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家园

 找回密码
 请使用中文注册
搜索
楼主: 王国荣

对联趣谈(连载)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8-18 09:49: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国荣 于 2013-8-18 18:27 编辑
名山石头 发表于 2013-8-18 06:59
我看过旧版对联论述一书 与兄所述有相似处 似乎不如兄文全面 久仰并钦佩您的学识 遗憾在上海未成见面

  多谢石兄美言抬爱。楹联书籍版本甚多,我从多位联坛专家著述中挑选相关内容(带有趣味性),陆续介绍给荒友们。自本帖连载以来,荒友们常予鼓励,我很感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18 09:51:43 | 显示全部楼层
100、林则徐巧对闻名

  清末政治家林则徐,字元抚,一字少穆,福州人。他以禁烟闻名,也是诗人、书法家、楹联家。据有关记载:他充军伊利时,一路上几乎每到一处都为人写对联;在新疆几年时间,他的对联墨迹更是遍布天山南北。现在所能收集到的他的对联作品,大约有300副,且水平都很高。
  他四五岁时,有一天眼大人到姑父家,由于门槛较高,他难以跨过去。姑父见了感到好笑,就说:

      神童脚短

  他应声道:

      姑父门高

  在客厅里,他见到那面长镜感到很稀奇,就在镜子前面手舞足蹈。姑父又取笑他说:

      山鸡起舞

  他头也不抬,随口答道:

      天马行空

  不但对得工整,更有气魄。“天马行空”的意思是神马奔驰于太空,比喻才气横溢,不受拘束。
  据《林则徐传》记载:林则徐10岁那年,有一次,老师带学童至鼓山顶峰游玩,出“山”、“海”二字,让大家各自作一对七言联。其他人还在静思默虑时,林则徐已经敏捷地吟道:

      海到无边天作岸
      山登绝顶我为峰

  气魄宏大,出语不凡,当场就得到老师的赞赏。
  又一次,林则徐放学回家的路上,经达一个水塘边,见一群人对着水塘中的鸭子作对联游戏,有人拟了个上联:

      母鸭无鞋空洗脚

  鸭子当然没有鞋,但是却整天在水中“洗脚”。想象奇特,构思巧妙。可一时竟谁也对不出下联来。
  林则徐在一边听见了,脱口而出:

      公鸡有髻不梳头

  仔细品来,几乎无一字不工。众人听了,无不拍手称妙。

  (未完,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20 09: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对联趣谈》已满100个话题。前一阶段向荒友们介绍了部分神童对联小故事,这个阶段拟介绍一些有趣的婚恋对联小故事,给荒友们分享。


101、章宗李妃巧对句

  金代章宗完颜璟,小字麻达葛,是整个金代皇帝中汉文化程度最高的一个,他自幼学习汉文的四书五经,能作诗,能书法。章宗有个极为宠幸的妃子李妃,他曾经在中都燕京的瀛岛上专门为李妃建了一座妆楼。
  在一个月明星稀的晚上,章宗和李妃在妆楼旁的瀛岛上席地而坐,并肩赏月。章宗提出要和李妃做对对子的游戏,他先出了个句子:

      二人土上坐

  从表面上看,这是在叙述他们当时的活动。其实,这是在析字:“二人”加“土”字,合起来是个“坐”字。其中“二”和“上”似乎是闲字,但又起到了表示数字、表明方位的作用,说两个“人”字是在“土”字的上面。
  正在望月的李妃应声对道:

      一月日边明

  好像是在叙述月亮是靠太阳发的光,又暗示他们两人如日月同明。其实,也是在析字:一个“月”字放在“日”字旁边,合起来是个“明”字。同样,“一”字和“边”字也是起到了表示数字、表明方位的作用,说一个“月”字在“日”字的旁边。
  其巧妙之处在于并非仅仅为了析字而硬凑偏旁,而是在析字的同时,用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幅赏月图。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21 10:58:08 | 显示全部楼层
102、赏风赏月赏秋香

  明代书画家唐寅,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禅仙吏,江苏吴县人。他的生活潇洒浪漫,遍游名山大川,毕生致力于绘画、书法,又能诗能文,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合称“明代四家”。

  唐寅性情狂放,飘逸不羁。相传他偶然遇到相府丫环秋香后,一见钟情,为了接近秋香,他竟不惜卖身进入相府为奴。

  有一次,他写了一副对联来表达对秋香的爱慕之情:

      十口心思,思国思家思社稷;
      八目尚赏,赏风赏月赏秋香。

  这是一副析字巧联:上联以“十口心”三字合为“思”字,下联以“八目尚”合为赏(賞)字。又用顶真、复字手法,上联表达了爱国之思,下联则表达了倾慕秋香之情。

  在析字的同时,联语的对仗又极为工整:“十”与“八”,为数字相对;“口”与“目”,为五官相对;“国”与“家”、“风”与“月”为当句自对。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22 14:06:01 | 显示全部楼层
103、汤显祖洞房对巧联

  明代戏曲作家、文学家汤显祖,字义仍,号海若、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他早年就以文章出名,曾经拒绝过宰相张居正的招揽。万历年间进士及第后,做过礼部主事。因为上书弹劾宰相申时行,被贬到广东徐闻做了典史,又改为浙江遂昌知县。终于还是不愿意攀附权贵,被罢免了官职。
  汤显祖虽然在官场上失意,但在文学创作上却有大丰收。著名的有传奇《紫箫记》、《南柯记》等,诗词、文章有《玉茗堂集》等。

  据说汤显祖在新婚那天晚上,送走了前来贺喜的亲朋好友,兴致勃勃进了洞房。只见烛光辉映中的新娘,娇涩妩媚,格外动人。他目不转睛地盯着新娘看,看得新娘不禁有些羞涩难堪。
  这时新娘开口了:“先生别老这么看着我,我早听说先生才高八斗,文思敏捷,今天我想和您对个对子,如何?”
  汤显祖一听,原来新娘也有文才,当然高兴,急忙点头答应。
  新娘接着说道:“我还要提个条件,您若是对不上,那就对不起了,要罚您坐到天亮!”
  心高气傲的汤显祖,正想在新婚夫人面前展示一下自己的才华,以为对个对子还有何难?于同随即答道:“如此甚好,请娘子出句吧!”
  新娘子抬头环视了洞房一眼,见那支盘着龙的红烛燃烧正旺,你焰光闪烁,便以此为题出句道:

      红烛盘龙,水里龙火里化;

  由烛上的“龙”联想到水里的“龙”,而本该在水里遨游的“龙”,眼前却在蜡烛融化的“火里化”。想象奇特,构思巧妙,用复字手法,含两个名词“龙”字,两个方位词“里”字;并且“水”和“火”又是互不相容的一对事物,构成了当句自对。语句顺畅,入情入理。
  满腹才华的汤显祖一听,几乎像是当头挨了一记闷棍,顿时张口结舌,真的对不出来了。新娘子见状,也不客气,让他去想吧,自己只管上床,合衣而卧,不再等他了。
  红烛在继续煅烧,更鼓已经响过三次,夜很深了。汤显祖不免急躁起来,站起身在屋里来回踱步。当他走到床前,看见新娘那双绣花鞋时,忽然来了灵感,击掌叫道:“有了!”忙叫起新娘,高声吟道:

      花鞋绣凤,天边凤地边飞。

  由鞋上的“凤”联想到天上的“凤”,而本该在天上飞的“凤”,却随着鞋在“地边飞”。以“凤”对“龙”,可谓是天然佳偶,又极为切合新婚夫妻;也含两个名词“凤”字,两个方位词“边”字,且“天”与“地”也是一对相反的词,构成当句自对。巧妙至极!真是得来全不费功夫。
  新娘听了,不禁喜形于色,连声叫好,忙低声说:“先生果然高才,委屈您了,恭请安息吧!”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24 05:41: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国荣 于 2013-8-24 05:43 编辑

104、春宵一刻值千金

  清代乾隆年间,北京城里某道观的一位道士要结婚。毕竟是在天子脚下嘛,为了更热闹,更气派,也为了更有文化气息,他跑到翰林院想请高手写一副婚联。
  翰林院里可都是文化精英啊,要写一副婚联,还不是易如反掌。为了切合道士的身份,一位翰林先得了一句:

      太极两仪生四象

  不料却再也想不出下联了。几个精英冥思苦想,还是没有结果。
  有人将此事告诉了在学士纪晓岚,纪晓岚微微一笑,脱口而出:

      春宵一刻值千金

  这应该是一副集句联,上联出自《易.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极”,指的是派生万物的本源;“两仪”,指天地或阴阳;“四象”,指春、夏、秋、冬四季,或水、火、木、金四物布于四方。下联出自北宋苏轼的《春宵诗》:“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歌馆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作为道士的婚联,上联极为切合其身份;下联则是巧妙地切合其婚事。虽然是调笑,又表现出高雅,所谓“谑而不虐”是也。
  联语的对仗非常工整:“太极”与“春宵”,以属于偏正结构的名词性词组相对;“两仪”与“一刻”、“四象”与“千金”,都是数量词相对。说纪晓岚是清代第一流的对联大家,诚不为过。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26 07:54:09 | 显示全部楼层
105、严冬过后始逢春

  清代戏曲理论家、文学家李调元,由于得罪了权臣和珅,被充军发配到新疆伊犁,后来因为母亲年迈才被赦免回家。
  夫人见他归来,无比兴奋,命家人准备了丰盛的佳肴美酒,为他接风洗尘。宴席上,夫妻二人感慨万千。夫人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吟出个上联:

      月圆月缺,月缺月圆,年年岁岁,暮暮朝朝,黑夜尽头方见日;

  巧用复字、叠字手法,生动地表现出这么多年来夫妻间的思念之情,以“黑夜尽头方见日”比喻今天的团聚来之不易。
  李调元听了,感受更为深切。他称赞了夫人的上联巧妙后,对出下联:

      花落花开,花开花落,夏夏秋秋,凉凉暑暑,严冬过后始逢春。

  同样用复字、叠字手法,表达了自己的感受,以“严冬过后始逢春”比喻苦尽甘来的愉悦心情。
  此联发自肺腑,情真意切。夫妻二人相视,开怀大笑,多年的离恨别愁,顿时烟消云散。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27 16:44:25 | 显示全部楼层
106、伴我闲情松竹梅

  清末侯官(今福州)人林庆铨,字衡甫,一字衡圃。光绪年间,曾做过安定县尉。著作有《楹联述录》、《楹联续录》等。据林庆铨自己叙述,他家中有妻妾三人,名字分别叫松秀、竹卿、梅仙。一家人相处20多年,融洽和睦,相敬如宾,毫无忌言妒语。
  他曾为自己的“知足知不足斋”题写过一副对联:

      传家故物诗书礼
      伴我闲情松竹梅

  由“诗书礼”而“松竹梅”,自足自慰之情,溢于言表。“故物”就是旧物,前人的遗物。他父亲是诗人林昌彝,而林昌彝是林则徐的族兄,虽然没有成进士,也曾任过小官,著作等身。“闲情”一词,在这里当有双关意:一指闲散的心情,如唐代皎然《酬乌程杨明府华雨后小亭对月见呈》诗:“夜凉喜无讼,霁色摇闲情。” 又指男女之情。唐昭宗《巫山一段云》词:“青鸟不来愁绝,忍看鸳鸯双结。春风一等少年心,闲情恨不禁。”用在这里,极为恰切:既说自己从来就没有正儿八经做过官,以诗书自娱;又表达了偎红依翠,怡然自乐。
  他的一位朋友,广东的秀才邹戴尧还赠他一副对联:

      房中松竹梅三友
      海内诗书画一家

  其中的“三友”是写实,“一家”的说法则不免有些夸饰了。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28 09:37: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国荣 于 2013-8-29 18:34 编辑

107、须防绿顶戴君头

  清朝末年,某地知府家里有个小丫环。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个小丫环出落得花容月貌,知府就想把她纳为小妾。而小丫环明说嫌弃他年纪大,不愿意嫁给他。

  有一天,不死心的知府又来找小丫环,对她说:“这样吧,你既然不愿意嫁给我,我也不再勉强你了。这里有个对联,如果你能对上来,就为你另选佳婿。”
  见小丫环点头答应,这知府就出了个上联:

      小婢何知,自负红颜违我命;

  意思是,你这个无知的小丫头,以“红颜”自负,胆敢违抗我的命令。言外之意是,我在这个地盘上,可是说一不二的呀,你竟敢不服从我!
  哪知小丫环头一昂,朗声对道:

      大人容禀,须防绿顶戴君头。

  她委婉地告诉知府:我们两个年龄相差这么大,难道你就不怕戴绿帽子吗?不卑不亢,入情入理。
  知府一听,笑了笑,便打消了娶她为妾的念头。随后,瞅机会把她嫁了出去。

  看来,弱女子也能选购机智保护自己。 当然了,其本人得有这个意识,这个意愿。如果是遇到那种想傍大官的人,她会失去这机会吗?这又是一个题外话了。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29 14:09: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国荣 于 2013-8-29 18:34 编辑

108、劝渔翁切莫劳心

  清末时候,某地有个秀才受聘到一个财主家做私塾先生。这财主有个女儿,年方十六七岁,长得花容月貌,又饱读诗书,能诗善对。一天,秀才在花园中散步,偶然遇见小姐。小姐见是先生,礼貌地点头一笑。这一面之交,尤其那迷人的一笑,让秀才再也无法忘怀,心中不禁生出痴情,但人家是大家闺秀,所以始终无缘接近。
  这一天,财主的幼子在馆中不好好听先生讲课,却暗地里悄悄在纸上画一条龙。先生发现了,很是生气,便罚他对对子,并声言:假如对不上来,明天要罚跪,还要打板子。
  先生的出句是:

      纸上画龙龙不动

  叙述眼前的事,并巧用叠字手法。这学生平日里只知如何吃喝玩乐,根本就没有心思读书,他当然对不上来。下学后,他跑到姐姐的闺房求救,姐姐代他对道:

      鬓边插凤凤不飞
  
  说是的自己身边的事,鬓角插着凤形的簪子,也用了叠字手法。以“凤”对“龙”,十分恰当。
  第二天,学生把那对句交给先生,他甚至懒得抄写一遍。先生一看,从内容到字迹都不似学生所作,一问,那孩子只得如实回答。先生心里一动,以为这下可找到了与小组沟通的渠道,所以把处罚学生的事早丢一边去了。
  晚上放学时,先生又布置了家庭作业,所出的句子是:

      有客敲门惊午梦

  旁敲侧击地试探小姐的态度。
  学生有了前一天的经验,就又跑去找姐姐代劳。小姐看了一眼,连想也没想,就信手写道:

      无人伴枕苦春思

  她本来只是考虑如何对得工整,以“无”对“有”,以“人”对“客”,以“伴枕”对“敲门”,以“思”对“梦”,也的确工整。却不料由此引来先生的连连“进攻”。
  先生一见这个对句,便更是想入非非,再也不能自己了。他遐想道:这小姐“无人伴枕”,为“春思”所“苦”,分明是表示对自己有意嘛!于是,这天的家庭作业,他就以男女新婚时需要系彩绫为题出句道:

      六尺彩绫,三尺系腰三尺坠;

  用重字手法,含三个“尺”字,三个数字(其中两个又重复)。
  小姐看了,仍是不假思索,提笔对道:

      一床锦被,半床遮身半床闲。

  “锦被”与“彩绫”,都是床上用品,加之同样用重字手法,所以对得又是十分工整。
   先生见了,简直是大喜过望,心想:小姐那“半床闲”的“锦被”,还不是留给我的吗?于是,他急不可耐的又为学生布置了新的家庭作业:

      山深林密,叫樵夫如何下手?

    以到深山打柴为喻,试探小姐。无异于直接请求小姐安排二人会面,以畅叙相思之情。
  小组似乎这时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自己代弟弟所作的对句引起了先生的误会,便委婉地回道:

      水清石现,劝渔翁切莫劳心

  以水清已经见到石头,劝渔翁别再费心为喻,请先生死了这条心。先生见了,哪里会回头?他认为小姐在卖关子,自己非紧追不可。这一次,干脆直截了当地点明:

      院内奇花,蝴蝶一心要采;

   小姐明确地拒绝道:

      画中仙果,猕猴百计难偷。

    以“猕猴”对“蝴蝶”, 工整而巧妙。
    先生哪里甘心就此罢手?又让学生转交一个句子:

      李杏桃梅,这些花谁早开放?

    小姐见先生如此纠缠,百般挑逗,非常生气,便以对句骂道:

      稻麦黍稷,此杂种是何先生?

    其中的“先生”双关,以此来巧骂人。
    先生好像是有点明白了:原来自己是单相思啊!为了表白自己,又出句道:

      竹本无心,皮外另生枝节;

    小姐也坦然对道:

      藕虽有孔,腹内不染污泥。

   同样巧妙地表达了自己鲜明态度。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Archiver|名山家园 ( 京ICP备13012660号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953 )

GMT+8, 2024-6-27 01:17 , Processed in 0.047606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