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家园

 找回密码
 请使用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2251|回复: 4

方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4-8 07:42: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方圆”只有两个字,而在中国区区二字却成为体系,大可容天地,小可纳分文。
“天圆地方”动静之间声言大道无形,“儒、墨、道、法”经纬攀缘推论治国方略。
“天人合一”的理念像一条无形的纽带,维系着中华大地古老山川,从远古走到今天,世世代代期盼祥和,太极八卦、阴阳五行、五运六气,与生俱来的诸多理论,都在描绘天上人间;在中国人面前永远有一幅完美无缺的图画垂范千古,无法摆脱。
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似乎是前宽后窄,所谓前宽是指前期发展缓慢跃居数千年之久,一条定律如履坦途;后期则发展迅速,朝不保夕没有立足空间。今天开发出一个新软件,也许明天就过时啦!
“变中求变”、“以不变应万变”、“万变不离其宗”,老祖宗在数千年前就料定今天的变化,妙语连珠预设锦囊;还是学的不扎实,方圆之间囊括宇宙玄机。如今讲究逆向思维,倒过来再看看、还真是另有天地。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圆给人带来的感觉,似乎在转动、而方则是四平八稳,所以说:“圆则杌棿,方为吝啬。”说白了就是一动、一静。如果反过来圆不动、方来动,又该如何?也就是说圆作为外形固定其形制,外圆内方,其中内方如何动起来?机巧之妙、玄于无形;中开方孔为空,视为时空轮回、周而复始。其理念与天圆地方不能说相悖,方圆之间,还需认同;于是,“秦半两”应运而生,脱颖而出。
秦半两钱,以外圆内方、中开方孔的铜币形制问鼎中原;当时还是布币、刀币一统中原的时代。春秋中晚期,经济发展迅速,货币流通频繁,代表周王室的圆孔圆钱伴随王权衰败逐步退出市场。
战国初期的货币格局,三家虽已分晋,晋国布币尚存、依然流通,与齐燕刀币,楚国“郢爱”、秦国“半两”相合主导市场。至于韩、赵、魏三国分晋之后,均先后发行过布币,但维持时间并不长。
秦一统天下,绝非偶然;解析“秦”字、牧草之名,秦地牧草繁盛,族人世代为周王室养马素称“秦人”。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因秦人护送王室东迁有功,周平王封其族长为秦襄公,自此秦人立足西北、开疆扩土,励精图治、变法修明,逐步强盛、开始东征。
秦惠文王二年初(公元前336年)首次发行“秦半两”,时至秦灭亡(公元前206年),秦半两在市场流通延续了130年之久。其流
通范围之广,囊括海内;西起河西走廊、东至齐、鲁、吴、越,北达内蒙及辽东,南抵闽南沿海;当时西蜀边缘地带同样使用此钱,说明秦半两钱已是全国通用货币。秦半两钱能在全国流通,与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统一货币制度密不可分。
秦灭六国后,实行“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政策,秦始皇在统一度量衡的基础上推行新币制,废除原六国旧币,秦半两成为全国统一流通货币。
《史记平准书索隐》引《古今注》解析秦钱半两,“径一寸二分,重十二铢。钱文突起而狭长,略具弧形。‘秦半两’无内外郭、背平素”。其正面“半两”二字为小篆体阳文,出于秦相李斯手笔。以“圆形方孔”为货币造型,方孔为地,外圆为天,“方圆”之间尽显天宇宏观,穿透日月的金辉光耀中华。并不是钱能通神,试想秦半两一统中原无序繁杂的币制,其功效不亚于统一六国之艰辛。
《吕氏春秋•圜道篇》记述:“天道圆,地道方,圣王法之,所以立天下。”地道方,主执圆,臣主方,方圆不易,其国乃昌。半两钱以虚实共体的形制来体现阴阳学说,圆币为实、方孔为虚。其外形仿玉璧纺轮的圜钱形制而来,方孔圆形,达到匀称均衡之美的最高境界,逐渐成为中国古代币制的规定模式。其造型极具政治色彩,与秦代“天命皇权”相合。方孔圆钱“秦半两、汉五铢”,提倡“天人合一”的传统理念,法天、法地、法自然。方孔圆钱真正意义上固定下来,从汉五铢钱开始。
西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诏令各郡国铸行新币,除旧更新、始造五铢钱,通称“郡国五铢”或“元狩五铢”。钱面篆书“五铢”二字,重如其文,正反皆有外廓、五字微曲,铢字如箭镞立与于方孔之左。郡国五铢出现最早,分属各郡国;五铢钱为西汉统一流通货币,方圆之间、参透世间沧桑,其方孔为空的形制阐述了王权“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理念。“圆形方孔”标志出中国古代币制已初步走向成熟,“秦半两”奠定了古币造型、“汉五铢”建立了货币发行机制。
一枚铜币、尽显一代君王风采,一方虚孔、连通两千多年币制沿革。今天方孔圆钱已远离纷繁的世界、躁动的市场;然而,其附着在货币上的价值观依然左右流通领域内的每个环节。其方孔背后的虚无,似乎在嘲笑人世间那永无休止的购并,攫取地权是历代官宦士绅追逐的始终。今天看来,从古到今穿过方孔的地权,就不是恒产;“山不转水转”,纵观历史,土地无时不刻在流转。直至今天农民眼中的房与地,就如同孔方所示之动静,依然在流转,一方虚孔参透人间是与非。
贪与贫之间、有别理念之分;贫字、贝上为分,其意在于大家分享;而贪字、贝上立于今,所示财产今天之归属,言外之意,明天还不知道归属于谁?仓吉造字之初,定有贪腐滋生,否则深入浅出之喻入木三分、字型虽浅显易通,其理明示时弊、垂范千古。贪腐营私必以大公、大利于民之举,如此名利双收之功,非官不能善其后,所以官官相护、连锁相宜。如今贪腐风靡全球,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历尽沧桑、俯瞰人寰、云云众生、几度重蹈覆辙。
殊不知从秦半两、汉五铢,乃至民国通宝,外圆内方的铜钱,在中国流通已达两千多年之久;其方圆之间、彰显虚实。在这个世界上天圆就是客观存在,而虚方澹尽虚无;“秦半两”、“汉五铢”就是人类价值取向难以逾越的里程碑。


《读懂中国》之八、方圆


作者燕然搦管

2018年3月3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4-8 17: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国荣 于 2022-4-9 06:57 编辑

   拜读佳作,点赞。看到文章中提到秦半两钱币,特将我收藏的一枚秦“半两”钱币照片作为跟帖发上,给诸位分享。“半两”系公元前221年始铸。钱币上绿锈斑斑,见证了其历史的积淀, “半两”二字为小篆,书体严谨,笔画遒劲,挺拔自然。
  “杂文随笔”栏目里我的旧帖《闲情拾趣》有一节专门聊到我收藏的几枚古钱币。半两古币照片也是从《闲情拾趣》帖子中复制的。

   半两.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4-10 14:33:16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国荣 发表于 2022-4-8 17:58
拜读佳作,点赞。看到文章中提到秦半两钱币,特将我收藏的一枚秦“半两”钱币照片作为跟帖发上,给诸位 ...

   感谢王国荣先生关注此文,所示“秦半两”钱币品项上乘、字迹清晰,乃收藏钱币之佳品。秦半两书篆文者,乃秦相李斯,正如先生评述“书体严谨、笔画遒劲、挺拔自然”。    “秦半两”、“汉五铢”是当时流通最广的货币,历时两千多年沧桑,于今仍不失为收藏类珍品?从历史、文化、政经及收藏诸多方面探究“方圆”?“秦半两”、“汉五铢”都是中华文脉的延伸。
                             燕然搦管回复王国荣先生
                                  2022年4月10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4-10 18: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您的回复。很欣赏您的帖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4-17 21: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张博览 于 2022-4-25 20:22 编辑

始皇起方圆,
回眸厉千年。
收藏看对了,
千万线穿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Archiver|名山家园 ( 京ICP备13012660号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953 )

GMT+8, 2025-4-20 10:58 , Processed in 0.03928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