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冯绪杰 于 2021-1-15 19:11 编辑
那年带队去沈阳参加企业间的管理交流会议,期间主办方安排我们去本溪水洞游,第一次浏览神秘的地下溶洞,目睹地下暗河的神奇,填补了自己地理知识的匮乏,更增加了对祖国名山大川游览的欲望。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咱不敢不读,而游历却难望古人其向背。 乘大巴车从沈阳来到本溪东大约三十公里地方。七月份的本溪山川植被极好,到处郁郁葱葱,层峦叠嶂,树木高耸,少见荆棘,一条蜿蜒曲折的公路,依着俏丽的山峰,伴着潺潺的流水,一条太子河环绕贯穿景区,河中群鸭戏水,岸边牧牛悠闲,河畔草地繁花似锦,水中映出倒影山川,恍惚间像是到了江南。著名的本溪水洞就在这座山里,山不算太高,更谈不上险峻。一大块修葺平整的停车场熙熙攘攘,不远处的水洞洞口坐西朝东,迎风而立,洞口上镌刻着《本溪水洞》字样,出自高官薄一波的手笔。 由于不是周末,游人不多,进的洞门,一丝冷气扑面而来,不宽的通道泥泞湿滑,几十米后,眼前豁然开朗,巨大的空旷场地犹如音乐大厅的棚厅,目视可容纳千人,站在中央感到飒飒冷气,叮咚的水声伴随着游人的呐喊,四周笼罩着回声不绝。前行是水洞的地下河,右边是旱洞,欲一窥全豹必将先进旱洞。旱洞内怪石林立,高低错落,弯腰跨步举步维艰,四周岩石缝渗出的水,令脚下湿滑。两百余米长的旱洞相对狭窄,洞穴高低错落,洞连着洞,曲折迷离,洞洞相连,在幽暗的灯光下,展现出无限的神秘感和美感。有些地方要弯腰才能通过,故此旱洞也被称之为“弯腰洞”,我此时的感觉似乎进入了焦庄户的地道。地下溶洞是可溶性岩石因科斯特质作用所形成的地下空间,经过千百万年的积淀,渐渐地形成钟乳石、石笋等,随着时间的推移,洞顶的钟乳石与底下的石柱相连,形成了奇特的景观。由于石灰岩发生岩溶作用,便在地下形成溶洞,地表水也会顺着溶洞流入地下,而石灰岩在水和二氧化碳的风化作用下,不断溶解,使洞穴加深、延展,就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地下景象。 从旱洞出来乘船进入水洞,因水洞内寒气逼人,故此上船前每人配发一件棉大衣。一条舢板大小的船载着六七个人,沿着清澈的地下河水徐徐向前进发。我怀着好奇的心情,憧憬着前面深邃远方的模样。随着游船悄无声息的前行,水面上的洞顶忽高忽低,前面的水路时而狭窄,时而宽阔。地下河的两边无数大小不一的钟乳石翩翩林立,奇形怪状,如真似幻,虚无缥缈,近在眼前。这边钟乳低垂,那边巨岩抵顶,宛若一尊尊活灵活现,宛如大雄宝殿里的五百尊罗汉,形态各异,慈眉善目、面目狰狞、嬉皮笑脸、正襟危坐,任你想象,穷你思维。其中有一尊钟乳滴成的一尊巨大石象,大耳双垂,憨态可掬,如弥勒再现,他在“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令人拍案叫绝。游弋在水洞的河道上,河水清澈见底,用饮水杯㧟上一杯,端起来仔细观看,杯中看不到一丝杂质,入口冰牙,有“农夫山泉有点甜”的感觉,如果用它煮沸烹茶,定为饮中上品。 小船静静地向前,仿佛进入龙宫仙境,不知四海龙王那位在此主宰?水面四周,各种造型的钟乳石在灯光的折射下美轮美奂,洞顶和岩壁的钟乳石多沿裂隙成群发育,呈现各式物像,自然生长的石笋、石柱,千姿百态。水洞的开发者们根据这里钟乳石不同的神态,各自的像型特征,取了不同的名字,如:竹笋冲天、十八罗汉、南海观音、银河潮涌、宝莲神灯……,不胜枚举。它被誉为:“北国一宝,天下奇观”实至名归、 据介绍,水洞有五千八百米的深度,目前刚刚完成两千八百米的开发。这里常年恒温大约摄氏十度左右,冬暖夏凉。水路弯弯,清澈见底,徜徉其间,游船晃晃,四周霓虹异彩,在魔幻般灯光的映射下,水面油光溢彩,两岸飞泉迎客,秀色可餐。随着小船的划动,四周闪烁着璀璨的光芒,令人仿佛置身于仙境。在梦幻般的世界里,神秘、惊叹、情趣盎然。洞中掠过的微风,轻抚脸颊,一种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感觉油然而生。四周钟乳奇观是岁月用她的妙手,一笔一笔雕琢而出,令后人赞叹不已。此次欣赏水洞之大、水洞之长、水洞之深,不禁让我想起:“钟乳奇峰景万千,轻舟碧水诗画间,钟秀只应仙界有,人间独此一洞天”诗句。用这首诗来形容我的所见、所闻,是再恰当不过了。 出得洞来,感受阳光,恍如隔世,重回人间。回眼望去,这山,这水洞,天生造就了北方特有的豪迈和南方灵动的精巧,目睹了沧海桑田巧夺天工的演变,且丰富了地质知识。这个感受远比此次会议所得更多。 草稿于1996年完稿于2020年8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