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家园

 找回密码
 请使用中文注册
搜索
楼主: 名山小老杨

史家胡同博物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2-13 09: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国荣 于 2013-12-13 17:39 编辑

    杨捷兄,你班同学文章写得真好!我看到其中有一位叫龚庆前,她是我们二连的战友啊!请你代我向她问好!有30年多年未见面了。见到她的名字挺亲切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3 17: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名山小老杨 于 2013-12-14 20:32 编辑

    国荣老师:我才想起来,我的小学同学龚庆前是你们二连的荒友,真的很巧。龚庆前小学在我们班是学习委员,学习一直很好,离我家住得不远,放学回家经常去她家玩。她返京后一直在自己兄妹的公司干,公司越干越大,能力很强。我们那次“首发式”就是在她的公司举办的,为了出好这本书,她担当了编辑校对工作,很热心我们小学同学的联谊活动。你们都三十多年没见面了,我见到她一定转达你的问候,也希望你有机会来北京大家见见。
    现在的史家胡同59号是史家小学的低年级部,高年级部已经搬到朝阳门,是一所非常现代化的学校,室内篮球场、游泳池样样齐全,教学设备也是国内一流。回想起我们当年上小学时,教室都是平房,冬天取暖就烧煤球炉子,一位工友大爷天不亮就挨着教室生炉子,课间还要添煤球,就是在那样艰苦条件下,我们仍然觉得很幸福。同学之间不管家庭条件好与不好都非常亲密无间,原地质部长何长工的儿子何京生和我同班同学,他家住在史家胡同旁边的遂安伯胡同一幢小洋楼里,放学以后我们一大帮同学都到他家看小人书、看电视、打乒乓球,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那时的党群关系真是令人留恋。
   如今史家小学好像比当年名气还要大,除了为数不多住在这条胡同里的适龄儿童可以就近入学,其他孩子全要托关系走后门才行,好多年前听说就要5万到10万的赞助费,就是你有钱也不一定能进去。史家小学周边的房价也随之大涨,为了孩子现在家长舍得花钱。2009年史家小学建校70周年庆祝晚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濮存昕、杨澜、鞠萍等明星主持,节目相当专业,一所小学的校庆晚会在人民大会堂举办,在北京市少有,可见这所小学的实力和影响力,我只希望我的母校发扬光荣传统,千万别走贵族学校的路。
   发几张史家小学成立70周年晚会照片。
IMG_1700.JPG
IMG_4843.JPG
IMG_4925.JPG
IMG_5001.JPG
IMG_5080.JPG
IMG_5185.JPG
IMG_5196.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4 20:50: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名山小老杨 于 2013-12-14 21:53 编辑

    摘录新华网2011年07月23日的一篇文章,希望各位喜欢。
           
           史家胡同51号:章含之与乔冠华十年风雨相依
    人们常说,北京的胡同承载着北京的历史,每一条胡同都有一串故事。随意推开一扇大红门,就会于不经意间走进一段历史。
赫赫有名的51号院
  史家胡同51号院,可以说是史家胡同里公众关注度最高的院落。这里曾是被称为“毛泽东青眼有加之师友”的章士钊先生的旧宅,前外交部长乔冠华与章士钊之女章含之结婚后,也曾居住在这里,章含之的女儿、文化名人洪晃也是在这座宅院里出生的。一家三代名人在这里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1959年周总理赠房
  解放后,章士钊没有离开大陆,反而与他的第二夫人奚夫人和儿子章可、养女章含之于1949年11月由上海迁居到北京。起初,章士钊在北京没有住处,他们全家住在东四八条54号好友朱启钤的家中。朱是北洋军阀时代的大官僚,出任过总长等职务,与章士钊有同僚之好,早年章士钊还在朱家做过塾师。如今他们又有机会相会在一起,实在难得。故此朱启钤将他家后院的北屋,让与章士钊一家居住,由于两家人口都比较多,居住甚是拥挤。
  1959年,周总理去看望章士钊,当看到拥挤不堪的书房兼客厅时,十分吃惊。他连声自责,说没有关心到,这么多年,竟让章士钊借居友人家中。章士钊说无所谓,只要有个地方看书、写字就可以了。回去后,总理立即报告了毛主席,并且指示国务院管理局为章士钊找一处四合院住宅。后来,章夫人选中了史家胡同51号院(当时的门牌是史家胡同24号),因为在东城住了十年,对周围的环境比较熟悉。章士钊看了房子后认为房子太大了,自己一家住不了,便将第三进院分了出去。
  周总理又郑重其事地对章士钊说,他请示了毛主席,这房子是送给章士钊的,感谢他对共产党的帮助和合作。原来早在1920年夏,毛泽东和蔡和森为湖南赴法留学生缺乏路费一事,曾向章士钊求助。章十分支持,立即发动了社会各界名流捐款,最后筹集了两万银元,全部交给了毛主席。后来一部分用作赴法留学生的旅费,剩下的由毛泽东携回湖南,作为开展革命工作的经费。
  1960年秋冬之际,史家胡同的房子重新修缮完工,周总理特意请章士钊吃饭,并说“行老对中国共产党有过许多帮助,这幢房屋算我们送给你的。”章笑答:“我一生既无动产,也无不动产,要是收下这房子,我倒在解放之后反成有产阶级的房产主了。”总理说:“那也好,房子永远归行老和家眷居住,由你们管理。”
  从此,章士钊一家离开居住了十年的东四八条那半个后院,搬进了宽敞明亮的史家胡同51号。他在这里真正地有了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晚年的章士钊,生活非常简单,有时几乎整日读书写文章。从1961年开始,80岁高龄的章士钊开始了《柳文指要》的写作。也就在这一年,外孙女妞妞(洪晃)出生,给他的生活增添了很多的乐趣。
2/见证章含之与乔冠华十年风雨相依
  章含之是章士钊的养女。史家胡同也正因她的著作《跨过厚厚的大红门》而声名鹊起。
  章含之的身世颇为传奇。她的生母解放前是上海永安公司的售货员,年轻时非常漂亮。因地位悬殊,与她的生父并未正式成婚。章含之出生后,她的生身父母对簿公堂,然而父亲却只愿支付抚养费而不愿负责任,母亲愤怒之下,欲将她送给黄包车夫抚养。最后,身为辩护律师的章士钊收养了这个女婴。
  1949年,章含之随养父母从上海迁居到北京。也是在这年的一次圣诞舞会上,年仅14岁的章含之认识了才华横溢的北大才子洪君彦。二人经过了8年的爱情长跑,于1957年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1960年,章含之和丈夫一同随父母搬进了史家胡同这座古老的四合院,不久章含之怀孕,1961年妞妞出生,让一家人都欣喜若狂。
  然而在文革那样疯狂的年代里,人的感情也经受着艰难的考验。这对青梅竹马的夫妻,也没能躲过这场浩劫。二人感情破裂,最后于1973年办理了离婚手续。
  早在1971年,还在外语学院当老师的章含之,被毛主席点名调入了外交部,也因此与时任外交部副部长的乔冠华相识。22岁的年龄差距并没有阻止两人的相知相爱,在随后的艰难岁月里,谱写了一段爱情传奇。
  当年,乔冠华是世界外交舞台上的明星,也是新中国外交史上的赫赫功臣。两人的相爱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章含之在书中曾经回忆道,那是1973年5月,国务院管理局对这座四合院进行大修。章含之暂时搬到前院传达室安身。那时,她和乔冠华正在恋爱,他们就在堆满家具杂物的传达室里一杯清茶,促膝长谈,年龄的差距,官职的悬殊,丝毫没有阻碍感情上的完全融合。
   1973年12月,乔冠华与章含之终成眷属。开始时,曾想尊重习俗,章含之搬到史家胡同55号外交部为乔冠华装饰一新的新宅。周总理听说后,考虑到这样一来,就无人照料章士钊先生的故居,因此劝说乔冠华搬到了史家胡同51号。
  由此,史家胡同51号也见证了两人风雨相伴的10年光阴。章含之在书中常常忆起:“从初夏到深秋,我们常常在深夜的月下散步。时间久了,冠华统计出,走一圈院子是八十步。在银色的月光下,冠华几乎是与白昼里全然不同的一个人。他没有了好胜雄辩的气势,脸上常常有一丝淡淡的伤感。我常常想,不知道这世上有几个人能真正懂得他的心……然而,又有几个人看到过清澈如水的月光下的乔冠华?他是那样沉静,那样柔和,而且那样的忧伤。这时的乔冠华,只有这深深的四合院与我一起陪伴着他,聆听着他倾吐内心的感叹。”
  1983年,乔冠华去世后,章含之独自守着这座四合院,直到2008年1月26日,永远地离开。
    40多年以来,这座四合院随着它的主人经历着历史的浮沉,目睹了发生在这院子里的喜怒哀乐、生离死别。也随着院中的主人经历了荣耀与屈辱,经历了车水马龙的繁华富贵和门前冷落的世态炎凉。它已经随着那段历史,留在我们的记忆中。
200941722403938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4 21:44:4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史家胡同每扇大门里,都有讲不完的人生故事,每个四合院里,都演绎过一幕幕人间悲喜剧。我向大家介绍的点滴故事,只是史家胡同的一个小小缩影,希望更多了解史家胡同的人,能够进一步搜集整理史家胡同的故事,为后人留下记忆,留下历史,留下文化遗产,留下北京人对胡同的依恋,若干年后,人们还知道北京有条胡同叫史家胡同。
IMG_1807.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Archiver|名山家园 ( 京ICP备13012660号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953 )

GMT+8, 2024-11-23 10:44 , Processed in 0.023521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