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王国荣 于 2019-9-10 07:03 编辑
为了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与趣味性,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遵照上级的要求,老师们结合教材开动脑筋,动手制作教具。我们付出了很多心血,也取得了可喜成果。先是试做简单的教具:如我们把木板刨光,锯成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利用拼图的形式,向学生直观地展示一个矩形可以分解为两个三角形。根据矩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我们又从机务排保养间里找来金属的小圆块,插上一根轴,做成一个滚摆。把它悬挂在木制框架上,用手捻动滚摆,使细线缠绕在轴上,滚摆提升到最高点,再放开手,滚摆就不断地下降、上升。让学生观察滚摆的运动情况,了解物理课上讲的动能和势能的变化。我们还用缝纫机的线轴代替滑轮,串上细线。再连接一个吊着铁块的挂钩。演示利用滑轮能比较省力地吊起重物。
我和贾老师会一点木工技能,这些简单的教具我们做得很精致,木架子都用榫铆结合,不用钉子。件件教具轻巧、牢固又美观,颇受欢迎。初战告捷,我们就琢磨着制作难度大一些的教具。贾东兴老师做的中国地形图沙盘就很有特色。他先做了个课桌那么大的镜框式木盘。再用铅笔把中国地形图的大致轮廓细心地描画在木盘上。又把好多旧报纸撕碎,放在锅里煮成纸浆。再把纸浆调上胶水,趁纸浆尚未冷却,一点一点地按照事先画好的地形图粘到木盘上。按照高度比例,粘成高原、丘陵、平原、河流等。他对照着教科书上彩色图片,反复修改着,力求做到图形准确,比例适当。待纸浆冷却凝固在木盘上后,给不同高度的地形地貌涂上深浅不同的颜色。为了防止颜色脱落,再给整个沙盘刷上一遍清漆。就这样,当一个具有强烈立体感的,色彩分明的,能清晰显示出西高东低特点的中国地形图沙盘出现在课堂上时,学生们的眼睛立刻被吸引住了,课堂教学效果很好。
李晓东老师回忆起母校物理课一个实验,精心制作了一个同样是演示“动能和势能转换”,但更有趣味性的教具。如今回想起来,那是一个有点象现在游艺场里的“过山车”的模型。是用两根粗铁丝由左边从高向下弯成一连串螺旋形的轨道,按一定的弧度,旋转到右上方收住,右边高于左边。做实验时,老师将一颗钢珠从左边轨道滚下,钢珠飞快地沿着弯弯曲曲的轨道上下翻滚,速度越来越快,几乎化成银光闪闪的一团,伴随着一阵清脆的磨擦声音,眨眼间钢珠便冲到了右边最高点,戛然刹住,却不越出轨外,不偏不倚地落到轨道终点小圆圈内,颇有趣味。这件教具看似简单,但制作起来挺费工夫。我和贾老师找来粗铁丝,钳子等材料和工具,配合李老师按照记忆中的模型,用手工一点一点弯着铁丝。为将螺旋式轨道的弧度保持流线形,我们找来只啤酒瓶做靠模,倒也蛮有效果。最难的是钢珠从左边落下沿着螺旋轨道快速滚动冲上右边高处终点时,总是凭着惯性越出轨道,掉落地下。我们不灰心,用笨办法,一遍一遍地试,一点一点地修正着弧度。经过无数次试验、修正,终于成功了。钢珠能飞快地沿着螺旋轨道滚动着冲向终点,再也不会掉落地下了。我用木板做了个底座,刷上油漆后,整件教具颇象一个铁丝弯成的长脖恐龙,威武地站立着。学生们很喜欢这个有趣的实验,常常是下课了,许多同学围着不散,饶有兴致地轮流做着这个钢珠飞滚旋转的实验。有同学给这件教具取名叫“恐龙吞球”。
为了演示空气被加热后造成气流,并能推动轮轴转动的原理,我精心制作了一个走马灯。用小木条做成了一盏宫灯造型的灯笼,外表古色古香的,还镶上了玻璃。当灯笼内蜡烛点燃后,热气上升,形成气流,推动叶轮慢慢旋转起来。叶轮上粘着的图案也就随着团团转起来,煞是有趣。走马灯集观赏性、趣味性和知识性于一体,其转动原理与近代燃气轮机的原理是一样的。讲课时演示,学生既感到新奇有趣,又能悟出道理,留下较深印象,挺受欢迎。
记得那时制作难度最大的,是我们几位老师共同配合制作成的一件能演示天体星球运转的教具。我们把一个15瓦电灯泡外面涂一层红色充当“太阳”,用一个乒乓球充当“地球”,用一个小钢珠充当“月球”。设计了个由大小不同齿轮组成的简易机械装置,使月球和地球既能自转,又能公转。关键是设计好齿轮,以形成不同的转速。我们就在机务排钳工台上把厚铁皮锯成一个个按照计算的,不同齿数、不同大小的土齿轮,用小皮带连接好。把“地球”“月球”的底部分别用两根铁丝固定着,铁丝下端被焊接到连动轴上。还要装上电线等。这一套简易的机械装置被隐藏在用木板做的匣子里。匣子上面仅露出“太阳”、“地球”、“月球”。演示时,插上电源,“太阳”就发出了光,我们用手拔动着匣体,“地球”会一边自转,又同时绕着“太阳”公转。“月球”一边自转,也同时绕着“地球”公转。可比较直观地显示:地球自转一周就是一天。朝太阳的一面是白天,背着太阳的一面是夜晚。地球绕着太阳公转一周为一年。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结合,产生了昼夜交替、四季变化等。还能通过地球、月球、太阳三者运行中位置变化,来了解民间所谓的“天狗吃太阳”、“天狗吞月亮”的日蚀、月蚀产生原因。使原本比较抽象的天文学基础知识,变得简单、直观、易于理解了。这件教具有一定技术含量,教学效果也相当不错。老师们的努力取得了效果,大家积极性更高了。有一段日子里,放学后我们几个单身的老师就搬出工具,在办公室里忙开了。常常是几位男老师锯、刨、凿的忙得满头大汗,几位女老师就在一边用沙纸帮着把半成品打磨光滑。大家全神贯注,十分投入,办公室犹如小兵工厂。我们还常挑灯夜战,真有一股使不完的劲。有天晚上,连里干部会议结束后,许指导员特地带领排长以上干部来学校看我们,对老师们勤奋的工作态度给予表扬。后来二连小学经团里推荐,被评为二师教育系统的先进集体。许指导员还代表党支部参加了全师教育工作的经验交流会。再后来,我被调到团部一中工作了。
记得是我离开小山屯前一年,一个秋日下午,团里主管教育工作的谭世球股长到二连小学来指导工作。那天在学校教室前,全校十位老师与谭股长一起合影留念照了一张相,就是今天我手里相册中的那张珍贵的老照片。相片背景一排平房是学校的教室。教室前面是操场。相片中我们头上那片茂盛浓密的树叶,就是我们师生在操场周围亲手种下的榆树。我仔细端详着照片上一张张熟悉的脸胧,往事历历,犹在眼前。前排中间坐着那位穿军装的是谭世球股长,谭股长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经常深入基层学校指导工作,是我们敬重的一位好领导。四位女教师分坐在谭股长两边。后排站着我们六位男教师。十位老师中,张云富、赵文和、樊丽华三位是原农场的小学教师,教学经验丰富,工作认真负责,且能“以老带新”。李晓东老师是从四连调来的上海复旦附中六六届高中毕业生,基础知识扎实,曾在全团中学教师数学测试中获得第一名,是教学骨干。贾东兴老师是哈尔滨知青,既教主课外又教体育,而且会木工、瓦工和电工活儿,是老师中能干的多面手。张滨兰老师是哈尔滨女知青,曾在团部报导组工作过,不仅文章写得棒,而且课也上得好。有次团里组织部分学校老师到我校观摩公开教学课,就是张滨兰老师上的课。郎玉翠老师是天津女知青,她虚心好学,工作勤奋,又开朗热情。余福耀老师是参加县里英语培训后从十四连调来的上海知青,是小山屯学校第一位专职英语课教师,在当时有限的条件下,潜心探索外语教学,工作兢兢业业。照片上还有一位女教师徐月清也是上海知青,后来成为了我的妻子。那时我们这个集体中,大多数是二十多岁的青年人。在当时艰苦的条件下,大家那么团结,那么敬业,又那么乐观!在蹉跎岁月中我们虽有过迷惘,有过困惑,没有干成什么大事。但我们有过追求,有过奋斗。为了让边疆农场的孩子们能更好地学到知识,我们把全部精力扑到教学上,呕心沥血,不计报酬,奉献出我们的青春和智慧。几十年光阴,弹指一挥间。忆当年青春年少,看如今两鬓如霜。抚今思昔,心潮起伏。小山屯学校工作的五年,是我青春岁月中的一个片段,它在我一生经历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写于2008年4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