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阿根廷之旅 池玉燕 2018年秋,应阿根廷国际妇女诗会之邀,我作为国际诗人代表之一,参加了为期一周的“阿根廷国际诗会”。我从荷兰去阿根廷,先后在迪拜和印尼转机,最后抵达阿根廷一个地区机场。已有两位诗友在等我了。 一个多小时之后,我被送到一个原始森林般的木屋住宿区。那是一排带梯的木屋,每屋有两个房间。里面有可冲澡的卫生间,还可煮茶水咖啡等。木屋的正面是一条几十米宽的瀑布,形成溪水与河流。我们从两米多高的木屋后面的木梯上去,便是面水的“客厅”住房了。阿根廷的九月,气候还十分温暖,住在这样的环境里,犹如在原始自然区域里避暑。 但这一夜,我无法睡眠。因为手机里的一道光,接着几声铃响,驱走了我的睡意。我仿佛听到了阿根廷诗友们一直在喊我:“ChiChi,Lianzi,Chi......”
第二天清晨,我被那潺潺的流水唤醒。起来之后,阿根廷的诗友们已在木屋后的树林处等我们一起去用早餐了。这时,我们几位来自其他国家的诗友,跟着阿根廷诗友Jennie(洁妮),走上一条几十米长的铁丝木桥。刚踏上晃动的木桥时,心情不免有点恍惚。当稳稳地走到桥正中时,眺望两边独特的自然景色,突然感到骄傲:难得的机遇呀!我们的早餐厅,就在这桥对面的一个自然公园里。之后我们每天都到这里用早餐。 这次诗会,有来自美国、巴西、印尼、荷兰及全阿根廷诗人近50人。当日会议交流主要以英语为主。大家以多元文化为主题,探讨新世纪的诗学与文学创作的主题、多元文化的并存,以及新世纪诗学的方向。那一日,就在与阿根廷国内诗人的交流研讨会上,我遇见了一位祖上从德国移民阿根廷的诗人。当她得知我来自欧洲荷兰时,便主动过来与我交谈。当时她竟自然地用德语向我问候,我在惊讶中也干脆用荷兰语回答。
就这样,我们彼此像久别重逢的老乡似的格外亲热。真没想到,在千万里之外的南美洲,能遇见不曾相识却一见如故的阿根廷诗友。她讲德语,我说荷兰语,不知哪来的语言灵感,竟然毫不阻碍双方的交流。据说,这位德国后裔的阿根廷诗人,就是二战后移民阿根廷的第三代后裔。德语、西班牙语都是她日常生活的的主要语言。 这原始森林木屋边的河水,日夜流淌,自上而下,穿过岩石,在潺潺中勇往直前。第二天早餐后的木屋阳台上,阿根廷诗友Hugo(霍厚)在会议出发前便已冲好了马黛茶,等着诗友们前来茶叙。从不曾喝过马黛茶的我,在这短短的几天里很快迷上了这儿。这时,诗友Jennie把早餐食物放到桌上,对我说: “好好吃早餐吧,午餐要到1点以后,晚餐更是10点以后才开始。这是我们这儿的习惯。”见我向她要她手中的马黛茶,又好奇地问:“好喝吗?” “好喝,”我说,“好像已习惯了。一看见你们喝,我就想喝。” 我还告诉她这种茶有消寒祛湿作用,喝了之后不仅很舒服,还能让一个来自异国他乡的人消解水土不服的感觉。
第三天,迎接我们到访的情景是这样的:这个学校30来个学生,两位老师,像是一个综合性的大班。学生年龄大小不一,其中还有三位16-17岁的年轻妈妈,背着吸奶的婴儿来上课......据了解,在阿根廷的山区,这种班级模式很正常。在山村校园不远的村落里,我们还能看到,几处小木屋,如西欧的农具房一般大小,里面有电视及厨房,外面停有小车...... 看样子他们的生活什么也不缺,外边有的是空间呀!整个国家从南到北只有一条高速公路,除了几个城市外,其余的乡村基本还都是泥路。即令如此,人们的脸上仍然闪现着知足的喜悦!再瞧瞧,那五六岁的孩子,手里还拿着手机在玩耍,他们的脸上也都充满幸福和快乐。
又是一天,我们去参观了几所高校(HighSchool),每位来宾都要给学生们讲几句话,给以鼓励和期望!万万没想到是,每次当我用英语讲完几分钟后,总会有众多的学生蜂拥而上,并排着队要我签字或合影。此刻,他们不叫我姓名,干脆叫我“China,China!”其中还有几位女学生,竟然过来告知我,她们想将来到中国去留学。 我立刻回应:“欢迎,欢迎!”其实我已作过自我介绍,我是中国人,但移居荷兰已经几十年了。我在发言之后,教他们学了几句中国话:“你好吗?谢谢!再见!”学生们兴致高昂地也跟着学说:“你好吗?谢谢!再见!”这让人动容的一幕,深深地留在我阿根廷之行的记忆里,难以忘怀。当我们离开那所学校时,还远远听到他们还在那里呼唤:“China,China......”可见他们对中国是何等地向往。
近些年来,由于文学诗歌研讨交流之因缘,我到过几十个国家。而如此令人感怀的零距离接触、交流和体验,则唯此一次。 感谢阿根廷的诗人朋友们!他们个个都那么热情,人人都那么关怀备至。在那短短的一周里,我觉得像是回到本属一家的宗亲大家庭里,终身难忘。 这儿的人,是那么地热情友好!这儿的山水、森林以及花草,是那么碧绿、纯青!到处能看到野生小动物的行走痕迹,随时可聆听鸟雀蝶蜓在空中鸣唱的梵音。一大片一大片原始森林散发出浓浓的大自然气息,还有那世界七大瀑布之一的Iguazu Water Falls(伊瓜苏大瀑布)发出的轰鸣......当我身临其境时,不由得感到一种置身仙境般的震憾...... 再见了朋友,再见了阿根廷。但,我好想还能再来!
作者简介
池莲子,欧洲华文笔会会员,作家、诗人。原名池玉燕,祖籍中国温州,1985年移居荷兰。曾在厦大攻读中国现代文学、民俗学及中医学专业。历任欧华《南荷华雨》双语小报主编、荷兰“彩虹”中西文化艺术中心创会主席、“莲静中医保健中心”中医师、世界诗人大会永久会员。1980年开始文学创作,著有小说集、散文集、诗集、双语诗集、论文集等共十多种。2017年起,被授予“中国诗歌春晚-欧洲会场”文化传播大使。作品入编《海外华文文学史》《世纪诗集》及国内高校教材并多种海内外文选合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