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家园

 找回密码
 请使用中文注册
搜索
楼主: 王国荣

对联趣谈(连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7-17 23:30: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显庆 于 2013-7-17 23:32 编辑
王国荣 发表于 2013-7-17 16:29
81、少年于谦露才华

  于谦是明代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字廷益,永乐年间进士,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



和国荣小诗一首:

赤日炎炎似火烧,
家园荒友开空调。
国荣细讲古今对,
泡杯清茶慢慢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18 16:25:03 | 显示全部楼层
王显庆 发表于 2013-7-17 23:30
和国荣小诗一首:

赤日炎炎似火烧,

  多谢显庆兄妙诗助兴,增添雅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18 16:26: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国荣 于 2013-7-18 16:28 编辑

82、状元少年对都宪

   明代江苏吴县人施槃,字宗铭,明英宗正统年间状元。施槃从幼年时候就颖悟过人,虽然家境贫寒,但读书一直十分用功,十分刻苦,特别是善于对对子。

  他少年时曾跟随经商的父亲到淮上,住在一个叫罗铎的朋友家里。一天,罗家来一位尊贵的客人,是个姓张的都御史(相当于国家监察部部长)。罗铎迎接客人入座后,又命自己的儿子和施槃一起来拜见张都御史。

  张都御史见这两个孩子聪明伶俐,活泼可爱,非常喜欢,问他们都读过哪些书,还问他们会不会对对子。两个孩子回答后,张都御史出了个句子让他们来对:

      新月如弓,残月如弓,上弦弓,下弦弓;
  
  句子说的是一种天文现象:新月、残月的形状都像弓一样,但一是“上弦”(指农历每月初八、初九的月相)之“弓”,一是“下弦”(指农历每月二十二、二十三日有月相)之“弓”;一个是能看到月亮西边的半圆,一个则只能看到月亮东边的半圆。构思奇特,组句巧妙,连用了四个作为比喻的“弓”。

   罗铎的儿子还在冥思苦想的时候,施槃就已经对了出来:

      朝霞似锦,晚霞似锦,东川锦,西川锦。

   说的也是一种天文现象:朝霞、晚霞都灿烂如锦,但一是东川之“锦”(朝霞),一是西川之“锦”(晚霞)。与出句相似,连用了四个作为比喻的“锦”。对仗上,“霞”与“月”,同是天文类名词;“上”、“下”与“东”、“西”,都是方位词——属于小类工对。

   张都御史听了,认为这个少年不凡,当场就决定聘施槃到他家中任塾师。

  (未完,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19 13:43:57 | 显示全部楼层
83、柯潜少时对先生

  明代福建莆田人柯濳,字孟时,号竹岩,代宗景泰年间状元。做过执掌皇帝宝玺(大印)的尚宝少卿(机要秘书)兼翰林修纂(记载国史的官员,当时这个职位一般只授予一甲第一名进士,即状元),宪宗时被提拔为翰林学士,最后的职务是国子监祭酒(国立大学校长)。
  柯濳出身于农民家庭,直到10岁以后,家里才有能力请来先生教他读书。由于他启蒙较晚,先生感觉到他好象生性迟钝,不如其他孩子接受能力强。时间不长,先生就想离开他家,认为教他读书是白费工夫。
  这一天,先生见窗外有个女子独自挑着一担橄榄经过,就以此为题,出了个句子让他来对:

      女子独行随橄榄

  字面上似乎是普通的叙事,其实是用了谐音技巧,莆田方言中,“随橄榄”的意思是我要走了“谁还敢于阻拦”。
  柯濳听了,明白先生嫌自己没有出息,不愿意再继续教他了。他也向窗外一望,看见了院子里的那棵石榴树,便对道:

      先生欲去挂石榴

  莆田方言中,“挂石榴”的谐音是“确实留”,表达了他想请先生留下来的意愿。并且“橄榄”与“石榴”的对仗十分工稳、巧妙。
  先生一听,感到很惊讶,原来,这个孩子还是十分灵巧的,反映机智,颇有颖悟之才。于是,先生当场决定不走了,留下来接着做他的老师。

  (未完,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21 05:51:25 | 显示全部楼层
84、李梦阳幼对塾师

  明代李梦阳,字献吉,自号空同子,原来是甘肃庆阳人,后来迁居到河南扶沟。弘治年间进士,曾任户部主事。
  李梦阳自幼聪明,才思敏捷,与何景明等人在当时被称为“十才子”。
  他在私塾读书的时候,就很得先生的喜爱。
  有一天,先生带着一群学童登山,大家一边努力向上,一边欣赏着美景。走到半山腰,先生出了个句子让大家对:

      天近山头,行到山腰天更远。

  说的是在山脚下往上看,似乎山顶离天很近,但到了山腰,却又感到天更高更远了。运用复字手法,其中含两个“天”字,两个“山”字,还有“头”和“腰”两个方位词。
  几个学童抓耳挠腮,不知道如何对。只有李梦阳率先对了出来:
  
      月浮水面,捞将水底月还沉。

  说的是月光好像在水面浮动,但如果要去捞它,你即使捞到水底也捞不到,似乎沉下去了。同样用了复字,其中含两个“月”字,两个“水”字,还有“面”和“底”两个方位词,几乎是无一字不工。
  (未完,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21 11:37:45 | 显示全部楼层
85、考生巧对李梦阳

   李梦阳在江西任职的时候,有一年主持江西的乡试。
   一次,他到考场巡视,无意中发现有个考生的姓名和他的姓名完全相同。他既感到好奇,又觉得有点不舒服,说那考生:“你怎么跟我同名同姓呢?”考生一楞,竟不知道怎样回答了。他又说:“这样吧,我这里有个对子,你要是能对得上来,就什么事都没有了。”考生只得点头表示同意。
  官员李梦阳出的句子是:

      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

  蔺相如,是战国时候赵国的名臣,曾经自告奋勇,赴秦国送和氏璧,在秦国宫廷,慷慨陈词,终于得以完璧归赵。在国内,能顾全大局,不计较俱个人得失,团结名将廉颇,共同保护国家安全。司马相如,是西汉著名文学家。句子的意思是:蔺相如和司马相如,两个人的名字相同,而实际上他们在很多地方并不相同。在这里的含义是:你是个学生,居然和我同名,实在是太不相称了。就对联艺术来说,这属于嵌名手法,还有重字技巧,其中的“相如”出现四次。
  那考生一听,明白了这位官员对这事竟然心存芥蒂。于是,他也借两个同名的古人姓名对道:

      魏无忌、公孙无忌、彼无忌,此亦无忌。

  魏无忌,是战国时候魏国的贵族,就是当时著名的“四公子”之一的信陵君,曾经主持窃符救赵。公孙无忌,就是春秋时楚国的公孙龙,孔子的弟子。“彼”指古人,“此”当然就是指“我”(考生)了。意思是:自古以来,同名同姓者并不少见,人家都没有什么忌讳,我也不忌讳。言外之意,您老先生还计较什么呢?就对联艺术来说,同样运用嵌名手法和重字技巧,其中的“无忌”也出现四次。
  李梦阳听了,感到这个学生不简单,既说得在理,又反应机敏,很快就喜欢上他了。

  (未完,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22 08:35:54 | 显示全部楼层
86、叙文伦巧对先生

  明代南海(今广东佛山南海区)人叙文伦,字伯畴,弘治年间参加进士考试,得了会元(会试第一名);殿试中夺得状元。先是做翰林院修撰,又被提拔为太子的老师。叙文伦5岁开始在私塾读书,过目不忘。有一次,先生教他们学习《木兰辞》,他仅仅读了一遍就全会背诵了。这时,外面下起了冰雹,他把头伸出窗外看。先生见了,生气地责备他说:

      小子无心读诗书

  小叙文伦见先生也站在门口观赏下冰雹,就接着对道:

      先生有意观冰雹

  叙文伦9岁的时候,就要到县里的书院去读书。书院里的先生一见这孩子长得与众不同,为了试一试他的才学,先生以院子里翩翩飞舞的蝴蝶为题,出了个句子让他对:

      大蝴蝶遍身锦绣

  叙文伦一眼看见了书院房檐下的蛛蛛网,随即对道:

      小蜘蛛满腹经纶

  这个对子,可以说无一字不工。特别是小小年纪,敢于以“满腹经纶”来自励,也可见他志气之高远。
  于是,先生报告书院院长(山长),当场点为当年的冠首童生。

  (未完,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22 15:54:27 | 显示全部楼层
87、杨慎幼年巧对句

  杨慎,字用修,号长庵。正德年间以乡试第三的成绩参加会试,得第二,殿试时夺得状元。杨慎小时候机警聪敏,10岁就会写诗,12岁时候曾模仿写作《吊古战场文》、《过秦论》等名篇,凡是见到的人无不感到惊异。
  他五六岁就入学读书,天资颖悟而又刻苦勤奋。他父亲杨廷和也随时注意对他引导和培养。
  有一次,小杨慎随父亲在园中散步,看见一株老枣树被大风吹倒在路边。父亲就以此为题出了个句子让他对:

      老枣靠道倒

说是是平常事物,但巧妙的是都用读音相近的字组成,这叫做叠韵。
  杨慎看到阶旁种的一棵低低的槐树,来了灵感,对道:
      
      矮槐挨阶栽

  也是说的平常事物,同样用了叠韵技巧。杨廷和听了,点点头表示赞赏。
  在私塾读书时,先生曾指着院子里竹子出过这样一个句子让他对:

      竹影徐摇,心影误疑云影过;

   这个句子运用了重字的技巧,含三个“影”字。杨慎瞥了一眼那棵高高的杨树,对道:
      
      杨花乱落,眼花错认雪花飞。

  同样运用了重字技巧,含三个“花”字。意境和出句一样美妙。

  (未完,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23 15:22:59 | 显示全部楼层
88、林大钦妙对传奇

  明代潮州海阳(今天广东潮安)人林大钦,字敬夫,号东蒲,嘉靖年间22岁那年考中状元。林大钦出身贫寒,自幼年起跟着大人以卖菜为生,但他天资聪明灵慧,有时趁外出卖菜机会,偶尔到人家私塾的窗户外听几句先生的讲解,马上就能够领会所讲书中大意。 因家中买不起书,就常到书肆盘桓,如饥似渴地读书,尤其是名家名篇,他更是用心熟读,往往过目不忘。直到现在,潮州一带直至广东,还流传着不少林大钦幼年时期对对子的故事。

  这天,才七八岁的林大钦跟随父亲上街卖菜,忽然见巷口有个老妇人在往一根竹竿上晒裤子。当地习俗,妇女的裤子是不洁之物,怎么能从那下边低头钻过去呢?于是,父亲就请那老妪先让他们过去再伸展开裤子晒。老妪见卖菜人身边这孩子还是个学童模样,就答应了他,但提出个条件,要这孩子对个对子。她的出句是:

      小童子手捧《百家姓》

  大钦应声对道:

      老太婆口念《三字经》

  人物相对,形体词相对,书名相对,工稳妥贴。
  老妪来了兴致,又出句:

      千家诗吟万家客

  大钦随口对道:

      一样米养百样人

  数字对数字,重字对重字,巧妙工整。老妪高兴地先收起来自己要晒的裤子,让大钦过去了。
  大钦养有一只伶俐活泼的鹩哥,很是可爱。由于家里生活困难,常常要借贷。一天某债主来他家催讨逼债,而家里实在是一时还不起。债主心中有气,看见那只笼中的鸟,就顺手给提走了。
  大钦回到家,得知自己心爱之物被人抢去,一阵风似的跑到那人家里。债主正在吃午饭,见大钦来要鸟,就有意要难为他,不怀好意地说:“你不是神童吗?我出个对子,你要是能马上对出来,鸟就还给你。”大钦只得点头答应。
  那债主指着桌子上的一盘鱼出句道:

      盘鱼难入海

  意思是已经被烧熟的鱼是不可能再游回海里去了,言外之意很明显,我提回家的鸟怎么还能再还给你呢?
  大钦会意地笑了笑,对道:

      笼鸟应归巢

  “笼”与“盘”是器物相对,“鸟”与“鱼”是动物相对。债主对大钦的“急智”非常赞赏,连声称赞道:“对得好,对得好!”当场就让他把鸟带回家了。

  大钦8岁那年,有一天回到家里,见母亲和婶母愁眉不展的样子,就问家里出了什么事。原来,官府近日要开挖水渠,已经丈量了田地,他们家仅有的几分水田也已被插上了标签,这一来,数口之家还指望什么过日子啊!
  有道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大钦听了,心里也同样很不是滋味。晚上躺在床上,左思右想,辗转难眠,最后,他决定要自己到官府一趟,斗胆向他们求情。
  第二天一早,大钦打听到了地址和主持这项工程的官员,就直奔官府衙门而去。
  主持新开水渠的官员见了大钦觉得好笑,心想一个孩子怎么管起大人的事来,就想逗逗他,于是就出了个句子让他来对:

      新姜哪有老姜辣

  意思很明显,含有指责他小孩子管这事之意。
  大钦毫不含糊,针锋相对道:

      老笋不如新笋尖

  意思也很清楚,不要小看了孩子家。“姜”与“笋”,属于植物名词相对,贴切,巧妙。
  那官中一听,心想,果然是名不虚传哪!当场就告诉大钦:“你提的意见,我们一定好好考虑。”后来他们果然重新勘察,结果转了一大弯,改向山脚的一片叫做“兵营埔”的荒地开挖。老百姓为了纪念这位为民兴利的好官,就将这条水渠命名为“中离溪”,因为这官员的号叫中离。
  有一次,林大钦在一座桥头遇到一位私塾的先生。那先生见是他,就指着桥出了个句子让他对:

      马跑过桥,蹄踏木板点点似打鼓;

  林大钦以桥头觅食的母鸡为题对道:

      鸡走吃谷,嘴啄铜盆声声像敲锣。

  “马”与“鸡”,是动物名词相对;“蹄”与“嘴”,是动物形体名相对;“木”与“铜”(金属)是五行相对;“鼓”与“锣”,是乐器名相对。工整,贴切,那位先生十分佩服。
  又一次,林大钦在一个私塾窗外听讲课时,里面的先生发现了他。
先生想看看这个在窗外听课的孩子,就出来叫住了他,出句让他对:

      月圆月缺书常读

  意思是读书要刻苦,要坚持。林大钦脱口对道:

      云卷云舒笔自挥

  意思是不管现实境遇如何,我都要读书写文章。其中“月”与“云”是天文名词相对,“书”与“笔”是文化用品相对,“圆”与“缺”、“卷”与“舒”,分别是一对反义词。先生听了,不禁赞扬道:“好小子,将来必成大器!”
  林大钦14岁得中秀才,去参加考试的时候,曾借宿在一个老秀才家。这老秀才出句试他:

      树高枝茂,小鸟何能寄足;

  大钦志气高昂地对道:
  
      潭清水浅,困龙暂且安身。

  “鸟”与“龙”,属动物名词相对;“足”与“身”属形体名词相对。
  林大钦16岁的时候,一是为了生计,二是不至于荒废了学业,就到银湖乡找个大户人家教书。那家主人虽然知道大钦有才,但认为他毕竟还是个孩子呀,就出了个句子试一试他的才学:

      银湖院后虎耳草

  大钦想到刚才来的路上,经过金石宫,一阵风吹来,路边龙眼树上的花落下来的情景上,便以此为题对道:

      金石宫前龙眼花

  仔细分析,几乎堪称无一字不工,尤其巧妙的是,“虎耳草”和“龙眼花”,植物名却含动物名。
  主人一听,连连称妙,就高兴地把他留下来,请他做自己孩子的小先生。

  (未完,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23 19:41:02 | 显示全部楼层
89、李自成一对惊人

  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本名鸿基,陕西米脂人。出身农民家庭,童年时为地主牧羊。
李自成10多岁时,曾读过几天书。他天资聪颖,有悟性,领会能力强,尤其能经常思考一些大问题,先生发现这个孩子不寻常。
  一个夏天的夜晚,骤雨初歇,明月皎洁,蓝天如洗。李自成和先生一起凭窗赏月,兴致颇高。看到眼前景致,先生出了个上联让他对:

      雨过月明,顷刻呈来新境界;

  李自成正在琢磨以何为题对出下联,突然天又变了,果然是天有不测风云,狂风大作,乌云翻腾,又来了一阵暴雨。他由此激发了灵感,对道:

      天昏地暗,须臾不见旧江山。

  不但字面上工整,更是即景生情,托物言志,表达了自己的胸襟。先生听了感到这个学童以后一定会干出惊天动地的在事,或许就是个未来的“乱臣贼子”。一个小心谨慎的山村教书先生,如何敢想这些事情。据说就是因为这一副师生合作的对联,使这位先生再也不敢教李自成读书了。

  (未完,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Archiver|名山家园 ( 京ICP备13012660号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953 )

GMT+8, 2024-11-25 16:52 , Processed in 0.025776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