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家园

 找回密码
 请使用中文注册
搜索
楼主: 王国荣

容易混淆的字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5 13:57: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国荣 于 2013-11-6 18:26 编辑

六、施蛰存的明信片

  李坚老师说他曾收到过施蛰存先生的一张明信片。施先生主编过《现代》月刊,小说创作以现代派著称,是华东师大教授、唐诗研究专家,曾得过上海市文学艺术杰出贡献将。这样一位大名鼎鼎的文化人,可他的名字在报刊上一错再错,“施蛰存”常常成了“施蜇存”。李坚老师为此给老先生写了一封信。
  老先生的明信片,便是回复信。他说,他的名字取自《易经》,有“蛰以图存”的意思。蛰,说的是动物的冬眠,他把“蛰”当作一种生活态度。而“蜇”却是螫人刺人,奉行斗争哲学。蛰、蜇混为一谈,让人器笑不得。
   老先生很风趣,他说他改名“施舍”。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5 17:06: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国荣 于 2013-11-6 18:25 编辑

七、陆文夫的老师

  陆文夫是一位很有情义的作家,他在上世纪80年代,曾专门寻找自己的启蒙老师,可惜没有找到。
  据他的回忆,这是一位塾师,名叫秦奉泰,看上去像个老头,其实只有40多岁,一副深度近视眼镜,两颗门牙飘在外面,可学问大着呢。际文夫是1934年6岁那年,到他那里读书的。陆文夫本名叫陆纪贵,这位塾师觉得太俗,帮他改名陆文夫,可见对这个学生的期望之高。
为什么半个世纪后,陆文夫仍清楚地记得老师的名字呢?除了因为老师给他的印象特别深刻以外,还因为当年曾闹过一个笑话。“秦奉泰”三个字十分相似,刚入学的陆文夫识字不多,曾把它读“秦秦秦”,引得同学们哄堂大笑。读白字帮他加深了记忆。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6 06:25: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国荣 于 2013-11-6 18:25 编辑

八、张斌说“撒娇”

  上海师范大学的张斌教授是一位语言学家,他对文字有着特殊的敏感。十多年前,他说过一个有趣的掌故。
  抗战结束以后,蒋介石蓄意发动内战,战争一触即发。美国政府决定撤走在中国的侨民。1946年初,撤侨正式开始时,上海一家报纸发表了一条消息,大字标题是“美军昨日开始撒娇”。因二字形似,“撤侨”被误为“撒娇”。
  张斌教授说,错得不但有趣,而且有味。美军当时在中国土地上上颐指气使,装疯卖傻,说他们“撒娇”还是客气的。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6 13:53: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国荣 于 2013-11-6 18:25 编辑

九、赵忠祥和“睢鸠”

  赵忠祥曾是“国嘴”,离开荧屏之后,热心写作,成了畅销书作家。他在书中很喜欢引用《诗经》中的第一句话:“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可编校人员粗心,“雎”字多次印成了“睢”。
  雎,音jū,形声字。雎鸠,水鸟。“关关”是水鸟鸣叫的声音。睢,音suī,会意字,从目从隹。“目”是眼睛,“隹”是短尾巴鸟的统称。鸟在天上飞,人在抬头看,一副眼睛朝天的形象。所以“睢”可以构成“恣睢”一词,形容一个人骄纵蛮横,不讲道理。
  赵忠祥的书内容丰富,可这个“睢鸠”却给他留下了遗憾。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6 18: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国荣 于 2013-11-6 18:34 编辑

十、李坚老师和“砸头会”

  最后说一个的故事发生在30多年前“文革”时代,李坚老师在某市级机关工作。他的主要任务之一是编写简报。一次,简报送出后,很快给批了回来,上面的批语是:“查一查谁要砸我们的头?”
  原来,这份简报上的第一句话是“市革委会碰头会精神传达以后”,“碰头会”被错成了“砸头会”。平心而论,这只是一个校对错误,并没有政治目的。可那是一个特殊年代,作指示的人物又是权焰熏天,当时机关领导十分紧张,上上下下一次次检查,最后才算勉强过关。
  李坚老师说,可能就是这次风波,让他以后对文字有了特别的感觉。

  至此,三篇有关规范使用汉字的系列帖子(《容易用错的字》、《容易读错的字》、《容易混淆的字》)发完,谢谢荒友们关注。

                 (2013年11月6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7 17:31:24 | 显示全部楼层
容易混淆,关注差别,获益匪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15 14:32: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夏天里的小雨 于 2013-11-16 15:17 编辑

    《容易用错的字》、《容易读错的字》、《容易混淆的字》可谓仨姊妹篇,篇中例举了汉字中容易写错、读错、混淆的字,对经常用汉字的荒友来说确实有很大的帮助。我仔细阅读后增长不少知识。有些字错了一辈子,比如“黄粱美梦”,我总以为是“黄梁美梦”;还有些字根本不认识,如“巨擘”一词竟头一回遇见,可见我学识浅疏。看来,活到老学到老,这话一点都不假!尤其是对于汉字的学习、运用和掌握。
      我认为,把汉字写错、读错以至于混淆的根本原因都是因为对汉字的字义不理解(粗心另当别论),举一个我身边的例子。有一首歌歌名叫《报答》,主题是歌者以感激之情报答祖国、家乡父老的养育之恩。其中有句歌词是“奉献不已,鞠躬尽瘁”,可大多数人都唱成了“奉献不己,鞠躬尽瘁”其中包括著名歌唱家(有录音为证),我听了真叫别扭。开始我告诉身边的歌友,应唱“奉献不已”,这个“已”当“停止”讲,有的理解立即改了,可大多数人我行我素。试想如果歌者知道“不已”的含义她绝对不会唱成“不己”的,大家是把“已”和“己”混淆了,自然就读(唱)错和写错。这样的例子生活中举不胜举。也难怪,好几万汉字(有的说有六万),常用的也有三四千,有些字音同字不同,有些字形似音不同,要不出差错真的有点咬文嚼字的精神。
      在此,佩服王老师的认真、勤奋,使荒友们在家园不时地能上堂语文课。小而言之,帮助了大家重新认识了一些“容易用错、读错、混淆的字”,大而言之,为规范汉字做了些实实在在的工作,学习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7 10: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颜逸卿 发表于 2013-11-7 17:31
容易混淆,关注差别,获益匪浅!

  多谢逸卿!我以前几多混淆,皆因字义了解不清。经专家指点,印象深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7 10:13:08 | 显示全部楼层
夏天里的小雨 发表于 2013-11-15 14:32
《容易用错的字》、《容易读错的字》、《容易混淆的字》可谓仨姊妹篇,篇中例举了汉字中容易写错、读错 ...

  谢谢明珍老师的关注和支持,你不仅跟帖鼓励,还认真参与解答试题,一丝不苟,令我感动。我在阅读中感到很有收获,故向荒友们介绍了这些资料,希望对让大家在使用汉字时有些帮助。原来还有一篇《容易写错的字》,因我无法在电脑中打出写错的字(不是别字,是笔画缺损或多余,是字典上找不到的错字),所以目前无法写该篇。再次感谢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Archiver|名山家园 ( 京ICP备13012660号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953 )

GMT+8, 2024-11-25 12:26 , Processed in 0.025836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