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为即将落成的瓜达尔港安排未来,巴基斯坦高层向中国开展了密集的公关外交。2月,时任总统穆沙拉夫访华,亲自向胡锦涛主席提出打造中巴能源走廊的设想,即建设一条从瓜港至新疆喀什的石油管道,并向媒体广为宣传。当年4月,巴政府举办“巴中能源论坛”,中方由中央统战部时任副部长胡德平率40名民营企业家出席。巴时任总理阿齐兹在开幕词中描绘了巴将成为中国的能源走廊的构想。会议闭幕后,穆沙拉夫在陆军总部会见中方代表团全体成员,并发表充满激情的讲话。他说,世界历史上有七大奇迹,巴中喀喇昆仑公路是第八大奇迹,待两国建成跨越喀喇昆仑山脉的铁路和输油管道,那将是第九和第十奇迹。
但中方对此没做积极回应,而后,巴方把瓜港交由新加坡港务集团经营,也不再提此事。然而,事过多年,2013年1月,巴政府批准由中国公司接管瓜港运营,中巴能源走廊重又成为热门话题。
但笔者认为,所谓中巴能源走廊并不可行。理由如下:
首先,巴方建议实质是在为瓜港找出路。
冷战时期,巴美结盟,巴曾多次表示,美国可把瓜达尔建成美海军基地。但美顾忌印度可能的反应,没有接纳此建议。1988至1992年,巴曾自行建设小瓜达尔港,但没成功。2001年,时任总理朱镕基访巴,穆沙拉夫当面向朱提出请中方帮助建设瓜港,但当时并无所谓能源走廊的考虑。港口建成后,中方也无意接管运营。
随着揭幕之日临近,该港事实上无法利用的问题突出出来,巴将面临瓜港建成便是“死港”的尴尬局面。瓜港是一孤独的设施,背后纵深600公里是一片不毛之地,全部是高原戈壁,没有公路,没有铁路,没有经济,人烟稀少。显然,在可预见的未来,瓜港无法运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巴方希望把瓜港改建成一个与中国利益挂钩的“能源港”。但由于中方没有接招,巴只好重新定义瓜港为“地区性中转港”,并请在中转航运方面拥有丰富经验的新加坡港务集团来负责运营,双方签订了为期40年的协定。但新港集团并无回天之术,有报道称,瓜港一直冷冷清清,设备已锈迹斑斑。
其次,能源走廊从经济上看不可行。
拟议中的中巴石油管道将穿越喀喇昆仑山脉、兴都库什山脉、帕米尔高原和喜马拉雅山脉西端,自然条件恶劣,技术难度极大,建设和运营成本极高。有专家做过测算,即使技术上可行,通过此走廊向中国陆路运油将比传统的海运要昂贵得多。
第三,从战略上看不必要。
无论是巴方的宣传还是中方某些企业、学者的响应,其核心支撑点都是,这将是一条应对“马六甲困局”的战略通道。但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马六甲困局”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
当今世界只有美国有能力封堵中国海路运油,然而,一旦中美交恶,美可选择的军事手段有很多,并非一定在马六甲动手,且封锁瓜港易如反掌。再说,一旦发生非常事态,马六甲被堵,中国油轮还可从苏门答腊以南绕行,只是航程远一点而已。
第四,从安全上看无保障。
瓜达尔地属俾路支省,该省恐怖主义问题突出,分离主义威胁严重。上世纪七十年代巴政府曾对俾路支用兵。近年来,俾路支分离主义又有所抬头,并在瓜港问题上与巴中央政府对抗。
2004年中国公司建造瓜港时,恐怖分子曾袭击我工程技术人员并造成死伤。俾路支出产天然气,武装组织经常破坏输气管道与中央政府作对。巴政府深知俾路支安全问题至少在目前超出其可控范围,于是有人提议管道绕行,从东部较为安全的信德省北上,但俾路支政客已在议会明确表示反对。
第五,对中国的南亚总体外交可能有损害。
能源走廊北端须经过巴控克什米尔地区,而克什米尔是印巴间争议领土,印度坚称巴控克区属巴非法占领,并一贯反对中巴在该地区进行工程合作。
冷战时期中巴联手对印,我无需顾忌印方反对,直接派部队进入巴控克区建设喀喇昆仑公路。但现在,如果我拒绝考虑印方关切,坚持在巴控克区搞大型工程,对中印关系肯定会产生重大负面影响,中国近二、三十年来实行的对印、对巴平衡相处的总体政策将受到损害。如果我重回冷战时期对巴一边倒政策,那将是中国南亚政策的失败。
(此文2014年5月26日微信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