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家园

 找回密码
 请使用中文注册
搜索
楼主: 王国荣

素笺墨痕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5-3 20: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国荣 于 2022-5-3 20:20 编辑

素笺墨痕之六十三

      摸鱼儿2_副本.jpg


                                           摸鱼儿      辛弃疾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春景图.jpg
稼轩画像.jpg
  这是辛弃疾四十岁时,也就是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暮春写的词。辛弃疾自绍兴三十二年(1162)渡淮水来归南宋,十七年中,他的抗击金军、恢复中原的主张始终没有被南宋朝廷所采纳。朝廷不把他放在抗战前线的重要位置上,只是任命他作闲职官员和地方官吏。这一次又把他从荆湖北路转运副使上调到荆湖南路继续当转运副使。转运使也称漕司,是主要掌管一路财赋的官职,对辛弃疾来说,当然不能尽情施展他的才能和抱负。何况如今又把他从湖北调往离前线更远的湖南,更加使他失望。他意识到,这是朝廷不让抗战派抬头的一种表现。当同僚为他置酒饯行的时候,他写了这首词,抒发胸中的郁闷和感慨。
  上片起句“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说如今已是暮春天气,经不起再有几番风雨的袭击,春便要真的去了。这显然不是单纯地谈春光的流逝,而是另有所指的。“惜春长怕花开早”二句,揭示自己的心理活动:由于怕春去花落,他甚至于害怕春天的花开得太早,因为开得早,也就谢得早,这是对惜春心理的深入一层的描写。“春且住”三句,由于怕春去,他对它招手,对它呼喊:春啊,你且止步吧,听说芳草已经长满到天涯海角,遮断了你的归去之路!但是春不答话,依旧悄悄地溜走了。“怨春不语”,表达了无可奈何的惆怅之情。人既无计留春,倒还是那檐下的蜘蛛,勤勤恳恳地,一天到晚不停地抽丝结网,去粘惹住那像佂残春景象的杨柳飞花。以此留春,其情也太可悯了。
  下片一开始就用汉武帝陈皇后失宠的典故,来比拟自己的失意。自“长门事”至“脉脉此情谁诉”一段文字,说明“娥眉见妒”,自古就有先例。陈皇后之被打入冷宫——长门宫,是因为有人在妒忌她,她后来拿出黄金,买得司马相如的一篇《长门赋》,希望用它来打动梁武帝的心。但是她所期待的“佳期”,仍属渺茫。这种复杂痛苦的心情,对谁去诉说呢?“君莫舞”二句的“舞”字,包含着高兴的意思。“君”是指那些妒忌别人来邀宠的人。意思是说,你不要太得意忘形了,你没见杨玉环和赵飞燕后来不都是都死于非命吗?“皆尘土”,用《赵飞燕外传》附《伶玄自叙》中的语意。“闲愁最苦”三句是结句。闲愁,作者指自己精神上的郁闷。危栏,是指高处的栏干。不要用凭高望远的方法来排除郁闷,因为那快要落山的斜阳,正照着那被暮霭笼罩着的杨柳,远远望去,一片迷蒙。这样的暮景,会使人见景伤情,以至于销魂断肠的。
  这首词上片主要写春意阑珊,下片主要写美人迟暮。有些选本以为这首词是作才借春意阑珊来衬托自己的哀怨。这恐怕理解得还不完全对。这首词中当然有作者个人遭遇的感慨,但更重要的,是他以含蓄的笔墨,写出了他对南宋朝廷暗淡前途的担忧。作者把个人的感慨纳入国事之中。春意阑珊,实兼指国家大事,并非像一般词人作品中常常出现的绮怨和闲愁。
  上片第二句“匆匆春又归去”的“春”字,可以说是这首词中的“词眼”。接下去作者为这首词的主题和总线,精密安排上、下片的内容,把他那满怀感慨曲折地表达出来。他写“风雨”,写“落红”,写“草迷归路”,对照当时的政治现实,金军多次进犯,南宋朝廷在外交、军事方面都遭到了失败,国势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而朝政昏暗,那奸侫当权,蔽塞贤路,志士无路请缨,上述春事阑珊的诸种描写,不是很富有象征意味吗?作者蜘蛛自比。蜘蛛是微小的动物,它为了要挽留春光,施展出全部力量。在“画檐蛛网”句上,加“算只有殷勤”一句,意义更加突出。这正如晋朝的著名画家顾恺之为裴楷画像,像画好后,画家又在颊上添了几根毛,观者顿觉画像神情显得格外生动。尤其是“殷勤”二字,突出地表达作者对国家的耿耿中心。这两句还说明,辛弃疾虽有报国之心,无奈位低权小,不能起重大的作用。
  上片以写眼前的景物为主,下片则都是写古代的历史事实。两者看起来好象不相连续,其实不然,作者用古代宫中几个女子的事迹来比自己的遭遇,进一步抒发其“蛾眉见妒”的感慨。这不只是辛弃疾个人仕途得失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关系到宋室兴衰的前途,它和春去的主题不是脱节,而相辅相成的。作者在过片处推开来写,在艺术技巧上说,正起峰断云连的作用。
  下片的结句甩开咏史,又回到写景上来。“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二句,以景语作结,含有不尽的韵味。除此之个,这两句结语还有以下的作用:
  第一,刻画出暮春景色的特点。李清照曾用“绿肥红瘦”四字刻画它的特色,“红瘦”,是说花谢;“绿肥”,是说树荫浓密。辛弃疾在这首词里,他不说斜阳正照在花枝上,却说正照在烟柳上,这是用另一种笔法来写“绿肥红瘦”的暮春景色。而且“烟柳断肠”,还和上片的“落红无数”,春意阑珊相呼应。如果说,上片的“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是开,是纵;那么下片结句的“斜阳正在,烟栁断肠处”是合,是收。一开一合,一纵一收之间,显得结构严密,章法井然。
  第二,“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是暮色苍茫中的景象。这是作者在词的结尾处着意运用的重笔,旨在点出南宋朝廷日薄西山,前途暗淡的趋势。它和这首词春去的主题也是紧密相联的。宋江人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说,“辛幼安晚春词:‘更能消几番风雨’,云云,词意殊怨。‘斜阳烟栁’之句,其与‘未须愁日暮,天际乍轻阴’者异矣。 闻寿皇(指宋孝宗)见此词颇为不悦。”可见这首词流露出来的对国事,对朝廷的耽忧怨望之情是很强烈的。
  辛弃疾的另一首代表作《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是抒写作者对抗战的理想与愿望的。和这首《摸鱼儿》比较,两者内容相似,而表现手法上,又有区别。《破阵子》比较显,《摸鱼儿》比较隐;《破阵子》比较直,《摸鱼儿》比较曲。《摸鱼儿》的表现手法,比较接近婉约派。它完全运用比,兴的手法来表达词的内容。在读这首《摸鱼儿》时,感觉到在那一层婉约含蓄的外衣之内,有一颗火热的心在跳动,这就辛弃疾学蜘蛛那样,为国家殷勤织网的一颗耿耿忠心。似乎可以用“肝肠似火,色貌如花”八个字,来作为这首词的评语。(夏承焘,吴无闻)


春景图2.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5-3 20:31: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国荣 于 2022-5-4 06:24 编辑

  上午下楼做核酸,暖阳和煦,微风拂面。戴着口罩贪婪地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放眼望去,树木绿叶青青,落红满地。宅家一月有余,小区里许多盛开过的花儿还没来得及好好观赏,花季已悄然离去,真是“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想起辛弃疾晚春词中“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之句,于是抄录了稼轩这首《摸鱼儿》。期盼早日解封,能走出家门,开心地拥抱大自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5-8 15:38: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国荣 于 2022-5-10 08:36 编辑

素物墨痕之六十四

          咏梅2_副本.jpg


                  卜算子   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咏梅图.jpg

  
这首《卜算子》,作者自注“咏梅”,可是,它意在言外,象“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濂溪先生(周敦颐)以莲花自喻一样,作者正是以梅花自喻的。
  陆游曾经称赞梅花“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落梅》)。梅花如此清幽绝俗,出于众花之上,可是如今竟开在郊野的驿站外面,紧临着破败的不堪的“断桥”,自然是人迹绝少,寂寥荒寒、倍受冷落了。从这一句可知它既不是官府中的梅,也不是名园中的梅,而是一株生长在荒僻郊外的“野梅”。它既得不到应有的护理,也无人来欣赏。随着四季代谢,它默默地开了,又默默地淍落了。它孓然一身,四顾茫然,——有谁肯一顾呢?它是无主的梅呵。“寂寞开无主”这一句,词人将自己的感情倾注在客观景物之中,首句是景语,这句已是情语了。
  日落黄昏,暮色朦胧,这孓然一身,无人过问的梅花,何以承受这凄凉呢?它只有愁——而且是“独自愁”,这几个字与上句的“寂寞”相呼应。而且,偏偏在这个时候,又刮起了风,下起了雨。“更著”这两个字力重千钧,写了梅花的艰困处境,然而尽管环境是如此冷峻,它还是“开”了!它,“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道源);它,“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杨维桢)。总之,从上面四句看,对这梅花的压力,天上地下,四面八方,无所不至,但是这一切终究被它冲破了,因为它还是“开”了谁是胜利者?应该说,是梅花!
  上片集中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它也的确还有“愁”。从艺术手法说,写愁时作者没有用诗人、词人们那套惯用的比喻手法,把愁写得象这象那,而是用环境、时光和自然现象来烘托。况周颐说:“词有淡远取神,只描取景物,而神致自在言外,此为高手。”就是说,词人描写这么多“景物”,是为了获得梅花的“神致”;“深于言情者,正在善于写景。上面四句可说是“情景双绘”。
  下片,托梅寄志。
  梅花,它开得最早。是它迎来了春天。但它却“无竟苦争春”。春天,百花怒放,争丽斗妍,而梅花却不去“苦争春”,凌寒先发,只是一点迎春报春的赤诚。“苦”者,抵死、尽力也。从侧面讽刺了群芳。梅花并非有意相争,“群芳”如果有“妒心”,那是它们自己的事情,就“一任”它们去嫉妒吧。这里把写物与写人,完全交织在一起了。草木无情,花开花落,是自然现象,说“争春”,是暗喻人事。“妒”,则非草木所能有。这两句表现出陆游标格孤高,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逢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傲骨。
  最后几句,把梅花的“独标高格”,再推进一层:“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前句承上片的寂寞无主、黄昏日落、风雨交困等凄惨境遇。这句七个字四次顿挫:“零落”,不堪雨骤风狂的摧残,梅花纷纷淍落了,这是一层。落花委地,与泥水混杂,不辨何者是花,何者是泥了,这是第二层。从“碾”字,显示出摧残者的无情,被摧残者承受的压力之大,这是第三层。结果呢,梅花被摧残,被践踏而化作灰尘了。这是第四层。看,梅花的命运有多么悲惨,简直令人不忍卒读。但作者的目的决不是单为写梅花的悲惨遇,引起人们的同情;从定和手法说,仍是铺垫,是蓄势,是为了把下句的词意推上最高峰。虽说梅花淍落了,被践踏成泥土了,被碾压成尘灰了,请看,“只有香如故”,它那“别有韵”的香味,却永远“如故”,一丝一毫也改变不了啊。
  末句具有扛鼎之力,它振起全篇,把前面梅花的不幸处境,风雨侵凌,淍残零落,成泥作尘的凄凉、衰飒、悲戚,一股脑儿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正是由于此词运用比兴手法,十分成功,托物言志,给我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成为一首咏梅的杰作。(艾治平)

    封控时日久,抗疫仍未休。砚边觅闲趣,抄诗可解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5-10 16:52: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国荣 于 2022-5-11 06:56 编辑

素笺墨痕之六十五

       黄庭坚水调歌头_副本.jpg

                                                                水调歌头       黄庭坚

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花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
坐玉石,欹玉枕。拂金徽。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春景图_副本.jpg
  
   此词为春行纪游之作,词人采用幻想的镜头,描写神游“桃花源”的情景,反映了他出世、入世交相冲撞的人生观,表现了他对污浊的现实社会的不满以及不愿媚世求荣、与世同流合污的品德。据此看来,此词大约写于词人被贬谪时期。
  开头一句,词人采用比兴手法,热情赞美瑶草(仙草)像碧玉一般可爱,使词作一开始就能给人一种美好的印象,激起人们的兴味,把读者不知不觉地引进作品的艺术境界中去。从第二句开始,则用倒叙的手法,逐层描写神仙世界的美丽景象。
  “春入武陵溪”,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这里,词人巧妙地使用了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典故。陶渊明描写这种子虚乌有的理想国度,表现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黄庭坚用这个典故,其用意不言自明。这三句写词人春天来到“桃花源”,那里溪水淙淙,到处盛开着桃花,树枝上的黄鹂不停地唱着婉转悦耳的歌。
  “我欲穿花寻路”三句,写词人想穿过桃花源的花丛,一直走向飘浮白云的山顶,一吐胸中浩然之气,化作虹霓。这里,词人又进一步曲折含蓄地表现对现实的不满,幻想能找到一个可以自由施展才能的理想世界。
  然而“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两句,曲折地表现他对纷乱人世的厌倦但又不甘心离去的矛盾。词人采用比喻和象征手法很富有令人咀嚼不尽的诗味。
  “红露湿人衣”一句,是从王维诗句“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山中》)脱化而来,黄庭坚把“空翠”换成“红露”,化用前人诗句,天衣无缝,浑然一体。
  下片继写作者孤芳自赏、不同凡俗的思想。词人以丰富的想象,用“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弹瑶琴)”表现他的志行高洁、与众不同。“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两句,表面上是说李白不在了,无人陪他饮酒,言外之意,是说他缺乏知音,感到异常寂寞。他不以时人为知音,反而以古人为知音,曲折地表达出他对现实的不满。
  “我为灵芝仙草”两句,表白他到此探索的真意。“仙草”即开头的“瑶草”,“朱唇丹脸”指第三句“溪上桃花”。苏轼咏黄州定惠院海棠诗云:“朱唇得酒晕生脸,翠袖卷纱红映肉。”花容美艳,大抵略同,故这里也可用以说桃花。这两句是比喻和象征的语言,用意如李白《拟古十二首》之四所谓“耻掇世上艳,所贵心之珍”。“长啸亦何为”意谓不必去为得不到功名利禄而忧愁叹息。
  这首词中的主人公形象,高华超逸而又不落尘俗,似非食人间烟火者。词人以静穆平和、俯仰自得而又颇具仙风道骨的风格,把自然界的溪山描写得无一点尘俗气,其实是要想象世界中构筑一个自得其乐的世外境界,自己陶醉、流连于其中,并以此与充满权诈机心的现实社会抗争,忘却尘世的纷纷扰扰。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乳名绳权,号清风阁、山谷道人、山谷老人、涪翁、涪皤、摩围老人、黔安居士、八桂老人,谥号文节,世称黄山谷、黄太史、黄文节、豫章先生。宋江南西路洪州府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祖籍浙江省金华市。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山之祖。
黄庭坚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黄庭坚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的诗,被苏轼称为“山谷体”。黄庭坚的书法独树一格,自成一家,他和北宋书法家苏轼、米芾和蔡襄齐名,世称为“宋四家”。在文学界,黄庭坚生前与苏轼齐名,时称“苏黄”。作品有《山谷词》《豫章黄先生文集》等。(百度)

                       
黄庭坚像_副本.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5-11 10:02: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国荣 于 2022-5-13 16:06 编辑

  感觉今年春天离别的脚步是如此匆忙,上个月,灿若云霞的樱花,来不及欣赏已落英满地。为“惜春常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而感叹。今天下楼做了第23次核酸,蓦然发现小区荷塘里,不知何时,那一片碧绿的荷叶已经亭亭立于水面了,在微风中摇曳多姿。哦,初夏的倩影已悄然撩开了一角面纱。宅家一个多月,感觉时令变化快得让人吃惊。盼望早日解封,能不再错过欣赏“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景。

      小区荷塘.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5-13 16:08: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国荣 于 2022-5-14 07:50 编辑

素笺墨痕之六十六

       春望_副本.jpg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像2.jpg
   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下唐都长安。七月杜甫听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顿在鄜州羌村,去投奔肃宗。途中被叛军俘获,带到长安。因他官卑职微,未被囚禁。《春望》写于次年三月。
  诗的前四句写春城败象,包含感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全诗沉着蕴籍,真挚自然。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使人触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司马光说:“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余物矣。”(《温公续诗话》)诗人在此明为写景,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创造了气氛。此联对仗工巧,圆熟自然,诗意翻跌。“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国破”的颓垣残壁同富有生意的“城春”对举,对照强烈。“国破”之下,继以“山河在”,意思相反,出人意表;“城春”原当为明媚之景,而后缀以“草木深”则叙荒芜之状,先后相悖,又是一翻。明代胡震亨极赞此联说:“对偶未尝不精,而纵横变幻,尽越陈规,浓淡浅深,动夺天巧。”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一般解释是,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堕泪惊心。另一种解释为,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两说虽有别,其精神却能想通,一则触景生情,一则移情于物,正见好诗含蕴之丰富。
  诗的这前四句,都统在“望”字中。诗人俯仰瞻视,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视野从城到山河,再由满城到花鸟。感情则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在景与情的变化中,仿佛可见诗人由翘首望景,逐步地转入低头沉思,自然地过渡到后半部分——想望亲人。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自安史叛乱以来,“烽火苦教乡信断”,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战火仍连续不断。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这时的一封家信真是胜过“万金”啊!“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远方的惨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颓败之景,不觉于极无聊赖之际,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短发,几不胜簪。“白发”为愁所致,“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个,又叹衰老,则更增一层悲哀。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写得铿然作响,气度浑灏,因而一千二百余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历久不衰。(徐应佩   周溶泉)

      杜甫像.jpg

   杜甫(712-770)字子美,原籍襄阳。一生坎坷。其诗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被后世诗家尊为“诗圣”。有《杜工部集》。


              宅家一天又一天,核酸一遍又一遍,抄诗一篇又一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5-16 16:02:51 | 显示全部楼层
    赏读素笺墨痕,想起走进王府,玩赏之物甚多,我最喜欢挂在墙上的字,书法功底颇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5-18 16:50:58 | 显示全部楼层
颜逸卿 发表于 2022-5-16 16:02
赏读素笺墨痕,想起走进王府,玩赏之物甚多,我最喜欢挂在墙上的字,书法功底颇深。

  谢谢逸卿兄关注并留言。疫情期间终日宅家,抄写诗文,随意涂抹,消遣时间。多谢仁兄抬爱美言,在下不胜感激。请仁兄多保重,日后再相聚畅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5-18 17:01: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国荣 于 2022-5-18 18:03 编辑

素笺墨痕之六十七   
                李白诗_副本.jpg

                  李白诗《答湖州迦叶司马问白是何人》


                                      青莲居士谪仙人,
                    酒肆藏名三十春。
                    湖州司马何须问?
                    金粟如来是后身。


             李白像.jpg


     这是一首自道身世之作,约作于至德元年(756)李白途经湖州(今浙江北部靠近太湖一带)时。从诗题来看,李白是在答人之问,而且问者是一个姓迦叶的司马,迦叶本是西域天竺(古印度别称)之姓,多与佛教有关,这就极自然地引发了诗末“金粟如来”的答词,造成一种诙谐有趣的色彩;问者的姓已经很奇怪了,他问的问题则更奇怪,竟会“问白是何人”,这样一来,无疑给狂放不羁、好为大言的李白留下了可乘之机,使得诗作一开始便呈现出浓郁的浪漫气息。
       前二句自道身世,而无丝毫谦虚退让之态,从“青莲居士”,到“谪仙人”,再到”酒肆藏名三十春”,如数家珍,一一道来。“青莲”暗寓乡里(李白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居士”、“谪仙人”点出身份;而从青莲居士到谪仙人,又无形勾勒了诗人离蜀至长安(李白初至长安,便被贺知章呼为谪仙人)的行迹;“酒肆藏名”,表明嗜好,令人想见“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狂放生活;“三十春”既见出沉溺酒乡之久,又暗示出年龄:“开元十三年,白二十五岁,出游襄汉。倘以‘酒隐安陆’之年计起,则三十春为五十六七岁”(詹锳《李白诗文系年》)。以上这些内容显然是极为繁杂的,但却被诗人巧妙地囊括在十四个字中,或明点或暗示,或虚带或实描。
        由于上文已作了详细的回答,所以第三句以“何须问”三字一笔带过,结语紧扣问者的姓氏特点,直言“金粟如来是后身”,以佛自此,妙趣横生,从而在诙谐幽默的气氛中结束了全诗。
        此诗与《山中问答》同是问答体的诗作,但表现手法和风格却很不相同。《山中问答》是以不答而答的形式加深了诗的韵味,重在表现诗人的心态,风格清新淡雅;而这首诗开篇即作答,明快直捷,突出展示了诗人豪放的性格和情感,风格劲直雄健,因而,更能代表李白诗风的主要特点。


小区封控已近50天,今日下楼做第26次核酸,抗原测试已记不清多少次了,有时一天做两回。回家后翻阅旧书忽见李白《答湖州迦叶司马问白是何人》一诗,读来颇有趣意,就抄写了一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5-20 10: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国荣 于 2022-5-20 15:22 编辑

素笺墨痕之六十八


                        虞美人2_副本.jpg


                                       
                 虞美人        南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像1.jpg

  前人吊李后主诗云:作个人才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的确,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政事的亡国之君,没有什么好说的,可是作为一代词人,他给后代留下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泪文字,千古传诵不衰。这首《虞美人》就是最为人熟知的一篇。相传后主于生日(七月七日)晚,在寓所命故妓作乐,唱《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宗闻之大怒,命秦王赵廷赐千机药,将他毒死。所以,这首《虞美人》,可说是后主的绝命词了。
    这首词通篇采用问答,以问起,以答结,以高亢快速的调子,刻绘词人悲恨相续的心理活动。“春花秋月”,人多以为美好,可是,过着囚徒般生活的后主李煜,见了反而心烦,他劈头怨问苍天:春花秋月,年年花开,岁岁月圆,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完呢?奇语劈空而下,问得好奇!然而,从后主处境设身处地去想,他对人生已经绝望,遂不觉厌春花秋月之无尽无休,其感情之极端悲苦可见。后主面对春花秋月之无尽时,不由感叹人的生命却随着每一度花谢月缺而长逝不返。于是转而向人发问:“往事知多少?”一下子转到社会现实中来了,“往事”,自然是指他在江南南唐国当皇帝的时候,可是,以往的一切都没有了,都消逝了,都化为虚幻了。他深深叹惋人生之短暂无常。         “小楼昨夜又东风”,缩笔吞咽。“又东风”点明他归宋后又过一年,时光在不断消逝,引起他无限感慨。感慨什么呢?“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放笔呼号,是一声深沉的浩叹。夜阑人静,幽囚在小楼中的人,倚栏远望,对着那一片沉浸在银光中的大地,多少故国之思,凄楚之情,涌上了心头,不忍回首,也不堪回首。“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他完全以一个失国之君的口吻,直抒亡国之恨,表现出后主任情纵性,无所顾忌的个性,和他那种诚真而深挚的感情。“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他遥望南国感叹,“雕栏”“玉砌”也许还在吧,只是当年曾在栏边砌下流连欢乐的有情之人,已不复当年的神韵风采了。“只是”二字的叹惋口气,传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之感。
    “亡国之音哀以思”,由于亡国,李煜一国之主,跌落为阶下之囚,他失去了欢乐,失去了尊严,失去了自由,甚至失去了生存的安全感,这就不能不引起他的悔恨,他的追思,他对家国和自己一生变化的痛苦的尝味。以上六句的章法是三度对比,隔句相承,反复对比宇宙之永恒不变与人生短暂无常,富有哲理意味,感慨深沉。如头二句以春花秋月之无休无尽与人世间多少“往事”的短暂无常相对比。第三句“小楼昨夜又东风”,“又东风”三字翻回头与首句“春花”“何时了”相呼应,而与第四句“故国不堪回首”的变化无常相对比。第四句“不堪回首”又呼应第二句“往事知多少”。下面五、六两句,又以“雕栏玉砌应犹在”与“朱颜改”两相对比。在这六句中,“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一脉相承,专说宇宙永恒不变;而“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也一脉相承,专说人生之短暂无常。如此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将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曲曲传出。
    最后,悲愤之情如冲出峽谷,奔向大海的滔滔江水,一发而不可收。词人满腔幽愤,对人生发出彻底的究诘:“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人生啊人生,不就意味着无穷无尽的悲愁么?“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显示出愁思如春水的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这九个字,确实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表现出来了。九字句,五字仄声,四字平声,平仄交替,最后以两个平声字作结,读来如春江波涛时起时伏,连绵不尽,真是声情并茂,这最后两句也是以问答出之,加倍突出一个“愁”字,从而又使全词在语气上达到前后呼应,流走自如的地步。显然,这首词是经过精心结构的,通篇一气盘旋,波涛起伏,又围绕着一个中心思想,结合成诣和协调的艺术整体。在李煜之前,还没有任何人能在结构艺术方面达到这样高的成就。所以王国维说:“唐五代之词,有句而无篇。南宋名家之词,有篇而无句。有篇有句,惟李后主降宋后之作及永叔、子瞻、少游、美成,稼轩数人而已。”可见李煜的艺术成就有超越时代的意义。当然,更主要的还是因为他感之深,故能发之深,是感情本身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也是王国维说得好:“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这首《虞美人》充满悲恨激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一个处于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竟敢如此大胆地抒发亡国之恨,是史所罕见的。李煜词这种纯真深挚的感情的全心倾注,大概就是王国维说的出于“赤子之心”的“天真之词”吧,这个特色在这首《虞美人》中表现得最为突出,以至使李煜为此付出了生命。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李煜《虞美人》不正是这样的不朽之作吗?  (高原)

   李煜像2.jpg

   
李煜画像.jpg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因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词。在政治上失败的李煜,却在词坛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称为“千古词帝”。


  小区封控已满五十天,今天做了第27次核酸。  期盼早日解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Archiver|名山家园 ( 京ICP备13012660号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953 )

GMT+8, 2024-11-25 06:42 , Processed in 0.032539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