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宋宝安 于 2013-6-16 21:03 编辑
必要的咬文嚼字是维护母语的纯洁 宋宝安 一部全新版的《现代汉语词典6》发行问世。据说,新版《词典》中收录了诸多网上的流行语词,还有“忽悠”“得瑟”等这样的土语,以及像“GDP”等这样的舶来词汇。
水中投石微波涟漪,笔者认为,像“GDP”这样的词条虽然现代,但它不具备汉民族的血脉,不属于汉语的范畴。“忽悠”“得瑟”这一类的土汉语,正是推广普通话应当规范的范畴(小说为了真实,可用)。其中例外是,如果一个土语词儿被广泛应用和普遍认可,而且这个词儿所表达得意思其它词很难替代,应当收录。例如“尴尬”原本是上海的土语,《词典》早就接纳了它。至于网上的流行语,一阵风似的使用,一阵风似的放弃,它的生命力值得怀疑。我上中学那会儿,虽然没有互联网,但类似网上的流行词也层出不穷。形容“好”,叫“镇了”,继续发展成“盖了”又衍生成“盖了帽了”直到“盖了鼻涕帽了”。像这些这样的土词如同山东土语“冈了不赛”一样,没有一点积极意义,只能痛快一时,给力一时,终将免不了被人们淡化遗忘。
莫忘了我们的母语是标准的普通话,普通话的三条标准是: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语音。二,以标准的北方话作为基调语言。三,以典范的白话文作为语法规范。中华母语理应健康地发展。
2013年6月1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