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家园

 找回密码
 请使用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5965|回复: 10

土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8-21 08:42: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土 屋
赵宝起

    土屋虽然比不上砖瓦房豪华,可是土屋更接地气,冬暖夏凉。

   记得我年轻那会儿,家里面住的是场区职工宿舍,一排一排的砖瓦房,每一排房住着有十来户人家。每户两间房,不够住,在自家房对面每家又自己盖了两间土屋,我们家也不例外,也盖了两间土屋,都是按照自家砖瓦房的面积在对面而建的,谁也不多占。每年到了五一节放假,家家户户开始了对小土屋的修善工作。在放假的前天晚上先活好一池子泥,把埝草用闸刀切碎,放泥池子里,和泥一块搅拌均匀,闷一个晚上,把泥醒好了,第二天泥房用。我负责活泥,用三齿叉子往房盖儿上甩泥,我父亲找来两个会泥瓦匠叔叔大爷​帮忙,我给他们供泥。我母亲自然是忙活一顿好饭菜来招待他们。喝酒自然是少不了的啦,我父亲忙着张罗着,成了现场指挥。一天之内把小土屋泥房修缮完毕。有的土屋房山头用苇把子粘成美丽的图案,给土屋增添了色彩,现在已不多见了。土屋的修缮主要是为抵挡雨季到来时确保不漏雨。年年如此,使土屋更是保持了良好的状态,让人放心居住。我们都喜欢住土屋,不愿意住砖瓦房。土屋也有缺点,尤其一下大雨,从外面进屋一脚泥,出出进进的人多了,人多踩的泥也多。土屋的地面是用砖头一块砖,一块砖漫的地。漫​砖的土填满砖缝 ,脚上的泥粘在地面砖上,多多层层叠叠,屋里的地面成了泥的地面,已经看不到砖的踪影了。每次清理地面都很费劲,用小平铣,用煤铲铲地面,完事儿后把铲出来的泥片子,也叫千脚泥,用簸萁收了弄到外面去,要铲好几簸萁呢!砖瓦房就好多了,是水泥地面,即便是有点泥也好铲除。那时我们家在砖瓦房的屋檐下种了一架玫瑰葡萄。土屋的后面种了一架巨峰葡萄,还有个小园子,种菜,种果树,鸡窝都在小土屋后院,那时结的豆角,吊瓜吃不完。有一年,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在两间土屋的旁边又接了一间房,两间房变成了三间。那时我爱人病的厉害,骑自行车和二舅一起从永和庄请来个师傅,师傅会看风水。他说,你们接盖的小土屋有问题,接东不接西这个房子接的成了个刀把儿,这个为白虎探头,为凶,需要扒掉,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盖的房要扒掉,真是有点不舍得。师傅说,不扒也行,去找一块青砖来,费了好大劲儿找来一块青砖,师傅用朱砂在青砖上刻了四个字,太公在此,镶在墙里面。结果还是不行,最后还是忍痛把接的那间房给扒掉了。现在想起来,那都是骗人的,房子扒了也没管事儿。发生在土屋里面的事儿挺多,那时孩子还小,还不到一岁,不知为啥孩子给吓着了,我听人说用一个碗放满绿豆,再蒙上一块布,把碗口封住,倒过来,趁孩子睡着时在孩子头上慢慢的转,之后如果发现碗里面的绿豆少了,就再加些绿豆,放满了再晃动,没有缺少都平满就可以了。谁也没干过这手活,我也是听人说的,试试吧!我晃动了一会儿,全家人都屏住呼吸看我表演。再看看碗里的绿豆,没动静,我小声说了一句,怎么不灵呢?把全家人都给逗乐了。重新再来,最后成功了。小时候跑出去玩,饿了就进土屋,蹬着凳子够挂在房梁上的篮子,里面有馒头,吃饱了又出去玩。住着冬暖夏凉的土屋感觉还挺好。每年国庆节放假,是我们最忙的时候,要用这两天的时间去拾柴禾,拾的柴禾要够一年烧用的,那时我们那儿做饭都是烧大灶,贴饽饽鳌鱼是经常做的饭。现在想起来还真想吃那口。饭店里的贴饽饽鳌鱼也没有那个味了。有一年,过年三十儿晚上,不知谁放的钻天猴把柴禾垛给点着了,全体出动拿盆,水桶弄水去救火,三十晚上忙的不亦乐乎!在我的记忆中最清晰的是我的母亲,到现在还记忆犹新。那时我还小,我母亲在土屋里晚上在微弱的灯光下为我们缝制衣裳,纳鞋底子,剪鞋样子,有时我一觉醒来,看到母亲还在灯光下纳鞋底子。那时我们穿的鞋都是我母亲给我们做的。从打甲子开始到纳鞋底子,做鞋梆全是手工一针一线自己做的。晚上很晚母亲才休息,第二天还要去上班,下班回来还要忙活一家人的饭菜。


   土屋里面发生了许多的事儿,现在想想也觉得挺有味道。土屋虽然是土坯房,可是用砖打的底座,也很结实,经受了七六年地震的考验,仍然完好无损。现在我还时常做梦,梦见在土屋里面住。跟真事儿似的,醒来还是一梦。搬家了,房子交公,土屋也成了别人的住房,前几年我们还回去专门看看土屋,土屋还在……。


         2020年8月20日塘沽西部新城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8-21 09:26:44 | 显示全部楼层
     土屋,讲了许多有意思的故事。
有盖房,腻房,种瓜种豆,看风水,治病,大年三十的热闹,以及慈母的爱。。。。。。,给人一种“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诗意。盼望宝起写出更多好的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8-21 11: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宋宝安 于 2020-8-21 11:12 编辑

,     找几个伙伴儿,在土屋住下,外面霏霏细雨,讲几个鬼的故事 ,那种境界,现在已是可望不可及的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8-21 11:52:13 | 显示全部楼层
      《土屋》写的真好,好多土屋里发生的故事,乡土味很浓。特别是烧大灶,贴饽饽鳌小鱼,塘沽乡间的“名食”。那贴在锅里金黄的玉米饼子,一面是焦黄的嘎巴,一头微微浸在鱼汤里,玉米饼的香带着鱼的鲜味……真想上哪去吃一口?可现在没处去吃了,饭店里的贴饽饽鳌鱼也不是那个味了。土屋中塘沽的乡土的语言很亲切:像打甲子,埝草,醒泥,三齿叉子甩泥……也许城里人是看不明的。
真好!为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8-21 13:35:1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几位荒友有同样的感觉,咱名山的塘沽银,能写文章的人真不少呢,宝起、宝安、国庆、蔡金玉、池秋生、崔静华、于秀凤......


土豆曾感慨过,名山银里会作诗作曲的人温州荒友可不少,是个“温州现象”。


这么多塘沽荒友,这十几年来持续的写作热情,是不是也是一种独特“现象”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8-21 13:50:26 | 显示全部楼层

即便躺在医院的病房里,挂着“点滴”,宝起也要在手机上划拉几笔小诗、短文,转手宝安发布在名山家园网上,感动。


    和宝安提起“出书”一事,请宝起也考虑。宝起的一篇篇乡土味道的小文,都好看,整理集合起来,就是一本文集。不要指望有出版者上门来约稿,他们想的利润利润和利润。咱就找个小小出版社,花钱不多,审查不严、出书快捷。文集送亲朋,留子孙,摆在书架上,过几年坐在轮椅上捧起来看看......
   有宝安帮忙在文字上再把把关,土豆等在出版印刷上愿意助力,不是难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8-21 14:07:25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土豆 发表于 2020-8-21 13:50
即便躺在医院的病房里,挂着“点滴”,宝起也要在手机上划拉几笔小诗、短文,转手宝安发布在名山家园网 ...

感谢老师们的点评与鼓励,宝起一定继续努力,一直写下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8-23 09: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喜欢宝起的文帖,接地气,又朴实,故事时代感浓郁,且越写越好,欣赏,祝安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8-23 21:02:04 | 显示全部楼层
民俗之乐岁月含,
曾经步履也盘缠。
风水沁润黑土地,
老来闲暇笑侃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0-24 10: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喜欢宝起的这篇杂文——土屋。乡土气息浓厚,接地气。许多天津方言看着亲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Archiver|名山家园 ( 京ICP备13012660号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953 )

GMT+8, 2024-11-24 12:04 , Processed in 0.021443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