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韵痕(116) 秦淮遐思
朱自清写《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是1923年,那时秦淮河的水还是“冷冷的绿着。任你人影的憧憧,歌声的扰扰,总像隔着一层薄薄的绿纱面幕似的”。可是我1966年到南京时,秦淮河已污浊不清了。 1985年以后,政府拨款修复秦淮风光带,河疏通了,水清了,有船了,游人又可以乘船游河看景了。以秦淮河为中心,还有一些名胜古迹。有这么多的好去处,使我也有些眼热脚痒,要旧地重游。 我又去了南京。一天雨霁天晴,我一踏进夫子庙广场,顿觉面貌一新,昔日破旧的商舍已无影无踪,代之而起的,是一色的“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的明式建筑。夫子庙也修饰一新。庙侧开设了东市西市,专售文房四宝、工艺品等,使人有不愧文化名都之感。转到庙后是夫子庙小吃街,人们饶有兴味地品吃各种小吃。 我匆匆地转了一圈就来领略船游秦淮的风情。买票登上一艘带篷的小船。见能坐七八个人,中间放了茶几,虽不豪华,却也舒适。但不知是不是朱自清坐过的那种“七板子”。船一启动,导游小姐告诉我们,这一段秦淮河叫月牙池,也叫泮池,是当年赶考举子洗笔的地方。南面的影壁长110米,是中国之最。与影壁相对的六角飞檐亭子,叫聚星亭,始建于明朝万历14年,涵义是“群星毕集,人才荟萃”。西边的桥叫文德桥,阴历11月15日夜间,在桥上看月亮的倒影可以看到奇景,桥把月亮分开,桥东桥西各一半,故叫“半边月”。《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到此看月后写过一首诗:“天涯羁旅客,此夜共婵娟。底事秦淮水,不为人月圆?”成了著名的“秦淮分月诗”。 说是游秦淮河,并没有像朱自清当年那样沿河走很长的路,经过什么关,什么渡,什么桥,只在月牙池里转了个圈,心里自然有些怅然。这时注意到河水,仍然是污浊的。据说清一次水要花不少钱,所以水质较之过去虽有所改善,但仍然不如人意。我想当年朱自清游秦淮河如果这般污浊不清,是绝对写不出那么隽永的散文来的。 (原载于《福州晚报》1996年11月1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