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家园

 找回密码
 请使用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3320|回复: 4

颜巷(17—19) 春野美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5-27 22:46: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颜巷留痕(17)
摘蕨菜


  我的家乡在丹阳,舅家在颜巷村北八里路外的山窠里,那是一个青山环绕、绿水长流、风景秀美的小山村。小时候的我就爱去外婆家,那儿有我永不厌倦的野趣。每到春暖花开、万物争荣的时节,我便与小伙伴漫山遍野地寻觅自己爱吃的野菜。
  待到傍晚时分回家,双手抱着装着野菜的竹篮,一副满载而归的得意劲。晚上的饭桌上,便有外婆炒好的“山珍”了。那时吃野菜在大人看来,是一段艰辛心酸的日子,而在我不知世事艰难的童年,倒添了不少充满山野气息的乐趣。
  那时挑野菜,人们首选野荠菜、马兰头、枸杞头,而我偏爱蕨菜,摘得多,吃得也多。每到春季,家乡的山野上,蕨菜像赶潮似的拱出泥土,一根根零星地散在草丛中,笔直地生长着。那叶芽仍卷着的,便似玉龙的头、婴儿的拳、猫仔的爪;那次第舒展开了叶儿的,就似风姿绰约的少女。沉寂了一冬的山野,平添了无限的生机。
  将鲜嫩的蕨菜摘回家,清洗焯水后清香滑润地炒上一盘,实在是叫人爱不释筷。当然也吃过凉拌、腌渍、做馅等,但觉得味道不如炒的好。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在家乡一平民家中吃到蕨菜,赞不绝口。于是蕨菜便走上了家乡的宴席。在那困难年代里,每每吃蕨菜时,大人总喜欢调侃孩子说:“你们过的可算是皇帝的日子哦。”
  如今吃腻了童年渴望的大鱼大肉,每到春天便思念起野菜来。前不久回到家乡,不曾想在高级酒楼里见到了久违的蕨菜,就请大师傅尽快炒上一碟,美美地大吃几口,却如何也品不出童年的蕨菜味来。回到舅家,舅妈在我的央求下按照本地习惯烧了一碗蕨菜,结果还是让人失望。我想,当年自己兴致勃勃地采来,外婆精心烧出来的蕨菜,那味儿,恐怕只有到梦里才能尝到了。
  时代不同了,人也长大了,难道家乡的蕨菜也变了味么?

(原载于《江西农垦报》1994年4月30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5-27 22:49:57 | 显示全部楼层
颜巷留痕(18)
挑荠菜

  在溪边,偶然地发现几棵细xiao的荠菜,那便是春之信号吧。
  流水依然无声地冷,悄然流去,不理不睬岸边的一切。冬天里的风,冬天里的水,野地里却有了这细细小小报春的荠菜。不再有风雨中的忧愁,随之而来的便是漾漾然无边草色。
  丹阳老家的野外长着各种各样的野菜,奶奶有一肚子的野菜知识。春之端倪,绿了溪边田头,我拿着小铲刀,挎上小竹篮去挑荠菜,田野便留下了我的足迹。我的小手冻得红红的,但提着满满一小篮荠菜,便有说不出的喜悦。
  溪边坡上沙土中的荠菜长得棵长叶绿。田头地角的荠菜中部多半铁红色,短小结实,却特别香。野荠菜最好是经人畜践踏过的,更茁壮有野味。水田里有一种也开白花的苦荠,我起初认不准,奶奶常在我的篮子里,择出一大捧去喂家禽羊儿。
  正月里是荠菜又肥又香的时候,我挑来的荠菜是家里桌上的常菜。荠菜炒鸡蛋、荠菜炒笋丝、荠菜豆腐羹,气味清香,百吃不厌。自然少不了荠菜肉馅包馄钝,味道鲜美,至今难忘。尤其来客人时,奶奶用粉团烙起一张张饼皮,荠菜配肉丝豆芽杂炒做馅,包成一只只春卷,或油煎或锅烤,外面饼皮金黄脆香,里面馅料鲜美清香。
  老家还有一种待客的传统菜“翡翠圆子”。这是将切细碎的荠菜,配以切丁的冬笋、香菇,加入肉馅,打上鸡蛋,添点芡粉,搅拌成稠料后,用手挤成一个个小圆球,油炸汤煮均可,鲜香诱人。
  在奶奶的眼里,荠菜还是一种良药。她常叨念:“三月三,荠菜花儿上灶山”,把三月里开花的荠菜拔来,晒干了挂在灶上。家里人有个眼肿、肚疼、上火、下痢的,她就在灶边祈祷一阵,掰几棵干荠菜用水煎了把汤喝下去。如此几回后,多半见效果。
  人由草木而知春秋,草木又何以知春知秋的呢?让人难以解透,或许是某种特别的灵性吧。
(原载于《富阳日报》1997年3月13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5-27 22:53:29 | 显示全部楼层
颜巷留痕(19)
香椿芽

  又是草绿花红的时节,丹阳外婆家那两棵椿树,又该是满枝新芽了。这繁茂的绿中透紫的椿树嫩芽,像涂上一层蜡,在春光中闪闪烁烁,一派生机盎然。它扫尽了残冬,召回暌违一年的美味——香椿芽。
  我回乡探亲,如果碰上这个好光景,总会找来竹竿,在它顶端缚上一把弯弯的小刀,伸向树梢细刈轻割。香椿芽就像降落伞,打着旋儿悠悠飘落,但见满地色彩斑斓,又泛起一阵阵笑语。孩子们嬉闹追逐,抢着捡起如花的嫩芽,小心地放进篮中。
  这天晚上,餐桌上就会出现“椿芽炒鸡蛋”或“椿芽拌豆腐”等时鲜食品,可谓上好的下酒佐菜。而孩子们呢,自然更喜欢吃“香椿薄饼”、“香椿包子”等美味佳肴。尝鲜之后,外婆接着忙活,配制香椿为拌面的调料,腌制香椿成喝粥小菜,慢慢品尝这一春香意。
  香椿芽吃进嘴里,因有一股奇香,让人久吃不厌。清代戏剧家李渔就在《闲情偶寄》中对香椿芽推崇备至:“芽能芬人齿颊者,香椿头是也。”宣统咸安宫总裁薛宝辰也在《素食说略》里写道: “香椿以开水淬过,用香油、盐拌食甚佳。或以香油与豆腐同拌,亦佳。”
  香椿芽不仅春野美味,还有强身治病功效。清代朱彝尊编撰《食宪鸿秘》云:“有清热解毒、理气健胃的功效。”难怪每年椿树绽芽,外婆总要挎着装满香椿芽的竹篮,走家串户分送给乡亲共享。
  前些年,城里集市上也有过香椿芽出售,但好景不长,不久便脱销,而食品店卖的腌香椿,乌黑干瘪,裹着盐花,不仅外貌丑陋,而且只咸不香,让人大倒胃口。每每与好友谈起老家的香椿芽,他们无不馋得直咽口水。有的说得更妙:“想吃而吃不到的东西,赛过恋人拂袖而去,勾人魂魄。”
  我为香椿评功摆好,倒不是吊人胃口,而是见《庄子》记载:“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读来不无感慨,椿树如此长寿,既能提供木材,又能让人尝鲜,何不多栽些椿树呢?
(原载于《南方工报》1996年4月9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5-30 09:07:06 | 显示全部楼层
点滴留痕泥土芳香,字里行间津津有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5-30 20:01: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颜逸卿 于 2019-5-30 20:08 编辑
黄成兴 发表于 2019-5-30 09:07
点滴留痕泥土芳香,字里行间津津有味。

    成兴兄妙语妙评,在下不胜感激。谢谢了!说实在的,那年月吃野菜与现如今截然不同。当时在大人看来是一段艰辛心酸的日子,而在俺不知世事艰难的童年,倒添了不少充满山野气息的乐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Archiver|名山家园 ( 京ICP备13012660号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953 )

GMT+8, 2024-11-24 21:24 , Processed in 0.020137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