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家园

 找回密码
 请使用中文注册
搜索
楼主: 王国荣

对联趣谈(连载)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9-27 14:59:49 | 显示全部楼层
124、四口心思,寸身言谢

  明末崇祯年间的一天,一位姓谢的侍郎来到殿上,要请假回家探亲。
  明思宗问他:“谢爱卿,你家几口人哪?”
  谢侍郎恭恭敬敬地回道:“父亲、母亲、老婆和孩子,家里共四口人。”
   明思宗想了想说:“这样吧,我出个句子,你如果能当场对出来,并且对得好,朕就批准你的探亲假。”谢侍郎只得答应。
  明思宗就以谢家的情况出句道:
      
      四口心思,思父思母思妻子;

  这是析字巧对:首先,以“四口”合为“田”字,再加“心”字,成“思”字。最后,切合谢侍郎探亲之事。
  谢某应声对道:

      寸身言谢,谢天谢地谢君王。

  同样用析字手法:首先,以“寸身言”合为“谢”字;接着表达对皇上的感激之情。极见巧思。
  明思宗听了,非常赞赏,当即就批准了他的探亲假。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0-3 10:08:13 | 显示全部楼层
125、父子戊子,师徒司徒

  清代乾隆年间,某地有父子二人先后考中举人,恰巧都是在戊子科(就是在戊子年)。
  当时,中枢机关有人就此事出了个句子,去难纪晓岚:

      父戊子,子戊子,父子戊子;

  巧在两次出现“父子”,却是一分一合,三次出现“戊子”,仅“子”字就有五个;并且其中的“父”与“戊”、“父子”与“戊子”读音相近。事情本身就巧,这句子更妙,的确不易对,怪不得专门去找纪晓岚。
  纪晓岚想了想,当场对道:

      师司徒,徒司徒,师徒司徒。

  原来,当时正好有师生二人先后任户部的尚书。“司徒”本是西周的官职,而清代尚书的职责相当于古代的司徒。再看句子:两次出现“师徒”,也是一分一合,三次出现“司徒”,“徒”字也是五个;更为巧妙的是,“司”与“师”、“司徒”与“师徒”的读音也极为相近。
  对对子能对到这个地步,可见纪晓岚之才,非常人可及啊!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0-7 17:15:57 | 显示全部楼层
  向荒友们介绍几个文人对联故事吧。

126、“荀鸣鹤”对“陆士龙”

  《晋书.陆云传》记载有这样一个著名的故事 :
   有一次,文学家陆云与素不相识的荀隐同时到文学家张华的家里。张华,字茂生,博学多闻,在当时被推为第一文化人。平生喜欢结交有识、有才之士。陆云,字士龙,吴县华亭(今上海松江)人,与哥哥陆机同有文名,文才倾动一时,人称“二陆”。荀隐,字鸣鹤,颖川(现河南禹州)人 ,也是当时的名人。
  当张华了解到荀隐和陆云还不认识,就提醒他们二人:二位都是高才,各自通报姓名吧,但不可“作常语”。
  于是陆云首先举手自报姓名:

      云间陆士龙

  荀隐接上去道:

      日下荀鸣鹤

  ——当时,这两句就被人称为“名对”。
  各自嵌入了姓、字和籍贯,本身就已经很工整了。“日下”,指京都。荀隐是颖川人,距京城洛阳很近,所以称“日下”。“云间”,一直遥远,又指龙所在的地方。后来,人们就因为这句话而称松江府为“云间”,可见此对影响之大。“日”与“云”为天文名词相对,“下”与“间”为方位词相对,“鹤”与“龙”又都是被认为祥瑞的动物名。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0-8 16: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127、苏东坡巧改对联

  北宋王安国,字平甫,是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字介甫)的弟弟。他小时候就显露才华,是“特招”进士及第的。
  有一次,王安国颇为自负地对苏轼说:“我近日为甘露寺山门写了一副对联,请您看看如何?”他那副对联是:

      平地风烟飞白鸟
      半山云水卷苍藤

  上联写“平地”的景物,下联写“半山”的景物;“风烟”对“云水”,“白鸟”对“苍藤”。并且音韵和谐,的确是上乘之作。
  苏轼听了,心想,人家既然找到咱问,就毫不客气地指出:此联精神全在一个“卷”字,但遗憾的是其中的“飞”字不相称。
  于是,王安国就请苏轼为他改一字。苏轼建议他用“翻”字换去“飞”字。王安国念叨了几遍,深为叹服。
  的确,“云水卷苍藤”中的一个“卷”字,极为传神地写出了气势,无怪乎苏轼说:精神全在一个“卷”字。但是,上联的“飞”字虽然也有动感,只是太平常,仅仅可以称得上是叙述,而谈不上描写。苏轼将“飞”字改为“翻”字,成了“风烟翻白鸟”,既包含了“飞”的意思,又多了一层“舞动”之意,显然是高出“飞”字许多。汉代张衡《西京赋》的“众鸟翩翻”,就比“众鸟翩飞”含义要丰富。
  所谓“文章不厌百回改”。对联作为一种精短的文学体裁,更应该如此。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0-9 18: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128、析字妙联巧打趣

  明代和顺(今山西和顺)人王云凤,字应音韶,成化年间进士,曾任礼部主事。当时和他同为山西人的 王琼,乔宇合称为“河东三凤”,为一时名臣。
  有一次,王云凤和他的一位同科进士叫卢楠的在一起。卢楠出了个句子让他来对:

      鸟入风中,衔出虫而作凤;

  这是在拿王云凤的“凤”字来开玩笑。繁体的“風”字去了里面的“虫”字,再加上“鸟”字,就成了“鳳”字。
王云凤听了,应声对道:

      马来芦畔,吃尽草以为驴。

  这是针锋相对,拿卢楠的姓“卢”字开玩笑。繁体字的“蘆”字去了草字头,再加上“马”字,就成了“驢”字。
  卢楠想得巧,而王去凤对得更妙。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0 18:27:04 | 显示全部楼层
129、“鱼儿伞”对“燕子帘”

  明代书法家、文学家祝允明,字希哲,号枝山,江苏长洲(现在的吴县)人,弘治年间的举人,曾经做过广东兴宁知县  ,是明代著名才子。
  有一次,他和同乡沈周在一起观赏荷花。这沈周也不是等闲之辈,字启南,号石田,晚年号白石翁,是著名的画家,也是一时才子。祝允明见水中的游鱼在荷叶下穿梭往来,就以此为题出了个句子让沈周来对:

      池中荷叶鱼儿伞

  用拟人、比喻手法,以丰富的联想造句,说水上高高擎起的荷叶就像是鱼儿所用的伞一样。
沈周听了,应声对道:

      梁上蛛丝燕子帘

  同样用拟人、比喻手法,说梁间蜘蛛网就像是小燕子的门帘一样。
  二人相视,拊掌大笑。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1 16:08:31 | 显示全部楼层
130、沈周巧对陈启东

  明代画家沈周一肚子才华,但是坚持不参加科举考试,长期从事绘画创作。擅长山水,多取材于江南山川和园林景物,兼工花卉、鸟兽,也画人物,名重于明代中叶画坛。后人把他和文徵明、唐寅(伯虎)、仇英合称为“明四家”。
  有一次沈周和一位叫陈启东的朋友在某官员家里饮酒,在座的还有一位叫陈策(字嘉谟)的进士和一位叫贺恩(字其荣)的解元(乡试第一名)。
  沈周本不善于饮酒,每次到他面前都要推辞一番。陈启东说:“这样吧,我有个对子,先生如果能对得上,您的酒都由我来代饮。”沈周欣然同意。
  陈启东就以贺恩的名、字为题出句:
      
      恩作解元,礼合贺其荣也;

  巧妙地嵌进贺解元的名、字,又表示他承皇恩考中解元,就礼节上说,我们应该祝贺他的荣耀。
  沈周也就地取材,以陈策的名、字对道:
  
      策为进士,职当陈嘉谟焉。

  同样嵌进人名、字,意思是说他凭着“策”(古代称应试都对答的文字,也指一种议论文体)考中了进士,其职责应当向国家贡献高明的治国谋略。
  嵌名又嵌字,而句意还顺畅自如,丝毫不嫌涩滞,堪称大家手笔。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3 18:35:39 | 显示全部楼层
131、山人巧句对高官

  明代松江华亭人陈继儒,字仲醇,号眉公,隐居在昆山,后来又在东佘山建了房子,闭门著述。这可是个全才:工诗,善文,书法学苏轼、米芾,又能绘画,名重一时。当时,朝中多次请他出来做官,他都以身体多病为理由拒绝了。
  有一次,陈继儒在好朋友王荆石家里遇到一位高官。那高官指着陈继儒问:“这是何人?”王荆石答:“山人。”高官傲慢地说:“山人为何不到山里去?”
  大家入席落座后,似乎那高官一直都是中心。他说:“我出个句子,你们来对,条件是禁鸟。”见大家都向他微笑着点头,高官出句道:

      黄发女配得皂角儿

  其他人还在思索时,陈继儒顺口对道:

      白头翁生下苍耳子

  那高官一听,忙说:“你犯了禁!”他指的是“白头翁”。
  陈继儒不慌不忙地解释道:“药中也有白头翁,我这是以草名来对草名。请问有何不妥?”那高官被问得哑口无言。
  这一联可谓字字落实:以两种颜色“白”与“苍”对两种颜色“黄”与“皂”,以两个形体名词“头”与“耳”对两个形体名词“发”与“角”,以两个人称名词“翁”与“子”对两个人称名词“女”与“儿”,都堪称确切不移。更为巧妙的是,以“女”、“儿”、“翁”、“子”相称的,竟然是四种草名。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5 15:58:41 | 显示全部楼层
132、君子之交,醉翁之意

  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笔记《古今谭概》载有这么一个故事:
  一个穷苦的读书人,为朋友祝寿的时候却拿不出寿礼,甚至连打一壶酒的钱都没有,便提了一罐水前往。见了朋友,他递上那罐水,开口道:

      君子之交淡若

  引用《庄子.山木》中的话:“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甜酒)。”而故意隐去最后的“水”字,巧妙地表达了自己的心意:我们的交往在于情谊,而不在于财利;又暗示以水代酒为敬。也算是以曲笔表达曲意吧。
  朋友也十分看重这珍贵的寿礼,尤其是珍贵的友谊,笑着对道:
  
      醉翁之意不在

  引用北宋欧阳修《醉翁亭记》的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而故意隐去“酒”字,极为巧妙地替对方圆了场。
  这是一副缩脚巧对,又叫隐字联。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6 09:35:34 | 显示全部楼层
133、宁波知府荐塾师

  清朝初年,宁波有个很有才华的教书先生,但由于生性耿直,一度竟然失业在家。
  有一天,他无聊之中在街上闲走,误撞了一队人马,原来是知府下乡巡视回城。衙役们不由分说,把他带到了知府衙门。经过简短询问,知府了解到他的遭遇,并对此深表同情。
  为了试试这位先生的才学,知府出了个句子让他对:
  
      湖山倒影,鱼游松顶鹤栖波;

  单看后面一句,“鱼游松顶”与“鹤栖波”都是不可能的;但有了前面的“湖山倒影”作条件,便能够成立了。构思极为精巧。
  那位失业的塾师应声对道:

      日月循环,兔走天边乌入地。

与出句有共同的妙处:兔怎么可能“走天边”,乌又如何会“入地”呢?这是说的“日(乌)月(兔)循环”。
  知府听了大为赞赏。于是他亲自出面,为这位先生找了个塾师的职位。
  不料此事被人们传扬出去后,又一位失业的塾师也想走这条路,专瞅着知府大人的轿子上路,就撞了上去。果然被带进了衙门。
  知府听了他的讲述,心里好笑,但还是耐着性子出句试他:

      遍地是先生,足见斯文之盛?

  这本是调笑的话,意思是哪里会有这么巧的事?都是教书先生失业,误撞知府被抓。“斯文之盛”,显然有讥讽之意。
  那塾师对道:

      沿街找弟子,方知吾道之穷?
  
他说的倒是心里话:作为先生,“沿街寻弟子”(找地方教书)是很让人伤心的事。以“弟子”对“先生”,以“穷”对“盛”都很工整。
  你还别说,这位热心的知府果然又把他推荐到了一家塾馆。
  知府亲自以对试才,为失业的塾师找工作,一时被人们传为佳话。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Archiver|名山家园 ( 京ICP备13012660号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953 )

GMT+8, 2024-11-25 12:44 , Processed in 0.017903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