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家园

 找回密码
 请使用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9359|回复: 17

(小山屯杂忆之一) 忆小山屯学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3-26 19:35: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小山屯杂忆之一
忆小山屯学校

   电视连续剧《蹉跎岁月》里有首深沉动人的歌:“青春的岁月像条河,岁月的河汇成歌。一支深情的歌,一支拨动人们心弦的歌……”。每当听到这首能拨动人心弦歌,我总会想起自己在北大荒度过的青春岁月,往往会象老电影回放似的,伴着这首汗水和眼泪凝成的歌,眼前浮现出一幅幅当年黑土地上的生活画卷。今天当我翻阅着老相册,目光停留在三十多年前小山屯学校的一张教师合影照上时,我回忆的思绪慢慢定格在那段难忘的日子中。

   我是1968年9月从上海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二师十二团二连的,二连在当地一直叫“小山屯”。当时各连都有一个职工子弟小学。二连党支部对学校工作十分重视,陆续选调了一批知青充实到连队小学当老师,后来还创造条件办起了一个初中班。我到小山屯两年后被安排到学校教书。当时学校条件比较差,办公室挺简陋。校舍最西头一间屋一分为二,左边是男教师宿舍,右边就隔为教师办公室。办公室里用木板搭成了一个长方形的大“办公桌”,连抽屉也没有。桌子两边也是用木板做成的长条凳。桌和凳的木桩直接打入泥地固定住,不可搬移。老师们面对面分两排就座,合用那张长长的“办公桌”。桌上堆放着一叠叠老师的教材和学生的作业本。条件虽差,而各位老师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相当高。大家非常团结,十分敬业,全身心地扑到教学工作上。我们很重视教学质量,除了寒、暑假参加团部举办的教师培训班外,平时也组织教师“以老带新”,相互听课,开展业务辅导和进修。从城里来的年青老师,按照自己学生时代的回忆,组织班干部把教室布置得象模象样:白墙壁上贴上用红纸剪出的大字:“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坐在教室里,面向全世界”。还布置了“学习园地”,把学生好作业公布出来,让教室里增添了学习氛围。

  为了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我们收集了各类课外书籍,并利用回城探亲机会,买回来许多图书,办起了小小图书馆。每逢周末下午,我们把用大字抄写成的图书目录挂在办公室窗外,让学生挑选借阅。记得每当这时,四年级以上领有借书卡的小学生们兴奋地挤在窗外,小手指着图书目录,叽叽喳喳地报着书名。个子小的同学,踮起双脚,伸出双手捧过老师从窗口递出的书,小嘴乐得合不拢。常常是一人借到一本新书,就飞快挤出人堆,立在操场边忙不迭地翻阅着书中插图,旁边立马围上几颗小脑瓜,挤在一块,先睹为快。其实那个年代课外书籍并不丰富,但出生在小山屯的孩子们是第一次读到课本以外图书,书中字还认不全,翻书时那贪婪的眼神,透出强烈的求知欲望。有一年回沪探亲时,我特地买了一些新上市的薄膜型的小唱片带回小山屯。记得有男声独唱《北京颂歌》、女声小组唱《天安门前留个影》、童声合唱《我是汽车小司机》及广播体操音乐等。我们向连部借来一台留声机,李晓东和贾东兴两位老师在学校安装了扩音器,在各教室也装上有线广播。下课时,当悠扬、动听的歌声首次在校园里回荡时,孩子们仰头望着喇叭,边听边跟着唱,一张张笑脸象一朵朵灿烂的山花。从此,做广播操老师不用吹口哨,喊口令了。伴着轻快、悦耳的音乐,操场上一排排载着红领巾的学生,动作是那么整齐,神情是那么兴奋。学校里增添了不少生气。那年李晓东老师还特地从上海买来了电铃,安装在校舍中央。记得第一次下课使用时,我在办公室一扳开关,清脆的电铃声就响彻全校,学生们感到十分新奇,兴奋地冲出教室,四处张望着寻找着铃声来自何处。几位路过的学生家长也被铃声吸引过来了。从此小山屯学校再也不用敲犁片来当钟声了。

   为了进一步改变学校面貌,我们带领高年级学生自己动手挖土、和泥、脱坯,砍来树条,把原在操场边上的厕所移建至西头。还从别处挖来一批榆树、杨树栽种到操场周围,校园比以前整洁、漂亮了。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开展体育锻炼,我们决定把校舍后面一块长满野草、高低不平的空地平整出来,扩建为新的操场。老师带领高年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刨土喀啦,铲杂草,再用小推车把土块运到低洼处填起来。师生们在烈日下,挥汗如雨,干得热火朝天。连里派机务排开来一辆刮土车,帮助我们一起平整场地。经过一个多月努力,一块有200米跑道的小运动场就初具规模了。全校老师趁热打铁,积极筹划着要在这新开辟的操场上举办一场小山屯学校运动会。我们参照团部学生运动会模式,因地制宜地策划比赛项目,制订比赛规则,测量田径跑道,布局比赛场地,准备有关器材,各位老师分工负责,忙得不亦乐乎。跳高、跳远的沙坑挖好了,沙子也拉来填上了。运动场上用白灰粉划出的一条条跑道线,十分醒目。这是我校第一次举办运动会,老师们既兴奋,又有点紧张,尽最大努力把各项工作准备得周全些。各年级学生涌跃报名,积极准备着参加比赛。消息传到相邻的十四团一连小学,该校校长特地前来拜访,希望能让该校学生参加我们的运动会。我们欣然同意,两个团的两所小学从此结成了帮学对子。那年秋天,我们在小山屯联合举办了一次难忘的运动会。记得那天上午,学生们早早集合在操场边,象过节一样,人人穿上干净的衣服,戴着鲜艳的红领巾,个个显得神采奕奕。二连党支部书记许景鸿指导员代表连队领导来到了现场,给我们很大鼓励。许多职工家属围着看热闹。我们还邀
请本团一中体育老师前来指导。当全体小运动员伴随着解放军进行曲,挺着胸膛,迈着整齐的步伐进入操场时,老师和家长们情不自禁地合着音乐节拍鼓起掌来。北疆晴朗的秋日,阳光和煦。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冉冉升起,小小运动会隆重开幕了。十四团一连小运动员们表演了一套广播体操,作为本次运动会的团体操。他们整齐划一的动作,获得了全场阵阵掌声。比赛项目一个接一个进行:赛跑、跳远、跳高、跳绳、拔河……小运动员个个争先恐后,周围观众呐喊加油。鼓声咚咚,笑声阵阵,小山屯学校从未这么热闹过。一些打夜班在家歇着的职工,也被吸引过来。他们挤进人群,瞅见场上活跃着自家的孩子,乐得眉开眼笑,使劲拍巴掌,大声吼着“加油!”记得运动会进行到一半,突然停电了,广播没了声音。连里立刻调来一台“康拜因”当场发电。广播又响了,比赛热火朝天地继续下去。运动场上七年级的张彪同学十分引人注目,他在60米、100米径赛和200米接力赛中遥遥领先于其他同学,只见他跑步姿势好,步子频率快,双臂摆动有力,跑得既快又轻松。这让我们惊喜不已,发现了一个有潜力的苗子。运动会后学校趁势利导,组织学生加强体育锻炼,还对一些同学进行重点辅导。第二年,在团部一中举办的全团学生运动会上,我校张彪和张召泉两位同学,分别夺得了男子田径1500米赛跑第一名和第二名。该项目是每年全团学生运动会上重头戏,历来由实力雄厚的两所团部中学轮流摘金夺银,一般学校不敢问津。我校这次两名参赛学生居然包揽了前两名,为学校争得了荣誉,多么令人振奋啊。(未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26 19:44: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国荣 于 2019-9-10 07:03 编辑

  为了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与趣味性,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遵照上级的要求,老师们结合教材开动脑筋,动手制作教具。我们付出了很多心血,也取得了可喜成果。先是试做简单的教具:如我们把木板刨光,锯成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利用拼图的形式,向学生直观地展示一个矩形可以分解为两个三角形。根据矩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我们又从机务排保养间里找来金属的小圆块,插上一根轴,做成一个滚摆。把它悬挂在木制框架上,用手捻动滚摆,使细线缠绕在轴上,滚摆提升到最高点,再放开手,滚摆就不断地下降、上升。让学生观察滚摆的运动情况,了解物理课上讲的动能和势能的变化。我们还用缝纫机的线轴代替滑轮,串上细线。再连接一个吊着铁块的挂钩。演示利用滑轮能比较省力地吊起重物。

  我和贾老师会一点木工技能,这些简单的教具我们做得很精致,木架子都用榫铆结合,不用钉子。件件教具轻巧、牢固又美观,颇受欢迎。初战告捷,我们就琢磨着制作难度大一些的教具。贾东兴老师做的中国地形图沙盘就很有特色。他先做了个课桌那么大的镜框式木盘。再用铅笔把中国地形图的大致轮廓细心地描画在木盘上。又把好多旧报纸撕碎,放在锅里煮成纸浆。再把纸浆调上胶水,趁纸浆尚未冷却,一点一点地按照事先画好的地形图粘到木盘上。按照高度比例,粘成高原、丘陵、平原、河流等。他对照着教科书上彩色图片,反复修改着,力求做到图形准确,比例适当。待纸浆冷却凝固在木盘上后,给不同高度的地形地貌涂上深浅不同的颜色。为了防止颜色脱落,再给整个沙盘刷上一遍清漆。就这样,当一个具有强烈立体感的,色彩分明的,能清晰显示出西高东低特点的中国地形图沙盘出现在课堂上时,学生们的眼睛立刻被吸引住了,课堂教学效果很好。

  李晓东老师回忆起母校物理课一个实验,精心制作了一个同样是演示“动能和势能转换”,但更有趣味性的教具。如今回想起来,那是一个有点象现在游艺场里的“过山车”的模型。是用两根粗铁丝由左边从高向下弯成一连串螺旋形的轨道,按一定的弧度,旋转到右上方收住,右边高于左边。做实验时,老师将一颗钢珠从左边轨道滚下,钢珠飞快地沿着弯弯曲曲的轨道上下翻滚,速度越来越快,几乎化成银光闪闪的一团,伴随着一阵清脆的磨擦声音,眨眼间钢珠便冲到了右边最高点,戛然刹住,却不越出轨外,不偏不倚地落到轨道终点小圆圈内,颇有趣味。这件教具看似简单,但制作起来挺费工夫。我和贾老师找来粗铁丝,钳子等材料和工具,配合李老师按照记忆中的模型,用手工一点一点弯着铁丝。为将螺旋式轨道的弧度保持流线形,我们找来只啤酒瓶做靠模,倒也蛮有效果。最难的是钢珠从左边落下沿着螺旋轨道快速滚动冲上右边高处终点时,总是凭着惯性越出轨道,掉落地下。我们不灰心,用笨办法,一遍一遍地试,一点一点地修正着弧度。经过无数次试验、修正,终于成功了。钢珠能飞快地沿着螺旋轨道滚动着冲向终点,再也不会掉落地下了。我用木板做了个底座,刷上油漆后,整件教具颇象一个铁丝弯成的长脖恐龙,威武地站立着。学生们很喜欢这个有趣的实验,常常是下课了,许多同学围着不散,饶有兴致地轮流做着这个钢珠飞滚旋转的实验。有同学给这件教具取名叫“恐龙吞球”。
  
   为了演示空气被加热后造成气流,并能推动轮轴转动的原理,我精心制作了一个走马灯。用小木条做成了一盏宫灯造型的灯笼,外表古色古香的,还镶上了玻璃。当灯笼内蜡烛点燃后,热气上升,形成气流,推动叶轮慢慢旋转起来。叶轮上粘着的图案也就随着团团转起来,煞是有趣。走马灯集观赏性、趣味性和知识性于一体,其转动原理与近代燃气轮机的原理是一样的。讲课时演示,学生既感到新奇有趣,又能悟出道理,留下较深印象,挺受欢迎。

  记得那时制作难度最大的,是我们几位老师共同配合制作成的一件能演示天体星球运转的教具。我们把一个15瓦电灯泡外面涂一层红色充当“太阳”,用一个乒乓球充当“地球”,用一个小钢珠充当“月球”。设计了个由大小不同齿轮组成的简易机械装置,使月球和地球既能自转,又能公转。关键是设计好齿轮,以形成不同的转速。我们就在机务排钳工台上把厚铁皮锯成一个个按照计算的,不同齿数、不同大小的土齿轮,用小皮带连接好。把“地球”“月球”的底部分别用两根铁丝固定着,铁丝下端被焊接到连动轴上。还要装上电线等。这一套简易的机械装置被隐藏在用木板做的匣子里。匣子上面仅露出“太阳”、“地球”、“月球”。演示时,插上电源,“太阳”就发出了光,我们用手拔动着匣体,“地球”会一边自转,又同时绕着“太阳”公转。“月球”一边自转,也同时绕着“地球”公转。可比较直观地显示:地球自转一周就是一天。朝太阳的一面是白天,背着太阳的一面是夜晚。地球绕着太阳公转一周为一年。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结合,产生了昼夜交替、四季变化等。还能通过地球、月球、太阳三者运行中位置变化,来了解民间所谓的“天狗吃太阳”、“天狗吞月亮”的日蚀、月蚀产生原因。使原本比较抽象的天文学基础知识,变得简单、直观、易于理解了。这件教具有一定技术含量,教学效果也相当不错。老师们的努力取得了效果,大家积极性更高了。有一段日子里,放学后我们几个单身的老师就搬出工具,在办公室里忙开了。常常是几位男老师锯、刨、凿的忙得满头大汗,几位女老师就在一边用沙纸帮着把半成品打磨光滑。大家全神贯注,十分投入,办公室犹如小兵工厂。我们还常挑灯夜战,真有一股使不完的劲。有天晚上,连里干部会议结束后,许指导员特地带领排长以上干部来学校看我们,对老师们勤奋的工作态度给予表扬。后来二连小学经团里推荐,被评为二师教育系统的先进集体。许指导员还代表党支部参加了全师教育工作的经验交流会。再后来,我被调到团部一中工作了。
  
   记得是我离开小山屯前一年,一个秋日下午,团里主管教育工作的谭世球股长到二连小学来指导工作。那天在学校教室前,全校十位老师与谭股长一起合影留念照了一张相,就是今天我手里相册中的那张珍贵的老照片。相片背景一排平房是学校的教室。教室前面是操场。相片中我们头上那片茂盛浓密的树叶,就是我们师生在操场周围亲手种下的榆树。我仔细端详着照片上一张张熟悉的脸胧,往事历历,犹在眼前。前排中间坐着那位穿军装的是谭世球股长,谭股长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经常深入基层学校指导工作,是我们敬重的一位好领导。四位女教师分坐在谭股长两边。后排站着我们六位男教师。十位老师中,张云富、赵文和、樊丽华三位是原农场的小学教师,教学经验丰富,工作认真负责,且能“以老带新”。李晓东老师是从四连调来的上海复旦附中六六届高中毕业生,基础知识扎实,曾在全团中学教师数学测试中获得第一名,是教学骨干。贾东兴老师是哈尔滨知青,既教主课外又教体育,而且会木工、瓦工和电工活儿,是老师中能干的多面手。张滨兰老师是哈尔滨女知青,曾在团部报导组工作过,不仅文章写得棒,而且课也上得好。有次团里组织部分学校老师到我校观摩公开教学课,就是张滨兰老师上的课。郎玉翠老师是天津女知青,她虚心好学,工作勤奋,又开朗热情。余福耀老师是参加县里英语培训后从十四连调来的上海知青,是小山屯学校第一位专职英语课教师,在当时有限的条件下,潜心探索外语教学,工作兢兢业业。照片上还有一位女教师徐月清也是上海知青,后来成为了我的妻子。那时我们这个集体中,大多数是二十多岁的青年人。在当时艰苦的条件下,大家那么团结,那么敬业,又那么乐观!在蹉跎岁月中我们虽有过迷惘,有过困惑,没有干成什么大事。但我们有过追求,有过奋斗。为了让边疆农场的孩子们能更好地学到知识,我们把全部精力扑到教学上,呕心沥血,不计报酬,奉献出我们的青春和智慧。几十年光阴,弹指一挥间。忆当年青春年少,看如今两鬓如霜。抚今思昔,心潮起伏。小山屯学校工作的五年,是我青春岁月中的一个片段,它在我一生经历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写于2008年4月)
200926jtojjzz7m7w558w8.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26 22:08: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国荣的连续剧开始了。
    网络的事故,让发文多多的国荣再费工夫,国荣辛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27 21:38:17 | 显示全部楼层
又看到王国荣老师的美文,欣赏。集体照片认出原四连上海战友李晓东,哈尔滨战友张滨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29 10:19:0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土豆 发表于 2013-3-26 22:08
国荣的连续剧开始了。
    网络的事故,让发文多多的国荣再费工夫,国荣辛苦了。

  谢谢土豆兄和家园的各位园丁,你们辛苦了!名山家园恢复运行,真让人高兴。祝愿我们的家园兴旺和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29 10:37:12 | 显示全部楼层
吴家云 发表于 2013-3-27 21:38
又看到王国荣老师的美文,欣赏。集体照片认出原四连上海战友李晓东,哈尔滨战友张滨兰。

  谢谢家云老师!网站恢复运行,我于几天前试着将此旧帖重发了一下,后来就外出了几天。今日回来一看,发现帖子竟有两处地方缺少了大段文字,真是不好意思。刚才我又补充完整了。谢谢你的点评。你能认出李晓东和张滨兰两位原四连的战友,我很高兴。李晓东现在美国,张滨兰现在连云港。祝愿他们健康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1 20:51:2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文章,犹如岁月的河,深情的歌,深沉动人。   当年的学生,有你们当老师,既是缘分,也是幸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1 23:13:19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国荣 发表于 2013-3-26 19:44
为了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与趣味性,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遵照上级的要求,老师们结合教材开动脑 ...

    国荣兄的小山屯杂忆系列,娓娓道来,细细叙述,包含着对北大荒的深情厚谊,真是钦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2 09:22:50 | 显示全部楼层
颜逸卿 发表于 2013-4-1 20:51
楼主的文章,犹如岁月的河,深情的歌,深沉动人。   当年的学生,有你们当老师,既是缘分,也是幸运。

   逸卿兄好!又在名山家园见面了,真高兴。旧文重发,仍得好友鼓励,多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2 09:28:41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念胜 发表于 2013-4-1 23:13
国荣兄的小山屯杂忆系列,娓娓道来,细细叙述,包含着对北大荒的深情厚谊,真是钦佩!

    念胜兄好!许久未见,家园重逢分外高兴!谢谢鼓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Archiver|名山家园 ( 京ICP备13012660号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953 )

GMT+8, 2024-11-22 23:59 , Processed in 0.02283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