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堡 石予民
2018年5月到此一游。 堡(当地读bǔ)子里,是张家口堡的俗称。据史籍记载,堡子里建于明宣德年间,已经有近600年的历史。堡子里现存文物古迹达700余处,其中极具价值的重点院落93处,是全国大中城市中保存最为完整的明清建筑城堡之一。但是,存在着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堡子里却一直难为外人所知。直到2008年,堡子里才被评为省保单位。2013年成功获批为第七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1
同中国的很多城市一样(例如“羊城”广州,“牛城”邢台),张家口市在漫长的历史中同样被赋予了一个历史的特殊符号,这就是“武城”张家口。
张家口堡是长城防线宣府镇(宣化)的要塞,在明朝为阻止蒙古军队的进犯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期间三百年历次大小战争中从未失守过,故以“武城”之誉而雄冠北疆。(现今,张家口市仍有“武城街”,已有五百余年历史,为中国著名商业步行街之一。)
史书记载;“指挥张文主持营建张家口堡。”因该堡以北有东、西太平山对峙如巨口,故名“张家口”。明代隆庆、万历年间,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明廷与蒙古俺答部之间化干戈为玉帛,实现了“茶马互市”。张家口堡的功能也相应发生变化,由单纯的军事城堡演变为兼有贸易功能的边境城市。清朝末年,随着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张家口堡的经贸有了迅速发展,1909年京张铁路开通后,张家口成为通往西北的货流枢纽,张家口堡东关形成了武城商业街。辛亥革命后,张家口成为对外开放的商埠。1918年张家口商业贸易出现鼎盛。据《张库通商》记载,张家口对蒙古贸易的商号增加至1600多家,年贸易额达到1.5亿两白银。张家口被称为“华北第二商埠”。张家口堡成为中外商贾聚集之地。民国十二年(1923年),张家口的票号、钱庄已多达42家。张家口堡的商号、票号、钱庄的投资人与经营者大多是以乔氏家族为首的晋商。张家口堡也是外国商人的聚集地。张库大道的兴盛,吸引了为数众多的国外资本。据记载,民国初年,在张家口的外国商行有英国、德国、美国、日本以及法、俄、荷兰商行,总数达44家。这在当时是除天津口岸、上海洋场之外又一个外商聚集之地。
二.鼓楼 三.文昌阁 四.鼓楼城楼下门洞四通八达 六.钟楼 七.定将军府,现在是街道办事处,院子里二层楼,还有假山绿地。 九.老外“寻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