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下心痕(73) 命名的艺术
一阵风吹来,我们的城市又不知诞生了几许花园、广场,冒出了几多望族、名门。街头一辆辆中巴和大巴标着“豪华型”字样,争先恐后地抢道驶过。抬头看到广告牌上信誓旦旦的“贵族享受”。那模样有点像西装袖子上那舍不得扯下来的商标,不管是来自专卖店还是从地摊上淘来的,只要有了大大小小那个名,也好歹算名牌。 由此想到一些房地产开发商,不老实地在提高楼盘的内在质量与居住品位上痛下一番真功夫,却欢喜在命名和自我标榜上做足花样经。什么帝皇圣天,哪怕名流贵胄,处处精品,遍地豪华,恨不能把所有的贵族头衔、世袭品级统统掳来怀里,按到头上。 无论何谓豪华,命名必须规范化,更需要一点文化。真正的豪华,也毋需以“豪华”来自我标榜,这一点总是可以肯定的。确实,真正的豪宅有时也不免要附庸一下风雅。大观园够气派了吧,起个“天仙宝境”不算太过份。贵为贤德妃娘娘的贾元春却仍嫌太过张扬,急令换了个更名正言顺一点的“省亲别墅”。 汉字够丰富的,也不必吊死在某几棵树上。老上海遗留下来的里弄街巷命名中,掺杂着不少村、庐、庄、园、坊、墅,大都也只在求为城市田园保留一块静土的雅情旨趣上做文章。 命名是一种艺术,从命名上不难一窥居住的规格好处,更容易暴露出开发商自身的文化层次,开发的立意高下。往往,我们也可以进而将它跟建筑质量以及对居住氛围挂起钩来。徒事夸饰,甚至不惜哗众取宠,已自输了一半春风,再怎么吹破牛皮,也不会牛气冲天。 楼宇命名,要有其独特性,但也不必太夸张,弄不好会适得其反。 (原载于《安徽科技信息报》1999年12月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