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家园

 找回密码
 请使用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1437|回复: 12

军川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1-14 22:25: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军 川 行
冯绪杰
1
   再一次踏上回归军川的旅程,距离上次回访已经过去了十四年,已近古稀的我,思念第二故乡之情愈发强烈,三年的疫情之殇似乎将一切都看淡了,职场、财富、成就这一切都是过往云烟,而老年人固有的怀旧却与日俱增,曾经信誓旦旦说走就走的旅行却受到了腿脚的束缚,“老不以筋骨为能”对我来说是正确的。近几年经常做梦,梦到自己孤零零一个人坐在连队小村落集体宿舍的门前一个小马扎上,不远处几棵杨树被风刮得刷刷作响,南面大场院的扬场机悄无声响,只有晾晒塔高高的耸立着,不远处的大食堂也没有了袅袅炊烟,宿舍身后不远处的机务保养间寂静无声,前方的连部、小卖店、家属区全然没有了的鸡鸣犬吠,身边除了风声,没有一个人,寂静的恐惧笼罩心头,想大声的呼喊,却被无形的恐惧惊醒,真实的梦,同样的梦不止一次重现
   东去的列车风驰电掣,倚坐在软靠椅上,品尝一杯浓浓的咖啡,高铁要比以前先进得多,密封性更好,隆隆的轨道震动似乎被隔音到了最小分贝,车窗外掠过的农田、村庄、城镇、田野。蓝天白云,心中的期待如撞鹿般的跳动,心仿佛年轻了五十岁。军川一直是我魂牵梦萦的地方,探望那山丘、那三江水、莲花泡的水线和杂木林,一望无际的庄稼和小村落的父老乡亲们。我曾经生活过九年的时间似乎很漫长、曲折、悲欢离合、孤独沉重,在我的心目中荡然这许多得失与是非,还有说不完的春华秋实。毕竟,有许多时候,都是一个人在行走和与人纷争着,在许多不相识的过程中留下了许多生命的痕迹和虚无的梦寐以求。我的思绪像那点点的雨滴一样,在水色里融化成了一缕一缕的轻波,在光和风里流浪,仿佛看到了那一片厚实土地的真挚与无私,坦诚的那些生活伤痛,在徐徐地接纳着我的疲惫与一切。人生聚离聚散,都不外乎不是为了那些温饱与快乐。我们称之为第二故乡就在田园山野里,在那朵朵的云彩流水之间,第二故乡在风雨的浓艳和那一片片泥土当中,永远的心灵与黑土地交相呼应的感觉。
    我一行三人在佳木斯被战友安排在大富豪酒店下榻,酒酣耳热后一夜无语,天亮后驾乘租赁来的宝来车向军川进发,市区道路人少车稀,在京城生活的人,到哪都不觉得拥堵。一千五百米长的松花江大桥宽阔平坦,桥下的江水湍急翻滚,今年的雨水大,江上的渔舟星星点点,偶尔一艘小轮船拉响汽笛,逆流而上。高速公路宁静而悠长,公路纵横交错在我们从前熟悉的黑土地上,期待的心情像暖暖的风,吹拂着我的心房,奔驰的汽车,承载着我久远的思绪,努力的构想与老农垦人们重逢的场面,重逢黑土地一瞬间的惊讶和欣喜,也许是那一瞬间湿润的眼眶,心脏的剧烈震颤。梦中的军川,似老友分别多年再聚首,在我认为懂得它的时候,一遍又一遍的聆听,不分白昼和黑夜。我知道这样终究会使自己欲罢不能,如看穿了一件事情的结局却无法阻止它进行那样。长归去时的旅程,透过玻璃窗,看着远处的房屋、残瓦、飞鸟、树林迅疾地倒向了后方,把踪迹一点点地湮灭在微露的晨曦里,静寂中,让人不禁一种唏嘘,一声叹息。其实,我们短暂的人生,像极了此刻的车窗外,那一道同样匆匆远去的动人风景,还没有来得及将青涩年华的那杯酒饮尽,风还没有来得及将腮边的泪水吹干,或许自己的双眼永远都未及看清迷失于雾里的堂前花,一转身的瞬间,昔日还开着玩笑的身后事,除了记忆里面还残留着那些零星珍惜着的过往之外,所有的曾经,曾经的所有呵,就已经斑驳的失去了拥有过的斑斓色彩。一转身,目光所及的地方,即使伸出去的双手再长、再遥远、再努力,空气的里面,除了惆怅,除了暗淡,却还能握住一点点怎样的虚无呢?
    车子在鹤岗稍作停留,带上陈大姐再次向军川行进。道路两旁绿树成荫,一望无际的稻田随风摆动,一行行玉米碧青翠绿,没有机车的轰鸣,没有公路上往复穿梭的运粮车。秋天的黑土地四周都静悄悄,不远处的宝泉岭小城区依稀可见,我们的车从内环穿城而过,越过青年农场,越过萝北县城,从名山江边向南拐去,道路变窄了,道路边的树木更加茂密,摇下车窗,一股股稻谷的清香扑面而来,夹杂着黑土地原野特殊的气息,那股似曾相识的气息。车辆行进前不远处,一块书写着“北大荒集团黑龙江军川农场有限公司”的横幅匾牌高高悬起,哦!我终于到家了。进入场部不远处是文化广场,广场边站立着一群迎接我们的老农垦人和他们的二代,大家握手问好,虽然多年不见,可毫无陌生感,也许这就是黑土情谊吧,十四年弹指一挥间,阔别已久的军川变化之大令人称奇,场部空气湿润清新,道路整洁,商铺林立,幸福公园的八阵图布局不同凡响,城市特有的雕塑在这里也屡见不鲜,文化广场不远处依稀可见跳广场舞的人群,一股现代化城市文明扑面而来。丰盛的欢迎午宴代表着军川人的心意,军川的酒浓烈沁人心扉,朴实的语言连接了曾经的军川匆匆过客们的心底,这一切都尽在不言中。
   十一连那个曾经的小村落已然荡然无存,即便是那些零星的点滴也驱使我再去见一见,再去感受和吸收那块沃土的气息。想了多年,终于有机会再次回归朝思暮想的小村落。我们人生最美好的青春时光,都是在这个生长着成片白桦树的黑土地上度过。有过痛苦,有过欢笑,最终留下些许美好的回忆和不舍的眷恋。有人说,人生之畅的快乐莫过于遍寻不得,而终于如愿以偿地与之重逢。当年,这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少男少女,不知愁滋味儿地挥手告别了亲人与校园,把青春、汗水、热血、甚至生命都献给了北大荒那片神奇的黑土地,如今年逾古稀,却又风尘仆仆为寻梦而来。汽车穿过七连、八连间隙的小路回到十一连小村落的那块土地上,当年的水泥大场院还在行使它的职责,南北相连的两栋大粮仓和晾晒塔不见了踪迹,场院的北面一栋硕大的粮仓迎风站立,东边一栋砖瓦房作为场院的支撑。场院北面的老机务停放场停放着几十台大型农业机械,两栋砖房住着看守机械的祖孙四代人,老农垦人陈国宝的遗孀、他的儿子陈龙江和他的儿孙们。十四年未与他们谋面却豪无陌生感。我站在停放场向四周瞭望,小村落当年布局的痕迹荡然无存,些许痕迹也被丛生的杂草所覆盖,心中除了惆怅就剩下了惆怅。
   我已经全然忘记了当年连队地号的方位与布局,而连队南面的土路已经修缮成水泥路,路两旁各种植着一排排树木,不远处大片大片的稻田,迎风翻动,西面的莲花泡已经被垦荒者蚕食龟缩成一点点,棒打狍子瓢舀鱼已经成了久远的传说。
   十一连原址大田与十连大田交界的地方十四年前种植了几十颗松树苗,松树前修建了一座知青林碑,知青林的种植沁透了连队原任领导和老农垦人心血,十四年了,它见证了农垦事业的变迁和发展,见证了农垦并点撤队,改善了老农垦人居住环境,见证了粮食产量的节节增高。十四年的风雨侵蚀,也已经使碑文模糊不清、基座已经斑驳龟裂脱落,在那些老知青的提议下、老农垦人的热情援助之手,在聘请的能工巧匠的修缮,基座焕然一新、碑文熠熠生辉,小松树都已经有碗口粗细,树身被他们修饰一新,四周的杂草清除得干干净净,我们一行人在这些老农垦人和他们的二代陪同下,再一次亲吻种下我一片深情的黑土地。我作为知青林碑文的撰写者:“无论是否有硝烟弥漫,无论是否是国泰安康,即便我们黑土地的匆匆过客,绝不能丢的是这种黑土地的情怀,无论何时何地,无论哪天哪月,只要不再是曲扭荒唐岁月的回归,我们终会坚定不移地选择激情不变的爱。人生旅途崎岖修远,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方魂牵梦萦的土地。得意时想到它,失意时想到它。逢年逢节触景生情,随时随地想到它。辽阔的空间,悠邈的时间,都不会使这种感情褪色。它,就是我们美丽的军川”。
   重读碑文,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军川电视台的谭记者拍照、录像、制作视屏,令我感激涕零。也许知青林碑是十一连最后的标的物,以后的五年、十年、十五年……,当知青这个群体消失在这个世界时,它能否作为文物继续保留,我持悲观的态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4 22:28:08 | 显示全部楼层
   此次回访军川的在最大收获之一是浏览、欣赏、观看了军川的旅游打卡地-稻田画。以前只是在抖音上看过,实在不懂那是什么艺术形式?资料称:稻田画源自于日本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森木县,当地日本农民通过在稻田中种植各种不同品种的水稻来作画。自一九九三年以来,日本青森县田舍馆村每年都会举办一次"稻田艺术节"展示农民所做的稻田画以吸引游客。现在稻田画在世界各地都有出现。稻田作画,又称稻田彩绘,主要是以绿色及紫色叶水稻种植于水田中,栽种时先在农田里用传统画线器,画出九宫格,依图样定出坐标,再牵线描出图样或字体轮廓,最后种上紫色秧苗,随着水稻生长,就会呈现出预先规划的图形或文字。
    二零一六年,黑龙江五常市,中国稻田艺术团队创作稻田艺术3D作品,在东北黑土地上,生动再现了足球这项全球火热的体育运动。优美的人物肢体动作,行云流水般的画面细节,作为稻田艺术商标持有者的艺术创作团队,对每一幅作品都注重细节和艺术欣赏价值,充分体现了中国稻田艺术领域巨大的发展。而军川农场引进这项及技术与艺术于一身稻田新贵,既是企业文化的体现,又是企业经济实力的展示。我们一行十余人,清晨驾车来到了原九连的地号,东西道路的两旁,南北两大幅稻田画展现在我的面前,它被称之为:北大荒中华大粮仓十大“醉美”稻田画之一。为了扩展农业的旅游观光功能,军川农场连续三年在这片万亩地号上进行稻田画的制作。
    二零二零年以来,农场紧扣发展战略将稻田画主题设定为“绿色军川智慧鲜厨”,等部分组成,即“北大荒集团”标识、农垦战略图画、“绿色军川智慧鲜厨”字样。如今又配备田间轨道观光小火车、向所有游人展示了以“智慧农业”为主题的稻田画,现代化大农业科技支撑及绿色可持续发展新业态,让游客在“稻海”中乘车观光,体验稻米种植过程,感受智慧农业的丰硕成果。稻田前方修建了一座三层圆形的观光塔,站在塔上向四周瞭望,心中涌出四句小诗:“风吹稻浪万里飘香,天光云影纵情徜徉,千亩稻画身姿百态,迎风引客第二故乡”。乘坐在观光小火车上,笑语欢声,随着列车在稻田中的行进,双手轻抚车边的稻穗,梦幻般的景象在几十年前想都不敢想,每公顷产量居然达到近十吨,惊人的数字,网络上说:在黑龙江垦区每个农垦种粮人养活着六十个国人,北大荒如今的北大仓名不虚传。稻田不远处的采摘园鲜果实飘香,丰收的喜悦挂在每位采摘者的脸上。一辆辆观光的旅游大巴鱼贯般驶入园区,游客如织,农业带动旅游在黑土地、在军川初见雏形,假以时日,全国游客涌入观光也并非不可能,期待着。
    当年在黑土地屯垦时有几个忘不了,也忘不掉的记忆,蒲鸭河卸煤是其中之一。与其说忘不了江边卸煤的艰苦,不如说忘不了咆哮的松花江和它的江岔子蒲鸭河的风采。军川所处三江平原,北有黑龙江,南有松花江,东面毗邻的乌苏里江,土地肥沃,产出富庶,历来有“富军川”之说,连绵百里的湿地“莲花泡”其经济价值无法用数字计算,只可惜几十年前的“以粮为纲的”驱动下,疯狂而掠夺式的开发,使这片原始袍泽消失殆尽,不得不说这是农垦事业进程中的一个败笔,回过头再去亡羊补牢,犹未晚矣,再过几年,当我重新踏上这块沃土,不知道能否再次见到五十年前曾经见到过的袍泽连绵,飞禽走兽成群,被称之为:“地球之肺”的湿地莲花泡。
   最后一次见到蒲鸭河应该是在四十八年前。每年按照团部的要求,连队都要去蒲鸭河卸煤一两次。那时候,连队的铁牛五十五,优特二十八各挂一个拖斗,几十位男女老少分乘出发,颠簸的土路且暴土扬烟,两三个小时的颠簸已经使人有些力竭。来到蒲鸭河口和松花江连接处,江岸停靠着平板拖轮,离江岸十几米,一个拖轮有几十米长,拖轮与岸边架设着几条窄窄的跳版,跳板被高低不平的支架支撑起,供年轻人背负装满煤炭的麻包在上面往复穿梭,几个小时后,平板拖轮上的煤炭被蚂蚁啃骨头般输送到江边高高的堆起,被汗湿透的年轻人们筋疲力尽,一个个倒卧在江边,啃着凉馒头,仿佛天下美味莫过如此,完全漠视眼前滔滔的江水,天上的水鸟,江岔子蒲鸭河水面跳跃的鱼儿。充饥后的年轻人们疲惫的坐在装满煤炭的拖斗上,随着颠簸的土路,闻着铁牛55和优特车头排气管喷出柴油燃烧后特有的气味,昏昏欲睡,周边的景色仿佛毫无引人注目之处。
   几十年过去了,今天再一次来到蒲鸭河畔、松花江边,一种无形的冲动溢满心头。颠簸的土路已经被平坦宽敞水泥公路替换,以前土路两边无垠的原野被公路两旁成荫的树木遮蔽。离蒲鸭河不远处的普阳农场场部,一座颇具现代化标准的小城镇呈现在眼前。穿过普阳场部不远,就嗅到了江水的气息,以前道路的尽头是军川的副业二连,如今那个小村落已然荡然无存,江边的堤岸似乎向北推移了两百米,形成了一条宽阔、高耸、笔直而一望无际的江边大坝。车停在大坝上,我站在大坝边,瞭望四周的景色,思绪在努力的还原当年印象中的景色。向前走着,眼前的松花江虽然没有长江奔流的气势,没有黄河波涛汹涌的壮丽,却也有它自己独特的风光。江水日日夜夜、曲曲折折的过城市,越平原,经流千里途程,奔流不息,缓缓地向东流去。在微风的轻拂下,水面泛起了鱼鳞般的波纹,那样的温柔,那样的恬静,远方一艘艘船只漫不经心的飘荡,静谧的江水,拍岸的惊涛,像一首深情的摇篮曲,一部命运的交响乐,回旋在第二故乡的黑土地上。松花江水,画一般,大堤上,小草秘密渣渣,在阳光下争绿斗艳,堤岸边,一颗颗树木成行,一只只不知名的水鸟飞来飞去,唧唧的叫的不停。岸边几位垂钓者如老僧入定般虔诚、执着,他们是否像姜子牙那样直钩取而不弯钩钓,不知是在钓功名还是钓生活,我却知道:兴趣压倒一切。向西望去,江岔子蒲鸭河却比以前宽阔了许多。也许今年的雨水大,江堤又向北移,比当年似乎宽了一倍,我十七岁时在此游过泳,可以在蒲鸭河南北岸游两个来回,换到现在,恐怕游出二十米就会大呼救命了。大坝向北不远处有一片采摘园,熟透的李子树摇摇欲坠,在老朋友们的带领下采摘一二,凭添趣味。蒲鸭河当年的风采和如今的面貌有些不搭界,但把它今夕融合在一起也算圆了几十年的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4 22:29:53 | 显示全部楼层
   军川场部的历史陈列馆是当年兵团时代的团司令部,我曾在团部工作生活过一年,司令部机关后面向西不远处是我曾工作过的电业所,毗邻团后勤处、锅炉房、小车班,东北面是机关食堂,再向东就是警通排,警通排挨着就是团宣传队被我称之为:高级老百姓,的那些俊男靓女的下榻。西面不远处是当年军川标着性建筑物大礼堂,如今这里除了司令部成为陈列馆,其他的建筑随着时间的推移,都完成了它们的历史使命。
    几十年过去了,团部的位置图却清晰地印刻在我的脑海中。我站在历史陈列馆前观望,她前面几座雕塑栩栩如生,“农场成立”“龙口夺粮”等彰显的历史痕迹令人浮想联翩。如果零九年回归时还有些懵懂,此次却感到迥然不同,东边不远处的老医院已经荡然无存,替代它的是军川敬老院,
    敬老院边不远处是三层楼的医院,也许受人才流失的影响,医院已经物是人非,熙熙攘攘被门可罗雀替代,与其说是医院,不如说更像个小诊所。向东不远的完达山乳业公司大门紧闭,门口荒草丛生,据说由于原料不足,公司已经停产歇业,是决策的问题还是物产不足?零九年到此处时,她还人声鼎沸,车水马龙,如今公司院内的建筑物毫无声息、孤零零杳无人迹,如此大的反差令人唏嘘不已。我感觉:农业的多种经营不太适合军川的发展,以前听说的“万头养猪场”已经没了踪迹,多发展些农业生态园似乎还是有发展前景的。以粮食为基础的现代化大农业在军川有广阔的前景,建立工业企业在目前人才大量流失的背景下没有出路,建立国家可靠的大粮仓才是军川以后发展之路,这是咱一家之言。
   场部十字路口西北一片辽阔的文化广场悄然而立,记得几十年前路边是粮食加工厂和招待所的食堂,对面的招待所如今翻建成三层的军川宾馆,零九年也还是一小片空旷地,如今展现出文化广场青春靓丽的身影。广场南一座四角亭古色古香,它身后连接的长廊颇具颐和园长廊的风采,长廊中展示的画卷,浓墨重彩的的描述着军川的发展史。在亭中小憩是偶遇场史撰写者之一的左峰先生,交谈之下,大有相见恨晚之意,互留号码,期待后续交流。
    四角亭的对面,伫立着二零二一年竣工的:“知青亭”和向东不远的“知青石”。知青亭高大有余,气势不足且设计理念与我所想的大相径庭,亭子前的立柱上镌刻着对联:百年日月戍边四海情半世春秋屯垦军川意。知青石镌刻着六言十二句的诗文,诗文有些词不达意,文采不敢恭维,我还是录下以证“齐天大圣到此一游”,石文如下“神州八方知青,汇聚军川沃土,拓荒耕耘备战,携手屯垦戍边,激情书写青春,足迹印刻韶华,经历栉风沐雨,筚路蓝缕志坚,岁月系日乏绳,遥望故乡月明,建亭勒石夙愿,基石永固军川。”。文化广场西面是演出大舞台,广场各个角落纳凉的老人们在悠闲的品茶,一群广场舞的爱好者们随着锣鼓点跳着并不婀娜的舞姿,祥和的景象呈现在我的面前。舞台后面镌刻“万源广场”字样的巨石伫立中央,四周是整齐划一的居民小区,现代化标志的“居住城镇化,教育学校化”已经在这里生根发芽,成长壮大。据说:军川的经济增长率冠绝全管局,当年“富军川”之说更加发扬光大,套用一句时髦词“厉害了我的军川”。
   驾车半小时左右抵达了名山江边的界碑,沿黑龙江边的旅游区靓丽壮观,二百三十五号界碑是在原基础上,于二零一四年重建,界碑身后的黑龙江对岸是俄罗斯的阿穆尔捷特。我站在这里是名山沿江公园,它始建于二零零六年,由中华园、俄罗斯园、犹太园组成,反映了三大民族历史文化特色,俄罗斯名人塑像,犹太蜡台,冥思墙等经典文化。
   江边的右前方是名山岛,是江水冲刷而形成的岛屿,形成于清朝末年,小岛四周江水环绕,岛上植被保护完好,据说:岛上的水曲柳、黄菠萝等许多名贵木材遮天蔽日,林下的灌木丛野果缠绕,形成了质朴粗犷天然成趣的自然生态景观,岛上郁郁葱葱,一座俄式瞭望塔高高的站立在岛的前端,仿佛是一位哨兵。
   四周有不少俄罗斯文化名人的塑像,只知道一位肖洛霍夫,它是俄罗斯文学名著《静静的顿河》《被开垦的处女地》作者,还有一两位有印象,其他的都知其然不知所以然。塑像不远处一辆坦克赫然而立,只是其炮口指向南方是何意?是不是随时提醒我们“小心老毛子”?江对岸的房屋水塔清晰可见,广阔的对岸植被茂盛、郁郁葱葱。当年屯垦时别人告诉我:江对面的小城镇叫“斯大林青年城”,也许老毛子当年也屯垦,两国在意识形态上有千丝万缕的关联,好的时候穿一条裤子都嫌肥,坏的时候恨不能把对方掐死,如今再次交好,“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附近旅游购物店林立,俄式盘肠和巧克力不错,购买一些给家人。回望四周。我居然没有看到“名山”那个小山丘,也许有残缺、不完满才是最好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4 22:31:18 | 显示全部楼层
   离开名山,向西北方的太平沟驶去。太平沟还是五十年前给上山伐木的知青们送给养去过一次,那时道路颠簸,鲜有成型的公路,上下山的路都是汽车、拖拉机碾压出的,乘坐大解放上下山提心吊胆,尤其雪后更是战战兢兢。眼前的公路宽敞平坦,放眼远望,粗大挺拔的红松杳无踪迹,虽然山上山下的植被翠绿一片,耳边“顺山倒”的呼声却已经成了久远的记忆。盘山的跋涉,车停在了“黄金古镇”门前,公路下坡处不远就是二百三十一号疆界界碑,界碑下方是一座江边码头,码头下就是湍急的黑龙江水,对岸茂密的森林一眼望不到边,森林的上方不时地飞起一群群的鸟儿,嘎嘎的鸣叫声起此彼伏,声声入耳。我在想,对岸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被老毛子侵占了一百多年,啥时候能够收回来让我们再去开垦那一望无垠的处女地,想法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我这个想法,俄粉们肯定会义愤填膺。
   界碑西侧下方有一个干涸的大水池,面对着上方大道对面的黄金古镇的大门。池中央伫立着三座大小不一的塔型建筑,与古镇大门遥相呼应,没有文字说明。传说这里是洗金池,那三个建筑是淘金者顶礼膜拜的金塔。说道淘金,一百多年前,这里荒无人烟,许多内地生活不下去的人们闯关东、谋生活、上山伐木、下窑挖媒、下河淘金,不一而足,逐渐才有了太平沟的黄金古镇。
   太平沟依山傍水,景色怡人,春天彩蝶纷飞大峡谷、夏天烟波浩渺大界江、秋天层林尽染五花山 、冬天银装素裹大冰雪。太平沟自古蕴藏有黄金资源,曾是晚清时期的黄金开采重镇,“千淘万滤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就是对太平沟盛产黄金的写照。有黄金,自然就有了采金人,采金的人多了,人流就能拉动物流,物流就能使一个地方繁荣起来,数以万计的采金人使这个黄金古镇曾一度有过“十里长街,百户商号,千家灯火,万两黄金”的繁华景象。当时的太平沟已发展为十里长街,热闹非常,闻名遐迩。有商号、米店、菜市、酒楼、茶园、金店、旅馆、戏院、书场,还有把头大柜、官府衙门乃至宝局、赌场和妓院。当时号称:“烟、酒、肉、蛋、茶,锹、镐、钉、丝、麻”的“十字货”是应有尽有。从太平沟发掘出第一克金到现在整整一个多世纪了,这期间发生了许多与采金有关的传说故事。 
   萝北是因金成名,百多年间,黄金,在这块大地上尽情的挥洒着它的魔力。传说纷纭的“赤鹿报金”,神话十足的“观音托梦”,黄金古道马帮来的铜铃,折戟沉沙黄金梦破的泡影,十里长街太平沟的繁华,观都金潮的八面来风……,为古镇建设积淀了文化内涵。古镇对六十五岁的老人不收门票。走进黄金古镇,让我看到模拟作坊商铺一条街贯穿古镇,金矿局衙门位居中心,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以及有着采金传说的大小民房建筑散布周围。镇内外的小溪瀑布顺山势而下,亭台楼阁等园林景观尽显其中。金矿局衙门景观,是在金厂衙门原址上恢复建设的,它沿袭清朝四合院的建筑风格,大堂居中,厢房居于两侧。我站在大堂侧面,观看衙门官审案的模拟型,拍个照片留个影。
    黄金古镇三大特色无外乎“黄、赌、毒”,那些伐木、挖煤、淘金、打猎、采药以及其他行业的“跑腿子们”,只要没有家口拖累的,黄赌毒是他们唯一的消遣。古镇中三座展览馆“采金历史”馆、“北方性文化”馆、“烟局赌局”馆,栩栩如生的反映了淘金时期“跑腿子们”的生活。具体到太平沟名称源自于:太平天国的俘虏们押运此地淘金,我个人认为是无稽之谈,太平天国运动以及被镇压下去一直在黄河以南,把他们数以千里的押运此地淘金实属劳民伤财而得不尝试。不过我念念不忘的还是江对岸那片未开垦的土地何时回归?
   宝泉岭我曾在此生活过近三年。曾居住过北山前招待所楼房,师汽车连的车库,糖厂西南方的棉帐篷以及后来盖的红砖房。那条丁香大道让我几十年忘不了,春天丁香花开放的时候,在任何角落都会感到清香扑鼻,沁人心扉,令人心旷神怡。离开军川应友人之约去参观宝泉岭科技生态园顺便与老友们把盏。车顺利地停在宝泉岭科技生态园的大门前,友人引路进入园区,生态园座落在一片非常平坦的开阔地上,左边是一个球形建筑,中间是一条玻璃长廊链接右边一个巨大的瓶状建筑物。远远望去,很别致,在蓝天白云下特别醒目。生态园分为智能温室区、室外园林经济展示区和采摘区等。温室区里生长着不常见的树种,作为北方寒冷地区,宝泉岭园林工人竟然把南方亚热带的植物搬到北方来栽培,真是一个梦想的奇迹。生态园以赏四季花海为特色,花、树有两百多个品种,充分体验农业生态游时每一个环节的乐趣与留下美好的回忆。
    眼前漂亮的圆拱形玻璃大厅富丽堂皇,高大的温室里栽种许多南方的植物,翠竹、香蕉、木瓜树、橡皮树、还有台湾的莲雾果、风眼树等。我仿佛走进了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世界,茂密的绿叶在阳光照耀下闪烁着它特有的光芒,空气中弥漫着亚热带植物和花朵的幽香。这里植物种类繁多,每一种都在尽情地展示着自己特有的魅力,他们像是艺术家手中的调色板,将大自然的魅力展示得淋漓尽致。在三江平原这块土地上,亚热带风情给它带来了无限的活力,更加展示出宝泉岭人的聪明才智。一位漂亮、身材高挑的小姑娘做讲解员,她耐心细致、善解人意、笑容可掬,看得出,园区对员工的培养下足了功夫。
   大厅外的几百亩的花海美轮美奂,这些似乎只有北京的植物园和世界花卉大观园可以比肩。大片的薰衣草迎风招展,海棠花的花瓣红似火,花芯黄似金,像一只只快乐的蝴蝶在上下翻飞。菊花绿色的茎又细又长。茎上的叶子很个性,好似一把绿色的小锯子,它好像是由一位能工巧匠精心雕刻出来的。茎的顶上总是托着一朵或几朵小黄花。花蕊是椭圆形的,黄里带点儿绿色。细细长长的花瓣均匀地围在花蕊周围。当花苞开放时,一股浓郁的清香顿时散发出来。秋风拂来,花枝随风而动,远观,宛如一位位待考的儒生,轻摇羽扇,潇洒飘逸,近看,又像一群素衣剑客,衣袂飘飘,随风轻舞。较之樱花的娇贵,桃花的妩媚,海棠花所呈现的灿烂是质朴的,是单纯的。置身其中,细细地体味这鸟语花香的、春的消息,我似乎进入了梦幻的仙境。一阵微风拂来,整片花海千万朵花儿颤动着翩翩起舞,像是在跳现代的华尔兹,优美的拉丁舞,帅气的爵士舞,令人心驰神往。时代久了,宝泉岭的变化实在太大了。
   老话说:衣不如新,人不如旧。对于怀旧心里越重的我,时光早已不在,却总想抓住它的尾巴亲近一二。回访军川的这几日,总想寻觅当年那些老式农业机械,以飨怀念之情。十一连的农机厂,二十一连前农业机械停放处都没有它们的踪迹,那些现代化十足的大型农业机械在我的面前鲜有亲切感,即便它们有老式机械数倍的功能,却无法填补我对过去的怀念。而宝泉岭却有一个“垦荒机械纪念馆”是私人馆藏。在友人的陪同下,兴致勃勃的来到馆藏处。路边,一辆红漆斑驳的东方红链轨式拖拉机映入眼帘,链轨下后驱动轮、拖轮、前导向轮是那样亲切,恍然间我仿佛坐在驾驶室,双手把住操纵杆驾驶轰鸣的机车在军川广袤无垠的大田里,不分昼夜的翻地、耙地、播种、中耕,耳边又响起老车长那句“你能不走吗?你来当车长,我给你做驾驶员”想到此总会令我潸然泪下。
   珍藏馆院里有一辆原漆的解放牌大卡车,保养的像新的一样,2.2、3.4耙片应有尽有,各式胶轮车若干辆显露当年的风采,还原的老农垦人的茅草房,土坯土炕、灶屋灶坑,炕席、炕琴等在还原复制五十年前,眼前的一切,宛若回到当年盘腿坐在老农垦人家热炕头的炕桌前推杯换盏的场景。再看看今天农垦人们的居住条件,几十年前梦想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早已不在话下。现代化居住条件在黑土地发展得淋漓尽致,令人击节。些许遗憾的是没有找到我当年曾经驾驶过的CK-4自动收割机,也许过于庞大不易保存,古人说“事上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把遗憾当成记忆也不错,黑土地一行有所得。
   宝泉岭《食在时尚》餐厅富丽堂皇,高朋满座,高川夫妇做东,宝泉岭论坛管理员晓阳,暗香索影(刘梅)携其夫婿金牌主持人王海江台长,军川的父母官谢荣书记,原军川第一任电视台台长朱岩贤伉俪,及我们一行四人,黄永红小友因病住院未能赴约,小蓝雨“三洋”在身实为憾事,祝她两位早日康复,下次一定要见到健康的她们。
   十几年前宝泉岭论坛的建立,激发了无数曾经生活工作在三江平原这块黑土地上的老知青们无限的热情,数以千计山南海北的黑土地上的“匆匆过客们”聚集在论坛的旗帜下,挥洒着他们生命秋日的余晖,喃喃细语、呼朋唤友、喋喋不休、有悔无悔、追忆青春、把酒言欢、越城聚会、情意绵绵、诗文短语、精彩纷呈、诉说当年、懵懂暗恋、田下瓜果、林中珍馐、娓娓道来、十余有年。这些论坛的管理者们费尽辛劳,就像几位名厨,制成论坛这盘大餐。世上没有不散的宴席,明年论坛就到了寿终正寝的那一天,我提前向她的管理者们道声辛苦!
   与新华的丁一、小本地(王传飞)再次相聚,他们风采依旧,未曾谋面的石砬子兄的外貌与文字,寡言寡语与文字细腻似乎无法融合,不过以文会友是我最为高兴的事。新华的知青广场颇具风采,高高架起的红方红拖拉机,悬挂式的四铧大犁,知青宿舍缩影,栩栩如生的雕塑,壮观的广场,总是令人念念不忘过去青葱的岁月。我们都老了,夕阳红的是残阳,虽然夕阳无限好,近黄昏也是不争的事实。
   第二故乡之行,前后几十年的对比,不禁令人感慨万分。还能不能再回来,我不知道,我知道黑土地生活的几年让我终生不忘。
                        
                        2023年8月15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1-15 12:45: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颜逸卿 于 2023-11-15 12:46 编辑

    欣读绪杰兄的《军川行》,洋洋洒洒一万余字,浓缩归结为八个字:景随情至,情由景生。
    正是因为绪杰兄这种强烈的乡愁,才让的思乡之情从胸中流泻而出,才让场景与情感交织在一起,才让远望与回访有机地交融在一起,才让军川之行的纪实文字与旅途感触有了高度契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1-17 20:43:56 | 显示全部楼层
       冯先生军川之行收获颇丰。再次回到第二故乡,看到曾经工作生活的连队,虽然居民区已拆迁,但连队还在,组织机构没有变化,老友重逢,倍感亲切。军川农场这些年发生了很大变化,最引人注目吸引游客的是稻田画、稻田观光小火车、采摘园等,农业观光旅游逐渐兴起。还游览了名山江边景区、萝北太平沟黄金古镇、宝泉岭生态园和花海,著名的景点都游览一番,以文会友,在食在时尚聚餐。读了冯先生的文章感到亲切自然,好像自己又回到了家乡,身临其境。给冯先生点赞。希望过几年再回第二故乡,到那时还会有更大的变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1-19 06: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篇幅大作分三个时段将他读好,故地重游情深意切,幕幕述说说情景感同深,深受,过去的虽说再苦再累,或悲或泣是那样刻骨铭心,那样的魂牵梦萦,因由是我们把美好的青春拉在那里,虽旧物荡然无影,那块土地那片白桦林依然记得我们。
旧时的付出,抑或说旧时的落魄但我们成就了世界粮仓。如今:“”总是令人念念不忘过去青葱的岁月。我们都老了,‘’可这份乡愁阵酿越发香淳浓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9 19:56:59 | 显示全部楼层
颜逸卿 发表于 2023-11-15 12:45
欣读绪杰兄的《军川行》,洋洋洒洒一万余字,浓缩归结为八个字:景随情至,情由景生。    正是因为绪杰 ...

颜逸卿兄一如既往的对在下关爱有加,不遗余力的点评拙作,弟躬身一礼,期待上海与兄把酒言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9 19:58:44 | 显示全部楼层
邢军 发表于 2023-11-17 20:43
冯先生军川之行收获颇丰。再次回到第二故乡,看到曾经工作生活的连队,虽然居民区已拆迁,但连队还 ...

感谢邢军兄点评!祝您安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9 20:00:44 | 显示全部楼层
黄成兴 发表于 2023-11-19 06:21
篇幅大作分三个时段将他读好,故地重游情深意切,幕幕述说说情景感同深,深受,过去的虽说再苦再累,或悲或 ...

黄成兴兄所言极是!谢谢您的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Archiver|名山家园 ( 京ICP备13012660号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953 )

GMT+8, 2024-11-22 23:41 , Processed in 0.02588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