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家园

 找回密码
 请使用中文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王国荣

旅欧漫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3-6-12 13:32: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国荣 于 2023-6-12 13:38 编辑

旅欧漫记(8)                                 登上皮拉图斯山顶

   瑞士的琉森是一个湖光山色互相映衬的美丽城市,皮拉图斯山是琉森地标性的山峰,在阿尔卑斯山脉中它又称为“龙之峰”。这个名称这让我感到新奇,我原以为龙的传说只有中国才有,没想到皮拉图斯山竟然也有龙的故事。据说, 在远古时代,一个工匠不小心掉进一个深洞里,洞内有两条冬眠的巨龙,他刚巧掉在两条巨龙之中,没有受伤,而巨龙也没有伤害这个不速之客。冬去春来,一条龙离洞飞走了,剩下的那条龙却把他带离洞口,最后工匠安全地回到家。瑞士有位著名的画家将这故事变成画作,陈列于山顶的“龙道”的岩壁上。导游还讲了一个与皮拉图斯山有关的宗教故事,大意是当年罗马犹太总都将耶稣送上了十字架。后来这位犹太总督被罗马帝王提庇留下令逮捕,并死在狱中,他的尸体被扔进了泰伯河时,引起了一场可怕的风暴,直到尸体被打捞出后风暴才停止。当把他的尸体扔进法国的一条河里时,同样的情况又出现了。最后人们把他的尸体带到了一座遥远的山上,才制服了他的幽灵。这座山就被命名为皮拉图斯山。这些传说给皮拉图斯山染上了一层神秘色彩,增添了我们登山的兴趣。

  山峰较高,需乘坐两程缆车方可登达山顶。我们先是乘四人座的小缆车,缓缓上升。缆车有时上下微微起伏,有时左右徐徐晃动,似小舟荡漾,如摇篮轻晃,很是舒服。天气晴朗,阳光明媚,视线良好,看得见底下苍翠的森林,碧绿草地,湛蓝的湖水,还有山坡上红色屋顶。山花烂漫的半山腰有一处小型游乐场所,儿童在嘻戏玩耍,平缓的坡道上,有年轻人骑着山地车在锻炼。眼前之景,赏心悦目。 缆车上升到一个中转站后,我们又换乘能容纳几十人的大型的缆车,继续攀升。此时窗外景色起了变化,眼前所见是峻峭山崖,高山植被,苍茫云海,巍峨雪山 ,碧空如洗,雄鹰翱翔,分外壮美,让人一下子激动起来,许多人已经隔着挡风玻璃在争相拍照了。
    
   到达海拔2132米的山顶后,我们乘电梯进入山顶的多功能观景台。皮拉图斯山峰观景台2011年刚更新改造完工,,精品酒店,餐厅,商店等设施为阿尔卑斯山诸峰中最先进的。室内温度舒适,干净整洁,给人感觉有点像机场的候机大厅。


         图1.jpg
      


  走出大厅,来到室外的山顶观景平台。我感觉气温低了许多,空气很清新,令人精神爽快。地上的厚厚积雪在阳光下有些耀眼。这里地势平坦,视野开阔,分为几个观景层次,还可以沿着一级级台阶登上顶峰。


         图2.jpg

         图3.jpg

         图4.jpg

         图5.jpg

   
   登上最高处,放眼望去,阿尔卑斯的众多山峰尽收眼底,想起杜甫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豪迈之情油然而生。但见眼前峰峦层叠,连绵不断,云海苍茫,天宇浩瀚。雪山冰峰之间,隐隐可见苍翠松柏,湛蓝天空下,远处山峰有的白雪皑皑,有的光秃傲立。忽而云涛怒卷,忽而薄雾轻遮,真是气象万千,天地壮观。生平第一次近距离欣赏阿尔卑斯群山壮丽景色,心潮澎湃,激情满怀。



         图6.jpg

         图7.jpg

         图8.jpg

         图9.jpg   

         图10.jpg
  
   
  走到观景台的另一边俯视,琉森湖和琉森老城尽收眼底,清澈的湖水如翡翠一般,各种房屋变得小小的,星罗其布,清晰可辨。真是另有一番美丽。


         图11.jpg    

         图12.jpg    

         图13.jpg
   


   我看到半山的雪坡上有人在行走、攀登。漫山皆白,孤身一人,身背行囊,独步雪域,身后留下深深的脚印。此景颇有柳宗元《江雪》诗的意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我不知他为何徒步在雪坡上攀登,但相信总有一种目的,向着目标高地一步一步地攀登,顽强毅力和执着精神,让人钦佩。


         图14.jpg    

  
   后来在高高的雪坡上我又看几位年轻人在地上铺展着色彩鲜艳的滑翔伞,仔细地整理着伞绳,看来他们要在雄伟的阿尔卑斯山脉来一次凌空飞翔吧。这可是我从来没有亲眼见过的壮举,是勇敢者的运动。



         图15.jpg   
  
   我忽然想起刚才那位身背行囊在雪坡攀登的健儿,可能亦是他们中的一员,他的行囊中也许装着大大的滑翔伞吧。正在暇想之中,看到一位运动员已经蓄势待发了,巨大的滑翔伞已经张开,他开始往下冲刺。那是向着万丈深谷冲刺,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和胆量啊!



         图16.jpg    
   
   还没容我多想,健儿已凌空腾飞,蓝、白、橙色相间的滑翔伞展开成一个漂亮的弧形,飞向空中,如雄鹰展翅,翱翔蓝天。顿时响起一片欢呼声和掌声。



         图17.jpg

  我的目光还来不及跟踪,又一顶黑白绿色相间的滑翔伞飞过来了,又引起一阵欢呼和掌声。滑翔健儿身手敏捷,身姿灵巧,操纵着巨大的滑翔伞,在高山峡谷间盘旋,飞翔。



          图18.jpg

          图19.jpg

  
   一顶一顶滑翔伞凌空腾飞,在阿尔卑斯山脉和蓝天背景下,形成特别壮观与激动人心的场景。我没想到登上皮拉图斯山峰还能亲眼观赏到如此惊险而又精彩的滑翔伞运动,真是意外的收获,分外欣喜。 此景此情经久难忘。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6-13 05:47: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国荣 于 2023-6-13 06:10 编辑

旅欧漫记(9)                     琉森掠影
  
   这次欧洲六国之行,我觉得自然风光最美的国家当数瑞士了。那湍急见底的溪流,湛蓝如镜的湖面,挺拔幽深的杉林,雄伟峻峭的雪峰,吸引着各国游人。我们有幸到达了瑞士最美丽的城市——琉森,这儿也是瑞士本国人最喜爱的度假胜地。这个依山傍水的城市让我难以忘怀,它的多彩风姿实在令人赞叹。湖光山色相互辉映,中世纪的教堂、塔楼、文艺复兴时期及巴罗克式的建筑,风格多样的住宅以及百年老店、长街古巷,比比皆是。许多广场均以鹅卵石铺砌,人字形的小屋都涂上鲜艳的色彩,显得风情万种。

         图1.jpg
         图2.jpg
      图3.jpg

   走到旧城区的卡贝尔廊桥和八角水塔处,一抬头便能看到巍峨险峻的皮拉图斯山,我们已登上过这座这阿尔卑斯山脉的龙之峰,所以见了它便有一种亲切感。廊桥和水塔都是历经沧桑的建筑,至今风采依旧,引人注目。

      图4.jpg

   卡贝尔廊桥是欧洲最古老的木制有顶的廊桥,建于十四世纪。远远望去,它犹如琉森的水上城墙,十分壮美。桥长约为200米,桥身不是一条直线,而是有两个小的转弯,显得与众不同,很有特色。廊桥顶部每隔几米就有一幅彩画,共有110幅,绘制于17世纪,画的内容为琉森的历史风貌和英雄人物的故事,十分精美。每年初夏木桥两侧栏板上种着鲜花开放了,长长的桥身犹如系上一条绚丽的花带,所以这座廓桥又被人称作花桥,导游介绍,廊桥在1993年8月17日遇到一场火灾,一半被毁,水塔未受损失。现存的卡贝尔桥是火灾后修复的。桥身中间的折弯处建有八角型水塔,34米高。水塔建在水中的礁石上,卓尔挺立,身姿雄健。水塔建于1300年前后,木桥是依附于水塔而建。水塔作为瞭望哨所,是城市防卫设施的一部分。另外,还曾是战时保存战利品及财物的仓库,有一段时间也用作监狱及行刑室。如今水塔是琉森军械协会的会馆和古军械展示厅。廊桥与水塔,一个横卧,一个伫立,相映成趣,共同构成绝妙的水塔廊桥美景,成为琉森的一个地标,也是琉森明信片上的画面。

   因行程匆忙,我们没有登上水塔参观,而是走上廊桥,欣赏美景。阳光透过廊沿,形成柔和的光束,若隐若现地映照在廊桥顶部那一幅幅精美的图画上,画面变得明暗相济,很有层次。从廊桥望外看,碧绿水面上洁白天鹅悠闲浮游,山清水秀,风光明媚,游人们被这如画的美景所迷恋,纷纷举起相机,在桥上散步的我们也被照了进去,成了画中之人。

            图5.jpg

          图6.jpg

   附近有座闻名世界的雕像——狮子纪念碑,这是游人都想去看的景点。见到它时,我立即感到了视觉的冲击,心灵被震撼了。这是世界最有名的雕像之一,石雕名又称“濒死的琉森狮子”,1821年由丹麦雕塑家雕刻在天然岩石上。这头长10米、高3米多的雄狮,痛苦地倒在地上,折断的长矛插在肩头,旁边有一个带有瑞士国徽的盾牌。整座雕像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狮子垂死前哀伤的面容,令人无不动容。这座雕像是为了纪念1792年8月10日,为保护巴黎杜乐丽宫中的路易十六家族的安全,全部战死的786名瑞士雇佣兵,雕像下方有文字描述了此事件的经过。

         图7.jpg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来到琉森,将“濒死的琉森狮子”誉为“世界上最悲壮和最感人的雕像”。凝视这座悲壮的雕像,我心里涌上一阵不可抑制悲伤。不由想起导游讲过的另一段故事:1789年,凡尔赛宫的138名瑞士雇佣兵,誓死保卫路易十六国王,而这位懦弱而仁慈的君主竟因为敌人是法国人而命令瑞士士兵不要杀死敌人。瑞士士兵既要保护主人又要服从主人的命令,结果无一生还。我还想起了在梵蒂冈看到的瑞士卫队,在更早的1527年5月6日,哈布斯堡王朝的查理五世的军队血洗罗马城,教廷卫队中其他国家的人全部逃散,只有瑞士人顽强坚守,147名瑞士士兵为保卫教皇流尽最后一滴血。瑞士人以自己对主人的忠诚和勇敢赢得了教廷的信赖。从此,教廷卫队便只招收瑞士人。教皇卫队从此改称为瑞士卫队。当年,瑞士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男子迫于生计,纷纷到欧洲各国当雇佣兵。瑞士雇佣兵忠于雇主,英勇善战,但荣誉和金钱掩盖不了雇佣兵制度的残酷,从狮子纪念碑描述的这次事件之后,瑞士停止出口雇佣兵,仅留下在梵蒂冈为天主教廷服务的近卫军。在狮子纪念碑前,我沉思良久。以前我只知瑞士手表的精准,瑞士风光的美丽,现在我从这些历史故事中,对瑞士人忠贞、勇敢、坚毅的民族精神充满了敬意。

   我们来到琉森湖边,仿佛走进人间仙境。这儿的景色十分迷人,蓝天、白云,雪山 、森林、碧波、天鹅、海鸥一起出现在你眼前,让人惊叹不已。特别是看到成群的天鹅在波光粼粼的湖上悠闲地游动,它们会友好地游到你面前,用亲切的目光天真无邪地看着你,让你欣喜无比。这里,大自然的美与湖岸上异国情调的各式建筑的美和谐交融,相得益彰。无论朝哪一个方向观赏,都如一幅幅优美的风光画,令人心荡神驰。我们左顾右盼,流连忘返。身边一位中国游客举着摄影机如痴如醉地摄录着湖面的美景,口里喃喃地说道:“琉森湖太美了,真是太美了!”他对着摄像机在轻轻地解说着。我明白了,他是要将眼前美景带回家去与亲人分享。是的,人类对美好事物的情感都是相通的。难怪众多艺术家都深深地被琉森的美丽风光所吸引,他们在此得到了不尽的灵感。历史上,很多著名作家曾在此居住和写作。美国作家马克吐温、俄罗斯文豪列夫·托尔斯泰、我国散文家朱自清都在此留下足迹,并写下了赞美琉森的游记。德国著名作曲家瓦格纳曾两次侨居瑞士。他在琉森三面环水、风景迷人的特里伯森小别墅里与心上人度过了6年最美好的时光。世界著名影星奥黛丽赫本在琉森的耶稣教堂举行的婚礼。

         图8.jpg

         图9.jpg

         图10.jpg

         图11.jpg

         图12.jpg


   中午自由活动,我们徜徉于市内古老狭窄的街道和广场,到处是令人驻足的商店,广场上乐队的演奏吸引着路人,露天酒吧中人们悠闲地喝着咖啡,公园里可以见到安闲的老人在长椅上休息。也许是自己也上了年纪吧,我特别欣赏那一对对衣着整洁、携手散步、相互依偎、并肩闲坐的老年夫妇,看上去他们是那么安祥,那么从容,那么恩爱 ,那么幸福。如果说琉森之美在于它的湖水,它的山峰,它的天空,它的云彩,它的建筑,我还认为,那些仪态优雅的老人在我眼里也是一道特别美丽的风景。对于我们走过生命大半历程的人来说,还有什么比与同甘共苦的人生伴侣白头偕老,恩爱如初、,共享健康快乐的晚年生活更让人珍惜和向往的呢。

          图13.jpg

          图14.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6-13 06:05: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国荣 于 2023-6-13 06:07 编辑

  为能更多地欣赏到琉森湖的美丽,傍晚时分我们又乘坐游轮从视野开阔的水面上浏览一湖美景。随着游船的行驶,横跨在罗伊斯河上的廊桥和八角水塔,城墙上的9个钟塔和教堂的尖顶,廊桥后方山坡上的白色城堡都徐徐再现。游船向着阿尔卑斯诸多雪峰的方向驶去,湖岸线是耸起峭壁和山峰,风景与岸上所见大不相同,山光水色在晚霞映照下分外旑旎,形成一幅明媚秀丽的山水画卷。湖畔山上的各种名人别墅,高级度假地,高档酒店,争奇斗艳般在眼前逐一展现,美不胜收。碧波上的游船仿佛在画中穿行。

      图15.jpg
      图16.jpg
      图17.jpg

    图18.jpg
    图19.jpg
    图20.jpg
    图21.jpg
      图22.jpg
       图23.jpg
       图24.jpg


   琉森湖的美景让我们陶醉,怎么也看不够啊。想到明天我们就要离开此地,真有些依依不舍。我们下榻的酒店位于市中心,离景点不远。所以晚餐后旅友们结伴再次来到湖畔,一睹夜色中的琉森湖迷人风姿。真是奇妙,同一个景点,在夜幕下呈现出与白天不同的韵味,山、水、桥、塔与各式建筑在灯光下变得晶莹剔透,如梦如幻,分外动人。


          图25.jpg

          图26.jpg

         图27.jpg

         图28.jpg
  
       图30.jpg    



   月色灯光中的琉森湖如水晶般清澈眩目,流淌着如诗如歌的意境,令人浮想连翩。我这才明白,为什么德国诗人路德维希·莱尔斯塔勃在聆听贝多芬的一首钢琴奏鸣曲后,将此曲第一乐章比作“犹如在瑞士琉森湖月光闪烁的湖面上摇荡的小舟一般”,而冠以《月光曲》之名。原来也来自于这一汪湖水啊。美丽的琉森令人留恋又难忘。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6-13 15:13: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国荣 于 2023-6-13 15:19 编辑

旅欧漫记(10)                   从洛桑到日内瓦

  瑞士的洛桑和日内瓦两个城市离得近,那天我们走马观花般地看了几个景点,每处都是短暂逗留,真如蜻蜓点水。有几个游览片断还有点印象,小记如下。

  洛桑小城依山濒湖,风光秀美。我们看到层层叠叠的美丽房屋沿着湖岸向上伸展,很有特色。它是瑞士一个法语区城市,许多著名的欧洲文学家如拜伦、卢梭、雨果和狄更斯等都先后在此居住过,故有“国际文化城之称”。圣母大教堂是是洛桑城的一个标志,它矗立于高高的坡地上,我们穿过树荫,登上层层石阶,走过一段上有顶盖的木质楼梯,沿着弯曲的坡道来到这座被誉为瑞士最美丽的教堂。它有着哥德式的建筑外观。教堂正门上是13世纪时以圣经中的圣徒为主要雕刻主题的雕像,虽然颜色已经斑驳,但精致的程度仍叫人赞叹不已。

       图1.jpg

       图2.jpg

          图3.jpg

          图4.jpg   


  我走进教堂,感受到庄严肃穆的气氛,发现许多石柱上都留有13世纪的彩绘,各种图案与故事所构成的彩绘玻璃色彩鲜艳,很漂亮,在阳光照耀下倒映在教堂的地上,形成另一种庄严之美。站在教堂内,静静欣赏这里的一切,心绪变得十分平静。

  欧洲的教堂很多,在梵蒂冈和意大利我见过的教堂规模更大,历史更久,外观更壮美。相比之下,我感到洛桑的这座教堂显得小巧精致。它给我留下较深印象的,是其有个与众不同的特点,就是教堂至今保留了从古时传下来的“守夜报时”习俗。这一点让我很感兴趣。说来话长,中世纪时,由于计时和治安的需要,欧洲许多城市都在教堂里设置一个守夜人职位。负责守夜的人,除了每个整点准时报时外,还要从高处巡视整座城市,一旦有火警或军情发生,要及时通知当地军民加以防范。洛桑在历史上一度被东南方强大的萨伏瓦公爵军队的觊觎。为了防止敌人入侵,洛桑大主教在洛桑城四周构建了一个守夜人网络,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位于城市最高点的圣母大教堂钟塔上的守夜人,只要发现周边有敌情,他马上敲响教堂的钟,唤醒市民起来自卫。在科技发达的现代,洛桑仍将大教堂守夜报时的传统保留至今,这在全世界的教堂中可谓独树一帜。我站在教堂门口,仰望那高高的钟塔,想象着每天深夜,钟塔上的守夜人就会站在四方形的钟塔上,举着烛灯,沿着平台走了一圈,面朝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各报时一次,用法语高声呼叫:“我是守夜人,现在×点了。”那场景仿佛将人带回了遥远的中古时代。这个习俗能保持700多年至今延续,足让我体会到洛桑人对传统文化的那种坚守和执著。我真想在深夜里亲耳聆听一声守夜人深长悠远的报时声。


  洛桑是国际奥委会总部所在地,有“奥林匹克之都”的美誉。我们来到莱蒙湖畔奥林匹克公园游览,看到公园依山而建,主体建筑为白色的奥林匹克博物馆, 为了与洛桑的田园风光协调,地上建筑只有2层,其余3层埋入地下。这座公园是国际奥委会前主席萨马兰奇提议,于1988年开始兴建,1993年6月落成。其目的是用奥林匹克精神教育人们,使其能代代相传。博物馆展示奥林匹克运动的沿革与历史,优秀选手的介绍,以及各国的吉祥物、历届奖牌的设计、传递的圣火火炬展示等等。

  公园门口一片乳白色的墙壁上设置着一个个出水孔,清水长流不息,池中有时会涌起小小的喷泉。许多游人对着它拍照。

         图5.jpg

  公园外面有一组表现体育运动的雕塑很吸引人,有一座四个运动员高举奥林匹克五环旗帜的金属雕塑十分生动传神,人物的神情与体态表现得淋漓尽致。绿色草坪上健儿奔跑的雕塑充满动感,有的雕塑展示了男性健美的体型。这儿所有雕塑都给人一种积极向上,充满健康活力的感受,与奥林匹克的精神很吻合。

    图6.jpg    

       图7.jpg


       图8.jpg

  
  周边景色与湖畔风光都很宜人,我们四处欣赏,流连忘返。集合时间到了,我们要赶往日内瓦。还有人在上车前抓紧时间多拍几张照片。车窗玻璃上映出了他们举着相机的身形。


       图9.jpg

  日内瓦是国际机构云集的地方。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国际联盟的总部就是设立在此地。今天仍有200多个国际重要机构组织及许多人道主义机构设在日内瓦,因此日内瓦被世人誉为和平之都。日内瓦湖也称莱蒙湖,它是西欧最大的一个湖泊,面积582平方公里,终年蓄满了高山雪水,蓝色的湖面,晶莹剔透。阳光照耀下,波光闪闪,仿佛有无数颗钻石撒落于此,璀璨夺目。我们站在莱蒙湖畔远望,可以看见环抱这座城市的阿尔卑斯山和汝拉山脉白雪皑皑的的峰顶。如此辽阔而清澈的湖水,蓝得让人沉醉。难怪欧洲许多大诗人、大作家都对它赞美有加。亨利·詹姆斯称它是“出奇的蓝色的湖”;拜伦则把它比喻成一面晶莹的镜子,有着“沉思所需要的养料和空气”;巴尔扎克把它说成是“爱情的同义词”。

       图10.jpg

       图11.jpg

  到了莱蒙湖就是想看看湖中的喷泉奇观,早就听闻日内瓦莱蒙湖湖中的喷泉如一把闪光的长剑直冲云天,无风时喷出的水柱能达到140米高,然后化为扇形细雨倾泻湖中,停留在空中的水量达7吨之多。水从喷嘴喷出达到顶峰再回到水面,每个回合为16秒。这个景观已经成为日内瓦风光的一个标志了。不料我们到达的那天,湖面平静如镜,难觅喷泉踪影,不知为何喷泉休息了,没有表演。这让我们十分遗憾。下图是知音老师以前所摄的莱蒙湖喷泉照片,冲天而起的高大水柱,从湖面直射天际,蔚为壮观。听说大喷泉原先位于罗那河下游,后来将这座140米高的大喷泉移至日内瓦港中心。起先,人们还担心这样巨型的大喷泉会破坏港口的美丽,但出人意料的是,这项简单却聪明的设计在以后的日子里会成为日内瓦的象征。

       图12.jpg
       图13.jpg

  
   我们走进莱蒙湖畔的英国公园,这里环境优美,园内古树参天,各种花卉争奇斗艳,喷水池水流潺潺,四周绿树浓荫,翠绿草坪中是由鲜花组成各式图案的花坛。在入口处有纪念日内瓦加入瑞士联邦的雕塑,竖立着赫尔维蒂亚及日内瓦之像,看上去像是两位女性的形象。

          图14.jpg

          图15.jpg


   值得一提的是,公园内有一座大型的花钟,钟表面周长为15.70米,直径为5米。它的秒针长达2.5米,各秒点的距离为27厘米,是世界上拥有最长秒针的植物钟。据介绍,花钟的机械结构设置在地下,花钟表面的倾斜度在钟表的精密度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地上的钟面是由6,500种各色各样的植物装饰而成。12个阿拉伯数字则由浓密的花簇组成。它会随着季节变化而改变色彩。有时候,钟面开满了艳丽的花朵,它的阿拉伯数字却换成了平整的绿茵。它随着季节变化而改变色彩,但总保持着鲜艳和芳香。鲜花盛开期过了后,人们就改种另一种鲜花,钟面也形成新的图案。花钟的时针与分针无论是在阳光下还是在风雨里,一直不停地在钟面上自行准确移动,可谓巧夺天工。日内瓦市的地图,就采用“花钟”作为该市的标记,足见日内瓦人民对花钟的喜爱与自豪。欣赏着花钟,我情不自禁地要对一对自己的手表。我想,瑞士号称“花园之国”,又是“钟表之乡”,花钟绝妙地将花卉的美丽同钟表制造工艺之精湛完美地结合起来,真是极有创意。今日亲眼看见,实为难得。


       图16.jpg

  在公园里我看到一对来自印度年轻夫妇,带了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一对夫妇四个孩子,这与我们的国情大不相同哦。孩子们天真活泼,尽情玩耍,我在一边看着很有趣味。淘气的三个男娃刚才还你追我赶,打打闹闹的,这会儿聚在一起,小手在地上摆弄着小石子、小草棍,如下棋似的玩得很投入。

      图17.jpg

  过一会儿,老大跑到爸爸那儿,提出什么要求,双手比划着,一付恳求的模样。父亲两臂交叉胸前,微笑地听着,眼里露出慈爱目光。妈妈笑着站在一旁,一回头,突然发现顽皮的宝贝小女儿又不见了,赶紧去找。


      图18.jpg
  
老二老三仍坐在地上继续嘀咕着,像是商量着什么计划。神情挺专注的。

       图19.jpg
   
  蹒跚学步的小女儿四处摇摇摆摆地走,像个可爱的小鸭子。看到妈妈走来叫她,她掉转头赶紧从大树下钻过,往前逃着。


          图20.jpg

   这几个可爱的孩子引起我们莫大兴趣,大家被他们天真活泼的模样逗得哈哈大笑。瞧着这幸福的一家子,我真为他们高兴。


   离开英国公园,我们前往万国宫,那是联合国的欧洲总部驻地。万国宫由4座宏伟的建筑群组成,与巍峨的阿尔卑斯山遥遥相望,周围绿树环抱,环境幽美。 作为联合国众多机构的驻地,是召开重要国际会议的地方。这里有3900名常驻国际官员,每年要举行近8000个会议。我觉得特别引人注目的是门前的国旗广场,路两旁树立着各国国旗。色彩缤纷的旗帜,让我想起“世界民族之林”这个词。这一面面不同图案的旗帜,代表着一个个国家,让人感觉十分庄严。

       图21.jpg

          图22.jpg

          图23.jpg   
  

   国旗广场的对面是喷泉广场,最醒目的是一把巨大的断腿椅子,这把三条腿的椅子雕塑有12米高,重达5吨,导游介绍,这个断腿的椅子雕塑旨在呼吁全世界关注地雷对平民的伤害。听此介绍,再注视那个巨大雕塑,感觉有点震撼人心。

         图24.jpg


   设立在日内瓦的国际红十字会总部也是个知名景点。我们没有安排进入参观,只在外面观看它的建筑,拍照留念。远远看过去,大楼主体为白色,房顶为黑色。建筑正上方有两个“红十字”标识。房子顶部飘扬着红十字旗帜。建筑共三层,从外观上看,整体建筑给人以洁净、匀称、安详之感。 国际红十字会的名称我耳熟能详,但对其历史我一直不甚了解。现站在它的面前,我听了介绍,对其有了基本概念。国际红十字会是由瑞士慈善家亨利·杜南于1863后2月9日创立的,最初名叫“伤兵救护国际委员会”,1880年改为“红十字国际委员会”。1884年8月22日,第一个改善战地陆军伤者境遇的《日内瓦公约》在日内瓦签订,将1863年国际会义用国际公约的形式固定下来。国际红十字会从此正式成立。国际红十字会的世界性组织包括: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红十字协会以及各国的红十字会。现有成员国139个。中国红十字会是1921年1月15日正式加入国际红十字会,1919年,中国加入红十字协会。凝视着这座洁白端庄的建筑,我在想,遍布全世界的红十字会,这儿是最高层次的总部,它对世界的影响是巨大的,可它的外表却是朴素的。


         图25.jpg

   外面草坪上,树立着一排大幅的人物素描画像,我猜想他们可能是在红十字事业上作出杰出贡献的人物吧。这些人可能来自不同民族不同国家,我端详着他们的画像,虽然不知道他们的姓名,而心中涌上敬意。

       图26.jpg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6-14 09:24: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国荣 于 2023-6-14 10:35 编辑

旅欧漫记(11)             走过第戎


  那天我们在法国东部的小城第戎逗留了几个小时,短暂的时间留下美好回忆。第戎历史悠久,中世纪为勃艮第王国的首府。曾经辉煌的历史和迄今保存完好的遗迹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漫步街头,仿佛走进了欧洲古代的一个小镇。历代勃艮第公爵遗留下来的建筑和古迹,让我感受到它高贵气质。古老的建筑,小巧的街道,充满着中世纪味道。眼前出现一座凯旋门,与罗马君士坦丁凯旋门的霸气相比,它造型朴实简洁,同这小城的风格一样,质朴稳重而不张扬。导游说这是吉约母凯旋门,建于十八世纪,是纪念十一世纪的改革家吉约姆而命名的。这是西欧之行中我所见到的第二个凯旋门。


         图1.jpg
     披着和煦的阳光,在街上徜徉,感觉很惬意,映入眼帘的是一幢幢充满欧式风情的老建筑,看上去赏心悦目。如果我是个画家,在这里随意对着哪个角度,都可以将它画成一幅美丽的图画。


         图2.jpg

         图3.jpg   

         图4.jpg    

         图5.jpg   
  
   走过一个街角,不经意间看到那种彩色的房顶,绿、红、蓝、黄各种颜色构成美丽的几何图形,显得很别致。


         图6.jpg


   在自由广场上能看到勃艮第公爵宫的整体外貌,它有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外观,公爵宫初建于14-15世纪,是历代勃艮第公爵的宫殿,现在是议会大楼所在地。公爵宫西翼是第戎市政厅,东翼是美术馆。


         图7.jpg


   走近点仔细观察,我看到老建筑上有着精美的雕塑,显示着当年的辉煌与荣耀。


         图8.jpg   

         图9.jpg
  
   宫殿对面的自由广场呈半圆形,它建于1686年,中间有一排喷泉,吸引着孩子们在那儿嘻笑玩水。广场边上是一排老建筑,拱形的窗户,铁制镂花围栏的阳台,屋顶的烟囱,每个细节都留下历史的印痕。那儿有个餐馆,露天的餐桌围坐着游客。阳光柔和,巨大的遮阳伞没有张开,人们有的悠闲地喝着咖啡,有的津津有味地品尝着当地特色美食。导游介绍过,第戎有很多葡萄酒庄,以葡萄酒、芥末和蜗牛等闻名世界。许多游客就是慕名而来享受美食。 我手持相机靠边慢慢走过,看到穿行于餐桌间的餐馆侍者衣着整洁,彬彬有礼,就餐的客人轻声细语,举止优雅。这儿没有喧闹的场面,只有宁静与安闲的气氛,让人愉快。


         图10.jpg   

         图11.jpg

         图12.jpg
  
   第戎城内还有好多景点,如大教堂、圣母院、葡萄博物馆、钟楼旅馆等,我们来不及逐一观赏了。最后到达尔西公园看了一下,里面景色优美,就像这座小城一样,公园不大,但是小巧精致。公园创建于1880年,园内的布局是围绕一个储水池展开的,这座储水池40年前由亨利达尔西工程师建成,把山谷的水引入第戎城中。我想这也许是公园以他名字命名的原因吧。公园正面入口处有一尊白色北极熊雕塑,是这座罗马式公园的镇园之宝,它是出生于第戎的著名动物雕刻家佛朗索瓦•彭蓬的一个学生为纪念他而创作的。北极熊的模样很可爱,洁白的身躯,温和的目光,它静静地站立着,抬头望着前方,仿佛在热情地欢迎游客。草坪上悠闲地坐着一些游人,享受着温暖的阳光。湛蓝的天空,碧绿的青草,缤纷的鲜花,清澈的水面,看上去好舒服,让人的心变得宁静而安详。有人说,平静的心要有一个平静的城市来依托,我觉得第戎正是这么一个能给人心灵带来宁静的小城。



         
  
         图14.jpg

         图15.jpg


   当晚我们下榻在第戎郊区,酒店也是小巧精致的,具有浓郁的田园风光。两层小楼,绿树掩映,草坪和走廊边,点缀着各种花坛,木制的楼梯与阳台围栏,透出乡村风味。夕阳的余晖映红了墙壁,与屋檐下的一圈绿色灯光相映成趣。我住在二楼居中的房间,多么优美的环境,宁静而舒适。晚上肯定又能睡个好觉了。

          图16.jpg


      
        


图17.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6-14 15:17: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国荣 于 2023-6-17 07:30 编辑

旅欧漫记(12)     迷人的艺术宫殿

   流淌不息的塞纳河,向我们展示着巴黎的万种风情与历史的辉煌。河北岸的大小皇宫,河南岸的大学区,河西面的埃菲尔铁塔,河东段城岛上的巴黎圣母院,还有横跨河上的30多座精美桥梁,让这座世界名城魅力四射。在巴黎游览给我留下难忘印象。
来到凡尔赛宫,先经过一个开阔的广场,远远望去,金碧辉煌的宫殿雄踞一方,气势磅礴,宏伟壮观。宫殿外壁上端,林立着大理石人物雕像,造型优美,栩栩如生。



          图1.jpg



               图2.jpg


             图3.jpg



             图4.jpg



             图5.jpg


               图6.jpg




   凡尔赛宫内部陈设及装潢极其豪华,充满艺术魅力。五百多间大小殿厅都是富丽堂皇。五彩的大理石墙壁光彩夺目,巨型的水晶如瀑布般倾泻而下,内壁和宫殿圆顶上布满的巨幅油画仿佛在诉说着昔日法兰西国王的赫赫战功,油画里神话故事人物栩栩如生。内壁装饰的雕刻、油画、挂毯也都精妙绝伦,宫内随处陈列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珍贵艺术品流光溢彩,其中有我国古代的精品瓷器。我们缓步行来,走走停停,左顾右盼,目不暇接。只见大小殿厅和国王皇后的套房都极尽奢华,夺人眼球。



          图7.jpg


          图8.jpg


         图9.jpg



          图10.jpg


          图11.jpg



         图12.jpg




  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镜廊,也叫镜厅。长长的镜廊,一面是面向花园的17扇巨大落地玻璃窗,另一面是由483块镜子组成的巨大镜面。拱形天花板上是勒勃兰的巨幅油画,挥洒淋漓,气势横溢,展现了一幅幅风起云涌的历史画面。厅内地板为细木雕花,墙壁以淡紫色和白色大理石贴面装饰,柱子为绿色大理石。柱头、柱脚和护壁均为黄铜镀金,装饰图案的主题是展开双翼的太阳,表示对路易十四的崇敬。24盏巨大的波希米亚水晶吊灯,流光溢彩。大厅东面中央是通往国王寝宫的四扇大门。听说路易十四时代,镜廊中的家具以及花木盆景装饰都是纯银打造,经常在这里举行盛大的化妆舞会。我们漫步镜廊内,有一种新奇的感受,可以看到碧澄的天空、静谧的园景映照在镜墙上,满目苍翠,仿佛置身在芳草如茵、佳木葱茏的园林中。设计的精妙与豪华的装饰达到了完美统一,真让人惊叹不已。




               图13.jpg


               图14.jpg


                图15.jpg



  走出宫殿,看到旁边是一座风格独特的法式大花园。花园绵延长达3公里,园内景色秀美恬静,树木花草的栽植别具匠心,玉带似的人工河上波光粼粼,两侧大树参天,郁郁葱葱,绿阴中女神雕塑亭亭而立。近处是两池碧波,沿池的铜雕塑丰姿多态,美不胜收。




                图16.jpg


                图17.jpg


                图18.jpg

       游览凡尔赛宫,让我想起了俄罗斯彼得大帝夏宫与叶卡捷琳娜花园,两者似有异曲同工之妙。听了导游介绍,我才明白其中缘由。1710年整个凡尔赛宫殿和花园的建设全部完成,成为欧洲最大、最雄伟、最豪华的宫殿建筑,凡尔赛宫的建筑风格引起俄国、奥地利等国君主的羡慕仿效。后来圣彼得堡郊外的夏宫、维也纳的美泉宫、波茨坦的无忧宫等都仿照了凡尔赛宫的宫殿和花园。这让我对凡尔赛宫有了更多的认识。近日与妻子看了一部老电影——译制片《铁面人》,电影讲述的是法国国王路易十三驾崩后,继位的路易十四傲慢、残酷、荒淫无道,激起民愤。在埃拉密神父和前国王侍卫队员阿萨斯等人的策划下,救出了戴着铁面具的神秘囚犯、路易的孪生弟弟菲利普,并设法让他取代路易成为国王,领导国家走向希望与安定。故事情节很熟悉,让我们甚感兴趣的是,一下子就看出了电影里的很多精彩场面都是在凡尔赛宫拍摄的。过去看这部电影时,只记得宫廷场面相当豪华,并不在意拍摄地点。这次旧片重看,能够认出一些场景取自凡尔赛宫富丽堂皇的大厅与美丽的后花园。我俩挺开兴的,原因是我们刚去过凡尔赛宫。

     来到了塞纳河北岸的卢浮宫,心情颇为激动。走进这座世界闻名的艺术殿堂,是我多年愿望。卢浮宫原是法国的王宫,居住过50位国王和王后,整个建筑壮丽雄伟。正门入口处的玻璃金字塔十分引人注目,那是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的杰作。




            图19.jpg


            图20.jpg


            图21.jpg


    走进卢浮宫,又是一次视觉冲击力,只见用来展示珍品的各个大厅富丽堂皇,大厅的四壁及顶部都有精美的壁画及精细的浮雕。拥有的艺术收藏达40万件以上,从古代埃及、希腊、埃特鲁里亚、罗马的艺术品,到东方各国的艺术品,还有数量惊人的王室珍玩等等。为了能在有限的参观时间里,重点地欣赏到精华展品,在离开罗马时我就向导游预订了到卢浮宫聘请专业讲解人员。抵达巴黎当天,导游致歉说他今日才获悉与卢浮宫联系时将日期搞错了一天,致使这个博物馆导游项目未能实现。我和妻子十分遗憾,只能随大流在迷宫般的各个展厅中,手持一张卢浮宫的导游图,按图索骥,楼上楼下,寻找最著名镇宫三宝——“断臂维纳斯”、“胜利女神尼卡”和“蒙娜丽莎”。在寻找过程中,穿行于各个展厅,眼前所见的各类艺术珍品件件精致,无论是雕塑还是绘画,均为稀世珍宝。一次次驻足端详,不断举起相机拍照,每一件作品都令人赞叹,来不及细细欣赏,又赶紧往前走去。犹如一个贪心的觅宝人,走进了深山宝库,面对不计其数的无价珍宝,左顾右盼,什么都想要,又不知哪一样更好。这也没办法,置身于40万件艺术珍品的包围之中,无论是谁都会流连忘返,浮想联翩,这也许就是卢浮宫的魅力吧。




            图22.jpg


          图23.jpg



          图24.jpg


    幸好这三件艺术珍品都被我们一一找到了,每找到一件,眼前总是一亮,情不自禁地会欢呼起来。

   在一楼与二楼之间的平台上,我们见到了著名雕塑“萨姆特拉斯的胜利女神”。这是座无头无手的雕像,雕像尽管已失去了手和头,但看得出她正迎风展翅,昂首挺胸,向世人宣告一场战争的胜利。这个作品创作于公元前3世纪, 1863年从萨姆特拉斯岛的神庙废墟中发掘出来。根据研究,这是雕塑家为纪念希腊罗地岛的一场胜利海战而制作的。女神虽然失去了头部和双臂,但在人们的眼里它仍是完整完美的。不论从哪个角度,观赏者都能看到和感受到胜利女神展翅欲飞的雄姿。她上身略向前倾,那健壮丰腴、姿态优美的身躯,高高飞扬的雄健而硕大的羽翼,都充分体现出了胜利者的雄姿和欢呼凯旋的激情。海风似乎正从她的正面吹过来,薄薄的衣衫隐隐显露出女神那丰满而富有弹性的身躯,衣裙的质感和衣褶纹路的雕刻令人叹为观止。向后飘扬的衣角和展开的双翅构成了极其流畅的线条,腿和双翼的波浪线则构成一个钝角三角形,加强了前进的姿势。成为雕像中表现热情奔放与动态的最完美的作品。至今,胜利女神每天受到成千上万人的瞻仰,我细细端详着,特别注意到,女神被海水浸湿的衣服贴在皮肤上的那种质感表现得如此细腻真切,雕塑细节能达到如此精细,真是让我过目难忘。


            图25.jpg


            图26.jpg


    我们在卢浮宫特辟的专门展室中看见那座《断臂维纳斯》了,这是世界家喻户晓的青春美的女神雕像。相传是古希腊亚历山德罗斯于公元前150年至前50年雕刻的。雕像于1820年2月发现于爱琴海的希腊米洛斯岛一座古墓遗址旁。维纳斯面容俊美,身材匀称,衣衫滑落至髋部,右臂残缺,仍展示出女性特有的曲线美,显得端庄而妩媚。维娜斯的绝世魅力震动世界,成为爱与美的象征。我在国内不少地方都见到过这座雕像的仿制品,此刻站在真正的艺术珍品面前,视觉上的美感特别强烈。女神的形象表现出古典希腊女性的典型特征:椭圆的脸,笔直的鼻梁,丰满的前额,稍翘的嘴角,润滑的下巴。神情端庄、娴静、凝重,体形修长,左腿微曲,显露了曲线的起伏节奏。她丰满而圣洁,柔媚而单纯,优雅而高贵,充溢着青春与生命的意趣,这是灵与肉的完美统一,是爱与美的和谐圆融,是神与人的自然合一,是人类追求女性美的理想化标志。正如法国雕塑大师罗丹所赞叹的:“这简直是真的肌肉,抚摸她可以感到体温的!”在大学读欧洲文学史时,我知道了维纳斯是罗马神话中的爱与美神。在古希腊神话中,她称为阿佛洛狄忒,她掌管人类爱情、婚姻、生育以至一切动植物的生长繁殖。传说她在大海的泡沫中诞生,在三位时光女神和三位美惠女神的陪伴下,来到奥林匹斯山,众神被其美丽容貌所吸引,纷纷向她求爱。宙斯在遭其拒绝后,遂把她嫁给了丑陋而瘸腿的火神赫斐斯塔司,但她却爱上了战神阿瑞斯,并生下小爱神厄洛斯。后曾帮助特洛伊王子帕里斯带走斯巴达国王墨涅拉俄的妻子、全希腊最美的女人海伦。引起希腊人远征特洛伊的十年战争。美丽的维娜斯演绎出多少动人心魄的故事啊,今日有幸一睹这座不朽雕塑的真容,实在高兴,可谓不虚此行。




            图27.jpg



    在卢浮宫所有绘画作品中,最为杰出、最受人瞩目的自然是达·芬奇在1503年完成的不朽杰作《蒙娜丽莎》。《蒙娜丽莎》被置放在卢浮宫二楼中间的一个大厅中,外面用玻璃罩着,显然是特别的保护。玻璃罩周围射出的柔和的灯光,足以使观众看清画面的各个细节。这里参观的人很多,大家挤上前争相拍照。这幅绘画真品比我想象中的要小很多。原来我以为《蒙娜丽莎》应该是挺大的一幅肖像画,现在才知道只有一本画报那么大小。




                图28.jpg


                图29.jpg



   《蒙娜丽莎》又称《永恒的微笑》,被认为是西欧画史上首幅侧重心理描写的作品,它代表达芬奇的最高艺术成就。画中人物坐姿优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淋漓尽致地发挥了画家那奇特的烟雾状“空气透视”般的笔法。画家力图使人物的丰富内心情感和美丽的外形达到巧妙的结合,画像面容中眼角唇边等表露感情的关键部位,极好地把握了精确与含蓄,达到神韵之境,从而使蒙娜丽莎的微笑具有一种神秘莫测的千古奇韵,那如梦似的妩媚微笑,被不少美术史家称为“神秘的微笑”。更奇妙的在于,站在这幅名画之前,不论你从哪个角度看,她那温和的目光总是微笑地注视着你,生动异常,仿佛她就在你身边。我凝视着这幅举世闻名的画像,不忍转移视线。觉得欣赏蒙娜丽莎微笑,自己内心也洋溢了微笑。面对真迹的感受是别处无法取代的。我想起有一则介绍:《蒙娜丽莎》数百年来一直被誉为最名贵的肖像画,上世纪60年代此画价值已达1亿美元。经过政府允许,从1962年12月14日至1963年3月12日,先后到美国的华盛顿和纽约市展出,轰动了全美国,许多人专程从外地赶来,一睹为快。由于参观的人太多,据说展览会规定每个观众只能在《蒙娜丽莎》画像前面停留3秒钟。以后该画又借到日本展览,轰动的程度更胜于美国,据说每位观众只能看2秒钟。而今日我来到卢浮宫站在这幅画前,能够从容地欣赏,远比美国、日本观众要幸运多了。


   听导游说过,世界上最著名的四大博物馆是:英国伦敦的大英博物馆、俄罗斯圣彼得堡的冬宫博物馆、法国的巴黎的卢浮宫博物馆和美国的纽约大都市博物馆。前三个博物馆我都去过了,何时到美国的大都市博物馆也去一次该多好啊。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6-15 11:08: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国荣 于 2023-6-15 11:09 编辑

旅欧漫记(13)              塞纳河的风情

      在塞纳河畔看到巴黎圣母院时,我心情颇为激动。虽为初次造访,却如久别重逢。因为读过法国文豪雨果名著《巴黎圣母院》,也看过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故事中年轻美丽的吉普赛女郎爱丝梅拉达,相貌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道貌岸然、灵魂丑恶的副主教克洛德等一个个鲜活的艺术形象,给我留下难忘印象。巴黎圣母院始建于十二世纪初叶,历时180多年才全部建成,是欧洲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建筑之一。此时,高耸挺拔、辉煌壮丽的大教堂被夕阳余晖染上一层迷人的金色,那高峻的形体加上顶部耸立的钟塔和尖塔,使人感到一种向蓝天升腾的气势。缓缓流淌的赛纳河风平浪静,岸边的大树枝叶不摇,一只鸟儿展开翅膀从教堂的钟楼边轻轻飞过,风景如画,祥和安宁。我的内心却是波澜起伏,思绪万千。

       图1.jpg    


       图2.jpg


       图3.jpg




   我凝视着这代表古老巴黎的教堂,尽管经历了岁月风尘,却依然风采依旧、巍峨壮观。在我眼里,它不仅是人们接受神灵教化的场所,而且是一个遥远的动人故事的发源之处,今日站在它面前,似乎仍感受到一种神秘的力量。眼前不由浮现爱丝梅拉达在广场上跳舞的场面,巴黎流浪人为救出爱丝梅拉达攻打圣母院的场面,卡西莫多敲响的钟声似乎也在耳边响起。听说雨果当年是因看到圣母院墙角上刻印模糊的“命运”一词,激起了他创作《巴黎圣母院》的灵感。他用深刻犀利的笔触反映那个时代神权与人权、愚昧与求知、崇高与邪恶、黑暗制度与脆弱个人之间的美丑对照,将人物之间和自身内心矛盾冲突表现得淋漓尽致,我深深赞叹雨果写出了“命运”的真实内涵,他的小说具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所以我一直认为,巴黎圣母院给人的巨大吸引力同雨果的不朽名著有着极大的关系,正是有了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才让巴黎圣母院名扬天下。雨果当年从圣母院墙上“命运”一词获取了创作灵感,而他的不朽名作问世,也让巴黎圣母院的命运得到了升华,铸就了今日之辉煌。此刻,我走近巴黎圣母院,心灵似乎有了一次与大师作品的对话,那种别样的感受,弥久难忘。我真想到教堂里去寻找当年雨果在墙壁上看见的“命运”一词。可惜行程安排紧凑,没有时间进入教堂内游览了。

   我们经过旺多姆广场时,见到了高高矗立着旺多姆圆柱。 当年奥斯特里茨战役的胜利,使拿破仑威震欧洲。法国元老院宣布为他 建立一座巨大的纪功柱。旺多姆圆柱是1810年用法国军队在历次战役中缴获的1250门大炮为原料,模仿罗马的图拉真纪功柱修建的,柱高44米,直径3.6米,柱身周围自上而下环绕着22道由32位艺术家制作的青铜浮雕,上面描绘着拿破仑的四十五个战役的事迹,柱座四周刻有战利品浮雕,柱角上装饰着雄鹰,顶上立有拿破仑一世铜像,头戴罗马皇帝的桂冠,一手拿着权杖,一手握着金球,显示出征服欧洲,称霸世界的雄心。在蓝天白云映衬下,这座纪功柱显得很高大挺拔,气势不凡。


         图4.jpg



          图5.jpg   
   



   巴黎街头这种表现国力强盛的纪念性建筑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它们主题鲜明,都是为胜利者树碑立传,追求形象的雄伟、冷静和威严。除了纪功柱,还有方尖碑和凯旋门。我觉得这类建筑在表现文化艺术创造力的同时,也蕴含了战争胜利、财富掠夺、武力炫耀的色彩,成为法国发展历史进程中的一种标志。在协和广场上有一座1836年树立起的古埃及方尖碑。远远看去,如一把利剑直刺云天,非常壮观。这座有四千年历史的埃及方尖碑,原供于卢克索神庙前,由埃及总督作为进贡礼物送给法国。方尖碑高二十三米,重二百三十吨,塔身是由整块的粉红色花岗岩雕出来的,上面刻满了埃及象形文字,内容是赞颂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的丰功伟绩。方尖碑的底座基石上记载着将其运到这里和树立起来的艰难过程。从尼罗河上为其特别建造的大船开始,历时三年经过尼罗河、地中海、大西洋、塞纳河,又用三年将方尖碑矗立在协和广场的正中。建筑之雄伟和工程之浩大真是让人惊叹。

          图6.jpg    

   在巴黎我见到了两座凯旋门,卢浮宫博物对面那座小凯旋门造型古朴,这是为庆祝拿破仑1805年的一系列战争胜利而建造的。红、白大理石圆柱之间是三个圆拱门,拱门上方布满了纪念拿破仑皇帝战绩的浮雕。门的顶端摆放了四匹从意大利圣马可教堂搬来的镀金奔马。后来原物归还意大利,现在是复制品,还添了一辆马车与和平女神。我觉得整个建筑庄重精致的风格与卢浮宫博物馆甚为协调。


          图7.jpg

          图8.jpg   

   

   走到香榭丽舍大街的尽头,巍然屹立的巴黎大凯旋门赫然在目,它是欧洲100多座凯旋门中最大的一座。这座雄伟的建筑是为纪念拿破仑1806年2月在奥斯特尔里茨战役中打败俄、奥联军而建的。我们看到,12条大街以凯旋门为中心,向四周辐射,气势磅礴,形似星光四射,所以,这儿曾被称为“星形广场”,1970年戴高乐将军逝世后,遂改称为戴高乐将军广场。巴黎凯旋门只有一个拱门,高50米,宽45米,长22米。走近细看,门的每一面上都有一幅巨幅浮雕。内容取材于 1792—1815年的法国战争史。面向香榭丽舍大道一面右下侧的《马赛曲》浮雕特别精致生动,上面描绘了 1792年义勇军出征的情景。拱门上方四壁的浮雕是庆祝拿破仑凯旋的情景。在顶端的盾形饰物上刻有每场战役的名称。我发现整座建筑除了檐部、墙身和墙基以外,不做任何大的分划,不用柱子,连扶壁柱也被免去,没有线脚,只设一个拱券,简洁庄严。 单一的颜色和精美的浮雕给人一种庄严、朴素的感觉。凯旋门内的无名战士墓,埋葬了一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牺牲的无名法国士兵。1921年至今,纪念火焰和鲜花从未中断过。听说每年7月14日法国国庆,都会在凯旋门举行国庆献礼。于是想到,随着岁月流逝,凯旋门这个曾经的拿破仑帝国军队的标志,已成为现今法国爱国主义的标志了。


          图9.jpg

          图10.jpg    




    在塞纳河南岸,我们看到一座高大圆屋顶的老建筑,这就是巴黎荣军院,又名“巴黎残老军人院”。 它是法兰西“太阳王”路易十四时期的建筑,建于 1670 年,是为历次战争中残废军人修建的一座疗养院。荣军院正门是高大圆顶的圣路易教堂,法国历史上著名皇帝拿破仑的灵柩就安葬在这里。我觉得路易十四的文治武功与我国清代康熙皇帝颇为相似。他加强君权,镇压叛乱,扩大疆域,修建凡尔赛宫,筹建了法兰西油画雕塑学院、科学院、建筑学院,培育了古典主义喜剧奠基人 莫里哀等一大批文艺巨匠,使法国取代意大利成为欧洲文艺中心,他统治时期的法兰西是法国历史上最为繁荣富强的一段时间。听说路易十四决定兴建荣军院的御令中有这样一段话:“将那些用生命和鲜血来保卫他们君王的将士们安置到这里,让他们在安静详和的环境中度过他们的余生……”此举可圈可点。三百多年过去了,这座荣军院依旧行使着收容安置伤残军人的功能,这点让我十分感叹,我举起相机将这法国古老的荣军院摄入镜头。


          图11.jpg
  

  
   在巴黎游览,总离不开美丽的塞纳河,它蜿蜒曲折,如诗似画,充满浪漫色彩。我们乘坐游轮饱览两岸风光,一座座宫殿、古堡、教堂与各个时期的优秀建筑在我们眼前不断地呈现,游船上广播也用中文介绍着这些古建筑的名称与历史,每一座建筑都有着它昔日的辉煌与曾经的故事,它们承载着巴黎悠久的历史文化,见证并构成了巴黎城的发展。我们的游船仿佛穿行在法兰西的历史长河中,目光所及,处处精彩。那一座座风格不同的桥梁,也是我们眼中的美丽风景,无论是装饰华丽精致的,还是造型简洁明快的,都像一道道美丽的彩虹横跨在波光粼粼的塞纳河上,许多桥上的精美雕塑,为大桥增添了魅力,吸引着游人的目光。


          图12.jpg

          图13.jpg

          图14.jpg    



          图15.jpg

          图16.jpg


          图17.jpg



         图18.jpg
      
桥上挂满了爱情锁


          图19.jpg   
  

   桥上行人向我们招手,友好的笑容让人感到亲切。河边晒太阳的人们,脱去衣服与长裤,心情地享受着温暖阳光对肌肤的抚摸,显得分外悠闲与惬意。塞纳河风光无限,塞纳河令人留恋。

   矗立在战神广场的埃菲尔铁塔,是巴黎最高建筑物。我们无论在车上,在地面,在桥头,在船上,在高楼,总是能见到巍然屹立的身姿。这座巴黎标志性建筑过去在电视上常见到,今日来到面前,才真正感受到它的高大与雄伟。看一眼那雄健而精致的钢铁的骨架,就让人激动地赞不绝口。我在铁塔底下,觉着身躯仿佛缩小了,铁塔犹如顶天立地的钢铁巨人,我只能仰视到其局部。若要总揽其全貌,得在远处欣赏。


          图20.jpg    



          图21.jpg



   铁塔总高320多米,相当于100层楼高。4个塔墩由水泥浇灌,塔身全部是钢铁镂空结构,共用去钢铁7000吨,有12000个金属部件,由250万个铆钉连接固定。这是世界上第一座钢铁结构的高塔,就建筑高度来说,当时是独一无二的。据说它对地面的压强只有一个正常的成年人坐在椅子上那么大。在巴黎听到关于铁塔的有趣传闻,当初建造铁塔曾有许多不同意见,以大作家莫泊桑为首的47位著名人士发起了一项反对铁塔的签名活动,并在报纸上公开发表。可随着铁塔在塞纳河边渐渐升高,反对的意见逐步减少。因为人们开始觉得铁塔大胆独创的思路,新颖别致的造型,直冲天穹的力量,张扬中却又充溢着浪漫的轻盈,这一切体现了法兰西民族的创新精神。艾菲尔铁塔在法国1889年巴黎世博会上大放异彩,不仅为国家争得荣誉,而且带来激情和滚滚财源。艾菲尔与巴黎政府的铁塔合约规定20年中,铁塔收益归艾菲尔所有,铁塔就象一个金矿,给艾菲尔带来了极大的收益。20年后艾菲尔和巴黎市政府并没有料到,铁塔的效益会不断延续,在一个世纪后,铁塔仍然游人如织。对观光的游客来说,铁塔始终是一个让人敬仰和令人激动的建筑。最有意思的是,当年曾激烈反对建铁塔的巴黎文人们也经常去铁塔。曾经有人问莫泊桑:“你为什么常到铁塔来吃饭?”莫泊桑无奈但诙谐地回答:“因为在巴黎,只有在埃菲尔铁塔之中,才是唯一看不到铁塔的地方。”埃菲尔铁塔的雄姿一遍遍留在我们镜头里,下面我附上四张不同时刻所拍摄的铁塔照片,分别为阳光明媚、暮色苍茫、华灯初上和夜幕降临四个时段。

          图22.jpg    
       阳光明媚时的铁塔




          图23.jpg    
        暮色苍茫中的铁塔




          图24.jpg
        华灯初上时的铁塔


          图25.jpg
         夜幕降临后的铁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6-15 11: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了能在高处俯看巴黎城的全貌,我们登上了矗立在塞纳河左岸的蒙帕纳斯大厦,它共59层,高210米,是巴黎除埃菲尔铁塔外的最高的建筑。


          图26.jpg
         
蒙帕纳斯大厦

   对于注重传统的巴黎人来说,认为这个市区唯一摩天大楼与传统的法国建筑形成强烈反差,被人称作“巴黎脸上的伤疤”。可是对于观光客来说,这座大厦也有一个很吸引人的功效,那就是登上大厦顶层,俯视巴黎美景。我们乘坐的大厦电梯是欧洲最快的升降梯,只需38秒钟就将我们带到距地面196米高的观景平台,宽敞的观景平台通透明亮,360度的视野,是观看巴黎的最佳地点。为了安全,四面安装着玻璃,但每隔一段距离,玻璃中留出可以伸出手臂的一条空隙,可将照相机伸出外面拍摄,不致被玻璃挡住,这个设计细节十分人性化,游客都极为赞赏。站在这儿能将全巴黎的绚丽美景尽收眼底。从高楼俯视巴黎,那无数的房屋、纵横的街道、浓郁的树木都在眼下尽显无遗,一眼望去,繁华的城市无边无际,视野相当辽阔。这儿没有单调林立的水泥森林,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绿荫点缀,错落有致的优美建筑群,犹如一个巨型的城市建筑的模型沙盘。迎着斜阳的一面建筑顶部透着明亮。背阳的一面里,薄雾蒙蒙,仿佛披上一层轻纱。难得有机会在196米的高处一睹巴黎风采,我们都兴奋不已。


          图27.jpg      
          大厦观景台


          图28 (2).jpg   


          图29.jpg   


         图30.jpg




    意犹未尽地从高楼下来,我们特意去乘坐了一次地铁,说来有点好玩,不是为了赶路,只是想乘坐地铁感受一番巴黎气息,这样我们就算在地面、在河上、在高空,在地下都游览过巴黎了。在巴黎乘坐地铁,我自然想起以前看过的法国电影《最后一班地铁》。1942年冬天,德军占领下的巴黎,法国人的生活陷入前所未有艰难与混乱之中,从占领区到自由区只有地铁可以通行,因此赶上最后一班地铁成了法国人一天中非常重要的事情。电影中黯淡的灯光、迷离的眼神以及飞驰而过的呼啸声,是我记忆中的零星画面。我走进地铁站,脑海中屡次出现“最后一班地铁”这四个字,但不管怎么努力回忆,也不再有看电影时那般感受了。巴黎的地铁站没有莫斯科地铁站那么华丽。我们乘坐的地铁线是巴黎第一条建造的地铁,年代长远了,所以看上去比较陈旧,但是环境整洁。也许不是上下班高峰缘故,地铁站内候车人不多,显得有点冷清。列车呼啸而至,我们依次上车,车厢内乘客不多,都有坐位。有人捧着书阅读,有人戴着耳机听,大多数人安详平静地坐着,无人喧哗,秩序良好,有人对我们这批异乡来客报以亲切的微笑。我注意到有一点与国内不同的是,到站时等车子完全停稳后,须自己打开车门。车门附有回转式把手,向上回转,车门就开了。我们约好只乘坐三站下车,然后再乘返原地。行程短暂,却也兴趣盎然。



          图31.jpg   
   



     从地铁上来,我们还想再看看埃菲尔铁塔。明日就要告别巴黎,我们的旅游也接近尾声了,怀着开心和惜别之情,我们一群老小孩以埃菲尔铁塔为背景合影留念。虽然都是年过花甲与古希的人,但脸上绽放的笑容,表明我们心灵依然年轻。


            图32.jpg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6-15 11:47: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国荣 于 2023-6-15 11:52 编辑

旅欧漫记(14)                         旅 途 花 絮



   西欧之行走马观花,《旅欧漫记》随意散漫,信手涂抹十多篇,记录了一路足迹。翻阅全文,觉得还少一点内容,因为游记首篇《“永恒之城”的魅力》结尾处有这么一段话:

我面对着许愿池暗暗许下一个心愿:愿我们这次旅行平安快乐!我的愿望实现了,我们后来的行程中还真遇到了些意外的事情,但似乎有神灵保佑,结果都逢凶化吉,转危为安了。此乃后话,以后慢慢聊吧。”
   

  我想就以此为话题,给大家聊聊旅途中的几件趣事,作为游记的结尾,亦能前后呼应。为方便叙述,就按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来说吧。

  那天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游览完圣母百花大教堂、天堂门等景点后,我们集合走向另一个景点。走了一段路,忽然领队焦急地说手机找不到了,她摸遍衣兜与小包都不见手机踪影。大家都为她着急。谁都知道在国外旅游,手机是不可离身的通信工具,万一发生紧急情况,有了手机方便联络。谁遗失手机都是一件烦心事,而领队的手机遗失不仅其个人麻烦,还会影响到全体成员。大家习惯有事就打电话找领队,领队也经常在微信群里关照大家注意事项。她的手机没了,就让人有“群龙无首”之虑。再说领队的手机连接着旅行社大本营,在旅游途中有更多的作用。导游说过在西欧旅行,社会治安相对较好的是德国、瑞士、奥地利,而意大利和法国的景区瞄准外国游客的小偷多,而且手法多样,防不胜防。该不会刚才在人多拥挤处,被小偷顺手牵羊了吧?我们的旅游才第二天就出了这么一档事儿,大家都有点紧张。领队忽然想起在圣母百花大教堂附近的小店里品尝过美味冰其淋,会不会将手机留在那儿呢?抱着一丝希望她匆匆地返回原地寻找,我们翘首以盼。不一会儿,她兴奋地举着手机回来了,原来是她把手机放在冰其淋店柜台上,临走时忘记拿了。店主听她说了情况,笑咪咪地将保存的手机递给她,完璧归赵。她激动得连连道谢,店主不要酬谢,笑着说欢迎光临。听她一番讲述,来自台湾的景点导游深有同感,他几年前在佛罗伦萨也遇到过相似情况,在柜台上遗留了自己手机,后来同样物归原主。我们听后颇为感慨,觉得意大利市民素质很好,在景点行窃的为外来流浪者居多。这次手机失而复得,既让人开心,也给大家提了醒,要注意保管好自己的贵重物品。

   为了保管好贵重物品,我在途中遇到过一次意外情况。那天在瑞士洛桑,我们从旅游大巴下来,准备乘坐缆车登上皮拉图斯山顶。在排队前行时,我的钱包突然从衣内掉下落在我脚上,我吓一跳,赶紧拾起来,队伍正在行进中,导游在前面催促快走,我只能用眼匆匆扫视一下前后地面,没有发现其它钱物掉下,忐忑不安地跟上队前行了。为什么我心神不宁呢,说来话长。我们的地陪导游是位来自北京的年轻小伙,生活在意大利多年,幽默风趣。在罗马时就对我们说,意大利景点的扒手多,要防止失窃,就得小心保管好自己钱包。他曾多次失窃,所以总结了一些经验。他说“我的钱包在这儿呐”,他撩起外衣,露出肚皮上的一个钱包,是穿了条丝带挂在脖子上的,被外衣遮挡着,见他如此“贴身保管”,我们都乐了。他接着说,还有第二道防线,他用手翻起裤腰,说这里缝了个暗袋也装着钱呢。他这番演示让人大开眼界,也让我们领会到外国扒手的厉害。大家连连点头,不敢大意。我旅游时喜欢穿冲锋衣,钱包平时就放在衣内兜里,外面拉上拉链,比较安全,从来没有丢失过。这次听他一讲,多了一份心眼,别出心裁地琢磨了个方法,却差点弄巧成拙。因为要登上皮拉图斯山顶,想到山上气温较低,所以我把冲锋衣保暖内层也穿上了。我把一部分零钱放在冲锋衣内层衣兜里,而将钱包和另一部份百元面值的钱放在外层衣服兜里,我想,外层兜里的钱一般不动它,要拿钱就得先拉开两层衣服的连接拉链才能伸进手去摸到夹层中衣兜,扒手肯定无法偷去。在旅游大巴上,我特意不动声色地将手探进衣服夹层,将钱包和钱拿进拿出试了几次,感觉自己的“创意”不赖。现在钱包竟从衣内掉落地上,那一定是出差错了!我脑子一闪,惊出一身冷汗。还来不及多琢磨,已走到缆车跟前了,只得跳上缆车再说。这个全封闭的红色缆车能坐四个人,我和妻子并排,对面坐着旅友老金夫妇。上了缆车,我神色紧张地说,我可能丢失钱了。他们大惊,忙问怎么回事?我拉开上衣伸手到里面摸出几张欧元,老金说钱不是在吗?我说这是为了取用方便,在冲锋衣内层兜里放的零钱,我丢失的是另外的钱。我迫不及待地从领口边将连接两层衣服的拉链打开,将手伸进去一摸,坏事了!外套内兜竟然是空的,没有摸到一张钱币。我突然意识到,一定是在大巴上最后一次捣腾钱时,没有把钱包和钱真正放进衣兜里,而是放在到了两层衣服之间的空隙中,而衣服下摆是不封闭的,所以下了车,没走几步路,钱包就从衣内掉落地上,被我拾起。还有一些钱可能在我毫无觉察情况下落在地上了。我把情况简单一说,他人三个都惊呆了,妻子焦急地问我丢失了多少钱?“不多,……嗯……也不少”。我支吾着, “到底多少啊!”我顾不上回答,在缆车的晃动中,我耸着肩弓着腰,整个右臂伸进两层衣服的夹隙来回摸索着,心想兴许还留有一张钞票呢……猛然间有手指尖碰到纸币的感觉,狂喜,我竟然抓出一叠欧元,钱找到了!妻子一把将钱接过,迅速地点了一下,不多不少正好一千欧元(合六千多元人民币),她干脆将钱没收,不让我保管了。好险啊,这叠钱已经滑落到两层衣服下摆边缘了,假如是步行,再走几步路就会颠落路上。原因也清楚,牛皮钱包分量重,外表光滑,所以一下子就掉落下来,纸币分量轻,冲锋衣外套里子衬着一层网眼面料,增加了纸币滑落阻力,所以还没有落到地上。我松了口气,虽然不是巨款,但对我们平头百姓来说,若丢失一千欧元,也是心疼的啊。现在找到了钱,有种失而复得的庆幸感。坐在对面的老金笑着说,钱没丢失说明运气好,老天保佑我们。并举起相机要给我们拍张照,将此事留个纪念。咔嚓一下,镜头记录了我的窘态。那张照片上我的笑容有点尴尬,一只手还神经质地捂着衣服口袋处,似乎里面还藏着钱,一副心有余悸的神态,哈哈。照片形象虽好笑,里面有着故事,可作日后回忆。

   相比丢失钱物,“丢失人”可是严重多了,我们旅途中还真差点“丢失”了一位伙伴。在法国第戎游玩结束后,准备前往下榻宾馆。将要开车时,一查点人数竟少了一位70多岁老太太。大家忙下车四处寻找,不见她人影。有人给她打电话也联系不上,她没有开通手机漫游。问题显得严重了,因为我们几小时前是游览第戎历代勃艮第公爵的建筑和古迹,旅游大巴不能进入那儿,停车点距离景点很远,隔开几个繁华街区,还有公园。刚才往回走时,她可能脱离队伍走丢了。导游和领队十分着急,嘱咐大家在车上等候,他们俩匆匆赶往景点区域去分头寻找。我们心里清楚,这有点像大海捞针,谁也没有把握。我们深深为这位老太太担心,她语言不通,地形不熟悉,走岔了路,怎么才能回来呢?这不由让我想起前年我们在莫斯科旅游时,有一位中国四川籍的老太太向我们求助,她与旅游团队走散了,老人也是手机没有开通漫游,又讲不出导游电话号码,如离群孤雁,走投无路。幸亏我们的领队热心又有经验,凭着老人手中行程单提供的线索,用自己手机与国内旅行社打电话,联系上她的旅游团队,最后在我们帮助下,老人与亲人团聚。我在游记《难忘的俄罗斯之行》中专门写到过此事。而今天的情况不同,这位老太太不可能重复我们的故事,她面临的困境似乎更加严峻,怎么办呢?时间一分一分过去,大家的焦虑增大了,也有人埋怨老人不遵守纪律,不紧跟队伍,以至惹出大麻烦还影响大家的行程。但大家心中更多的是为老人担心。如果真的找不到她,后续的麻烦不堪设想!我们在车上都坐不住了,纷纷下车四处张望,希望能看到导游或领队带着她回来,街头人来人往,就是不见她的踪影。正当大家一筹莫展之时,我发现远处有位戴眼镜的法国先生陪着一位中国老太太慢慢走来了,难道是她?真是她啊!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连忙呼叫起来,她回来啦!众人拥上前去,对老人关切地说着什么。那位法国先生在一旁微笑地看着,大家又围上去七嘴八舌地向这位素不相识的好心人表示感谢,心中激动,语言不通,情急之下有说普通话的,有讲上海话的,有说简单英语的,就是不会讲法语,各种话语都重复表达着同一个意思:谢谢您!谢谢您!谢谢您!那位先生谦和而有风度,笑着点头,挥手离去。让我们好一番感动哦。有人赶紧给导游和领队打电话,他们俩也正急得不知如何是好,听到此信,心中犹如一块石头落地,火速赶回,马上开车。苍天保佑,老人安全返回,行程也未耽误。老人是如何平安归来,让我们十分好奇,听她讲述才解开谜团。原来我们这位上海老太太比那四川老太太更聪明灵活,她与大家走散后,焦急万分,语言不通,环境陌生,怎么办?她想,即使求助于人,也要找熟悉环境的本地人士,路上来往行人可能也是游客,沟通困难,成功把握不大。急中生智,走进一家旅馆求助,她想旅馆接待各国游客,也许能理解我的意思。可谓思路清晰,临危不乱。老人的聪明之处还在于几小时前我们下车时,她在停车点用手机拍过几张照片,现在她拿着手机,给人看照片,连说带比划,表示希望能带她去这个停车点。此举果然有效,热心的法国朋友终于理解了老人意思,根据手机上照片显示的地点,将她送了回来。这件事儿真有点戏剧色彩,这位老人在后来的景点游览时一步也不敢离开团队,大家也都互相关照,确保安全。

   如果说以上此事仅为个人遭遇的话,那下面我要聊的是我们整个团队的一次集体“历险记”。事情发生在法国巴黎戴高尔机场,我们准备搭乘飞机前往莫斯科再转机回国。在机场大厅里,我们拖着行李,排队办理登机手续。愉快的旅行接近尾声,大家一边轻松交谈,一边慢慢地随着队伍向前移步。快轮到我们这个团队办理了,忽然我们发现值机柜台的两位小姐停止工作,收拾一下桌面,站起来离开了。有位机场工作人员对我们导游说了几句话,导游就走过来大声地说:所有人员带上自己行李跟我走!起先我们以为是值机柜台小姐换班,我们要改换一个登记柜台。于是大家就拉着行李跟着导游离开了这儿,往另外方向走去。可越走越远,有人忍不住问导游,到底去哪儿啊?平时风趣健谈的导游此时却不回答,一直领着我们走到远离大厅的一个空地。怎么回事儿?大家有点不解,纷纷询问。导游这才神情严肃地说,机场发出了反恐警报,要求立即疏散人员。我说是反恐演习吧?我想国内有时在公共场合也会搞消防演习、防空演习什么的。导游神色庄重地说这是反恐警报,发现了爆炸物,不是演习。西方社会在公众场合发生恐怖爆炸事件的传闻时有发生,为避免酿成大批人员死伤的惨剧,反恐警报的应急机制相当灵敏。说话间,我们周围已经聚集了来自各个国家的旅游团队,一排一排整齐安静地站立着,无人喧哗。一支全副武装的防暴警察迅速赶到,戴着头盔,荷枪实弹,三步一岗,站在我们队列前面。整个机场大厅早已空无一人,气氛相当紧张。这个阵势我们还是第一次见到,心情也有点不安起来,不知会发生什么情况。随着一声广播,只见一位站在高处的警察对我们说着什么,并示意用手捂耳朵。原来是机场大厅的一个角落发现一只无人认领的行李箱,根据以往反恐袭击的经验,认为是可疑爆炸物。排弹专家在采取安全防范措施情况下,决定对其实施引暴。所以通知大家用手捂住耳朵,以防惊吓。顿时所有人立即用双手紧紧地将耳朵捂住,眼睛盯着前方。我们心中呯呯直跳,凝神屏息。不一会儿传来一声沉闷的爆炸声,声音比我们想象得要小些,可能是采取什么措施了。警报消除后,大家松了口气。这场意外遭遇给我们旅途增添了波澜,也留下难忘印象。

   旅游开拓眼界,增长知识,放飞心情,增进友谊。快乐的西欧之行结束了,旅友们成了好朋友。还是那句话:原来陌生的现在不再陌生,原来熟悉的如今天更加熟悉。从国外归来,大家开心聚餐,举杯欢笑,比在旅途中更加热闹。微信群里,时尚的老小孩们大显身手,发视频,传照片,转信息,相互聊天,其乐融融。许多人已经又结伴踏上新的旅途。旅游在继续,友谊在延伸。

(全文完)                  写于2015年7月31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Archiver|名山家园 ( 京ICP备13012660号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953 )

GMT+8, 2024-11-23 00:32 , Processed in 0.400125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