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名山》在名山 名山农场的开发建设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从1955年开始,垦荒队员、支边青年、复转官兵和知识青年先后来到这蛮荒之地开荒建点。然而,半个多世纪的历程中从未有过详尽的资料记载那些可歌可泣的具体的人、具体的事,从未有饱蘸感情之笔详尽描述那个年代、那段历史。现在北大荒的孩子们甚至对 “知青”这一概念都非常陌生。 2008年8月,《岁月名山》一书来到名山农场。《岁月名山》是由原二师十二团下乡知青自己写、自己编辑出版的回忆录,是对那个时代、那段岁月最真实的再现,是广大知青重新唤起珍藏多年记忆的深情回味,是广大知情深深眷恋第二故乡的生动体现,是献给知识青年上山下乡40周年最厚重的礼物。这本书一来到农场,就在农场上下引起了轰动。
轰动之一:老年人说:“知青时代已经过去这么多年了,这本书,仿佛又让我回到了过去,看到了知青的音容笑貌”。 《岁月名山》首先送到了农场老干部活动中心。在这里,已经离休和退休的老干部正是当时兵团时期的骨干,他们中间大多数在机关部门和基层单位担任领导职务,他们正和知青处于同一时期,大多数是知青的同事或领导。赵锡玉,这位58年复转官兵,曾在农场机关多年担任部门领导。此时,他手拿这本书不停地上下掂动,仿佛要掂出书的重量。他也是《岁月名山》一书的作者之一,书中在他的诗作之后,附着一张他和退休干部胡文斗与北京知青石予民的合影。赵锡玉动情地说:“我是那个年代的见证者,但是我却没有留下任何东西,是这本书通过一件件事把那个年代清晰地再现出来,这也是知青们为北大荒的又一次贡献”。离休干部孙洪林由于患脑出血坐在轮椅上行动不便,他就让女儿和孙女读给他听,读到动情处,老人不禁老潸然泪下。他说:“那时的知青在我眼里就是一个孩子,书里所写的事情有很多当时我都听说过,摸着这本书,就好像孩子们又站在我的面前,又看到他们的音容笑貌”。已经退休的原一中教师王玉珍,没有拿到这本书,主动到机关求书,她担心机关的同志不给她,要用现钱买。她说:“我已经退休多年,基本上不读书了,但是这本书不但要看,而且还要将其珍藏起来留给我孙子读”。《岁月名山》出版之后,编委会送给农场224本书,在几天时间里就分发完毕。由于数量有限,农场上下掀起抢书看的热潮,农场知青办的工作人员因为控制书的分发还几乎在同事间产生误会,险些造成矛盾。
轰动之二:中年人说:“知青上山下乡时的年龄大都在十六七岁,他们当时比我们现在的孩子还小。这么小的孩子遭了这么多的罪,做父母的怎么能承受呢?” 在名山农场机关,由于《岁月名山》的到来,各部门掀起了一股读书热。机关干部以40岁上下年龄居多,这些人当时的老师基本上都是知青,可以说他们所处的年代与知青插肩而过。从作下一代的角度读这本书,他们了解了知青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对知青更加敬仰;从作父母的角度读这本书,他们不禁要将知青和现在自己的孩子比照,更多了许多感慨和同情。有的女同志读着北京知青李福林写的《黑土地上的一声巨响》和哈尔滨知青刁嘉书写的《1971年3月11日的枪声》这两篇文章,几乎是通篇含泪读完。这么年轻的生命牺牲的如此惨烈,对其最不能承受的就是他们的父母,现在他们也是为人父、为人母,通过这本书审视那个年代,那一场场悲剧震撼着他们的心灵,他们对知青不仅仅是了解,也在情感上产生了共鸣。许多机关干部在读完这本书后坐在一起相互交流。有的年轻干部说:“读了这本书使我们更加珍惜现在的工作,现在的环境。当我们承受压力的时候,在遇到种种不快的时候,在因为一些小事愤愤不平的时候,想到知青所处的环境,所处的艰难,我们也就知足了”。
轰动之三:学生们说:“读了这本书,我们又学到了一段历史,学到了我们在教科书里不曾见到的知识。原来知青经历了这么多的磨难,他们同样是我们这一代最可爱的人。” 《岁月名山》来到名山,正值学生暑假尚未开学。一些年轻的基层干部将这本书带回家中让孩子们读,书中的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将孩子们的心紧紧地抓住。这本书在中小学生之间传阅,成为学生暑假最热的课外读物。 小学四年级学生刘新宇是同学中最早读这本书的孩子。他的爸爸是第十七作业区的党支部书记,当她爸爸把这本书拿回家读时,刘新宇也偷偷地翻阅了一下,这一翻不要紧,书中的故事一下就把她吸引住了。她趁爸爸白天上班时,就贪婪地将这本书读完,后来同学到她家看到了这本书,也要求看,刘新宇就央求爸爸把这本书借给她,开明的爸爸很爽快地答应了,这本书就在孩子们中间传开。开学以后,学校专门就这本书组织召开了主题班会课,让学生们交流感想。这本书无形中成为学生的一本生动教材。此时,知青们为学生捐款捐书的事轰动了校园,读了这本书,他们好像也读懂了知青,知青在他们心中同样成为最可爱的人。 一本好书,能教育一批人,激励一批人,影响一批人,甚至能激活一个时代。《岁月名山》以它的真实,以它的真情,以它的真挚到了名山,从此在名山人的心中立起了一座永恒的丰碑。为了出这本书,以葛长根为主任,以张宝尔、谢肇祥、张念胜、王志均、窦忠强、石予民、李德贵、杨捷、马雁民、孙刚元、王学尧、吴家芸、吴淑英、石慎景、沈惠钟、冉莹等为编委的知青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广大知青通过集资自筹资金出版。他们对100多位作者撰写的稿件反复筛选,精心编辑。正像他们所说:“30多年未见的黑兄黑姐、黑弟黑妹,相拥而泣,此情此景,谁人为之评说!在黑土地、在北大荒的那事、那人、那年月,记忆的闸门一旦打开,往事的回忆如洪水般汹涌而来,落在笔上、纸上,如涓涓溪水,缠缠绵绵,娓娓动听!” 是啊!《岁月名山》所蕴含的,正是那事、那人、那年月。而那事、那人、那年月就是《岁月名山》的生命。《岁月名山》是一本源于名山的书,是一本“属于知青自己的书”,是一本永远印在黑土地上的北大荒人的书!
2008年12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