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下心痕(60) 品味孤独
当今的世界上,孤独是多么美好而又具有诱惑力。 记得接触这个词时我还小,是鲁迅的小说《孤独者》,只是不明白,那个孤独者在黑气里发光,怎么行为就这般乖戾?长大了才慢慢懂得,那主人公身上,隐约有鲁迅本人的影子。孤独的鲁迅是国人的幸运,倘若没有孤独,哪里来伟大的鲁迅。仅此一例,足见孤独的品格非同一般。 我们活动在地球村里,耳边不时也会飘过一点萦萦声“我好孤独啊!”心里不由生出同情,再一想,他真是孤独吗,真是轻飘飘就能孤独起来了?当今世界,孤独是容易的事吗?你要想静静地办一件事,却会有七个八个有关的人和无关的人打扰你;你上公共汽车,可能和不相识的人挤得前胸贴后背;就是你躲在家里,噪声也会把你的耳膜震得嗡嗡响。这还仅仅是外部环境。要具有孤独的品格,更是谈何容易! 这样我们有理由说,那些萦萦之声,表达的不是孤独,实在是空虚,充其量不过是孤单。所谓空虚者,就是心里没有底气,一心希望外界搭救的人。空虚者,在浮华喧嚣的年代里,心无所系,足无所立,人家要喝彩,他便去点炮,人家赴宴,把他叫上,便觉得十分地热闹。孤独不会来找这样的人,至多在他的窗外停下,探头一看,就匆匆地过去了。而孤独者不同,孤独是一种自寻的境界,它进入孤独者的驻地,便有实实在在的人生和璀璨的光华。 爱因斯坦曾经把自己关在屋子里,许多天不见人,一天下楼弹钢琴,尔后又上楼,再下来时把几张纸扔在桌上,说:“这就是相对论。”他的脸苍白憔悴。这就是孤独的力量。 我忘不了茨威格写的一篇短文,写一个宁静的小墓,它是那么普通平凡,甚至连墓碑都没有,白桦树叶在上面轻轻摇动,但它是托尔斯泰的墓。这就是孤独的魅力。 (原载于《海运报》2007年1月26日)
注:补发原文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