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家园

 找回密码
 请使用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3250|回复: 3

我的知青老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0-6 14:57: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的知青老师
董瑞英(原二中学生)

    岁月如白云苍狗,倏忽间时光如流。如今,我已年近花甲,但每次回到故乡,心中总有难以言喻的宁和;每当想起故乡,总会不由自主薄泪盈眶。半生漂泊,历尽坎坷后,我才发现,关于故乡的记忆里,永远存留着一方净土——那就是难忘的青春岁月,那些可亲可爱的同学,可敬可佩的师长。
1
   年幼时,通讯业没有现在发达,没有电视、电话,更没有网络手机,身处边陲农场,报纸也仅有寥寥几份,而且都集中在场部的干部那里。在我们这些孩子眼里,天很蓝,黑土很黑,可外面世界的样子,却那么模糊,那么遥远,让我们无从想象。
1
    正当我们像一群嗷嗷待哺的小鸟那样急需学习文化、增长知识的时候,我们非常有幸地遇到了几位来自大城市的知青老师,他们有的来自上海,有的来自北京,有的来自哈尔滨。老师教我们学知识、学文化,还教我们唱歌、跳舞,更教导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使我们受益匪浅。
1
    几十年过去,花甲之年将届,我时常会想,毛主席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收益最深的,应该就是我们,从我们背上书包那一刻,到我们离开校门,接触的都是城里来的老师,如果没有那场知青下乡大潮,如果没有来自大城市的老师们的陪伴教导,我们这些农场孩子的未来,会是怎样?当然,人生没有如果,而我每当回忆起少年岁月,最为庆幸的就是拥有知青老师。他们用自己的知识和阅历,拓展了我们的思维,为我们这些农场孩子打开展望世界的窗口,让我们领略到文学的馨香,音乐的美丽,以及,知识的魅力。
1
    当时年幼的我们,无从知道,老师们为什么从车水马龙的大城市来到边陲荒地。我们只知道,因为老师,我们第一次听到动听的俄语歌,第一次见到美丽的手风琴,第一次了解到,黑土之外的天地,很大,很大。而当时我们稚嫩的心所能回报的,只是为老师们窗台上的花瓶换上一束馨香,只是用崇拜及憧憬的眼神静静听老师们弹唱,以及,在后来无数个彷徨的十字路口,不眠之夜,回想老师们的微笑和教诲,并从中汲取勇气和力量。
1
    毕业时,年少的我们如同笼中鸟飞向蓝天,认为天大地大,大有可为。可渐渐地,我们品尝了际遇的苦涩,知晓了命运的无奈,再回首时,更深地理解了老师们当年的奉献精神和开拓意识,也更深地了解到,老师们的精神,已通过传道、授业、解惑,扎根在我们的心灵深处,让我们拥有不怕输、不畏难的坚韧性格。这种性格,又像逐渐变成北大仓的黑土地一样,通过血脉相承,一代又一代流传下去。
1
    对老师来说,农场执教的岁月或许只是人生的一段经历,但对我们这些农场孩子来说,却是收益一生的宝贵财富。半个世纪以来,当时的小农场已容颜大改,唯有黑土依旧,同学情依旧,师生情依旧,山未变,水未变。想起故乡,想起同学,想起老师们,游子思乡的焦灼被暖暖回忆和浓浓情谊缓缓熨平,同学情浓浓,师生情悠悠,和不变的黑土、山、水一样,铭刻于骨,绵延不绝,直达岁月深处。回到生我养我的故乡,唯一见不到的,就是我的老师们,因为他(她)们都分布在全国的各大城市!记忆深处的老师你们好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0-6 15:00:12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名山农场的小朋友们光临名山家园。      感谢董瑞英发表感念知青老师的好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0-8 12:29:27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董瑞英为《名山家园文选》传来美文。
向曾经在名山农场任教的知青教师们致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0-21 10:25:26 | 显示全部楼层
董瑞英同学上学的时候就很优秀,以后自己又很努力,写得一手好文,她还是班级微信群的群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Archiver|名山家园 ( 京ICP备13012660号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953 )

GMT+8, 2024-11-25 02:04 , Processed in 0.01961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