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家园

 找回密码
 请使用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2459|回复: 1

圣城(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2-25 08:32: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圣城(二)
耶路撒冷古城与现代的分界线,就是那座洞开四门的城垣。远望古城位于犹地亚山群峰之巅,始建于公元前三千年左右,迦南人从阿拉伯半岛迁徙至此,当时是以部落形式定居。公元前两千年后,耶布斯人在此首次修建城堡,命名为“耶路撒利姆”;而阿拉伯人则称为“古德斯”,即圣城之意。“耶路撒冷”名称的由来,是希伯来人的称呼,“耶路”是城,“撒冷”是和平,也就是和平之城。
公元前一千年左右,犹太王国创始人大卫征服此城,始作都城,称为“尤罗萨拉姆”。公元前586年,新巴比伦王国攻占耶路撒冷,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下令驱赶犹太人,强行迁至巴比伦,史称“巴比伦囚虏”。公元前198年,耶路撒冷并入亚历山大大帝麾下、建立塞琉古王朝。公元前63年,罗马人占领这里、后来阿拉伯哈里发和埃及哈里发先后占领此城;这座象征“和平”的城堡,从始建之初就从没有停止过战争。
如今,这座保存完好的古城,为十六世纪初、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所修建,也是当时行省首府。1917年之后,被英国占领,该城仍为首府。二战后、1947年联合国决议确立耶路撒冷为国际城市。自此、从以色列复国开始,历经五次中东战争;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后,约旦控制了旧城及其东北地区,以色列则占领了新城。时至第五次中东战争之后,以色列占领了耶路撒冷的新城与旧城,并将首都迁址该城。如今、古城城门均被封死,仅留四门、即雅法门、大马士革门、锡安门和狮子门,其方位就是城门所指的方向,可见当时测绘技术的精湛。城内的街道依然是当年的罗马式城垣布局,老街是有顶棚的商业街,石板路铺就的窄巷还原了十四世纪的风采。
走进古城, 旧城区由一道14米高的城墙围住,耶路撒冷的主要宗教胜迹云集于此。旧城内的老街分南北、贯东西,一条十字街将老城分为四块。东北为穆斯林世居,西北则是基督教教民,西南为亚美尼亚人住所,东南是犹太居民区。城内的犹太人信奉犹太教、基督教民信奉基督教;而穆斯林信仰伊斯兰教。面积仅有一平方公里的耶路撒冷古城,三教并存,同为三教源头是巧合,还是上帝的安排,无从可考。
如今、成千上万的信徒,像潮水般涌入耶路撒冷。那虔诚的朝圣场景,就像一幅色彩斑斓的艺术作品,不同种族、各色人等汇聚于古老的街巷,也要尝试苦路的艰难,拜谒哭墙的伤感。

耶稣受难的经过,发生在两千年前,那天是周五,耶稣及门徒在耶路撒冷城锡安门外,门徒马克家吃罢晚餐(最后的晚餐),去城郊橄榄山上的克西马尼园传道。当夜、其门徒加略人犹大以三十块银币将耶稣出卖,耶稣就在当天夜里,被非法逮捕,随后遭到非法刑讯和审判。
当年、耶稣是以叛逆者、政治重犯的身份接受审判。正义与邪恶之间,没有调和的余地;当耶稣为维护真理彰显道义之时,长老们诬蔑的声浪,淹没了正义。自古以来、以法律维持公道的公正,似乎不属于受审者,罗马总督、本•丢彼拉多是法庭执行官,当即判处耶稣死刑、并令其背上十字架,徒步赶赴刑场。
《以赛亚书》第53章中陈述苦路时诉诸笔端的不仅是悲悯,当时耶稣背上十字架,是承担起全人类的罪责,面向死亡。第一站起点,如今已改建为一所小学校园。耶稣背负沉重的十字架,走进狭窄的街巷,几次摔倒,又几次重返苦路,这段苦难的历程是为天下人的罪孽赎罪,这就是信仰。千百年来、虔诚的信徒们前仆后继前来哭拜苦路,是在祈祷圣灵、还是返璞归真?在追索礼拜圣灵的道路上承受洗礼。
耶稣背负十字架第三次跌倒的地方,如今是个小商品市场,也是苦路的第九站。这里是岔路口,继续直行就是耶稣受难的第十站圣墓教堂,被人剥去衣服钉死在十字架上。
不知为什么,我们团队随着拥挤的人流转向另外一个路口,穿过一道拱形的门洞,面前是一片广场。此处就是犹太教徒最重要的圣地,保存至今的遗迹,只有一面高墙。公元前37年,犹太王国大希律一世在此建造一座圣殿。那是建在所罗门圣殿废墟上的再现辉煌。好景不长,伴随希律王朝的覆灭,犹太王国已不复存在;公元70年,圣殿毁于战火,当时、古城被罗马提图斯军团管控。战后其遗迹仅剩下一段12米高的残墙,流落到世界各地无家可归的犹太人,不远万里前来拜谒,世代传承,这里便以“哭墙”闻名于世。
以色列人占领耶路撒冷后,发誓决不废弃“哭墙”。1967年拆除“哭墙”附近破败的街区,残墙前面成为宽阔的广场。然而、重建圣殿并非易事;如今、耸立于圣殿山上的穆斯林金殿,是现存最古老的圣殿,比麦加的大清真寺还要早。公元636年,耶路撒冷被哈里发欧麦尔攻占,他的继承人之一阿卜杜勒•马利克在犹太人圣殿遗址上建起了一座八角形的清真寺,耸立于圣殿山上的金顶大寺,如今、已成为穆斯林心目中的圣殿,每年前来拜谒金殿的信徒数以万计。
所谓“哭墙”就是一段圣殿废墟下的基础墙,在圣殿地基附近还建有一座犹太教堂和一座拉比学馆,馆内藏有大量犹太人文献。犹太人拜谒“哭墙”的场景令人震撼。放眼望去广场前拥挤的人流涌向哭墙,
静观站立在墙边悲泣的犹太人已是泪流满面,还有些人往墙缝中塞纸条,为流落在远方的亲人祝福。此刻、一群犹太人列成方阵,他们头戴白帽、身披白袍,躬身施礼拜谒哭墙,追忆在大屠杀中死难的同胞;这里
云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犹太人,看似寄托哀思,实则是一种无声的抗争,彰显出犹太人民族自信的凝聚力。
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皆为信仰宗教,崇拜一个神就是上帝,阿拉伯地区的基督徒也称上帝为安拉。三教特征、均有其历史性,不沉湎于对宇宙流变循环的思考,以上帝创世纪的原点出发,主导世界万物的因果关系,人类生活归于无限循环的圆,令信徒期盼来世。三种宗教均有其伟大的先知,出现在不同历史时期,均为神秘色彩与现实社会完美结合的产物。三教的传承经典给予人类的福音,有其感化人类共同的基础伦理观念,上帝旨意人寰、感化人类、传道者与信徒之间被使命感连在一起。
基督教是从犹太教中派生出的宗教,一本《旧约》演变为《新约》的过程,不仅是信徒对神之子耶稣的认同,也是教派纷争的最终结果。基督教派在认同耶稣的前提下平息诋毁,达成共识;信仰基督给信徒带来福音,并非健康或利禄、乃至功名,而是看待事物的观念发生了质变,信仰的力量使肉身与尘世之间的矛盾转化为平和的承受,从教义中体会到生命的意义在于求得死后永恒的幸福。
登上圣殿山,那是穆斯林庄严的圣地。公元636年,耶路撒冷被哈里发欧麦尔攻占,他的继承人阿卜杜勒•马利克在遗址上建起一座八角形清真寺,为遮盖先知穆罕默德梦境中的那块岩石,大寺名为“岩石圆顶寺”。当时进入神殿必须是穆斯林、否则禁止入内。比如十九世纪法国旅行家皮埃尔•洛蒂、曾有在殿内散步的特权,只因他获得了耶路撒冷帕夏的特许。
如今神殿对外开放,每周五“祈祷日”除外;步上台基视野开阔,极目望去平展的青石板铺就出正方形的殿基,那就是圣殿山的基础。曾几何时此处争夺极为惨烈,不同教派认定圣殿山为神居之所,几次在废墟上重建起圣殿,又几次毁于战火。“岩石圆顶寺”已成为穆斯林的传统圣地要早于麦加,根据穆斯林的经典《古兰经》记载,穆罕默德曾在圣殿广场上降临,去会见易卜拉欣、穆萨和耶稣(耶稣的身份在经中叙述,只是一位先知)。伊斯兰教的重大节日并不在此举行,如传统纪念先知穆罕默德诞辰的“圣纪”及“开斋节”,在圣殿山下面的“艾格撒清真寺”举行,此寺规模仅次于八角金殿、始建于同期。
从圣殿山下来重返苦路,回到第九站的窄巷,直行便是圣墓教堂。耶稣死在十字架上的画面,在那座教堂里都会看到,而此处是耶稣受难的原址。基督教朝圣者的人流涌入圣墓教堂,有种无形的感召力簇拥圣徒前行。
圣墓大教堂由君士坦丁大帝的母亲圣海伦娜生前开始兴建,其规模宏大,阴暗的厅堂内,髑髅骨铺在圣墓十字架周边,墓前的长队里三层、外三层盘曲在厅内令人窒息。遥想当年耶稣断气后的场景,似乎唤醒了围观徒众、那麻木的身心;百夫长后悔不及,教徒开始觉悟,懦弱的教民鼓足勇气上前认领耶稣的遗体,耶稣之死带来的转机不仅此而已,两千年之后、亿万徒众虔诚的礼拜,一部《新约》散发出仁爱共享寰宇。
圣墓教堂的地位,在基督教各教派中具有高度统一的认同,其意义并不在于耶稣钉死在十字架上,而是三天后在此复活;超越死亡的能力,让耶稣重返圣坛,奠定信仰的生命力。
临近中午的艳阳高照城垣,城门前的广场似乎还原了史前的场景,一切如旧街巷人流窜动;立于街前,飞驰而过的轻轨公交车,将时空定格在二十一世纪。   
抬眼望去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压向古城,犹如华光异彩的锦缎维系在古城周边,展现出一种超越现实的神圣。古今传承、文脉相通,也许信仰是人类文明的源泉,如涓涓细流滋润心田,似乎在“亲与善”之间可化解所有纷争;然而、近在咫尺的圣战却连年不绝,令三教圣地每每都要在隆隆炮声中恭祝“复活”。

中东游以色列之五、圣城(二)
作者、燕然搦管
2018年10月21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2-28 21:34:49 | 显示全部楼层
史历曾经震宇寰,
文化发展有名传。
可惜断代遭磨砺,
残垣断壁映史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Archiver|名山家园 ( 京ICP备13012660号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953 )

GMT+8, 2024-11-25 06:35 , Processed in 0.01695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