和贝宁三国交界处延伸,公园得名于尼日尔河在其季节性支流塔波阿河和梅克鲁河的两个入河口之间的双道弯,1996年W国家公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W国家公园在尼日尔的最南端,属几内亚型热带雨林和苏丹型热带稀树干草原,面积2200平方千米。这里是世界上最热的地方。雨季之前白天的气温通常在40℃以上。但是,在每年10月到次年5月的旱季里,即使白天气温再高,夜间气温也会降到10℃左右,年气温温差和日气温温差都比较大。
  W国家公园内动植物种类繁多,已发现70种哺乳类动物、350种鸟类、454种植物。其中两种兰科植物是这个地区特有的。W国家公园代表性景观是热带稀树干草原。草原上长满了稻科和草科植物,中间点缀着带刺的金合欢属植物。
    尼日尔河形成了公园的东北部界线,公园是阿塔科拉山古老山体延伸出来的平原组成部分,那里土壤瘠薄,铁含量极高,特别是在公园中心地带的高地上,组成了裸露有石英、片层和片麻岩等岩石突起的砖红色平原。
   五月的一天,我们和农业专家体育专家一起,到W国家公园去郊游,这是我们到尼亚美以来第一次出游。我们开的丰田越野吉普车,160公里的路用了整整三个小时,公路上很少遇到车辆,偶尔看到的全部是茅草房的小村落,地质形态基本是热带草原的地貌,但由于是旱季,只看到枯树和一棵棵独立的矮灌木,很难看到绿色。
到了公园,门票每人3000西非法郎,每车请一导游5000西法,因为公园太大不请导游你会迷路,也很难看到动物。在导游的带领下,汽车在公园里颠簸的土路上行走,偶尔在车上能远远看到麋鹿、猴子和猩猩,我没有带长焦镜头,也没拍下来。在一条小河边,等了半天也没看见大象,还好在回来的路上终于看到了一头大象和在河里洗澡的小象,大家近距离和大象见了一面。            
    在公园里看到不少蚁丘,据说这是尼日尔特殊的自然景观,W国家公园内的白蚁为了能在高温、少雨的严酷条件下生存,建造了许多巨大而怪异的蚁丘。蚁丘的地下是蚁穴,穴内到处是树干树枝等形状的通气孔。这种结构能够使空气循环,及时散去蚁穴内的热量,又能防止太阳辐射,使温度和湿度保持在一定水平。每个蚁穴中,一般生活着几百只到几百万只白蚁。因为白蚁种类和生存环境的不同,蚁丘也就有多种多样。蚁丘一般高达6米,可以持续使用60年。
    在公园里,我们只碰到了两位欧洲游客,据说这个公园全年游客才只有3000人,不管怎样,世界自然遗产,我们也算是到此一游了。
    九月的一天,我们去离尼亚美大概70公里左右的一个野生长颈鹿自然保护区。今天的非洲,大约有10万头左右的长颈鹿,它们大多生活在自然保护区,在这里,它们不仅不用担心狮子的攻击,还享受着当地政府给予的保障,尼政府立法禁止猎杀长颈鹿。
    这个保护区需要购买门票,当地人是1000西非法郎,外国人全部翻一倍,内外有别,看我和夫人都背着相机,“一个相机500西非法郎!”工作人员严肃地说,我还是头一次听说相机也要收费的规定,只好收起一部相机,交了500西法。
在这个40平方公里的保护区内大概生活着170多只长颈鹿,工作人员说长颈鹿都是以家庭为单位四处活动的,我们看到的经常是一对对情侣,卿卿我我,性格温顺,它们和我们始终保持着大概30米的距离,这是一个安全距离,一旦我们超过,它们就会马上掉头离开,姿态高雅,一点都不惊慌失措,有时还边走边回头望我们。应该说,这群美丽的生灵在人们的保护下,生活得很幸福。
    此外,在尼亚美动物园里,我们也看到一些叫不出名字的非洲动物,尼日尔气候条件虽然恶劣,动物世界依然充满生机。

DSC02402_副本.jpg
IMG_5766_副本.jpg
003wWknXzy6XUWsKHrW00&690_副本.jpg
DSC02394_副本.jpg
IMG_5768_副本.jpg
IMG_5780_副本.jpg
IMG_5787_副本_副本.jpg
IMG_5792_副本.jpg
IMG_5795_副本_副本_副本.jpg
IMG_5796_副本_副本.jpg
IMG_5816_副本.jpg
IMG_5847_副本.jpg
DSC02432_副本.jpg
DSC02442_副本.jpg
IMG_0163_副本.jpg
IMG_5856_副本.jpg
IMG_5000_副本.jpg
IMG_0054_副本.jpg
IMG_0082_副本.jpg
IMG_0137_副本.jpg
IMG_5036_副本.jpg
IMG_5045_副本.jpg
IMG_0171_副本.jpg
IMG_0173_副本.jpg
IMG_0176_副本.jpg
IMG_0183_副本_副本.jpg
IMG_0177_副本.jpg
IMG_0190_副本.jpg
IMG_0193_副本.jpg
IMG_0195_副本.jpg
IMG_0199_副本.jpg
IMG_0202_副本.jpg
IMG_0208_副本.jpg
IMG_0210_副本.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9-9 22:06:11 | 显示全部楼层
带一部相机也收费,可不要让国内景点知道,或者仿效就遭殃了。,好的不学,收钱的事学得可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9-10 18:50:30 | 显示全部楼层
黄成兴 发表于 2017-9-9 22:06
带一部相机也收费,可不要让国内景点知道,或者仿效就遭殃了。,好的不学,收钱的事学得可快。

    成兴:的确是无理的规定,他们可能不知道手机也能照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9-10 19: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名山小老杨 于 2017-9-10 19:13 编辑

                                       美丽的巴马科
    巴马科是马里共和国首都,在非洲一年多时间里,我有机会两次短期公出到巴马科,亲眼领略了一个西非国家美丽的城市风光,
    在路面上看到巴马科的道路比较宽,据说几乎都是中国援建的,到了市中心堵车很厉害,二手破车特别多,摩托车多得不得了,与河内的情况差不多,据使馆同志介绍,近年来,马里经济发展比较快,老百姓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主要是独立近五十年来政局稳定,经济发展目标持续,对外开放步子较大,在西非中是一个很有希望的国家,而且和中国的关系比较好,从第一任总统到历任总统,几乎都是中国的铁哥们,2009年胡锦涛主席还到马里进行正式访问,可见中马关系不一般。
    总统府坐落在市区一个叫库鲁巴的小山上,海拔不到500米。山上绿树成荫,花草繁茂,总统府是原法国总督府所在地,白色欧式建筑,外交部等重要部门也在山上。在山上可以俯览巴马科全城,尼日尔河静静流淌,横跨东西,如同一颗玉石镶嵌在城市中央。山上一些街头公园也颇具特色,有马里各个历史时期著名人物的铜质雕塑,有西非各国版图及世界200多个国家的名称和旗杆,展示了马里对外和平友好的形象。
    巴马科位于尼日尔河畔,宁静的尼日尔河像一条墨绿色的彩带,从西向东将巴马科市区分成两部分。而1200米长的巴马科大桥横架南北,又把城市两部分连成一体。
巴马科由于靠近撒哈拉沙漠,常年享受着强烈的日照,成了西非最热的城市。一年之中没有春、夏、秋、冬四季的季节变化,只有年复一年有规律轮换交替的雨季与旱季。雨季的巴马科非常美丽,狭长的市区郁郁葱葱,空气新鲜湿润,街市两旁的芒果树碧绿翠滴,一到结实的季节,硕果累累随风飘香。高大的非洲“火焰树”花红似火,把这座热带城市装点得更加美丽。
    巴马科风景秀丽,像独立纪念碑、加纳总统恩克鲁玛雕塑、法国二战纪念雕塑等给这个城市带来活力,为了迎接建国五十周年,大型立交桥和新区都在抓紧建设中。路上看到的老百姓,感觉生活比较富裕,热带水果很多,摩托车已经成为不少家庭的交通工具,经常看到一家三口坐在车上疾驶而过。年轻人比较时髦,不少女孩子染成黄头发,戴着太阳镜,穿着时尚,成为巴马科的一道风景线。
     巴马科新区位于巴马科西北部,感觉就像中国的城市开发区,到处都在建设,现代化的宾馆和办公大楼拔地而起,还有不少像合资企业建的厂房,中国援建的国际会议中心非常漂亮,由中国援建的尼日尔河第三大桥也在紧张施工中,马里对中国人非常友好,不大的孩子都会用中国话说“你好”。据了解,在巴马科的中国侨民约有2000人,大部分是个体户,使馆旁边有一个中国城,国内的食品和日用百货齐全,老板娘是天津人,2003年来到巴马科,生意红火,她还不想回去了。
    巴马科的工艺品市场在西非很有名,马里的木雕、银制品做工比较精细,各国游客总要光顾这个市场,据说现在为了保护资源,非洲一些国家已经禁止采伐珍贵树木,像乌木一类的工艺品身价大涨,价钱很贵。
    在巴马科游览时,发现一个院子门口有一个很大的标识,三只鳄鱼,开始不知道怎么回事,又不像动物园,向使馆陪同的向导一打听,原来这是巴马科市的标志,我看到的院子就是巴马科市政府所在地。据说原来用当地语言解释,“巴马”就是鳄鱼,“科”就是河,过去尼日尔河鳄鱼很多,也叫鳄鱼河。传说远古时期一位青年从家乡出走,来到尼日尔河边,杀死了很多危害人畜的鳄鱼,从此在这里生活并繁衍后代,巴马科成为一个小村落,后来成为撒哈拉沙漠通往西非海岸的一条重要贸易通道,来往人群越来越多,逐渐成为一个重镇,法国殖民统治者和现在的马里政府都定都巴马科,它现在已经成为西非的一个重要交通枢纽,每天都有欧洲和非洲各国的定期航班,还有铁路和几内亚和塞内加尔相连,便捷的交通给巴马科带来经济上的发展。后来在新区我也看到一个三个鳄鱼标识的院子,这下就知道了这是新区政府也叫管委会,使馆向导连声称是。
    早上,看到一群群孩子背着书包上学,我们好奇地跟着孩子们走进附近一所学校,学校的院子很小,大概有七、八间教室,由于窗子小,光线很暗,每个班大约有三、四十名学生,教室很拥挤,老师们很敬业地在讲课。据使馆同志介绍,这是一所私立学校,分别设有小学和初中班。据了解,马里现在正在计划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由于政府教育经费有限,小学的入学率约有70%左右,中学的入学率约30%左右,师资严重缺乏,为了弥补公办学校的不足,目前私立学校很多,只是办学条件差,但仍在国民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昏暗的教室里,看着孩子们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我们仿佛看到了马里的希望。
    离小学不远,就是一所幼儿园,看到家长大多是开着汽车送孩子来的,门口有三位老师穿着漂亮的工作服在迎接孩子们,将孩子一个个送进园内。经过允许,我们进到幼儿园里简单作了参观,只是不准拍照,院子墙壁上到处是精美的动漫图画,活动器材很先进,小朋友们还都穿着统一的漂亮服装,老师们非常可亲地教孩子们做操唱歌,充满了童趣。恐怕很多国内的幼儿园都没有这里的条件好,没想到马里还有如此先进的幼儿园,让人刮目相看,一打听也是私立的,估计是所贵族幼儿园。
    在非洲,穆斯林妇女上街一般都要蒙上面纱,现在虽然比较开放,但妇女是不能随便拍照的。据老同志讲,可能是古兰经中有过活人不能复制的说法,你如果给她拍了照,就等于将她的灵魂带到另一个世界了。所以,我在马里拍的一些人物照片,都是在汽车里或躲在一个角落里偷拍的,你要仔细发现,正面人物的照片很少,所以在非洲要拍出较好的妇女人物照片很不容易。但是男性和儿童另当别论,男孩子们会追着你给他拍照。
    在巴马科的时间不长,但它留给我的印象是美好的,祝福你,美丽的巴马科!

IMG_6943_副本.jpg
IMG_6944_副本.jpg
IMG_6948_副本.jpg
IMG_6951_副本.jpg
IMG_6952_副本.jpg
IMG_6954_副本.jpg
IMG_6958_副本.jpg
IMG_6962_副本.jpg
IMG_6971_副本.jpg
IMG_6973_副本.jpg
IMG_0320_副本.jpg
IMG_0324_副本.jpg
IMG_0325_副本.jpg
IMG_7013_副本.jpg
IMG_7026_副本.jpg
IMG_6966_副本.jpg
IMG_6993_副本.jpg
IMG_6994_副本.jpg
IMG_6995_副本.jpg
IMG_7008_副本.jpg
IMG_7010_副本.jpg
IMG_7015_副本.jpg
IMG_7020_副本.jpg
IMG_7023_副本.jpg
IMG_7024_副本.jpg
IMG_7036_副本.jpg
IMG_7042_副本.jpg
IMG_7048_副本.jpg
IMG_7051_副本.jpg
IMG_7055_副本.jpg
IMG_7062_副本.jpg
IMG_7067_副本.jpg
IMG_7068_副本.jpg
IMG_7077_副本.jpg
IMG_7079_副本.jpg
IMG_7080_副本.jpg
IMG_7084_副本.jpg
IMG_7088_副本.jpg
IMG_7094_副本.jpg
IMG_7108_副本.jpg
IMG_0317_副本.jpg
IMG_0318_副本.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9-11 18: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名山小老杨 于 2017-9-11 18:25 编辑

                          母亲河—尼日尔河
    第一次踏上尼日尔的国土,我们乘坐法航航班从巴黎到尼亚美,当飞机穿越撒哈拉大沙漠,飞临尼亚美的上空时,我便看到了尼日尔河,只见在一片荒芜的大地上,有一条亮白的河像一条玉带,蜿蜒曲折,静静流淌,河的两边郁郁葱葱,绿树成荫,一幅沙漠绿洲的画卷展现在眼前。
    尼日尔河是西非最大的河流,也是非洲第三大河。它发源于几内亚佛塔扎隆高原海拔910米的深山丛林里,源头距大西洋仅250公里,却曲曲折折地流经4197公里,滋润着西非21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干流经几内亚、马里、尼日尔、贝宁和尼日利亚,最后注入大西洋几内亚湾。
   “尼日尔”这个名字是从法语一词音译而来的,关于尼日尔这个名称的含义有多种不同的解释:一种认为是“河流”,另一种认为是“黑色”,即“黑人地区的河流”。尼日尔河源远流长,两岸居着多种民族,这些民族出于对尼日尔河的热爱和赞美,又都用自己民族的语言,对尼日尔河赋予了各种美妙动听的名称。如豪萨族人把尼日尔河称之为“巨大的河流”。又例如几内亚和马里人称之为“朱芭”。“芭”是河的意思,而“朱莉”则有两层意思:即“伟大的血液”和“伟大的歌手”。前一种含义为尼日尔河犹如一道防卫的屏障横躺在撒哈拉大沙漠的面前,恰似一条跳动的大动脉为辽阔的西非干旱平原带来了宝贵的水源;后一种含义是尼日尔河千里奔放,好像一位引吭高吟的歌手,向人们诉说那悲壮的过去,歌颂充满希望的未来。
    尼日尔河从容不迫地流过西非的心脏地区,为西非人民哺育了中世纪马里、贝宁等黑人王国,创造了灿烂丰富的古代文化和物质文明,像一位无私的母亲一样为两岸的千百万人民提供了生活的资源,被西非人民誉为“伟大的母亲河”尼日尔首都尼亚美就座落在河边。
    由于这个国家位于撒哈拉沙漠的南端,国土的90%以上是沙漠,因此,尼日尔人将尼日尔河视为安拉赐给他们的最珍贵的礼物,整个国家1100万人口的60%居住在尼日尔河的两岸。
    穿流尼日尔全境的尼日尔河,没有盛景,也不波澜壮阔,却用母亲的胸怀滋润着尼日尔人民,尼日尔河流域大部分处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带,经常受干旱和风沙的威胁,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沿河建有许多灌溉、供水工程,我参观过中国援建的一座水利工程,大片农田旱涝保收,一幅江南水乡的美好景色,谁能相信这是撒哈拉大沙漠里的一片绿洲啊!
   尼日尔河三角洲铀储量丰富,居世界第四位。石油储量也非常丰富,已经成为振兴尼日尔经济的支柱产业,中石油和中核集团在尼日尔都有合作项目。
   尼日尔河两岸,很早以前就是可可、咖啡、香蕉、花生等农作物的盛产区,加上河中多鱼产,素有“西非鱼米之乡”的称号,由于污染很小,尼日尔河里的鱼又肥又大,品种丰富,有一种鱼当地叫“上尉鱼”,肉质细嫩,鱼刺很少,清蒸红烧都好吃,是我们经常的盘中餐.
    靠近尼日尔河居住的人,很多人水性很好,可以尽情在河中游弋,每到夏天最炎热的时节,很多人聚集在尼日尔河里洗澡冲凉,乘船沿着河道走,两岸有许多妇女和儿童在洗衣服、洗澡或清洗锅碗瓢盆,生活在水边对他们来说真是太幸福了,尼日尔大部分地区是沙漠,干旱缺水是最常见的,在水一方的尼日尔人,宛若生活在天堂。
离城市稍远一点的河道里有河马保护区,这里的河马在水量充足的河里自由自在的生活,我们有一次乘小船在尼日尔河上看见的河马个头都很大,船夫说河马能把小船掀翻,必须要远离河马。
    在尼亚美国家博物馆可以看到远古时期恐龙化石,可以参观原始方法织布,这种手工织的布花纹独特,现在都用来做装饰,手工制作的金银饰品及木制工艺品也别具一格。
  尼日尔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在人类文明最早发祥地之列,有五六千年的历史。尼日尔河是古代非洲的文明中心,为了给资本主义发展进行“原始积累”,欧洲人不但掠夺尼日尔的资源,而且大肆贩卖奴隶,将黑人强行运往世界各地。
翻开尼日尔的历史,悲怆、曲折。1922年,尼日尔沦为法国殖民地。1958年12月18日成为法兰西共同体内的自治共和国。1960年8月3日,经过抗争,尼日尔终于解开法国的枷锁,宣告独立,真正成为了那块土地上的主人。1974年7月20日,尼日尔同中国建交。1992年7月30日,由于某种原因,两国中止了外交关系。1996年8月19日,在双方的努力下,恢复了大使级外交关系。
   尼日尔河日夜不息地奔流着,它好像在诉说着苦难的过去,歌唱着美好的未来,我仿佛看到了一个自强不息,蒸蒸日上的非洲正展现在世人面前。

IMG_7263_副本.jpg
IMG_7284_副本.jpg
IMG_7734_副本.jpg
IMG_7747_副本.jpg
DSC02613_副本.jpg
IMG_7229_副本.jpg
DSC02743_副本.jpg
DSC02744_副本.jpg
IMG_0352_副本.jpg
IMG_0354_副本.jpg
IMG_0367_副本.jpg
IMG_0786_副本.jpg
IMG_4393_副本.jpg
IMG_6565_副本.jpg
IMG_6573_副本.jpg
IMG_6574_副本.jpg
IMG_6672_副本.jpg
IMG_6680_副本.jpg
IMG_6742_副本.jpg
IMG_7647_副本.jpg
IMG_6745_副本.jpg
IMG_6751_副本.jpg
IMG_6755_副本.jpg
IMG_6810_副本.jpg
IMG_6822_副本.jpg
IMG_7209_副本.jpg
IMG_7706_副本.jpg
IMG_7718_副本.jpg
IMG_7720_副本.jpg
IMG_5991_副本.jpg
IMG_5981_副本.jpg
IMG_6014_副本.jpg
IMG_6017_副本.jpg
IMG_6023_副本.jpg
IMG_6018_副本.jpg
IMG_7645_副本.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9-11 18:28: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名山小老杨 于 2017-9-11 18:30 编辑

    我的非洲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衷心感谢各位的关注和鼓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9-11 18:36: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图文并茂,文中内容精彩迭出。拜读老师佳作,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9-19 19:54:52 | 显示全部楼层
韩清云 发表于 2017-9-11 18:36
图文并茂,文中内容精彩迭出。拜读老师佳作,学习了。

    谢谢韩清云关注鼓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Archiver|名山家园 ( 京ICP备13012660号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953 )

GMT+8, 2024-11-25 05:54 , Processed in 0.034905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