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家园

 找回密码
 请使用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3648|回复: 9

开会啦之八十四 好个老太太——读予民兄《好个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4-16 17:26: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开会啦之八十四
                 好个老太太—读予民兄《好个屁》

                   张念胜
      这位老太太对知青上山下乡运动早就有如此精辟的评价:“好个屁!”
      真是伟大!好个老太太!
      她老人家是个伟大的政治家!在当时人妖颠倒是非混淆的革命年代,她敢于如此直言,真是大义凛然大气惊世。当年,谁敢出来说一个“不”字?连个屁都不敢放;谁敢出来斥之为“好个屁”?不打得你屁滚尿流!
      她老人家还是个伟大的预言家!对于这一场轰轰烈烈的伟大革命运动,那么早早就能预见其结果,就是那几个著名的不满意:家长不满意;知青不满意;农民不满意;国家也不满意……,历史更不满意——“好个屁!”
      她老人家更是个语言家!凭我粗浅见识,记得只有伟人以屁入诗词,只有郭大家赞赏注释。啊,那么这位老太太的语言是如此精妙、如此恰当、如此概括、如此深刻,一言说了一个伟大的运动——“好个屁!”
      我们是好个屁运动的当事人,当年我们没有也不可能领悟到如此至理真谛,但是,事到如今,我们可千万不能把这个好个屁的运动说好了。那就太对不起这段历史,对不起自己,也对不起这位伟大的老太太!
      好个老太太!真是伟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16 17:29:23 | 显示全部楼层
足迹实录之十四
                                    “好个PI!”
    从兵团回沪探亲,受托捎信、带东西,串过不少荒友家的门。有两家的老母亲给我留下的记忆永远难忘。一位是从街道上退下来的,有文化,说话不落伍。听完我说的情况,很高兴。她跟我念叨最多的一句话是:当时送小人(上海话;孩子)上山下乡,阿拉老(上海话:很,非常)积极的。有点“跑题”,不知所云,不解其意。另一位从纱厂退休,是解放前童工出身的产业工人。我照例夸了我们团我们连一通,各方面怎么怎么好。工人老太太听完,面无表情,直卜愣登地蹦出三个字:“好个PI!”我一下子闷(上海话:愣,懵)住了,不知说什么好,只能等着老太太下一句话:“再好,能有上海好啊?”也是,什么地方能比得上大上海啊!还是工人大老粗实在,怎么想的怎么说,不来半点虚的,最实事求是。
          石予民(2010年1月23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16 17:33:42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念胜 发表于 2013-4-16 17:29
足迹实录之十四
                       “好个屁!”
    从兵团回沪探亲,受托捎信、带东西,串过不少 ...


    我仅是借题发挥,有感而发,与予民兄立场观点无关,文责自负。

    特此说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16 17:35:11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土豆回帖:
    念胜短文犀利,把个上海老太太冠以两个“伟大”,三个“家”。
    伟大走下神坛,伟大回归常识,伟大就在人间。
    家就是你,家就是我,家就是家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16 17:37: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张念胜 于 2013-4-16 17:57 编辑

引用颜逸卿在2010-1-29 23:02:00的发言:
    老太太没把予民大哥当外人,也是借题发挥,将心里积压的不满宣泄,不料一语惊人,道出至理真谛。
    其实,当年此类声音并不鲜闻,尤其是家长、长辈们,可谓怨声载道。

    以下我的回帖:
    老人见多识广,自然明白世道。
    那年“学潮”,大批游行学生聚集我家门前的小街(我家离当时在外滩的市政府十分钟的路),母亲为他们烧开水蒸馒头,还不断地劝他们回去读书,说要相信党和政府。我说,你这是在帮助朱(镕基)市长做工作,她说,他们还是孩子。真担心他们回去会怎么样呢?
    怎么样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16 17:55:42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念胜 发表于 2013-4-16 17:35
念胜短文犀利,把个上海老太太冠以两个“伟大”,三个“家”。
    伟大走下神坛,伟大回归常识,伟大 ...

    窦兄所言妙,读来见识长。人间有伟大,你我论家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16 22:41:5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独裁年代,敢怒不敢言。一言堂。国家的灾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17 22:36: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张念胜 于 2013-4-17 22:40 编辑

引用颜逸卿在2010-1-29 23:02:00的发言:
    老太太没把予民大哥当外人,也是借题发挥,将心里积压的不满宣泄,不料一语惊人,道出至理真谛。
    其实,当年此类声音并不鲜闻,尤其是家长、长辈们,可谓怨声载道。

这是我的回帖:
    老人见多识广,自然明白世道。
    那年“学潮”,大批游行学生聚集我家门前的小街(我家离当时在外滩的市政府十分钟的路),母亲为他们烧开水蒸馒头,还不断地劝他们回去读书,说要相信党和政府。我说,你这是在帮助朱(镕基)市长做工作,她说,他们还是孩子。真担心他们回去会怎么样呢?
    怎么样呢?

    谢谢颜兄、开心者兄的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25 09: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颜逸卿 发表于 2013-4-16 17:55
窦兄所言妙,读来见识长。人间有伟大,你我论家常。

    颜兄:“人间有伟大”,说得好!
    沧明兄:“在独裁年代,敢怒不敢言。一言堂。国家的灾难。”一语中的!
    谢谢二位仁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25 11:05: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宋宝安 于 2013-5-25 11:07 编辑
张念胜 发表于 2013-4-16 17:35
老土豆回帖:
    念胜短文犀利,把个上海老太太冠以两个“伟大”,三个“家”。
    伟大走下神坛,伟大 ...

    老百姓的孩子起名叫“大伟”的多,多是企盼将来颠倒过来——“伟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Archiver|名山家园 ( 京ICP备13012660号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953 )

GMT+8, 2024-6-17 11:44 , Processed in 0.023301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