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家园

 找回密码
 请使用中文注册
搜索
楼主: 王国荣

对联趣谈(连载)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7-9 14:53:43 | 显示全部楼层
70、孙周翰巧对郡侯

  元代的孙周翰,少年时就极为聪明。
  有一年春天,父亲孙穆之带着他去拜望郡侯(元代爵位名)。当时,郡侯正与大家赏春集会,并有歌舞助兴,见孙家父子来了,趁着兴头,想逗一逗这个孩子,便以歌唱为题出句让他对:

     
口吹杨柳成新曲
  
  句中的“杨柳”,指杨柳曲,为乐府近代曲,又称杨柳歌、杨柳枝。本来是汉代乐府横吹曲辞《折杨柳》,唐代的时候改称《杨柳枝》,唐玄宗开元年间已入宫廷教坊曲。后来,诗人白居易按照旧曲作词,翻为新声,他的《杨柳枝词》之一有这样的句子:“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当时的诗人相继唱和,都用此曲咏柳抒怀。正值新春,郡侯也是即景而出。

  孙周翰看了看头上插着鲜花的郡侯,也即景对道:

      
头戴花枝学后生

  “口”与“头”为形体名词相对,“杨柳”与“花枝”为植物相对,堪称工整而巧妙。郡侯听了,不禁哈哈大笑,说:“这孩子,为何调笑老夫!”

(未完,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10 16:54:38 | 显示全部楼层
71、皇子皇孙对妙联

  明代初年的一天,太祖朱元璋忽然有了兴致,带着四子朱棣和皇太孙朱允炆到皇家猎场去打猎。朱棣就是后来明代第三任皇帝明成祖,朱允炆是皇太子朱标的儿子,后来成为明代第二任皇帝明惠帝,接班当皇帝的时候才22岁。

  太祖看到一匹骏马昂头奔跑,马尾则在阵阵微风中飘散开来。为了试一试子孙的学识,他便以眼前的马尾为题出了个句子让他们对:

      风吹马尾千条线

  语言准确,简练而形象行生动,但就“对”的难度来说,这仅仅算是一个极为普通的句子。
  小小朱允炆见爷爷在马背上看着自己,便以不远处草地上放牧的羊群为题对道:

      雨洒羊毛一片毡

  “风”、“雨”之对,“千”、“一”之对,“线”、“毡”之对,都非常工整贴切,几乎无一字可挑剔。这是就字面来说,但是形象不够美,意境上差了些。
  朱棣见父亲朱元璋默然不语,就说出了自己的对句:
   
      日照龙鳞万点金

  从对仗上来说,这一句也同样很工整,但形象、气魄方面与上一句相比,大不一样。“雨”显得阴暗、低沉,而“日”显然表示明朗、欢快;“毡”显得平常,而“金”则彰显出尊贵;特别是“龙”,含有帝王的意思,皇家的人作对子,更比那个常表示温驯的“羊”要恰当。

(未完,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11 09:34:32 | 显示全部楼层
苦思冥想是出不了好的对子,游山玩水触景生智好句应运而来,以上这几楼的帖子就足以佐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11 15:47:55 | 显示全部楼层
黄成兴 发表于 2013-7-11 09:34
苦思冥想是出不了好的对子,游山玩水触景生智好句应运而来,以上这几楼的帖子就足以佐证。

成兴兄言之有理,吟诗、作对皆要有灵感,随兴所至,水到渠成。当下天气炎热,荒友们宜多休息,保重身体。闲时上家园浏览,欣赏趣联妙对,亦可开颜散心,消暑度夏。谢谢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11 15:49:11 | 显示全部楼层
72、解缙“金莲”对“玉笋”

  明代初年江西吉水人解缙,字大绅,洪武年间进士。永乐年间任翰林学士,曾主持纂修《永乐大典》。是明代著名才子,少年时有“神童”之称誉。父亲解开是当时有名气学者,人称筠涧先生。
  解缙七岁时候,有一次随父亲出游。父子十分来到一个集镇上,迎着微微细雨,跟踏着潮湿的石板路,边走边聊。
  父亲无意间一抬头,看见一个年轻女子在临街的楼窗户口吹箫。他灵机一动,就以引为题吟道:

      仙子吹箫,枯竹节边生玉笋;

  “枯竹”当然不会生笋。“吹箫”是叙事,“枯竹”与“玉笋”是对姑娘所吹的箫和她的手指的形容、描绘。
  小解缙恰巧看见迎面走过来一个打着雨伞的姑娘,便以此为题对道:

     佳人张伞,新荷叶底露金莲。

  同样,“新荷”也不会长出莲来。这里,他是以“新荷”比喻那把张开的伞,以“金莲”比喻打伞姑娘的小脚。
  “竹”与“荷”、“玉”与“金”、“笋”与“莲”的对仗,都堪称工整而且巧妙。

(未完,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12 06: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73、王汝玉幼年巧对

  明代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王汝玉,本名遂,字汝玉。永乐年间由应天府训导提拔为翰林五经博士,还做过太子的老师。
  王汝玉小时候“颖敏强记”,就是天资聪明,又博览群书。
   他7岁那年的冬天,有一天,雪后放晴,在阳光照耀下,房顶的积雪融化后,顺着房檐往下滴水,恰似下雨。他父亲看见了,就以此为题,出句让他对:

      日晒雪消,檐滴无云之雨;

  紧扣眼前景,前一个分句是叙事,后一个分句是想象。
  王汝玉看见不远处有人在微风中扫雪,随着扫帚的飞动,那细小的雪柆在半空中飘洒,好像是阵阵烟雾一般。顿时来了灵感。于是,他以此为题材对道:

      风吹尘起,地生不火之烟。

  同样是紧扣眼前景,前一个分句是叙事,后一个分句是想象。
  出句中的“云”和“雨”,对句中的“火”和“烟”,都属于当句自对,且都是小类工对,极为工切。
  王汝玉8岁时候,在私塾里已经是很有名气了。
  有一天,先生带着学童到郊外春游。见到不少扫墓的人家在一座座坟前烧纸钱,先生就以此为题出句,让大家对:

      冢上烧纸,灰逐微风成粉蝶;

  由眼前的纸灰联想到纷纷飞舞的彩蝶,使普通的事物变得生动形象。
  几个学童都在思索时,王汝玉看到不远处有一水洼,想到了他家里的洗砚池,对道:
      
      池边洗砚,墨随流水化乌龙。

  同样以联想取胜。其中的“粉”与“乌”,都是颜色词,“蝶”与“龙”,都是动物,非常工整。
  先生听了,连连称赞:“对得好!对得好!”

  (未完,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12 10: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帖帖趣谈  欲穷对联千万句
楼楼精彩  更上意韵百十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12 16:01:18 | 显示全部楼层
黄成兴 发表于 2013-7-12 10:10
帖帖趣谈  欲穷对联千万句
楼楼精彩  更上意韵百十层

  多谢成兴兄妙联跟帖,欣赏鼓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12 16:02:41 | 显示全部楼层
74、林环儿时对知府

  明代莆田人林环,字崇璧,永乐年间状元。他小时候读书,一目十行,过目成诵,闻名远近。
   有一次,知府派人把他找去,要试一试他的才学,恰好这时有个姓刁的使臣来公干。知府便以此为题,出句让林环来对:

      刁大使使刀,撇上撇下;

  就艺术手法来说,这主要是属于析字,同时,还用了叠字(“使”字)、复字(“撇”字)技巧,巧妙地借“刁”的“刀”两个字在字形上的近似和区别组句,“刁”的左下角是向上撇(其实是提,或者叫挑),而“刀”的左下角是向下撇。
  林环听了,眼珠一转,瞥见知府大堂墙壁上的一张表格,其中有个姓厍(音社)的主管,于是对道 :

      厍主管管库,点有点无。

同样运用了析字手法和叠(“管”字)、复字(“点”字)技巧。巧妙地借“厍”和“库”两字在字形上的近似和区别来组句,“厍”字上边没有点,“库”这上边有点。
  听了这天衣无缝的对句,知府和那位使臣都连连点头称“妙”。

  (未完,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13 05:26:23 | 显示全部楼层
75、少年才子巧对句

  明代钱塘(现浙江杭州)人王洪,字希范,18岁时考中进士。王洪幼年时聪慧而有奇才,往往出口成章。
  有一天,和他一起在私塾读书的一个小伙伴见他用玛瑙压书,就在一张纸条上写了一句话递给他,上面写道:

      玛瑙原非马脑

  这是巧借同音字而组织的句子。王洪看了,在那句话的旁边写道:

      琅玕不是狼肝

  同样用两组同音字组句。“琅玕”,是像珠子一样的美石,和“玛瑙”相对,不但字形相近,意思也相近;以“狼肝”对“马脑”,更是贴切无比。
  有一年,他们家在原来的宅基地上建起一座新楼。来祝贺的的客人早就听说小王洪的才华不凡,有人就以此为题出了个句子让他对:

      地楼上起楼,楼间无地;

  这是个典型的复字联,中间三个“楼”字,前后又含两个“地”字,还有“上”、“间”两个方位词。
  王洪看到院子天井中的一口井,脱口对道:

      天井中开井,井底有天。

  句子中有三个“井”字与“楼”相对;前后各有一个“天”字,与“地”相对;“中”、“底”两个方位词与“上”、“间”相对。堪称无一字不工!客人们佩服得一个个举起大拇指,禁不住连声夸奖。

(未完,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Archiver|名山家园 ( 京ICP备13012660号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953 )

GMT+8, 2024-11-25 16:34 , Processed in 0.019278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