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颜逸卿 于 2020-5-11 21:12 编辑
读写札记(33) 读《月光落在左手上》随想
湖北农妇余秀华写诗和出书,引起人们的关注和热议,我也在其中。今将俺断断续续的拙见拼凑,也算以文会友,遂意抛砖引玉。 ▲读余秀华的新著《月光落在左手上》,她在《跋》中写下这么一段话:我从来不想诗歌应该写什么,怎么写,当我为个人的生活着急的时候,我不会关心国家,关心人类,当我某个时候写到这些内容的时候,那一定是他们触动了我,温暖了我,或者让我真正伤心了,担心了,一个人生活的好,说明社会本身就是好的,反之亦然。 但见心语真切,也是成功之道,读来深以为然。 ▲诗是什么,何为好诗,有很多人夸余秀华的诗好,是其很真实,所以有力量。其实,仅有真实是不够的,比如直白、粗话是真实,但不能算是好诗。写诗,真相远比真实重要得多。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写诗的时候,人的脑子里,既有文字,也有声音。是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个真实开拓到了一个没有人看到的地方;是用自己的声音,说出一种只有自己的真相。这样才会有真实的力量。 从这个角度来讲,余秀华的诗是非常好的诗,因为用她自己的语言,有她自己的声音。正如她读自己的诗,没有似雅却俗的朗诵腔,她的身体、模样、声音、诗句,天衣无缝的配合在一起,真是独一无二。让人颇受感染,更有感动。 ▲读余秀华的诗,让我想起孔子云:“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意思是说,质朴超过了文采,就会粗野;文采超过了质朴就浮华。文采和质朴相辅相成,配合恰当,这才是君子。 余秀华的诗很火,也成了名人,还有标签,甚至头衔。她却不在意,感觉不舒服。说到自己的身份时,她说,第一我是一个妇女,第二我是一个农民,第三我是一个诗人。她的诗,正是从她农村妇女体验的生活里,耕耘生长出来的。所以说她的这个文,恰好配合了她的这个质。这就是我读其诗的感觉。 ▲就写诗的人来说,余秀华的起步算是比较晚的,很多写诗的人,多半十来岁就开始了。余秀华比较特别,让我很惊讶。可谓大器晚成。 还有就是余秀华近两年的诗,较比前些年来说,读起来感觉很不一样,有了很大的变化,这很特别,也让我惊讶。可谓妙诗有魂。 从她的诗里看得出来,对其生活中出现的事物、抑或遭遇,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似乎有难言之隐,但反映是很强烈的。而人们对这种反映,又很容易产生共鸣。 ▲历史,有时是很有些意思的。过去整体环境很封闭,但大家对文学、古典、严肃话题很饥渴;现在环境整体开放宽松,反而不愿谈文学、古典、严肃话题。 这些年来而言,由于网络的便利,似乎每个人都是作家,又是评论家,读书自然就不重要了,而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却边缘化,批评更是缺失,诗歌自然走进了沙漠。余秀华的诗,却在沙漠里孕育而生,长成好大一棵树,又犹如冬天里的一把火,悄然走进人们身边,火光照亮了大半个中国,成了人们热议的话题。 看起来余秀华“一下子爆红”,其实似数学“正弦曲线”,更像是海上波浪,我们都是其中的一点一滴,有区别的仅仅是所在位置。 ▲余秀华的诗里,常有一些让人惊叹的句子,也有一种触摸生铁的感觉,不禁为之叫好,但从整个诗体说,还有进一步打磨的空间。 人们喜欢余秀华的诗,包含理解、同情和支持,也暗含批评诗坛的那种媚俗、接近市场和投靠大众的诗。因此,人们更需要透过批评来救赎自己,来表达我的口味咋样,我的看法如何,我是怎样走的。 ▲余秀华很让我佩服的一点,就是她头脑很清醒,尤其在全国爆红以后。她面对采访、访谈时多次的说过,还是让我回到孤独的状态,才是我本真的一个状态,而且这些喧嚣很快就会过去。 我觉得她能有这样的认识,让我真是很敬佩。她的诗歌创作与生活态度,形似神在,且有灵魂,这样就可以走得更长更远些。因为一旦活泼起来,氧化也会快得多,自然就形似神不似了。 有位好友几年前说过:形似神不似的现象不少。凡事要有魂,魂在才有神在。一篇文章,一张照片,一次活动,一个团体……要想出彩,还是需要有魂的!不然,浮华散尽,徒显苍白。 (原载于宝泉岭论坛2015年2月8日)
注:补发原文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