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成为跛脚教育 耿元生
前一段赶一篇稿子,所以晨练也没有能坚持天天进行,QQ空间也有一段时间没有更新了。但是晚上看书还是一直在坚持。前一段先看了《朱自清散文精选》,后又看了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最近一直看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的《朱自清散文精选》,该书收录了朱自清先生的85篇散文。其中有“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背影”、“荷塘月色”、“春”等脍炙人口的名篇,有“威尼斯”等记录1931年留学英国并漫游欧洲的见闻,有“文言白话杂论”等关于新文化运动的思考与见解。涵盖面很宽,在形式上有游记、随笔、杂感,在内容上或状物绘景、或谈文论学、或时评议事。包括了朱自清先生代表性的散文。所以一直在翻阅,有的还看了不止一遍。
涉及面很多,不可能一一说点感想。在“教育的信仰”一文中的论述让我一直在脑海里回荡。在这篇短文中朱自清先生论述了教育中教与育的关系,教更多的是传授知识,育则是让学生学做人。先生认为,当时由于功利作祟更注重了知识的传播而忽略了人格、精神的塑造,使教育成了跛足的教育。于是先生写道“我总觉得“为学”与“做人”,应当并重,如人的两足应当一样长一般。现在一般号称贤明的教育者,却因为求功利的缘故,太重视学业这一面了,便忽略了那一面;于是便成了跛的教育了。跛的教育是不能远行的,正如跛的人不能远行一样。功利是好的,但是我们总该还有超乎功利以上的事,这便是要做一个堂堂的人!学生们入学,一面固是“求学”,一面也是学做人。一般人似未知此义,他们只晓得学生“求学”罢了!这实是一个很重要的误会,而在教育者,尤其如是。………学生既要学做人,你却单给以知识,变成了“教”而不“育”,这自然觉得偏枯了。”
这篇短文是朱自清先生1924年发表的,距今已将近一百年了。我们的教育改进了多少?突然想起原来北大著名教授钱理群先生说的一句话“我们正在培养一批绝对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钱先生还感慨到:与考试无关的东西,进不了中学;与就业无关的东西,进不了大学。许多人很有可能在中学就已经成了应试的机器,到大学又成了就业机器。钱先生为了说明什么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还举了个例子,在他上课时一位学生总在前排,很认真听讲,也能提出问题。钱先生对他很有好感。一天那位学生和钱先生说,要出国留学请先生帮助写封推荐信。钱先生就为这位学生写了推荐信。学生拿到推荐信后就再也不见面了。钱先生这时才明白过来,这位学生并不是真在学习,完全是在利用钱先生。拿到推荐信既不感谢也不再上这门课,这样做人难道就是我们教育的目标,难道就是现在学生的状况?我国古人就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看来树人的道路是漫长的。我们的教育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希望我们的教育不要成为跛脚教育。
2020年6月2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