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如何点评隋文帝 洪 水
隋文帝杨坚是隋朝的开国皇帝,被很多人认为是一位比较有作为的君主。 他即位后,“自强不息,朝政孜孜”,上朝议政经常要忙到靠人送饭到廷上;锐意改革,创立三省六部制,行政机构“存要去闲,并大去小”;改革府兵制,实行“兵农合一”;废除辟举制,实行科举考试;修订开皇律,编定户口,施行均田,改革货币,开筑广通渠(即早起的大运河);生活节俭,食不重肉,不用金玉饰品…… 经过短短几年的励精图治,隋朝很快进入强盛时期,“人庶繁盛,帑藏充实,虽未臻于至治,亦足称近代良主”。 但是,对于这位创造“开皇之治”的皇帝,开创“贞观盛世”的唐太宗李世民却有独到看法。 《旧唐书》记载,贞观四年秋,太宗与几位近臣议政。太宗问:隋文帝是个怎么样的君主?房玄龄回答:他约束自己,使言行符合于礼,辛勤思考政事,可算一个励精图治的君主。 太宗说:你们看到了他的一个方面,而不了解他的另一个方面。此人本性极其明察而内心并不贤明。内心昏昧,察事理就不能都通达;极其明察,就会临事多疑。他靠欺骗孤儿寡母得到天下,认为众臣不可信任,凡事都由自己决定,虽然精神劳累、身体受苦,处事却未能都有道理。朝廷的臣子了解皇帝的这种心理后,自然不敢直言。自宰相以下,接受皇帝的命令就行了。 太宗说:我不认为这样做是对的。以天下事物之广,难道可以凭一个人的思考独自决断?朕将选用天下的人才,要求他们完成任务,使他们各尽其用。这样做,也许可以达到政治的清明和安定。 同时,太宗诏命官吏:天子的诏令,如果不适合于时世,就应当坚持上报,不得顺旨施行。 应该说,唐太宗从为君者治天下的角度,看到了隋文帝统治时期的致命不足。为什么隋文帝会弃杨勇而立矫情饰诈、内陷母后、外结朝士的杨广为太子?为什么隋文帝会弃高熲、虞庆则、史万岁等功臣故旧不用而独信满朝文武都知道的奸臣杨素?根子就在唐太宗归纳的问题上——猜忌苛察,当然就会对谁都不信任,什么事都亲力亲为。 心明才能眼亮。唐太宗不仅深刻分析了隋文帝治国的重大缺陷,更重要的是他深刻吸取了隋文帝的教训,尽力做到本性明察且内心贤明。 他在位23年,虚心纳谏,广招人才,长孙无忌、杜如晦、房玄龄、高士廉、尉迟敬德、萧瑀等名臣陪伴左右,凌烟阁挂了24位名臣的画像。特别是,他深信不疑地起用魏征,更充分说明了心胸。 魏征原是李建成的得力干将。玄武门之变之后,李世民不计前嫌,大胆招揽魏征。魏征屡屡犯颜直谏,李世民都能真心相容、相用,不愧是一代明宗。 《隋书》说隋文帝“天性沉猜,素无学术,好为小术,不达大体”,所以“故忠臣义士莫得尽其竭”。毛泽东曾在旁批注四个字:“蕴藏大乱。” 历史亦充分证明了这个判断。杨广登基三年后,隋文帝一手创造的强大隋朝迅即灭亡。隋朝的短命,一个重要原因是杨广的暴政所致,但隋文帝的“排兵布阵”也不幸埋下了导火线。
原载2020年11月10 日 解放日报▪文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