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漫拾光(133) 重温古巴--商店里
我们在哈瓦那下榻的酒店是供外国游客住的,周边有外国商人生活区。住下后就迫不及待地到商店里逛逛,店面内外装饰虽然粗陋,但店里的商品还算亮丽,只是显得很冷清,几乎看不到顾客,也看得出来,这里没有很高档的东西。 1
导游佳佳告诉我们,普通的古巴人不到这里买东西,太贵了。 1 在游览哈瓦那古城的时候,看到一家商店门前排队的人很多,看样子就是最普通的古巴人。壮着胆子走进去,才知道这里是古巴人购买日用食品的商店确实吃了一惊,这里还是首都呢,空荡荡的货架上只有数过来的几样东西,米、盐、面包、洗衣粉、肥皂、雪茄等。看到一位老人手里捏着一个小本本,莫非是购货本?这样的日子我们都过过,脑子里回闪着“票证年代”,心一阵紧缩。售货员和顾客们似乎一点也不介意外国游客参观、照相,干他们自己的事。 1 出来问过导游后,佳佳说,这里是“政府”的商店,古巴人过日子需要的最基本商品在这里凭本购买。古巴人平均的工资收入只有15-20美元,合人民币100-150元人民币,政府供应的是生活必需品,价格当然贵不了。家里有老人的小孩的也可以买到廉价奶粉。 严格地说,这样商店里只能说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公有制“供销社”,里面的东西还不能算作“商品”。 1 这么少的收入,这样的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古巴的普通人可怎么过日子呢? 佳佳介绍说,1991年苏联解体,每年90亿美元的外援中断了,古巴人民度过了几年发愁吃喝的极其艰难的苦日子。现在的日子已经很满足了。 1 导游佳佳知道游客想问些什么,主动为我们介绍,古巴人均月收入是很低很的,但是古巴人从上小学到上大学是免费的,到医院看病也是不花钱的,公务员和工人的住房是分配的。除去这几样大事,靠工资收入吃饱饭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要改善一下生活环境和提高一点生活质量,就要在政府政策范围内各想高招了。要想吃的用好一些,可以到个体户开办的“农贸市场”买,那里的肉类产品和水果等自然要新鲜的多了。当然,价格要贵很多了。 1 古巴人现在哪些人日子过宽裕些呢?导游说,首先是那些年因“不同意革命”等原因逃到美国的一百多万古巴人,现在他们可以给古巴的亲属邮寄美元或带些美国“大件”回来了,也可以投资搞搞咖啡店、民宿旅店、汽车修理店等小规模经营。此外,有知识、有技能可以兼职工作,头脑灵活的人可以做些小生意等。 1 2011年古巴开启的“社会主义经济更新”模式,把解决人民吃饭问题放在首位,推出了几百条具体政策。比如,私人开设的饭店可以扩大到6张餐桌,服务员可以雇佣五名;私人可以承包政府的餐馆职;职工可以参股政府的小企业经营。普通人可以购买手机和外国产的电视机等电器,私有房屋可以买卖或出租等等。 1 大胡子去世后,很快,他的亲弟弟劳尔.卡斯特罗向古巴人提出了:"古巴革命一代的时间不多了,古巴正在为以前犯下的错误付出代价,古巴要么调转船头,要么沉没。他呼吁国民“不要把国家正在遭受的经济危机完全归咎于美国的封锁,而忽视自身经济政策的不合理,以及生产力水平和工作效率的低下。” 1 2018年颁布的新宪法将承认自由市场和私人产权以及外来投资。 1 经历了从计划经济体制下向多种经营体制过渡阶段的中国人,不难体会古巴的目前的现状,也很理解古巴的“经济更新”过程会是极其复杂和艰难的。 1 南方周末记者访问古巴后写了一篇观感,文章的结尾是: “傍晚六点的光景,哈瓦那灯塔亮起来了。灯头旋转,远远望去,灯光时而冲破浓云,时而又沉溺在暗夜中。灯塔就这样指引着出海和回港的水手,矗立了164年。 潮涨潮落。加勒比的海浪,冲上岸堤,正冲刷着这个国家的历史与未来。” 1 2018年11月1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