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家园

 找回密码
 请使用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10740|回复: 30

《岁月名山》回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9-6 23: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自原205信箱
黑土岁月 献给名山农场的新老朋友
征 稿 启 事
    光阴荏苒,时光飞逝,当年的知青已过或正在步入花甲之年。   
    为了留住在名山黑土地上的蹉跎岁月,为了纪念一段特殊的历史,为了名山黑土地上的真挚友情,上海地区的名山农场知青,几经酝酿,并与名山农场知青联谊办、北京、哈市、天津、温州等地的知青荒友反复沟通,倡议在2008年举办纪念赴北大荒建设四十周年系列活动,系列活动之一是编撰出版纪念文集《黑土岁月―献给名山农场的新老朋友》(暂定名),为此,特向新老名山人诚挚征稿:
    一、恳请曾在名山农场(原十二团)生活工作过或仍在名山农场生活工作的知青朋友积极撰文,踊跃投稿。
    二、力邀知青当年的领导、同事、学生撰文,记叙与知青的友情。
    三、文章以“名山”为主线,内容体裁不限,形式不拘。回忆文章、回访感言、议论、诗歌、照片、原始资料以及返城后重相聚的记录均可。
    四、成立纪念文集编委会。编委会由各地成员和名山农场知青联谊办组成,负责文稿征集的宣传和文稿整理、定稿等事宜。文稿最终送上海葛长根、谢肇祥处。
    、编委会委托名山农场知青联谊办动员、邀请知青老领导、老同事、老战友及学生撰写文稿以及文稿的收集。
    六、纪念文集的印刷费用以个人资助为主,有大户赞助更好。由编委会 (或另成立经费审查小组)统一管理。
    七、截稿日期初步定为2008年5月底左右。

附录:纪念文集编委会各地成员信息表   
                                   纪念文集编委会
                                 名山农场知青联谊办
                                   2007年12月20日
搜狗截图20130906231104_副本.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9-6 23: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岁月名山 434_副本.jpg 搜狗截图20130907000032.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9-6 23:19:27 | 显示全部楼层
    欣闻知青朋友为纪念上山下乡40周年要出一本文集,并且要我作序,我为此感到十分荣幸。岁月匆匆、时光荏苒,转眼之间,广大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至今已经40年整。在这40年里,北大荒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惟有不变的,是知青朋友对第二故乡的深厚情感。这本文集,它是一个特殊的年代的真实记录,是由一代热血青年在一片神奇的土地上用的辛勤汗水写就。读着这本文集,透过字里行间,我们又清晰地看见知青朋友们在昔日荒原上踏出的行行印迹;读到在花季一样的年华中迸发出深深的思考;听到在对人生美好目标的追求中发出的真切呼唤,这一切,令我们肃然起敬。
    北大荒的历史虽然不算悠久,但是广大知青朋友创造的可贵精神却历久弥新。流逝的时间冲刷不掉知识青年对开发建设北大荒的重要贡献;岁月的行程淡化不了知青朋友在对美好事物勇敢追求时闪烁的光辉,更让人不能忘记的,是广大知识青年勇于追求高尚的价值取向,直面人生的磊落胸怀,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这些,都成为第二代、第三代北大荒人继续创业的宝贵精神财富,使我们受益无穷。
    40年的光辉岁月,你们将最美好的青春献给了北大荒,时光的流逝也使你们两鬓增添了许多白发,然而,你们奋斗的成果却镌刻在北大荒发展的历史上。望着今天北大仓的辉煌成就,我不禁想起了诗人郭小川的诗句:
       “继承下去吧,我们后代的子孙!
       这是一笔永恒的财产----千秋万古长新;
       耕耘下去吧,未来世界的主人!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人间天上难寻。”
      是啊!40年后的今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拜读这本文集、这份献给新时代的最珍贵的礼物,已经真切地掂量出它的分量,它凝结着广大知青朋友对名山农场极其深厚的情感;凝结着广大编委及其工作人员为此而付出的许多心血;凝结着广大作者发自内心的无限感慨,同时也寄托着广大知青朋友对农场未来发展的殷切期望,它承载着历史,同样会续写未来!
      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发和建设,如今,国有农场正朝着农业现代化的目标迈进,在科学发展的征程上再一次创造新的辉煌!名山农场的那座小山依然立于黑龙江的南岸;滔滔的黑龙江水依然缓缓东流,就像广大的知青朋友与名山农场的感情,经久不变。名山过去的开发建设你们功不可没,名山今后的快速发展你们依然责无旁贷,让这本文集将我们彼此的心贴得更近,让我们共同努力,用我们的勤劳和智慧,为名山农场描绘出更加美好的明天!
                                          名山农场  场 长:包日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9-6 23: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岁月名山》 后记
葛长根

    当合上最后一页校对稿时,我们的心并没有平静下来。
    今年——2008年,是我们知青上山下乡40周年的日子,也是名山农场建场50周年、黑龙江农垦总局垦荒60周年纪念的日子。回顾知青40年来各人走过的历程,虽然千差万别,但我们总是难舍兵团那一段青春激荡的岁月,难忘龙江畔名山下那10年的苦乐年华!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为了延续40年的荒友情,更为了开拓夕阳红的美好日子,我们决定写一本我们自已的书,留一点记忆,更留一点希望和寄托。
    自2007年12月以来,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北京、上海、天津、哈尔滨、温州各地各连队都举行了知青返城后不曾有过的较大规模的聚会。30多年未见的黑兄黑姐、黑弟黑妹,相拥而泣,此情此景,谁人为之评说!在黑土地、在北大荒的那事、那人、那年月,记忆的闸门一旦打开,往事的回忆如洪水般汹涌而来,落在笔上、纸上,如涓涓溪水,缠缠绵绵,娓娓动听!动起来了,朋友们,我们为收到了大量的稿子而感到高兴和自豪!谢谢大家!
    我们衷心地感谢各地各连的联络员,由于你们的无私奉献和精心组织,使我们的活动和文稿,有了广泛的连队基础,你们辛苦了!我们也衷心地感谢曾在名山农场(原二师十二团)工作过的新老朋友们,由于你们的积极支持和踊跃投稿,使我们的《岁月名山》能如愿如期地与大家见面了!
    我们更要衷心地感谢现任名山农场包日明场长,在百忙中为我们的《岁月名山》写来激情洋溢的序文,表达了农场仍然与我们知青心心相印的无限感情!我们也要感谢张玲科长和罗永占科长对我们文集的支持和宣传。
    我们还要衷心地感谢北京新华印刷厂的领导和师傅,为本书的印刷和出版作了精心的设计和安排。
    对本书提出修改意见和参加审稿的同志谨表示诚挚的感谢。
    我们的《岁月名山》诞生了!但我们的内心仍然忐忑不安。由于我们的编辑水平有限,审稿的时间有限,书中的差错肯定是难免的,还望荒友们多多谅解。更由于书的页数有限,很多战友们的稿件,我们只选用了其一;遇到重复写某一事或某一人的稿件,我们也尽量选其好而用之;为尽可能照顾到连队的面,对于稿件多的单位,我们还限其量而取之;而有些仅表示感情的短稿子,我们也只能忍痛割爱了。对不起,朋友们,我们深表内疚和歉意。但你们的稿件都会在MS205网页上发表,在你们的连队目录中存档。再次谢谢大家对我们编委会工作的支持,我们的友谊将万古长青!
    在“名山”(农场)的岁月,我们的老同志有50多年的,有40多年的,而我们绝大多数的知青也有10年左右的日子。我们的本意,不仅要写在“名山”的岁月里,也要超越时间的跨度,写40年、50年来对“名山”的心结,写对第二故乡的探望和怀念。这就是我们起名“岁月名山”的缘由!一切都在“岁月”中,而“名山”是不能忘却的。世界上有无数的名山大川,在黑龙江边、在国境线上的名山农场,是我们心中的“名山”,“永远的名山”,伴随我们终生岁月的名山!
                             
                                《岁月名山》编辑委员会
                                  二OO八年七月二十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9-6 23:26:52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岁月名山》首发式上的讲话
葛长根
各位来宾、各位荒友、各位名山人:
      大家下午好!《岁月名山》终于与大家见面了!
      这不是一本十全十美的书,她有很多不足和欠缺。特别是由于篇幅、时间、精力和财力有限,存在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对此,我表示深深的歉意。
      但,这是一本我们“名山人”的书,是我们名山荒友发自内心的书,是我们知青对名山岁月的真实写照!
      在这里,我代表《岁月名山》编委会,衷心感谢广大名山人对这本文集稿件的写作支持、对文集出版的捐款和经济支持;衷心感谢各地各连联络员的发动工作和组织支持;衷心感谢各地编委对稿件的审核、校对和修改所付出的精力和时间;衷心感谢北京新华印刷厂的师傅们对文集及时出版所付出的努力和对文集的知青情结!
     《岁月名山》已经尘埃落地,但其造成的延长写作效应,必将继续!愿荒友们再接再厉,继续写作,让我们能看到更多更好的文章,为我们的花甲年华增加色彩!
      谢谢大家!

(下面请我们的各地编委上台发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7 09:59:19 | 显示全部楼层
很遗憾,纠结,与《岁月名山》失之交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9-8 00:44:21 | 显示全部楼层
15_副本.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9-8 00:47:50 | 显示全部楼层
《岁月名山》在名山
罗永占
     名山农场的开发建设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从1955年开始,垦荒队员、支边青年、复转官兵和知识青年先后来到这蛮荒之地开荒建点。然而,半个多世纪的历程中从未有过详尽的资料记载那些可歌可泣的具体的人、具体的事,从未有饱蘸感情之笔详尽描述那个年代、那段历史。现在北大荒的孩子们甚至对 “知青”这一概念都非常陌生。
     20088月,《岁月名山》一书来到名山农场。《岁月名山》是由原二师十二团下乡知青自己写、自己编辑出版的回忆录,是对那个时代、那段岁月最真实的再现,是广大知青重新唤起珍藏多年记忆的深情回味,是广大知情深深眷恋第二故乡的生动体现,是献给知识青年上山下乡40周年最厚重的礼物。这本书一来到农场,就在农场上下引起了轰动。

轰动之一:老年人说:“知青时代已经过去这么多年了,这本书,仿佛又让我回到了过去,看到了知青的音容笑貌”。
       《岁月名山》首先送到了农场老干部活动中心。在这里,已经离休和退休的老干部正是当时兵团时期的骨干,他们中间大多数在机关部门和基层单位担任领导职务,他们正和知青处于同一时期,大多数是知青的同事或领导。赵锡玉,这位58年复转官兵,曾在农场机关多年担任部门领导。此时,他手拿这本书不停地上下掂动,仿佛要掂出书的重量。他也是《岁月名山》一书的作者之一,书中在他的诗作之后,附着一张他和退休干部胡文斗与北京知青石予民的合影。赵锡玉动情地说:“我是那个年代的见证者,但是我却没有留下任何东西,是这本书通过一件件事把那个年代清晰地再现出来,这也是知青们为北大荒的又一次贡献”。离休干部孙洪林由于患脑出血坐在轮椅上行动不便,他就让女儿和孙女读给他听,读到动情处,老人不禁老潸然泪下。他说:“那时的知青在我眼里就是一个孩子,书里所写的事情有很多当时我都听说过,摸着这本书,就好像孩子们又站在我的面前,又看到他们的音容笑貌”。已经退休的原一中教师王玉珍,没有拿到这本书,主动到机关求书,她担心机关的同志不给她,要用现钱买。她说:“我已经退休多年,基本上不读书了,但是这本书不但要看,而且还要将其珍藏起来留给我孙子读”。《岁月名山》出版之后,编委会送给农场224本书,在几天时间里就分发完毕。由于数量有限,农场上下掀起抢书看的热潮,农场知青办的工作人员因为控制书的分发还几乎在同事间产生误会,险些造成矛盾。

轰动之二:中年人说:“知青上山下乡时的年龄大都在十六七岁,他们当时比我们现在的孩子还小。这么小的孩子遭了这么多的罪,做父母的怎么能承受呢?”
       在名山农场机关,由于《岁月名山》的到来,各部门掀起了一股读书热。机关干部以40岁上下年龄居多,这些人当时的老师基本上都是知青,可以说他们所处的年代与知青插肩而过。从作下一代的角度读这本书,他们了解了知青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对知青更加敬仰;从作父母的角度读这本书,他们不禁要将知青和现在自己的孩子比照,更多了许多感慨和同情。有的女同志读着北京知青李福林写的《黑土地上的一声巨响》和哈尔滨知青刁嘉书写的《1971年3月11日的枪声》这两篇文章,几乎是通篇含泪读完。这么年轻的生命牺牲的如此惨烈,对其最不能承受的就是他们的父母,现在他们也是为人父、为人母,通过这本书审视那个年代,那一场场悲剧震撼着他们的心灵,他们对知青不仅仅是了解,也在情感上产生了共鸣。许多机关干部在读完这本书后坐在一起相互交流。有的年轻干部说:“读了这本书使我们更加珍惜现在的工作,现在的环境。当我们承受压力的时候,在遇到种种不快的时候,在因为一些小事愤愤不平的时候,想到知青所处的环境,所处的艰难,我们也就知足了”。

轰动之三:学生们说:“读了这本书,我们又学到了一段历史,学到了我们在教科书里不曾见到的知识。原来知青经历了这么多的磨难,他们同样是我们这一代最可爱的人。”
       《岁月名山》来到名山,正值学生暑假尚未开学。一些年轻的基层干部将这本书带回家中让孩子们读,书中的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将孩子们的心紧紧地抓住。这本书在中小学生之间传阅,成为学生暑假最热的课外读物。
       小学四年级学生刘新宇是同学中最早读这本书的孩子。他的爸爸是第十七作业区的党支部书记,当她爸爸把这本书拿回家读时,刘新宇也偷偷地翻阅了一下,这一翻不要紧,书中的故事一下就把她吸引住了。她趁爸爸白天上班时,就贪婪地将这本书读完,后来同学到她家看到了这本书,也要求看,刘新宇就央求爸爸把这本书借给她,开明的爸爸很爽快地答应了,这本书就在孩子们中间传开。开学以后,学校专门就这本书组织召开了主题班会课,让学生们交流感想。这本书无形中成为学生的一本生动教材。此时,知青们为学生捐款捐书的事轰动了校园,读了这本书,他们好像也读懂了知青,知青在他们心中同样成为最可爱的人。
       一本好书,能教育一批人,激励一批人,影响一批人,甚至能激活一个时代。《岁月名山》以它的真实,以它的真情,以它的真挚到了名山,从此在名山人的心中立起了一座永恒的丰碑。为了出这本书,以葛长根为主任,以张宝尔、谢肇祥、张念胜、王志均、窦忠强、石予民、李德贵、杨捷、马雁民、孙刚元、王学尧、吴家芸、吴淑英、石慎景、沈惠钟、冉莹等为编委的知青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广大知青通过集资自筹资金出版。他们对100多位作者撰写的稿件反复筛选,精心编辑。正像他们所说:“30多年未见的黑兄黑姐、黑弟黑妹,相拥而泣,此情此景,谁人为之评说!在黑土地、在北大荒的那事、那人、那年月,记忆的闸门一旦打开,往事的回忆如洪水般汹涌而来,落在笔上、纸上,如涓涓溪水,缠缠绵绵,娓娓动听!”
      是啊!《岁月名山》所蕴含的,正是那事、那人、那年月。而那事、那人、那年月就是《岁月名山》的生命。《岁月名山》是一本源于名山的书,是一本“属于知青自己的书”,是一本永远印在黑土地上的北大荒人的书!

                                                        2008年12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9-8 01: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致文集编委会的一封信
吴淑英

尊敬的文集编委会的编委们:
      你们好!你们辛苦了!今天从205信箱中下载了文集编委会会议信息,非常赞同你们对文集提出的三点要求:1、普遍性2、真实性3、和谐性。你们在信息中提出“如果选用在205信箱中已发表的文章,请在截稿日期前说明投稿的篇目。”
      点开ms205信箱中四连的文件夹,数了数我写的文章共四十四篇。春节前陆玉洁从上海给我打来电话,让我从写过的文章中选几篇自己比较满意的选送编委会。说实话也没有特别满意的,都是一些随手涂鸦之作,只能说其中有几篇写得比较用心而已。如《特出年代》、《说说王志钧》、《一封无法寄出的信》、《可爱的北京小姑娘》、和《供销社生活杂记》中的后记。但是这里出现一个问题,比如写王志钧的文章,我写了一篇,窦忠强写了一篇,贾宏图也写了一篇,虽然是从不同的侧面写,但写的都是同一个人。写可爱的北京小姑娘曹利华,我写了一篇,王学尧也写了一篇,是不是重复了?这样就出现了一个怎样平衡的问题。打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在十二个生肖中,描写牛的有十篇,描写蛇的只有一篇,应该把写蛇的选上。在写牛的十篇里,有五篇是写牛吃苦耐劳品质的,另五篇是写牛的全身都是宝,应该从这两方面各选一篇。为了体现普遍性,描写十二种动物的文章都应该有。如果描写一种动物的文章太多,只能好中取优忍痛割爱了。不知提的对不对?
    我想先不选送我写的文章,在编委们编辑的过程中,发现缺少哪方面的文章我再选送,如果没有描写食堂工作的,我可以送上《食堂的饭和菜》,缺少描写知青精神生活匮乏的可以送上《看电影》,这样就能避免文章的重复和雷同,请参考。还有一个问题是,以前写的文章都是写给四连人自己看的,大家对其中的人和事都比较熟悉,也容易引起共鸣,现在放在整个十二团的大平台上展示,不知是否恰当?用不用重新修改?请指示。
    非常赞同张念胜写的文章《大家的文章大家写》,大家的事情大家做,希望战友们勇敢地拿起笔来,即使写得不好也没有人笑话。在我们还没有患上老年痴呆症以前,抓紧时间把自己熟悉的人和事,把自己在北大荒的生活经历,用文字记录下来,以免后悔。
    编辑《黑土岁月》是一个复杂、繁重、高技术含量的工作,不说从征稿、选稿、编辑、排版、设计封面、联系印刷等等繁杂的工作,单是把所有的文章读一遍,就是既费时又费神的高脑力劳动,编委们你们辛苦了!好在编委们个个都是才华横溢的才子和精英,葛长根、陈接章等几人在团里时就在宣传股工作,对编写文章驾轻就熟,是这方面的行家里手,我从心里对你们表示深深的崇敬和谢意,谢谢你们为战友们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
   但是要注意劳逸结合,千万注意身体,不要太劳累了,毕竟都是六十岁上下的人了,不服老不行。
     祝早日圆满完成编辑工作!
                                                  2008\2\2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9-8 08:52:50 | 显示全部楼层
向《岁月名山》的编委们致敬!
沙 钝
      看到《岁月名山》编委会发的《后记》,其中第一句话是“当合上最后一页校对稿时,我们的心并没有平静下来”。而当我看完这《后记》,心情也很久没有平静下来。
      《岁月名山》是用我们自己的笔写下的我们自己的事,记录的是我们自己走过的路,抒发的是我们自己的情怀。虽然这本书没有书号,没有出版社为她出版,虽然书中还有些印刷、排版方面的不足,但是我们喜欢她,我们看她会感到亲切,我们读她的时候会被她很多字里行间中的情感所打动!
      虽然我没有参加《岁月名山》的编辑工作,但是我一直关心着她,也了解一些这本书诞生过程中的事情。这本书从策划到付印只有短短的半年时间,在如此短的时间里要编辑一本300多页的书,编委们为此付出的辛苦可想而知。他们一篇篇地征集稿子,一篇篇地挑选稿子,一篇篇地的修改稿子,从每篇稿子的排版到封面封底设计,从严寒的冬天他们一直干到烈日炎炎的夏天,没有任何报酬,只有艰辛的付出,他们的精神实在让人倏然起敬,他们所做的依然也可成就一篇漂亮的文章。
所以,当我们拿起《岁月名山》这本书的时候,我们也会想起为此付出辛劳的编委们,当我们读书中的文章时也会看到编委们的智慧。作为一个名山人,作为一名读者,我要感谢为此辛勤工作的编委们,向他们致以深深的敬意!
          2008年8月29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Archiver|名山家园 ( 京ICP备13012660号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953 )

GMT+8, 2024-11-24 02:05 , Processed in 0.02543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