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家园

 找回密码
 请使用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4376|回复: 9

印痕(28—33)丁香秀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4-21 12:56: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黑土印痕(28)
丁香秀钢


  岁月如歌,人生如画。流逝的是青春,沉淀的是记忆。然而,有些东西可以使人刻骨铭心,却又难以用言语形容。秀钢夫妇翻阅纪念册时谈及那宝泉岭的丁香树,不是一下子就打动人心的那种类型,而是要细细品位。
  秀钢姐追忆当年的《那丁香树》,没有经过太多的修饰,也不需要刻意的夸张,因为她总是带着理性去追忆,感情极其收敛,在轻描淡写中,不着痕迹的对感情一点一滴进行理性解剖,从而让你在慢慢的沉淀过程中一再沉醉。
  戴望舒“那丁香般的姑娘,走在寂寥的雨巷”的诗句,曾令好几代人对这“丁香般的姑娘”浮想联翩,诗歌中的姑娘充满了如丁香花般的神秘色彩。丁香是一种神秘的植物,它的各类品种代表着迥然不同的含义。它无法描摹的清幽紫色和幽然香味都充满神秘色彩,令人有一种莫名的向往。自然也会有人如秀钢姐所言的他“却情有独钟”。
  宝泉岭有一座工人文化宫,当年曾是师部的文化中心。许多年以来,附近的丁香默默地经历几番人世沧桑,不惊不乍地开了又谢,谢了再开。这样有着很多神秘往事的地方才配丁香,很难用辉煌或惊天动地来形容,用怎样的词语都不合适。这样开满丁香的地方才总能让行人驻足,在傍晚的风里,隐隐约约的颜色和香味令人充满了想象。
  很喜欢有丁香的食物,比如丁香山楂。因为有了丁香便有了不同,那样的味道很难形容,有一些清新有一些甘甜,留在齿颊间的余味只能说一个“好”字,怎样的好?真的说不清道不明,总之使人无法忘怀。
  丁香是为数很少的既好看又好闻而且好吃的东西。丁香的开放安安静静,没有“忽如一夜东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热闹,在不经意间悄然绽放。开放以后的丁香被开水浸泡然后碾成粉碎便可以食用,消失了形状,本质却不变。
  如果丁香不粉身碎骨,它也只是如普通的花一样好看好闻而已,它必要粉碎自己才可有用,所以丁香是花中神秘的佛,奉献自己以度众生,是生命的张扬和极致。丁香也会使人联想到知青的命运,大部分人先是下乡、后又下岗,两次作出了牺牲。
  传说如果找到了五瓣丁香花就会找到幸福。我想,五瓣丁香花一定许给了秀钢夫妇。其实,也已许给了大荒知青。丁香花是一种有很顽强生命力的花,无须精心,即可开出至胜美丽的鲜花。花开花落,淡雅宜人,那怕是人近黄昏,走入秋天,也会有一个幸福的归宿。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纪念册也许只能让我们管窥宝泉岭之一隅,但宝泉岭的故事很多很长,因为丁香可读,宝泉能听。
(原载于《宝泉岭论坛》2008年8月2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4-21 13: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颜逸卿 于 2019-4-21 13:13 编辑

黑土印痕(29)
宣绿苔痕


  初读温州知青林宣绿的名字,感觉是在北京的后海遛弯,街边潜邸王府在绿荫掩映下显出独特的古味。人们叫他阿绿,他给自己起个网名叫绿林。绿与禄,上海话的读音相同,也愿他与禄有缘。谁知,与他命运关联的却是绿,那种星星点点的绿。
  说到禄,是古代官吏的俸给,银子或谷子。当年,阿绿积极肯干表现好,在知青中入党、提干都较早,后来,从农场调宝泉岭管局信访办工作。但三个月后就返城了,自此与官无缘不说,还与禄无缘。他返城后工作了多年的那家毛巾厂,首先面临产业结构调整,继而又改制,夫妻双双下岗,孩子初中毕业就选择念中专就业,阿绿再就业打临工,依旧与禄无缘,2008年,一家三口月收入共3000元。
  然阿绿不愧是条汉子,日子好过难过都能过。他每月拿1000元工资,无假日一兼三职,门卫、管库、记账,却认真负责,任劳任怨,未见牢骚怪话,倒有积极的人生态度。他每年花650元网络使用服务费,上网撰文回帖,给宝泉岭论坛带来一抹新绿,更希望绿树成林,可谓“知青足迹”的功臣。
  2008年6月18日,与惠钟兄来到温州景山脚下一个仓库的值班室拜访阿绿。初次见面,自然喜出望外。他那里讲得乐乐呵呵,这里听得双眼噙泪。6月20日,他在宝坛发布《乡下陋室迎客来》,记述了当时的心情,也感动着宝坛的知青。觉得他的承受能力特强,让人敬佩;他的遭遇和困境,使人心痛。自然也想借此说说阿绿的事儿。绪杰兄寄语刘禹锡《陋室铭》,提醒了,于是,就说说阿绿与之有缘的绿。
  刘禹锡名篇《陋室铭》中曰:“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这“绿苔”便是对“陋室”的映照,给人以荒芜寂寞的凉意。
  诚然,苔痕是微不足道的,那是被人遣忘的角落。但是,在诗人的笔下,绿苔却显得生机勃勃,青春自在。这是一种独到的眼光。
  唐人李成用的《苔》诗曰:
  几年风雨迹,叠在石孱颜。生处景长静,看来情尽闲。
  吟亭侵壤壁,药院掩空关。每忆东行径,移筇独自还。
  苔痕看似“闲”、“静”,其实并非无奈,它的生命不就在“侵”、“掩”的运动之中吗?
  清代袁枚也有一首《咏苔》小诗: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苔痕虽然不起眼,但竟然可以同“国色天香”的牡丹媲美,这正是“青春”的魅力。
  以作《滕王阁序》闻名的王勃,曾经写下一章《苔赋》,其曰:“背阳就阴,违喧处静。不根不叶,无迹无影。耻桃李之暂芳,笑兰桂之非永。故顺时而不竞,每乘幽而自整。”也许,这就是诗人未成名时的心志写照。
  曾以《陋室苔痕》为题,撰文登载温州晚报副刊,表达一种心情,也是一份理解。朋友,此时此刻,你有何感想呢?
(原载于《宝泉岭论坛》2008年6月29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4-21 13:21: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颜逸卿 于 2019-4-21 13:22 编辑

黑土印痕(30)
老陈买狗皮



  去年和黑兄同事老陈去西安参加一笔会,途经徐州会友,闲时逛街,见他东张西望。问他留意什么,他说狗皮,并说狗皮做成褥子对风湿关节炎特别有效。老陈当年下乡到北大荒曾养过一条黄狗……那张狗皮已跟他度过了十几年,如今一到冬天却成了女儿的“伙伴”。
  可我俩在徐州走了几个地方,也不见有卖狗皮的店铺。到了西安,会后东道主安排游览名胜古迹,他不去,说去逛街,找狗皮。于是大家都笑他,这么痴心,怕又要白忙活了。这年头时兴调温水床垫磁性床垫健康床垫,谁还会去买狗皮做褥子呢?
  可当我们回到酒店,却见老陈喜气洋洋地在地上铺开几张漂亮的毛皮。问及,答曰:“狗皮!”接着,他给大家讲当年在北大荒时,特别钟情狗皮,身上穿的是狗皮背心,头上戴的是狗皮帽子,炕上铺的是狗皮褥子。1978年底返城时,舍不得丢下跟随他多年的狗皮褥子,便卷了回来。狗皮的毛很长,黄茸茸地铺在沙发上,朋友来了,煞是新鲜,惹得谁都争着往那张沙发上坐。后来又觉得铺在沙发上做装饰怪可惜的,不如让它干点“实事”,便又做成褥子。女儿大了,一入冬就与他争着用。所以,他一旦有机会到北方,就惦着买狗皮。
  年轻同仁从未想到狗皮会是这么漂亮,何况又听了他关于狗皮的故事,一时纷吵着也要买。于是老陈陪大家来到那家店铺。店铺挂满了狗皮、狗皮褥子、狗皮背心、狗皮帽子。众人一窝蜂涌进去抢购,老陈俨然行家当参谋,一会儿手抚摸看长毛短绒,一会儿翻过来看拼接多少。西安人很会做生意,时不时拿出一张新的,惹起一阵争夺。
  狗皮的毛梳得整齐,耳朵眼睛齐全。老陈在一旁喃喃自语:“这些狗生前一定跟我那条狗一样威武,跟随主人鞍前马后,想起来就觉得不忍。”返回途中,大家都拎着捆扎好的狗皮,只有老陈将狗皮抱在怀里。看神情,他怀里抱着的不是狗皮,而是他的那条黄狗。
(原载于《广东人口报1995年11月28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4-21 13:35: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颜逸卿 于 2019-4-21 13:38 编辑

黑土印痕(31)
雪,圣洁的精灵

  轻盈的雪花,袅袅娜娜地飘在空中,洒向大地。山林白了,田野白了,城镇遁入空蒙,农庄浸染雪色。风起了,雪飘摇着,犹如喧闹的柳絮,漫天飞舞着密密的心事……
  心情恬淡地走进这雪的世界,雪的风景。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任由那雪花钻进发丝,钻入脖颈,沾满衣衫,那清凉的温柔的感觉是那般微妙,滚滚红尘里沸沸扬扬的喧嚣,已经远了,与生俱来的浮躁也不再搅拢我的心。雪,圣洁的精灵,荡尽了我所有的烦恼和忧伤,赐给了我一个放浪形骸的天堂,心儿对天而歌。
  雪花飞舞着,扑朔着,聚拢来,覆盖着我的脚印。可透过那朦胧的轮廓,我还是看得出那绵延着追逐我的踩踏的印痕。我站立在雪地里,默默地伫望着,耳边飘来悠扬的歌声“洁白的雪花飞满天,白雪覆盖着……”我想起在那黑土地上,一个人对着冉冉而升的旭日,勾勒着自己对前程的构想。少时的心,是那样的纯洁而清澈;少时的梦,是那样的迷人而虚渺。大鹏展翅翱翔蓝天、震撼寰球的壮语豪言,怕是永远只给发自少时。韵华空流,沧桑满驻,背负过人生的沉重之后,我对着流逝的光阴,轻轻慨叹。
  淡然一笑,万般失意都随雪花飘去,如烟雾般消散了。青春不再来,岁月也难回,细细想来,又有哪个如我一样的下乡知青,没有领略过跋涉的艰难,生命的坎坷?去的只管去,来的尽管来,淡泊浮沉,笑对人生,苦辣酸甜能几回?潇潇洒洒地走,纵然有高山峡谷,人生也一样。浩渺如烟的落雪,教会我达观;空旷无艰的原野,教会我坦荡。生命该是一曲壮歌,无需把它唱成九曲回肠。
  不负时光,不负落雪。转身走去,未来的人生还要靠自己书写。留一份深思,留一份豪爽,给那未来回忆。“脚印留下了一串串,有的直,有的弯,有的深,有的浅……”写意般的人生哲理,重又怀想时,我感受着它的内蕴它的真谛。走直了是希望,走弯了是现实,这原本就是成长的印痕与生命的轨迹。
  落雪,让我追忆当年思索畅想;落雪,让我直面人生轻松前行。感谢这给我绵绵情愫的落雪,感谢这催我警醒人生的精灵。
    (原载于《青年人报》1996年9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4-21 13:50: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颜逸卿 于 2019-4-21 13:53 编辑

黑土印痕(32)
王福增回忆录

  2009年秋天,咱有幸在宝坛读到共青农场(十四团)老知青王福增、张桂兰夫妇撰写的回忆录《难忘北大荒》。2010年年初,共青农场将这一段段故事,编印成一本本书。日前,咱收到共青农场寄来的赠书。
  年假得闲,灯下伏案再读,跟着他俩的叙述——再一次走近黑龙江萝北的黑土地,走近当年的农场和连队,走近那些熟悉的人和事……来书十读,不忍释手;家人不解,自然微词。
  除夕晚八点多,手机铃响,传来福增兄的声音——给你拜年啦!咱俩有三十多年没见了,不过,还记得你,记得你那时的模样……真挚之情,溢于言表;使我感动,哽咽断语。
  翻开这本回忆录,扉页上有作者的心迹——为纪念支边四十周年,谨以此献给我的兵团战友、转业官兵和垦荒队员,以及关注我们的人们。返城三十年的老知青一直没有忘记第二故乡的父老乡亲。
  这本回忆录的封底,同样印有两行字——纪念知识青年投身北大荒建设四十周年,谨以此献给曾战斗在十四团的知识青年们。第二故乡的父老乡亲同样没有忘记返城三十年的老知青。
  《难忘北大荒》是由共青农场史志办编印,属农场史志资料丛书之四,主编为金洪洋先生。他特意写道——北大荒印证着知青闪光的汗水,黑土地铭刻着知青青春的足迹。
  青春的足迹,闪光的汗水,也沉淀在王福增、张桂兰夫妇回忆录的字里行间,譬如,挖雪开道,草房救火,打井建点,战备演习,上山打火,进山拉木,春播夏锄,龙口夺粮,雪里扒豆,冬刨草炭,水利会战,等等。
  同时,回忆录中真实记录了当年鲜为人知的事件真相,譬如,后山抓特务,黑瞎子伤人,防空洞坍塌,砖瓦厂车祸,18连雷劈夺命,2连冻土夺命,连环盗窃案,8连杀人案,11连盗窃案,迫害女知青,等等。
  行文记历史,叙事忆故人。回忆录中谈及老领导、老同事、老知青近70人,其中不乏咱熟悉的面孔,或有过交往的朋友,譬如,老垦荒有杨华、杜俊起、郭秀文、孙四祥、吴胖子、王志云、李老虎等;现役军人有邓万忠、李庆喜、嵇长祺、姜干事等;老知青有巢卫林、凌大卫、尹波申、刘宝元、李相林、韩素荣、郭庆晨、刘海军、丁云翔、丁云凤,朱星、孙鸿娟,等等。
  记忆中王福增是天津知青,曾在保卫股工作,后来任9连指导员;张桂兰是北京知青,曾在组织股工作,后来任妇联主任。他俩与黑土地上走出来的知青一样,融合了大荒精神,拥有了这笔精神财富,生活就有了新的“开篇”,就有写不完的“文章”。我想,一代人是不够的。诗人郭小川曾写道:
     “……
    继承下去吧,我们后代的子孙!
    这是一笔永恒的财产——千秋万代长新;
    耕耘下去吧,未来世界的主人!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人间天上难寻。”
    让我们举一杯北大荒酒抒怀:
    为北大荒精神干杯!
(原载于《宝泉岭论坛》2010年2月21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4-21 14:06: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颜逸卿 于 2019-4-21 14:15 编辑

黑土印痕(33)
弘道俊德长弓吟


  弘俊一卷夕阳颂,晚霞满天别样红。
  姐妹听歌心花放,兄弟闻声诗兴浓。
  欣见晓林兄收集了弘俊兄的妙诗,使有幸集中再读,草涂几句闲诗之后,且说:
  俺与弘俊兄相识时间不长,才一年半。交往始于文字,准确地说,始于诗。初次谋面是在半年以后的津门访友,后来又与他申城秉烛夜谈,小酌畅谈。弘俊兄颇具才情,聊天语速很快,话题广泛,聊诗赋、书法、丹青,也侃儒学、佛教、道家,甚至看手相、玩八八六十四卦。其实,这些仅是弘俊兄的业余爱好,他戏称自己是“票友”而已。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下乡干过农工、当过司务长,走出黑土地后,就读的是海运学院,就职的是远洋船长,眼下管进港船检。庆涵兄撰文“三老四少”,弘俊兄便是“四少”之一,恕不赘述。
  由于文墨情结,我们网上以诗文会友,网下短信电话交流,接触多了,成了志趣相同的文友、诗友、挚友。我赞叹这位年近花甲的老知青,竟能有如此之才思、情感、灵性,实在难得。在此,值得一提的是,作为“票友”,他的文章也不亚于他的诗词。从网上发表的追忆文章中,便可看出他俏丽活泼的文笔功底,可谓诙谐而不失庄重,通俗而不失典雅,又毫无口号说教之感,读后给人以人生的启迪,美的享受与回味。
  津门之行,亲眼目睹弘俊兄诗才敏捷,能随时随地以诗言情、记事、抒怀。想,除了兴趣使然,这与他谦虚好学、下过苦功有关,过程是“进之以猛,持之以恒”,结果达到“精进而不觉”的境界,可谓“厚积薄发”。从作品中可以看到,其知识积淀和文学修养达到了一定水平,在我们的宝坛博得了一致的好评。
  读了弘俊兄的诗词作品后,认为:题材广泛,诗路很宽;内容生动,感情充沛;字斟句酌,形式活泼;雅俗共赏,回味无穷。
  弘道俊德长弓吟。嵌姓名成句,可谓人缘天意。就姓而言,拆为长弓,弓形如弧,符合他的行迹:下乡军川,轨迹如弧;就读大连,足迹如弧;远洋航行,海上画弧,发送诗文,网络画弧......一条条弯曲的路,一道道美丽的弧,形如长弓,搭弓射箭,空中画弧,彩霞满天。得,又绕回来了,还是寅虎兄说得好,金丝银线织锦缎,珍珠美玉串彩链。
  正因为弘俊兄贯珠振玉 锦绣成文,特别写下这篇小文,并建议弘俊兄采纳永乐姐的意见,一百七十余首(篇)诗文结集出版,以新的面孔和广大读者见面。同时,斗胆毛遂自荐,本文稍作修改,凑个序三、序四啥的,不知以为然否。
(原载于《宝泉岭论坛》2009年6月6日)   
   
  注:网站故障丢失,补发原文交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4-23 00: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颜兄的这几篇文字,约十年前在宝泉岭论坛上发表过,也集篇于《大荒印痕》文选里,再此拜读,感觉稍稍不同了,也说不上不同在哪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4-23 06:03:44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大荒有说不尽的故事,大故事,小故事,老故事,新故事都是我们经历的事。

这六个帖子中六小人物在你笔下栩栩如生,刻画出诗意般人生。散文般的手笔把生话即使不如意,让我读着你的文字也感觉风拂轻快,心生花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4-23 23: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土豆 发表于 2019-4-23 00:08
颜兄的这几篇文字,约十年前在宝泉岭论坛上发表过,也集篇于《大荒印痕》文选里,再此拜读,感觉稍稍不 ...

    十年过去了,仁兄的阅读口味,撰文触角,文学修养,审美眼光,悄然发生了变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4-23 23:40:03 | 显示全部楼层
黄成兴 发表于 2019-4-23 06:03
北大荒有说不尽的故事,大故事,小故事,老故事,新故事都是我们经历的事。

这六个帖子中六小人物在你笔 ...

    仁兄妙语美评,在下颇感欣慰。谢谢了。
    记人叙事和论述知青,蕴含当事人的价值观念、是非标准,也离不了本身的地位、立场、观念、眼光,与其了解到的范围。小人物占其群体的九成以上,而精英只代表个体了。
    就像我们相信真理一样,绝对真理尽管客观存在,但它只能是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Archiver|名山家园 ( 京ICP备13012660号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953 )

GMT+8, 2024-11-26 08:00 , Processed in 0.025317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