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赵棕 于 2020-6-24 19:29 编辑
竹棠杂谈 名校荟萃交道口 赵棕 看到这个题目你一定很诧异,甚至叱之以鼻。交道口名校荟萃? 拉大旗吧?别急,且听我慢々道来。
先明确两个概念,一是名校的内涵;二是本文所说交道口的空间范围。
所谓名校,这里指国家教育部承认的重点院校,以及北京市教育局所确认的市级重点中、小学。称这两类学校为名校不为过吧?
再明确一下本文所说的交道口范围。以交道口的十字路口为中心座标,东至北新桥、西至鼓楼、南至宽街、北至安定门。
在这一亩三分地上,交道口南有中央戏剧学院、府学胡同小学(原北京市东四区第一中心小学)。交道口北有北京市第二女子中学、分司厅小学(原北京市东四区第二中心小学)。交道口西有河北北京中学。这些都是国家或者北京市的重点学校。交道口东有蔡元培、李大钊等创办的大中学堂(今二十二中)。方寸之地集有这些各级各类重点学校,说交道口名校荟萃不为过吧?更何况这个地区还有一批名人创办或留下足迹的学校。下面我们就各个道来。
中国戏剧艺术教育最高学府一一中央戏剧学院
中央戏剧学院(以下简称中戏)位于交道口南棉花胡同。那里原是北洋政府时期两度担任内阁总理,陆军总长靳云鹏的故宅。1949年后选为中戏院址。
中戏由原来延安鲁艺、华北联大文艺学院等和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组成。1949年12月开办,1950年4月正式成立。毛泽东亲题校名可见地位不凡。中戏首任院长是著名的戏剧家欧阳予倩。中戏数十年来为我国培养了大批优秀表演人才,我的一个邻居即毕业于此。后在《三国演义》中扮演诸葛亮一举成名,晚年自青年艺术剧院领导职务上退休。
给我印像深刻的是中戏学员在第六医院失火救援中的表现。那是六十年代初,第六医院产科住院处一座两层小楼失火。我和同学正在附近,听到救火車响跑去观看。由于水压不够喷出的水柱达不到所需高度,正在焦急之时,一队还穿着练功服的学生跑步赶到现场。他们先是将水龙带扛在肩上以利提高水压,但是达不到要求,于是中戏的同学用双手把水龙带举过头顶,终于使水柱达到所需高度,为灭火创造了条件。尽管泥水满身,各个坚持到大火扑灭,这些青年就是中戏的学员。
随着事业的发展,2006年中戏选址昌平,用六年的时间建成新校区,2012年在新址迎来首届新生。中戏也在2017年,入围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饮水思源,在中戏的成长发展过程中,交道口棉花胡同校址的贡献功不可没。
愿新建的中央戏剧学院不仅有大楼,更能出大师。
交道口地区的两所北京市重点中学:河北北京中学和北京市第二女子中学
河北北京中学 河北北京中学位于交道口,路口西约200米的东公街。这是一座有百年历史和光荣革命傳统的名校。该校创建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是清末在北京建立的最早两所新型中等学堂之一,钦定校名为“顺天中学堂”,原址在地安门东大街。上世纪三十年代改称河北省立北平中学,1949年改称河北北京中学。1952年迁东公街校址。该校址为明朝永乐元年所设置的顺天府衙,今府衙大堂尚在。校内花木扶疏,建有教学楼、科学馆、体育楼、艺术馆、藏书十万册的图书馆及学生宿舍。
早期和李大钊一起创建中国共产党并先后担任周恩来、朱德入党介绍人的张申府曾就读于此校。国学大师梁漱溟、曾任北京大学校长的汤用彤等均与该校渊源深厚。河北北京中学还是北京市建党最早,坚持斗争时间最长最英勇,牺牲最惨烈的中学。1919年五四运动、1931年九一八后南下请愿、1935年一二九运动、1949年解放前夕的学生爱国运动中,都有河北北京中学学生的身影。从这个学校走出参加革命的人,建国后任部长、大军区正职的即有30多人,在科技文化战线做出重要贡献的也达数十人。曾任文化部长,以校园生活为背景创作《青春万岁》的王蒙即毕业于此。这是一所不仅有百年历史,而且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
我三姐即被保送该校,其在校期间曾带我去学校参加他们迎接新年的活动,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像。进入高大宽敞的校门,校园内灯火辉煌,大哥々大姐々们个个脸上扬溢着青春的光彩,欢声笑语充满了校园。使我感到新奇的是他们设置的一个新年邮局。这个邮局有自己的邮筒,自己设计的邮戳,由新年活动的服务生充当邮递员。将同学们投寄的,送给老师和知心朋友的贺年卡、贺年信、悄悄话送到各班。庆祝新年的活动办的生机勃勃、热々闹々,让人难忘。
1980年校际调整,我原在学校的部分老师带着学校初高中的学生并入交道口中学。那时文革中被肢解的,部份河北北京中学的高中同学和老师也已并入交道口中学。在与他们的接触中,我确实感到河北北京中学的老师教学水平高,对学生要求严格认真,不愧来自百年名校。这样一所有着悠久历史和革命传统的学校,却在文革中被肢解了。
原河北北京中学的部份高龄老教师,曾为学校被肢解,将东城教委起诉到东城法院。但得到回复:肢解一事非东城教委所为,源自上级,东城教委无责。此事最终不了了之。
河北北京中学被肢解后,其校址现为北京教育学院东城分院所在。
北京市第二女子中学
女二中位于交道口北方家胡同。她和河北北京中学一样也是文革前北京市十所重点中学之一。
女二中创建于1935年,早期校址在马勺胡同。1945年,在方家胡同循郡王府旧址办学的市立五中迁出后,女二中迁入。
女二中校门座北朝南三开间,中间是门厅,左右分别为传达室和电话室。校舍分为两部分,前院是两进四合院及西跨院,这里是部份教室、理化试验室等以及办公用房。后院是操场和其北的教学楼。四合院内植有海棠、玉兰、翠竹,春夏之际竹枝摇曳鲜花盛开,确是读书好去处。校园内女孩们银铃般的笑声和朗々的读书声互相交映,使人难以忘怀。当年女二中的保尔班是一张金名片,响誉全国,它的班级日志在莫斯科的奥斯特洛夫纪念馆展出过。女二中保尔班留校的陈老师后调分司厅中学,曾任我初中时的政治老师。陈老师齐耳短发,穿着朴素,教学认真,不苟言笑,至今尚有印象。
1963年女二中迁往东直门顺城街,紧临苏联大使馆的新校区。那里本是给帮助中国建设的苏联专家和使馆工作人员子女准备的校舍,因中苏关系破裂,专家撤走而空置,于是拨给女二中做了新校舍。女二中搬家时街头有一景。暑热八月,似火骄阳下,一队十几岁的小女孩,每人扛着、抱着、背着、拉着、拽着一套桌椅,从方家胡同逶迤而行直到东直门。
现方家胡同女二中旧址前院改为东城区老干部活动中心后院教学楼拨给143中(国子监中学)做校舍。
交道口附近的两个市重点中学如今一个文革中被肢解,一个迁往新址。烟虽消但云未散,往事并不如烟。
道口附近的两所市重点小学:东四区第一中心小学和分司厅小学
东四区第一中心小学 交道口南的是东四区第一中心小学(府学胡同小学),该校历史悠久,是北京市首批重点小学之一。其前身是建于1368年(眀洪武元年)的大兴县学,1405年(明永乐元年)永乐帝改北平为北京,始称顺天府学。1903年(清光绪二十五年)创办顺天府高等小学堂。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由国家兴办的近代小学。府学胡同小学的校舍极具特色,大概在北京乃至全国都不会再找到与其相似的校舍。其庙(孔庙)、堂(名伦堂)、阁(魁星阁)、祠(文天祥祠)四位一体,集中于一校范围之内。这些建筑孕含了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也为府学小学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中心的办学特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氛围。
府学小学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被命名为北京市东四区第一中心小学,在当代几十年的办学过程中形成了自已的风格。它的三个一:"一流的师资、一流的硬件、一流的教学质量"保证了它始终走在初级教育的前列。它先后被授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EPD教育实验学校,全国国学教育示范校等多种光荣称号。府学胡同小学是一座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情怀,充满现代教学气息的学校。称其为名校名至实归。
分司厅小学
交道口附近的另一所重点小学是位于交道口北的分司厅小学。这也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名校。始建于1914年,原名京兆模范小学,1929年称河北省立第三模范小学,1935年定名为北平市分司厅小学。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称东四区第二中心小学。1956年设中学部,1963年中小学分开。同年被评为北京市重点小学。
这是我的母校,我家三代人均毕业于此,因此记忆深刻。学校座落于分司厅胡同中部,座南朝北。走进大门迎面是一座美丽的花坛,花坛中春夏秋三季,各种鲜花争奇斗艳、美不胜收。花坛旁摆放的是一排鱼缸,里面饲养着珍贵的黑龙睛、紫龙睛、虎头、丹凤、珍珠等珍贵的龙睛鱼品种。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分司厅饲养的龙睛鱼可和中山公园、北海公园养殖的媲美。为这些花木鱼虫付出辛勤劳动的,是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十分尊重和热爱的老校工一一双大爷。
花坛后是一排宽敞明亮的新建教室。这排教室的中间是教师办公室,两侧是高年级学生的教室,小豆包是没份的。学校操场很大,它的北侧建有一个领操台,其两旁各有一棵茂盛茁状的海棠树。春日,粉红色的海棠花争相怒放,生机勃々。
除本校外,分司厅小学还有一座紧临其西南的南分校。南分校内除一些低年级的教室外,还有音乐教室、图画教室、图书馆和一个带有舞台的小礼堂。如果有市区级的公开课就在这里上,学生坐在中间,四周是听课的老师。
南分校还有一处密秘所在:驴棚。刚解放时,新中国很重视少年儿童的健康和成长,分司厅小学每天早歺时都给每个同学准备一碗豆浆。那头小毛驴就是每天拉磨磨豆浆用的。我时常偷々潜入驴棚,摸々小毛驴并给它添点料,想骑但始终没敢。
分司厅小学十分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时常会请解放军、劳动模范等给学生们做报告。我记得的有鞍山钢铁公司的全国劳动模范老英雄孟泰,讲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事迹; 农民诗人王老九讲农村的新面貌等々。学校还通过一些重大节日的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五一""十一"自不必说了,"红五月歌咏比赛"、"六一篝火晚会"、"纪念少先队建队""迎接新年联欢会"等々不一而足。1957年庆祝俄国十月革命四十周年时,学校还请来苏联留学生和大家同庆。那天王凯宁同学的京剧清唱,俄语仇老师的花腔女高音至今仍余音绕樑。
学校的课外活动十分丰富,乒乓球队为国家队输送了多名优秀选手,他们后来有些成了国家级运动队的教练。多次夺得世界冠军的庄则栋也是分司厅小学毕业的。被选进北京游泳队的同学后来也做了教练,给国家培养了多名世界冠军。校合唱团也为北京市少年宫合唱团输送了多名团员。中央美术学院附中每年在全国招收30名学员,不止一年约20%的学生来自分司厅,可見其实力之强。已绝版的80版50元人民币,就出自考入美院附中后,分配到造币厂设计部的分司厅校友的作品。
当然有些活动也留下了深刻的时代烙印。1958年大跃进中大炼铁时,学校也积极投入其中,在协作单位汽车配件厂直接参与下,也弄出了一个铁疙瘩,然后系上红绸向上级报喜。除四害消灭麻雀的运动使那些半大小子喜形于色,他们可以以打麻雀的名义大々方々地拿着弹弓在房上跑。至于打着多少麻雀那就自当另论了。三面红旗下,困难时期饥饿的阴影也同样笼罩着城市,一些同学因营养不良开始出现浮肿。为此学校提出要劳逸结合,只上半天课。
1959年十年大庆,北京大兴土木后,用余下的建材给东城区的小学盖了两所新教学楼。绿色水刷石外墙的教学楼在王大人胡同小学,另一所褐红色水刷石外墙的就是分司厅小学的新教学楼。新楼有了,但操场小了一半。新世纪经加固、装修、扩建、添加现代教学设备后,此楼成了今天的分司厅小学主楼(校门开在小经厂胡同)。主楼前百年的老槐树枝繁叶茂,它见证了分司厅小学的百年沧桑,也将继续审视着分司厅小学的成长。祝愿分司厅小学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交道口的这些名校,在弘扬民族文化,培养一代新人的征程上,做出了并必将做出更大贡献。
再说几句
以交道口十字路口为中心约一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聚集了从幼儿园到高等院校的一系列各级各类学校,这也是四九城内少有,甚至是仅有的。高等院校有中央戏剧学院。中学除了上文所提到的重点中学:河北北京中学、女二中外,还有1865基督教长老会创办的崇实馆(今二十一中),蔡元培、李大钊等创办的私立大中公学(今二十二中),交道口西的二十三中,交道口北的交道口中学、国子监街的国子监中学(143中学)。小学就更多了,除府学和分司厅两所重点小学外,还有老舍师范毕业初任校長的方家胡同小学,有八十多年历史的黑芝麻小学。并有国学胡同小学,大二条小学、园恩寺小学、香饵小学等十余所小学。还有分司厅幼儿园、安乐幼儿园。中等专业学校有北京第一护士学校。民族学校有大二条回民小学。在交道口这方寸之地,大学、中学、小学、中专、民族学校应有尽有。不能不说交道口是一块教育事业发达兴旺的宝地。
这里有一所为东城教育事业做出特殊贡献的学校不能不提,虽然它现在已被撤销番号并入二十二中,这就是交道口中学。
交道口中学原在交东大街立校,后被撤销。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形势的发展,东城区需要一所接纳校际调整中分离出来的学生和老师的学校。这学校办校的难度之大可想而知。教委选择了带帽的大二条小学为基础,复建交道口学校。(带帽小学:在小学六年级毕业后,还在原校上初中的学校)
自1974年起这里先后接纳了144中(原河北北京中学部份师生组成)部份高中师生,北新桥学校初高中师生,196中部份师生再加上原大二条小学带帽的学生,共同组成了交道口学校。高中学生毕业后,交道口学校成为纯初中"交道口中学"。
交道口中学的教师来自五湖四海,学历参差不齐。学生生源不稳,大多是捡剩。面对如此局面,交道口中学的领导和全体教职工不气馁、不放弃。团结一致,艰苦奋斗、努力办学,积极探索现代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并取得了一定成绩。在东城区首届电教研讨会上,交道口中学的教师宣读了论文并获奖,论文后来还被发表在《历史教学》、《中学课程·教材·教法》杂志上。地理老师制做的教学片入选教育部地理学片库。为使青年教师不因进入基础薄弱校而影响他们的发展,学校特别重视对他们的培养和历练。青年教师进校后即组织教育教学学习班,除传授教育教学的本领,还组织他们观看人艺的莎翁名剧《哈姆雷特》,聆听中央乐团的无伴奏合唱音乐会、参覌美展、博物馆等活动,培养和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以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在老教师的扶持和帮助下,他们的潜能被激发,迅速成长为合格的教师。年轻的来自边城的语文教师,现已成为北京五中的骨干教师,并多次在教育频道上讲授公开课。其他后调往二中、四中、55中、171中、22中等校的青年教师,大多也很快成为各校的教育教学骨干。交道口中学的教师和领导虽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他们踏々实々,勤々恳々地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圆满的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虽为东城区教育布局的调整做出了牺牲,但也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提升了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我们应记得那些大师,也应记住那些默默无闻,为教育事业做出贡献的普通一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