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家园

 找回密码
 请使用中文注册
搜索
楼主: 王国荣

素笺墨痕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4-21 12:03: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国荣 于 2022-4-21 12:23 编辑

素笺墨痕之五十六

      啸赋1_副本.jpg

    啸赋2_副本.jpg   

    啸赋3_副本.jpg

      啸赋4_副本.jpg

       啸赋5_副本.jpg
               啸赋    西晋 成公绥
  逸群公子,体奇好异。傲世忘荣,绝弃人事。睎高慕古,长想远思。将登箕山以抗节,浮沧海以游志。于是延友生,集同好。精性命之至机,研道德之玄奥。愍流俗之未悟,独超然而先觉。狭世路之阨僻,仰天衢而高蹈。邈姱俗而遗身,乃慷慨而长啸。
于时曜灵俄景,流光濛汜。逍遥携手,踟跦步趾。发妙声于丹唇,激哀音于皓齿。响抑扬而潜转,气冲郁而熛起。协黄宫于清角,杂商羽于流徵。飘游云于泰清,集长风乎万里。曲既终而响绝,遗余玩而未已。良自然之至音,非丝竹之所拟。
  是故声不假器,用不借物。近取诸身,役心御气。动唇有曲,发口成音。触类感物,因歌随吟。大而不洿,细而不沈。清激切于竽笙,优润和于瑟琴。玄妙足以通神悟灵,精微足以穷幽测深。收《激楚》之哀荒,节《北里》之奢淫。济洪灾于炎旱,反亢阳于重阴。唱引万变,曲用无方。和乐怡怿,悲伤摧藏。时幽散而将绝,中矫厉而慨慷。徐婉约而优游,纷繁骛而激扬。情既思而能反,心虽哀而不伤。总八音之至和,固极乐而无荒。
  若乃登高台以临远,披文轩而骋望。喟仰抃而抗首,嘈长引而憀亮。或舒肆而自反,或徘徊而复放。或冉弱而柔挠,或澎濞而奔壮。横郁鸣而滔涸,冽飘眇而清昶。逸气奋涌,缤纷交错。列列颷扬,啾啾响作。奏胡马之长思,向寒风乎北朔。又似鸿雁之将雏,群鸣号乎沙漠。故能因形创声,随事造曲。应物无穷,机发响速。怫郁冲流,参谭云属。若离若合,将绝复续。飞廉鼓于幽隧,猛虎应于中谷。南箕动于穹苍,清颷振乎乔木。散滞积而播扬,荡埃蔼之溷浊。变阴阳之至和,移淫风之秽俗。
若乃游崇岗,陵景山。临岩侧,望流川。坐盘石,漱清泉。藉皋兰之猗靡,荫修竹之婵娟。乃吟咏而发散,声骆驿而响连。舒蓄思之悱愤,奋久结之缠绵。心涤荡而无累,志离俗而飘然。
  若夫假象金革,拟则陶匏。众声繁奏,若笳若箫。磞硠震隐,訇磕口聊(左口右聊,合为一字)嘈。发徵则隆冬熙蒸,骋羽则严霜夏凋。动商则秋霖春降,奏角则谷风鸣条。音均不恒,曲无定制。行而不流,止而不滞。随口吻而发扬,假芳气而远逝。音要妙而流响,声激嚁而清厉。信自然之极丽,羌殊优而绝世。越韶、夏与咸池,何徒取异乎郑、卫。于时绵驹结舌而丧精,王豹杜口而失色。虞公辍声而止歌,宁子检手而叹息。钟期弃琴而改听,孔父忘味而不食。百兽率舞而抃足,凤皇来仪而拊翼。乃知长啸之奇妙,盖亦音声之至极。

作者简介
成公绥为西晋文学家。字子安。东郡白马(今河南滑县)人。他博涉经传,闲默自守,不求闻达。张华很看重他,“每见其文,叹伏以为绝伦”(《晋书·成公绥传》),举荐为太常博士。他擅长辞赋。梁代刘勰《文心雕龙·诠赋》将他与陆机并列,以为其赋“厎绩于流制”。他雅好音律,曾作《啸赋》、《琴赋》、《琵琶赋》等。其中《啸赋》以细致生动的笔法描绘了“声不假器,用不借物”的长啸,认为啸具有悠扬婉转的音韵之美和“因形创声,随事造曲,应物无穷”的自然神趣,此赋文辞清隽,被萧统《文选》收录。此外存诗数首。
啸赋图1.jpg
《啸赋》白话译文
  有一位超群脱俗的公子,喜爱体验奇异的事物。他傲立世俗忘却荣华富贵,主动放弃甚至谢绝人们渴慕的仕途腾达。十分仰慕远古高士的隐居生活,遐想追思与他们欢乐与共的情景。相传尧时拒受君位的许由隐居在箕山,始终保持着高尚的节操,他的思绪在沧海里自由漂浮,使自己的心志完全超脱于物外。与他交往密切的朋友,都是志趣相投的隐士。他们精通生命最细微的情感,共同探讨最玄奥的道理。他们为世间的流俗不知醒悟而感到哀怜,他们绝圣弃智超然自得并能先知先觉。他们认为世间的路实在狭窄僻陋,因而仰望天街而远行遁世。他们远离奢侈的世风并能遗忘自我,才会意气风发情绪激昂地用口哨来吹奏啸歌。
  此时正值夕阳西下,晚霞辉映着冉冉落日。公子和他的好友们逍遥自在地携手游玩,步履踟蹰徘徊。他们的嘴唇里发出美妙的音乐,洁白的牙齿里迸出急促哀伤的啸音。抑扬顿挫的曲调暗中转换,瞬间骤起的强劲气流冲口而出。啸声协合着黄钟宫清厉的角音,夹杂着流利的徵(zhi)声。啸声在茫茫云天飘游,仿佛万里长风在此会集。啸曲已经结束而回音袅袅不绝于耳,余音令人玩赏回味无穷。如此优美的自然天成之音,绝非丝竹管弦乐器所能比拟。
  因此啸歌不用借助任何乐器,也无需借助他物的功用,啸歌所用都是取材自身,全靠啸者善于用心控制气流。嘴唇稍动即出啸歌,张口发音妙曲既成。触类旁通见物兴感,即兴而歌随口啸吟。大的啸声宏大并不散漫,小的啸声细微而不沉滞。清澈激越胜过笙竽一类管乐器,优美圆润谐和琴瑟一类弦乐器。啸歌的玄妙足可与鬼神互通思想感情,啸歌的精微足以穷尽表现人最隐秘的思绪。聆听啸声,可以去除《激楚》那种过度的凄清悲哀,聆听啸声,还可节制《北里》之类的靡靡之音。啸歌能使天降大雨缓解旱情,啸歌也能在阴雨绵绵时让太阳普照大地。啸歌的体裁千变万化,啸歌的曲度变幻无常。和悦的啸歌使人快乐无比,悲伤的啸歌令人肝肠寸断。啸歌时而清幽疏散而骤然断绝,时而声厉高扬中转为慷慨激昂。时而像婉约女子优雅漫步,时而像群鸟腾飞激越高亢。啸歌能使人情思翩翩而能迷途自返,心生哀楚却不沉溺自伤。啸歌总合了八音的谐调极致尽善尽美,能使人的感情快乐至极而不荒唐颓废。
  如果啸者登上高台居高临远,走出彩绘雕饰的走廊极目远眺。啸者仰头鼓掌抒发感叹,长吟的啸声清悠嘹亮。有的啸声舒缓转而急促,有的啸声徘徊转为奔放。有的啸声象柔弱倩女柔情百媚,有的啸声象江水奔流声势浩壮。有的啸声气流浓烈如浪涛席卷令河流干涸,有的啸声清脆缥缈似凛冽寒风飞越茫茫草原。啸歌吹出的强烈气流喷薄而出,缤纷交错。列列暴风狂飙飞扬,犹闻啾啾鸟啼涡旋耳畔。啸声酷似胡马仰天嘶鸣,思绪飞向寒风呼呼的北方。又好像天际的鸿雁携带雏鸟比翼奋飞,成群的大雁彼此呼唤着飞过漫漫沙漠。啸者能够模仿各种形象创造出不同的音响,还能因时随事即兴编造旋律。各种各样的感触都可用啸歌来抒情,象回声应和弩机发射一样迅捷。有的啸声象气流对冲低沉抑郁,好似心情压抑愤懑不畅,连绵不绝的啸声,时而分离时而会和,好似断绝又巧妙续接。如同风神在深邃的山路上鼓唇呐喊,又像猛虎在山谷中应和长啸。感觉南方的箕星也在天空晃动,又像是清厉的飓风撼动着莽原大树。啸歌能使积滞之气散发开来,更能荡涤混沌尘埃一扫而空。啸歌能改变阴阳失调使其和谐,还能移风易俗改变淫秽不堪的世俗流风。
  如果啸者漫游高岗,登临大山,临傍山岩,仰望瀑布,萁坐磐石,洗漱清泉,坐卧在兰草丛生的水泽湖畔,衣袂翩翩随风而动,胜似在挺拔的竹林浓荫下婵娟静思,啸者就在这里即兴吟咏啸歌四散,美妙的啸声连绵不断。尽情舒散忧思郁结,抒发积虑的缠绵惆怅。让心灵荡涤一清去除尘世的烦恼牵累,让离世脱俗的志趣随风飘荡。
  至于说到啸声模仿钟、鼓,仿效陶埙、笙竽等等乐器众多繁杂的音响,既可以模仿胡笳,也可以仿效洞箫。可以模拟崖石崩飞巨响轰鸣,也可以摹状洞穴石滚震耳欲聋,隆冬季节演奏徵调之曲,会使人感到盛夏的热气腾腾,在盛夏吹奏羽调之曲,会感到严霜降临草木凋敝,在秋季吹奏商调之曲,会听到滂沱秋雨连绵不绝,在春季吹奏角调之曲,会听到杨柳枝条随风而鸣和悦动情。啸歌的啸音不是固定的,啸歌的曲调也无定式。啸声进行而不失控,静止而不凝滞。啸声随着嘴唇发声扬气,借助于啸者呼出的芳气而飘向远方。啸声细微曲折而回音流荡,啸声激越急促而激切高朗。确实是自然奇妙的唯美之音,真可谓冠绝当世的特技音乐。不仅超越了《箫韶》《大夏》《咸池》这类雅乐,又岂止是与郑卫之音那些民间俗乐略有不同?!因此,齐国歌唱家绵驹听了啸歌,结舌噤声,魂魄尽丧,齐国歌唱家王豹听了啸歌,掩口失色,不敢再唱歌。齐国歌唱家虞公听了啸歌,中断歌唱,凝神聆听,齐国大夫宁戚禁不住扼腕叹息。就连著名的音乐鉴赏家钟子期听了啸歌,也再不听伯牙弹琴,孔圣人听了啸歌三月不知肉滋味。林中百兽听了啸歌纷纷顿足起舞,天外的凤凰振动翅膀飞来起舞祥瑞的容仪。实在是知道了啸歌的奇妙,大概也就是因为啸声达到了音乐的美妙极点。

【鉴赏】:
  文字洒脱自然,“啸”是自然天成的生命乐章,更是质朴纯实的天然韵味……
啸似乎是魏晋名士的专利。很难想象古人是如何个啸法,但可以想象那一定是很潇洒自足的生命状态,而那啸音也一定是很优美动听的划然而出的生命音符。
  西晋成公绥《啸赋》,把人为什么要啸,啸的意境,啸的表现力等等洋洋洒洒地尽情铺排。古人认为,弦乐不如管乐,管乐不如人声,越是天然浑成的声音越美好。金石丝竹之器因有人工雕琢的成分,往往丧失了自然的本质。啸为人声,清新自然,所以《啸赋》中说:“曲既终而响绝,余遗玩而未已,良自然之至音,非丝竹之所拟。是故声不假器,用不借物,近取诸身,役心御气。动唇有曲,发口成音,触类感物,因歌随吟。”
  可见,啸在古人眼里是那么质朴自然,更能张显个性,宣泄自我,更有生命的质感。
对于如何个“啸”法,古人也曾描述。啸类应似于今天的吹口哨。《说文》:“啸,吹声也。从口,肃声。”许慎认为啸是吹气之声。郑康成则认为“啸,蹙口而出声也。”“蹙口”,即双唇向前努起,作圆形,气流从舌尖吹出。东晋王嘉在《拾遗记》(卷五)中描述:“人舌尖处倒向喉内,亦曰两舌重沓,以爪徐刮之,则啸声清远。”是借助手指的作用,与一定的嘴形、舌位,共同完成的杰作。
  许慎及郑康成的解说,似乎更切合“吟啸”(指且吟且啸,即在发啸之时,间以吟诗,以增加声韵的清雅和意境的优美,这种啸又称为“啸咏”)与“啸歌”(即以啸声模拟歌的曲调,又称作“歌啸”),而东晋王嘉的描述更像“长啸”(指蹙口长声发啸,在于宣泄激荡的情思)。因为阮籍的能让数百步远的人都能听到,而孙登的啸则能让山林传响,按两位东汉大儒的啸法很难做到的,非得借助手指的作用才能有划然而出的穿透力度。
  啸,的确是魏晋风流的一种很难解读的行为符号,是一段难以逾越的生命高度。
大凡生逢乱世的高人们,都会找寻一套与世俗沟通的特殊行为方式。如追庄子“鼓盆而歌”的“歌”,表达对生命的超然态度。他远远避在社会人群的外围,冷眼旁观,唱自己的“歌”,心理里窃笑那些熙来攘往的蝇营苟且的无知人群。汉武帝时代的东方曼倩则以俳优方式避世金马门,当然我们有时不免怀疑与天子相处,是否能有完整版的人格。东汉徐孺子遁迹荒野,不言国事;吊友坟前,痛哭而返。“不言”与“哭”也是一种对无可救药的东汉王朝的无奈躲避。
  魏晋时代的清醒的名士们,由于出身名门,走向山林不够现实,卷入政治风争更不情愿,只能处于形神游离的生命状态。他们自然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啸”。
啸,不是语言,但同样起到语言的效果,更多的则是超越了语言的内涵。语言是一个个音节组成的语句,有明晰的内涵,是一个个有词汇意义的语言片段构成的。而啸声是连贯的,尤其是长啸,只是一个单纯的乐音划然而出的有一定长度的悦耳音符。宛如夜幕上流星划出的一道美丽的弧线,给人美的质感,给人美妙的联想。
啸,不仅比片段语言有美感,更有难以参透的丰富的解读。你可以尝试种种的解读,但很难尽意,或者全不相干。因为啸本身可能有意义,也可能毫无内涵。你也可以当作一个美妙的音符去品咋质感,不必去做劳精费神的推想,企图像语言那样寻找蛛丝马迹。

啸赋图2.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4-21 16:24: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国荣 于 2022-4-21 16:39 编辑

    封控至今廿一日,核酸已做十八轮。
    足不出户宅家里,笔墨为伴抄诗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4-22 16:35: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国荣 于 2022-4-22 16:49 编辑

素笺墨痕之五十七

    张孝祥诗_副本.jpg


                         六州歌头·长淮望断   宋代  张孝祥
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黯销凝。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
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竟何成。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渺神京。干羽方怀远,静烽燧,且休兵。冠盖使,纷驰骛,若为情。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

译文
  伫立漫长的淮河岸边极目望远,关塞上的野草丛茂是平阔的荒原。北伐的征尘已暗淡,寒冷的秋风在劲吹,边塞上的静寂悄然。我凝神伫望,心情黯淡。追想当年的中原沧陷,恐怕是天意运数,并非人力可扭转;在孔门弟子求学的洙水和泗水边,在弦歌交秦的礼乐之邦,也已变成膻腥一片。隔河相望是敌军的毡帐,黄昏落日进牛羊返回圈栏,纵横布置了敌军的前哨据点。看金兵将令夜间出猎,骑兵手持火把照亮整片平川,胡笳鼓角发出悲壮的声音,令人胆战心寒。
  想我腰间弓箭,匣中宝剑,空自遭了 虫尘埃的侵蚀和污染,满怀壮志竟不得施展。时机轻易流失,壮心徒自雄健,刚暮将残。光复汴京的希望更加渺远。朝廷正推行礼乐以怀柔靖远,边境烽烟宁静,敌我暂且休兵。冠服乘车的使者,纷纷地奔驰匆匆,实在让人羞愧难以为情。传说留下中原的父老,常常盼望朝廷,盼望皇帝仪仗,翠盖车队彩旗蔽空,使得行人来到此地,一腔忠愤,怒气填膺,热泪倾洒前胸。
张孝祥图片.jpg

赏析    
       此词里描写了沦陷区的荒凉景象和敌人的骄横残暴,抒发了反对议和的激昂情绪。
  上阕,描写江淮区域宋金对峙的态势。“长淮”二字,指出当时的国境线,含有感慨之意。自绍兴十一年十一月,宋“与金国和议成,立盟书,约以淮水中流画疆”(《宋史·高宗纪》)。昔日曾是动脉的淮河,如今变成边境。这正如后来杨万里《初入淮河》诗所感叹的:“人到淮河意不佳”,“中流以北即天涯!”国境已收缩至此,只剩下半壁江山。极目千里淮河,南岸一线的防御无屏障可守,只是莽莽平野而已。江淮之间,征尘暗淡,霜风凄紧,更增战后的荒凉景象。
  “黯销凝”一语,揭示出词人的壮怀,黯然神伤。追想当年靖康之变,二帝被掳,宋室南渡。谁实为之?天耶?人耶?语意分明而着以“殆”、“非”两字,便觉摇曳生姿。洙、泗二水经流的山东,是孔子当年讲学的地方,如今也为金人所占,这对于词人来说,不禁从内心深处激起震撼、痛苦和愤慨。自“隔水毡乡”直贯到歇拍,写隔岸金兵的活动。一水之隔,昔日耕稼之地,此时已变为游牧之乡。帐幕遍野,日夕吆喝着成群的牛羊回栏。“落日”句,语本于《诗经·王风·君子于役》,更应警觉的是,金兵的哨所纵横,防备严密。尤以猎火照野,凄厉的笳鼓可闻,令人惊心动魄。金人南下之心未死,国势仍是可危。
  下阕,抒写复国的壮志难酬,朝廷当政者苟安于和议现状,中原人民空盼光复,词情更加悲壮。换头一段,词人倾诉自己空有杀敌的武器,只落得尘封虫蛀而无用武之地。时不,徒具雄心,却等闲虚度。绍兴三十一年的秋冬,孝祥闲居往来于宣城、芜湖间,闻采石大捷,曾在《水调歌头·和庞佑甫》一首词里写道:“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但到建康观察形势,仍感报国无门。所以“渺神京”以下一段,悲愤的词人把词笔犀利锋鋩直指偏安的小朝廷。汴京渺远,何时光复!所谓渺远,岂但指空间距离之遥远,更是指光复时间之渺茫。这不能不归罪于一味偷安的朝廷。“干羽方怀远”活用《尚书·大禹谟》“舞干羽于两阶”故事。据说舜大修礼乐,曾使远方的有苗族来归顺。词人借以辛辣地讽刺朝廷放弃失地,安于现状。所以下面一针见血揭穿说,自绍兴和议成后,每年派遣贺正旦、贺金主生辰的使者、交割岁币银绢的交币使以及有事交涉的国信使、祈请使等,充满道路,在金受尽屈辱,忠直之士,更有被扣留或被杀害的危险。即如使者至金,在礼节方面仍须居于下风。岳珂《桯史》记载:“……礼文之际,多可议者,而受书之仪特甚。逆亮(金主完颜亮)渝平,孝皇(宋孝宗)以奉亲之故,与雍(金世宗完颜雍)继定和好,虽易称叔侄为与国,而此仪尚因循未改,上(孝宗)常悔之。”这就是“若为情”——何以为情一句的事实背景,词人所以叹息痛恨者。“闻道”两句写金人统治下的父老同胞,年年盼望王师早日北伐收复失地。“翠葆霓旌”,即饰以鸟羽的车盖和彩旗,是皇帝的仪仗,这里借指宋帝车驾。词人的朋友范成大八年后使金,过故都汴京,有《州桥》一诗:“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曾在陕西前线战斗过的陆游,其《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诗中也写道:“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皆可印证。这些爱国诗人、词人说到中原父老,真是同深感慨。作者举出中原人民向往故国,殷切盼望复国的事实,就更深刻地揭露偏安之局是多么违反人民意愿,更使人感到无比气愤的事。结尾三句顺势所至,更把出使者的心情写出来。孝祥伯父张邵于建炎三年使金,以不屈被拘留幽燕十五年。任何一位爱国者出使渡淮北去,就都要为中原大地的长期不能收复而激起满腔忠愤,为中原人民的年年伤心失望而倾泻出热泪。“使行人到此”一句,“行人”或解作路过之人,亦可通。北宋刘潜、李冠两首《六州歌头》,末皆用此句格。刘作曰“遣行入到此,追念痛伤情,胜负难凭”;李作曰“使行人到此,千古只伤歌,事往愁多”。孝祥此语大概亦袭自前人。
  纵观全词,上阕又可各分为三小段,作者在章法上也颇费心思。宴会的地点在建康,词人唱出“长淮望断”,他不让听者停留在淮河为界的苦痛眼前现实,而且紧接着以“追想当年事”一语把大家的心绪推向北方更广大的被占区,加重其山河破碎之感。这时又突然以“隔水毡乡”提出警告,把众宾的注意力再引回到“胡儿打围涂塘北,烟火穹庐一江隔”(张孝祥《和沈教授子寿赋雪》诗句)的现实中来。一阕之内,波澜迭起。换头以后的写法又有变化。承上阕指明的危急形势,首述恢复无期、报国无门的失望;继斥朝廷的忍辱求和;最后指出连过往的人(包括赴金使者)见到中原遗老也同样悲愤。这样高歌慷慨,愈转愈深,不仅充分表达了词人的无限悲愤之情,更有力地激发起人们的爱国热情。据南宋无名氏《朝野遗记》说:“歌阕,魏公为罢席而入”,可见其感人之深。
这首词的强大生命力就在于词人“扫开河洛之氛祲,荡洙泗之膻腥者,未尝一日而忘胸中”的爱国精神。正如词中所显示,熔铸了民族的与文化的、现实的与历史的、人民的与个人的因素,是一种极其深厚的爱国主义精神。所以一旦倾吐为词,发抒忠义就有“如惊涛出壑”的气魄(南宋滕仲固跋郭应祥《笑笑词》语,据称于湖一传而得吴镒,再传而得郭)。同时,《六州歌头》篇幅长,格局阔大。多用三言、四言的短句,构成激越紧张的促节,声情激壮,正是词人抒发满腔爱国激情的极佳艺术形式。词中,把宋金双方的对峙局面,朝廷与人民之间的尖锐矛盾,加以鲜明对比。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示了那个时代的宏观历史画卷,强有力地表达出人民的心声。这首《六州歌头》,也完全可以被称为词史。(百度)

张孝祥画像.jpg

  张孝祥(1132—1170年),字安国,别号于湖居士,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卜居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唐代诗人张籍的七世孙。张孝祥善诗文,尤工于词,其风格宏伟豪放,为豪放派代表作家之一。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词》等传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4-23 09:48: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国荣 于 2022-4-23 09:56 编辑

素笺墨痕之五十八

         顾炎武诗_副本.jpg


                                                            古北口     顾炎武
          雾灵山上杂花生,山下流泉入塞声。
          却恨不逢张少保,碛南犹筑受降城。
      顾炎武画像 (2).jpg
  顾炎武(1613年—1682年),南直隶昆山(今江苏昆山)人,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字忠清、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
  顾炎武一生辗转,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创立了一种新的治学方法,成为清初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被誉为清学“开山始祖”。顾炎武学问渊博,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都有研究。晚年治经重考证,开清代朴学风气。其学以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为主,合学与行、治学与经世为一。诗多伤时感事之作。主要作品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金石文字记》《亭林诗文集》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4-24 19:38: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国荣 于 2022-4-24 19:48 编辑

素笺墨痕之五十九

      陈东诗1_副本.jpg

       大雪与同舍生饮太学初筮斋   宋代  陈东
      飞廉强搅朔风起,朔雪飘飘洒中土。
      雪花着地不肯消,亿万苍生受寒苦。
      天公刚被阴云遮,那知世人冻死如乱麻。
      人间愁叹之声不忍听,谁肯采摭传说闻达太上家。
      地行贱臣无言责,私忧过计如杞国。
      揭云直欲上天门,首为苍生讼风伯。
      天公倘信臣言怜世间,开阳阖阴不作难。
      便驱飞廉囚下酆都狱,急使飞雪作水流潺潺。
      东方日出能照耀,坐令和气生人寰。

   译文
风神强把北风搅起,寒雪片片洒落在中原国土。
雪花落地不肯消散,使得亿万百姓忍寒受苦。
天公的眼睛被阴云遮住,哪知世上有许多人被冻死?
人间一片哀愁叹息,使人耳不忍听、目不忍睹。
可有谁肯把这些消息收起来,传进上天的耳鼓?
我是下界一名小臣,并没有言官的责任,
可是象忧天的杞人一样,偏怀着太多的忧虑。
我要拨云雾上天庭,为受难人民控诉风神的罪过;
上天肯听我言怜悯人民,放晴天收风雪,并非难事。
马上把风神赶进地狱,将飞雪化作潺潺流水;
东升的旭日普照,能使人间重沐阳光的和煦。

该诗中把金国的入侵比作风雪肆虐,把当朝权奸的蒙蔽皇帝比作阴云遮天,自己要冲破乌云直叩天庭,希望皇帝能够采纳建议,决心抗战和革新朝政。全诗充满了爱国激情,反映了百姓的心愿。

  作者陈东(1086~1127年),字少阳,镇江丹阳人。太学生,北宋元佑元年(1086年)出生于一个“自五世以来,以儒嗣其业”的家庭。陈东很早就有声名,洒脱不拘,不肯居于忍下,不忧惧自己的贫寒低贱。是个血性男儿。曾经上书皇帝请求诛戮蔡京、童贯等奸臣六人,以谢天下。金兵南下包围汴京,尚书右丞李纲被投降派排挤去职,他联合太学生伏阙上书,请愿挽留,一时跟随他去的军民有几万人,迫使钦宗答应重新起用。南宋时,李纲再度被黜,他又上书高宗请留,终于被投降派陷害杀死。著作有《少阳集》。
陈东像.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4-26 20: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国荣 于 2022-4-26 20:20 编辑

素笺墨痕之六十

      龚自珍诗2_副本.jpg

  龚自珍《己亥杂诗》,是龚自珍在己亥年(1839)写的一组诗共三百多首,这里选的是其中四首。

其一
文章合有老波澜,莫作鄱阳夹漈看。
五十年中言定验,苍茫六合此微官

其二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其三
猰貐猰貐厉牙齿,求覆我祖十世祀。
我请于帝诅于鬼,亚驼巫阳莅鸡豕。

其四
九边烂熟等雕虫,远志真看小草同。
枉说健儿身手在,青灯夜雪阻山东。

    龚自珍像.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4-27 20:07: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国荣 于 2022-4-27 20:15 编辑

素笺墨痕之六十一

    千字文1_副本.jpg
    千字文2_副本.jpg
    千字文3_副本.jpg




千字文4_副本.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4-27 20: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国荣 于 2022-4-27 20:20 编辑

  千字文是南北朝时期梁朝散骑侍郎周兴嗣编纂的,用不重复的一千个左右汉字组成的四言韵文。李国文先生说:“我很钦佩梁武帝时的周兴嗣,用了实际不足一千汉字,写成这样一篇合辙押韵,朗朗上口的缩微版中国小百科全书。自问世以来,一千多年间,还没有第二个才子,尝试另编一本《千字文》,这足以说明其编纂难度,以及其权威性质。
  用一千个不同的汉字,组成词句和成语,不但字数有限制,内容也有要求,概括中华文化的精髓,负担薪火相传的使命。不光识字,更要明理。因此,这是一本煞费功夫的教科书,难度是很大的。谓予不信,你不妨试试,任你挑选一千个常用汉字,能将中国数千年来的历史变迁,社会伦常,自然现象,道德休养,统统囊括其中吗?
  周兴嗣为梁武帝萧衍的给事郎,是中宫廷中供帝王顾问的枢密人员。萧衍此人,颇有文才,与沈约、谢佻为“竟陵八友”,在中国皇帝中,称得上是文人者,不多,他就是一位。他将这个编纂任务交给周兴嗣,肯定这位给事郞,才禀优异,学问丰瞻,文章卓越,笔力雄健,否则很难得到这位陛下的赏识“。
千字文图.jpg

   《千字文》作者周兴嗣,字思纂,陈郡项(今河南项城)人,在当时,可谓是梁武帝最信赖的文学侍从。在梁武帝称帝时,周兴嗣便上奏《休平赋》,因文辞华美,受到梁武帝重视。后来,梁武帝对周兴嗣愈加情有独钟,著名的《铜表铭》、《栅塘碣》、《北伐檄》等。

附:千字文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云腾致雨,露结为霜。金生丽水,玉出昆冈。剑号巨阙,珠称夜光。果珍李柰,菜重芥姜。
海咸河淡,鳞潜羽翔。龙师火帝,鸟官人皇。始制文字,乃服衣裳。推位让国,有虞陶唐。
吊民伐罪,周发殷汤。坐朝问道,垂拱平章。爱育黎首,臣伏戎羌。遐迩一体,率宾归王。
鸣凤在竹,白驹食场。化被草木,赖及万方。盖此身发,四大五常。恭惟鞠养,岂敢毁伤。
女慕贞洁,男效才良。知过必改,得能莫忘。罔谈彼短,靡恃己长。信使可覆,器欲难量。
墨悲丝染,诗赞羔羊。景行维贤,克念作圣。德建名立,形端表正。空谷传声,虚堂习听。
祸因恶积,福缘善庆。尺璧非宝,寸阴是竞。资父事君,曰严与敬。孝当竭力,忠则尽命。
临深履薄,夙兴温凊。似兰斯馨,如松之盛。川流不息,渊澄取映。容止若思,言辞安定。
笃初诚美,慎终宜令。荣业所基,籍甚无竟。学优登仕,摄职从政。存以甘棠,去而益咏。
乐殊贵贱,礼别尊卑。上和下睦,夫唱妇随。外受傅训,入奉母仪。诸姑伯叔,犹子比儿。
孔怀兄弟,同气连枝。交友投分,切磨箴规。仁慈隐恻,造次弗离。节义廉退,颠沛匪亏。
性静情逸,心动神疲。守真志满,逐物意移。坚持雅操,好爵自縻。都邑华夏,东西二京。
背邙面洛,浮渭据泾。宫殿盘郁,楼观飞惊。图写禽兽,画彩仙灵。丙舍旁启,甲帐对楹。
肆筵设席,鼓瑟吹笙。升阶纳陛,弁转疑星。右通广内,左达承明。既集坟典,亦聚群英。
杜稿钟隶,漆书壁经。府罗将相,路侠槐卿。户封八县,家给千兵。高冠陪辇,驱毂振缨。
世禄侈富,车驾肥轻。策功茂实,勒碑刻铭。磻溪伊尹,佐时阿衡。奄宅曲阜,微旦孰营。
桓公匡合,济弱扶倾。绮回汉惠,说感武丁。俊义密勿,多士实宁。晋楚更霸,赵魏困横。
假途灭虢,践土会盟。何遵约法,韩弊烦刑。起翦颇牧,用军最精。宣威沙漠,驰誉丹青。
九州禹迹,百郡秦并。岳宗泰岱,禅主云亭。雁门紫塞,鸡田赤城。昆池碣石,钜野洞庭。
旷远绵邈,岩岫杳冥。治本于农,务兹稼穑。俶载南亩,我艺黍稷。税熟贡新,劝赏黜陟。
孟轲敦素,史鱼秉直。庶几中庸,劳谦谨敕。聆音察理,鉴貌辨色。贻厥嘉猷,勉其祗植。
省躬讥诫,宠增抗极。殆辱近耻,林皋幸即。两疏见机,解组谁逼。索居闲处,沉默寂寥。
求古寻论,散虑逍遥。欣奏累遣,戚谢欢招。渠荷的历,园莽抽条。枇杷晚翠,梧桐蚤凋。
陈根委翳,落叶飘摇。游鹍独运,凌摩绛霄。耽读玩市,寓目囊箱。易輶攸畏,属耳垣墙。
具膳餐饭,适口充肠。饱饫烹宰,饥厌糟糠。亲戚故旧,老少异粮。妾御绩纺,侍巾帷房。
纨扇圆洁,银烛炜煌。昼眠夕寐,蓝笋象床。弦歌酒宴,接杯举觞。矫手顿足,悦豫且康
。嫡后嗣续,祭祀烝尝。稽颡再拜,悚惧恐惶。笺牒简要,顾答审详。骸垢想浴,执热愿凉。
驴骡犊特,骇跃超骧。诛斩贼盗,捕获叛亡。布射僚丸,嵇琴阮啸。恬笔伦纸,钧巧任钓。
释纷利俗,并皆佳妙。毛施淑姿,工颦妍笑。年矢每催,曦晖朗曜。璇玑悬斡,晦魄环照。
指薪修祜,永绥吉劭。矩步引领,俯仰廊庙。束带矜庄,徘徊瞻眺。孤陋寡闻,愚蒙等诮。
谓语助者,焉哉乎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4-30 20:31: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国荣 于 2022-5-1 20:22 编辑

素笺墨痕之六十二

       雪赋1_副本.jpg

          雪赋2_副本.jpg
         雪情节3_副本.jpg
        
    雪赋4_副本.jpg



雪景图.jpg



雪赋赏析
  《雪赋》是一篇清新婉丽的赋作,采用汉人假设主客陈说事物的方式,以梁王为主,司马下相如、邹阳、枚乘为宾,引出作赋的设辞,描绘雪这一大自然的奇观。开篇写下雪之前寒云四起,气氛冷肃的场景。中间写雪景的一节。最后以几支咏雪之歌作为结束,引发出人生无常之感。此赋沿用了汉赋中假设主客的形式,从酝酿降雪写到雪霁天晴,展现了素净而奇丽的画面。全篇文采飞扬,用典繁雅,创造出一个晶莹剔透的世界。在艺术方面,全篇气势磅礴,语言清丽,境界开阔,充分展示了骈赋华丽铺排的艺术技巧。虽然写景时采用铺张描写的手法,但因为有顺序,冲淡了咏物赋常有的那种臃肿、板滞的弊病。此赋也有典故堆砌太多的缺点,略显生硬,这是因为时代风气影响而带来的艺术瑕疵。
  开篇先写了降雪前的天气,“寒风积,愁云繁”,又写了雪花逐渐落下,从“微霰零”到“密雪下”的过程。作者假设主客,分别是梁王和他的臣子司马相如、邹阳、枚乘等人,这几位皆是辞赋大家。梁王命令司马相如以雪作赋,由此开启下文,多方面地描写雪这一自然奇观。
  作者先借司马相如之口写雪之“义”。司马相如引用一系列与雪有关的典故,以说明雪历来都能得到人们的关注,将古人对雪吟作赋的雅事一一道来。多个典故均以“雪”为媒介,或隐喻先贤与民同乐的喜悦,或表达厌战思乡的情感,或解释君臣相处之道,或抒发哀民寒冻之苦,说明在不同情境和心境影响下,人们面对同样的降雪会生出不同的感触,就如司马相如所言:“雪之时义远矣哉!”下雪可谓一件意义深远的事,能让人生出无限感慨,而本文主旨,也是对雪发表各种议论。
  其后,司马相如又分别描绘雪落前的情况和落雪时的胜状。天气已经非常寒冷,“焦溪涸,汤谷凝。火井灭,温泉冰”,江河溪流大都已经结冰,天空中阴霾密布,暗淡无光。这阴冷灰暗的情景,预兆着一场大雪的到来。果然,没过多久,“霰淅沥而先集,雪粉糅而遂多”。从“其为状也,散漫交错”到“剖蚌列明珠”,把下雪时的场景描绘得如同仙境一般。雪花最初“蔼蔼浮浮”,呈星星点点的零散之态,然后渐渐变大, “联翩飞洒,徘徊委积”,四处飞扬,后来“始缘甍而冒栋,终开帘而入隙”,渐渐堆积,最后大雪纷飞,洒落到大地山川的所有角度,顷刻间整个世界银装素裹,美到极致,晴雪耀目,冻雪垂冰,更是美轮美奂。
  在这段描写中,雪之貌美、仪稚、妖娆、奇特尽数体现于字里行间。雪景如此优美,自然引人入胜。接下来,作者又借司马相如之口,罗列了多种赏雪的方式,以及由此触发的不同情感:有人在幽静的夜里赏雪,有人在飒飒的风中赏雪,有人在皎洁的月光下赏雪,还有人赏雪时饮着美酒,穿着皮衣,也有人在鹃鸟和孤雁的悲鸣声中赏雪。不同的场景,不免触发赏雪人的不同心情:“践霜雪之交积,怜枝叶之相违。驰遥思于千里,愿接手而同归”。触景生情,将浓厚的情感融入美丽的雪景,使文章更显得血肉丰满,情深意切。
  文章首段已提到,陪同梁王宴饮赏雪的,除了司马相如,还“召邹生,延枚叟”。邹阳继司马相如之后,发表了自己的赏雪之感,创作了《积雪之歌》和《白雪之歌》,描写了诸多赏心悦目之物,如佳人、重幄、绮衾、明烛等能给人带来视觉美感,义如芳褥、熏香能带来嗅觉享受,又如对绕梁乐曲的描写,则是听觉的盛宴。但是,对这一番良辰美景的赞美中,还寄托着“怨年岁之易暮,伤后会之无因”的感慨。“君宁见阶上之白雪,岂鲜耀于阳春”一句道出对生命的感悟和体验:就像阶上的白雪,不管多么晶莹剔透,在温暖的阳春时节终会融化。从赏雪引申出生活感悟,并表达出对生命的敬畏和珍惜,令人震撼。
  最后概括全篇的乱语部分,文中的另一人物枚乘登场。枚乘将白雪与白羽、白玉作比较:白羽虽白却轻薄,白玉虽白却不融,都不能与“因时兴灭”的白雪相媲美。月亮隐藏起来,不能掩盖白雪的皎洁;日光照耀下,白雪依然不改气节。枚乘盛赞白雪的品质:不在乎虚无缥缈的声誉,不追求矫饰浮夸的品格,随云升降,伴风飘零,遇到什么事物就能依附它化作什么形象,遇到干净的东西就保持洁白,遇到污秽的事物就变得浑浊。在枚乘的描述下,白雪拥有了生命和灵性,被赋予人格化的特征。
从司马相如客观描摹雪景,到邹阳赏雪抒情,再到枚乘借雪说理,谢惠连通过历史人物代言,并赋予每个人不同任务,多方面多层次地展现出了雪的特点。此赋语言接近诗化,在内涵方面又折射出佛玄观点,可谓文质兼备。在此赋之后,咏物小赋的涉及领域得以扩展,小赋的诗化倾向越来越明显,对古代文学体裁的发展意义深远。


谢惠连像_副本.jpg   
  

《雪赋》作者谢惠连(407433)南朝宋文学家。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谢灵运族弟。他10岁能作文,深得谢灵运的赏识。《诗品》引《谢氏家录》称:康乐每对惠连,辄得佳语。他是一位“才思富捷”的青年才俊,10岁能作文,深得谢灵运的赏识,据说谢灵运《登池上楼》中的名句“池塘生春草”,就是在梦中见到谢惠连而写出来的,为谢灵运“四友”之一。

附《雪赋》原文
  岁将暮,时既昏。寒风积,愁云繁。梁王不悦,游于兔园。乃置旨酒,命宾友。召邹生,延枚叟。相如末至,居客之右。俄而微霰零,密雪下。王乃歌北风于卫诗,咏南山于周雅。授简于司马大夫,曰:“抽子秘思,骋子妍辞,侔色揣称,为寡人赋之。”
  相如于是避席而起,逡巡而揖。曰:臣闻雪宫建于东国,雪山峙于西域。岐昌发咏于来思,姬满申歌于《黄竹》。《曹风》以麻衣比色,楚谣以幽兰俪曲。盈尺则呈瑞于丰年,袤丈则表沴于阴德。雪之时义远矣哉!请言其始。
  若乃玄律穷,严气升。焦溪涸,汤谷凝。火井灭,温泉冰。沸潭无涌,炎风不兴。北户墐扉,裸壤垂缯。于是河海生云,朔漠飞沙。连氛累霭,揜日韬霞。霰淅沥而先集,雪纷糅而遂多。
  其为状也,散漫交错,氛氲萧索。蔼蔼浮浮,瀌瀌弈弈。联翩飞洒,徘徊委积。始缘甍而冒栋,终开帘而入隙。初便娟于墀庑,末萦盈于帷席。既因方而为圭,亦遇圆而成璧。眄隰则万顷同缟,瞻山则千岩俱白。于是台如重璧,逵似连璐。庭列瑶阶,林挺琼树,皓鹤夺鲜,白鹇失素,纨袖惭冶,玉颜掩姱。
  若乃积素未亏,白日朝鲜,烂兮若烛龙,衔耀照昆山。尔其流滴垂冰,缘溜承隅,粲兮若冯夷,剖蚌列明珠。至夫缤纷繁骛之貌,皓皔曒洁之仪。回散萦积之势,飞聚凝曜之奇,固展转而无穷,嗟难得而备知。
  若乃申娱玩之无已,夜幽静而多怀。风触楹而转响,月承幌而通晖。酌湘吴之醇酎,御狐貉之兼衣。对庭鹍之双舞,瞻云雁之孤飞。践霜雪之交积,怜枝叶之相违。驰遥思于千里,愿接手而同归。
  邹阳闻之,懑然心服。有怀妍唱,敬接末曲。于是乃作而赋积雪之歌,歌曰:携佳人兮披重幄,援绮衾兮坐芳褥。燎熏炉兮炳明烛,酌桂酒兮扬清曲。又续写而为白雪之歌,歌曰:曲既扬兮酒既陈,朱颜酡兮思自亲。愿低帷以昵枕,念解佩而褫绅。怨年岁之易暮,伤后会之无因。君宁见阶上之白雪,岂鲜耀于阳春。歌卒。王乃寻绎吟玩,抚览扼腕。顾谓枚叔,起而为乱,乱曰:
  白羽虽白,质以轻兮,白玉虽白,空守贞兮。未若兹雪,因时兴灭。玄阴凝不昧其洁,太阳耀不固其节。节岂我名,洁岂我贞。凭云升降,从风飘零。值物赋象,任地班形。素因遇立,污随染成。纵心皓然,何虑何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5-1 07:54: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国荣 于 2022-6-4 17:46 编辑

  我家小区封控已满一个月。在足不出户的30天里,为消遣时间亦温故知新,我先后抄录了20多篇词赋诗文。期盼能早日走进春光里。遥祝老朋友们五一节快乐,身体健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Archiver|名山家园 ( 京ICP备13012660号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953 )

GMT+8, 2024-11-25 08:32 , Processed in 0.049777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