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的回响》附录六
李德贵老师的《名山的回响》和石予民的《回访名山随笔》文章在“宝泉岭论发表后,回响热烈,不少荒友留下感言,摘录下来,大家共享。
*********************************************************************************** 引用小诚在2007-8-16 16:10:00的发言:
活动组织得很有序!策划人不一般 ----------------------------------------------------------------------------------------- 引用老土豆在2007-8-16 14:57:00的发言: 李德贵、石予民、葛长根等几位原老高三的大哥们平常不寻见,一出手就与众不同。土豆都不敢写了。 李大哥一口气写了十几篇,石大哥写了四篇、葛大哥写了长篇记事---我的高考之路,篇篇言之有物、立意新鲜、平实见奇,令我掩卷心动。 一件看似平常的事情,他们写起来就能出彩,不仅仅是语言的功力,更是观察思考的惯性,是一代人的追求和责任使然。 我很快就把他们的美文上传。上传照片什么的几位老哥不如我熟练,我愿意代劳。 ---------------------------------------------------------------------------------------- 引用小诚在2007-8-24 13:51:00的发言:
三十年后的深情,人生有多少三十年?很珍贵的相聚! ---------------------------------------------------------------------------------------- 引用 名山二中在2007-8-17 12:53:00的发言: 看了“名山的回响”1-11,非常感人! ---------------------------------------------------------------------------------------- 引用 痴心不改在2007-8-18 10:46:00的发言:
楼上的名山二中仁兄,你都看了老大哥的1--11了,俺才看到4, 真是感人啊,名山的学生真是不错,没忘了这些老知青。老豆吊足俺胃口,慢慢贴上去吧,好饭不怕晚。 ---------------------------------------------------------------------------------------- 引用痴心不改在2007-8-16 6:19:00的发言: 李德贵大哥偶认得,好人哪!毕竟是文革前的老高三,又一直从事教育事业,出手不凡;照片中的石予民大哥俺也认识,也是老高三,毕业于上海复旦附中的高材生。向这次一起回访名山农场的大哥、大姐致敬!我们期待下文。 ----------------------------------------------------------------------------------------- 痴心不改 :2007-8-17 13:46:00
在这篇文章里,又见到几位熟悉的战友与领导:原教导员陈筠曾 经一起共过事,应该有八十来岁身体还是不错,陈老是转业官兵,四 川人。还有那个韩青山,我们知青在的时候他还是孩子,没记错的话 他哥是韩青进。 ----------------------------------------------------------------------------------------- 名山二中 发布时间:2007-8-25 18:49:00
胡文斗的弟弟胡文礼,当年我曾经教过。 ----------------------------------------------------------------------------------------- 痴心不改 2007-8-25 14:54:00
汪家林、胡文斗、赵锡玉仨当时绝对是场部机关的少壮派,能力 出众身体又好,特别是老赵几乎没什么变化,祝贺他们! ----------------------------------------------------------------------------------------- 小诚 2007-8-24 13:55:00
点评十分到位,看得出作者对农垦现状有更深一层的思考! ----------------------------------------------------------------------------------------- 名山温州老知青 2007-8-28 11:07:00
你方唱罢我登场,刚看完李德贵老师的《名山回响》,又见石予 民大哥的文章,真是Very good。老高三毕竟高人一筹,出手不凡啊! 不愧为老报道工作者。 ----------------------------------------------------------------------------------------- 小诚 2007-8-26 22:44:00 几十年了,还能认出这么多人,记得那么多故事,充分看出当年印迹之深,一生不可磨灭! ---------------------------------------------------------------------------------------- 小诚在2007-8-19 22:41:00的发言:
新旧对比,深刻而详尽!作者实在是大手笔 ----------------------------------------------------------------------------------------- 痴心不改 2007-8-20 17:02:00
李哥,没记错的话六连打场院是69年,俺也在场。那时有个排长 叫王平,还有个叫李森夫。打场院干的最卖力的是黄淑芝(哈市知青、 现还在宝泉岭,老公是机修连小候,她还有个妹妹可能叫黄淑琴当时 也在六连)、还有上海知青张志仁,都是排长,那玩命的劲头都把俺 看傻了。刘立帮我也认识、看照片真是不敢认了;老马(广田)还是 老样子,恭喜他了,孩子这么争气。 ----------------------------------------------------------------------------------------- 痴心不改 2007-8-21 23:08:00
名山情怀:您好!您说的对68年也打场院了,因为我是69年到的六连,才呆了不到俩月,所以认识人特别少,我认识您,您不一定记得我。六连也出了不少人才,且不说六连有李连长、张指导员的好领导,一直是12团的先进连队,还出了不少人才,老高三的我认识还有施俊钟、好像还有个郑海燕。孙连起在塘沽,都是人才啊!您在楼上列举的这次回六连所见到的人,名似曾相识,但没印象了。王桂云好像我们在一个排呆过,她老公是不是“油门”?听说老油门还在六连? ----------------------------------------------------------------------------------------- 名山情怀 2007-8-21 10:42:00
回复六连的朋友:
六连的水泥场院是分为两次打的,68年打了一部分,69年打了一部分,难得你还记得六连那么多的人和事。这次回去李贺田连长,张绍才指导员都见到了。还见到了李连平、张树范、赵久东、刘启道、舒凤镇、张秀凤、王桂云。黄淑芝两口我们在宝泉岭见面了,一起照了相。石予民夫妇、张志仁和蔡杰上周六刚在我家聚过,也照了相。
不知你是六连的哪一位小兄弟? ----------------------------------------------------------------------------------------- 名山情怀 2007-8-22 15:57:00
痴心不改:你好!
你提到的几位战友中,郑海燕在已经不在了,很可惜。施俊钟在上海,我有他们的邮箱地址,孙连起在天津,这次回去之前和他通过电话,可惜没能和我们一起回去。王桂云是哈市知青,电焊工,当时很能干。老公是“油门”,俩人情况不是很好,人事关系都没了,连退休金也拿不到。
你在连里只呆了两个月,我猜想你可能是组建武装连时走的,我大概已经知道你是谁了,你可能是温州知青,一个小朋友。对不对呀? ----------------------------------------------------------------------------------------- 痴心不改 2007-8-23 23:27:00 李大哥:您好!谢谢您还记得俺们。当时要调到武装连俺是一百个不愿意,又传都是表现不咋地才调出,很委屈就找张、李两位领导哭诉,把他倆气得够呛,曰:要查空穴来风制造者。后来我们还是无条件到新的岗位,半个月后的一天,我们到九连打草路过六连,我要开胶轮的司机停一下,直奔住过的宿舍,正好张志仁歇病假在,一见到他我止不住眼泪大哭,把他给弄懵了,一个劲儿安慰我。 当时一起调出的哈市的有战长滨、徐爱茂;天津有小焦哥俩、张玉友、张国臣;还有就是我和王建社,后来这帮人除了我不咋地以外,都成了武装连的骨干。九十年代初我两次有幸回访名山农场,遇到了张、李两位领导感慨不已,还一起照了相。
小诚在2007-8-26 22:51:00的发言:
新旧交叠,记叙精致!名山这个在分局里算是小场的地方,描写 中一旦含入荒情,则尽美起来。要是有机会去290、普阳、绥滨、江 滨、军川等大农场看看,岂不更要惊叹了?!本站家乡印象里有各场 的风光照片,有空也看看啦,感受一下宝泉岭的整体变化 ----------------------------------------------------------------------------------------- 小诚在2007-8-16 16:05:00的发言:
每一个字都看得出对黑土的深情,对旧友的厚意!谢谢作者和楼 主~~ 玩得很开心啊!知青回访应当有这样精细的组织才有好的效果。近期宝泉岭分局准备由工会进行具体操作,研究主要针对知青回访开办的“大荒情”观光游,不远的将来,想要回访却苦于找不到熟人和接待单位的知青们就方便了!说出要求,交上团费,则代表宝泉岭的各类风光、原工作单位等,从场地到向导、车辆、吃住,一切OK! ----------------------------------------------------------------------------------------- 痴心不改 2007-8-21 23:27:00` 豆哥:从名山情怀的帖子上知道你们在北京又相聚了,张志仁也到场了,曾经是我的排长,贼能干。请您和李哥先不忙打听俺是谁,我愿是默默无闻不起眼的小孩,早晚会让您晓得我的名。 ----------------------------------------------------------------------------------------- 小诚2007-8-19 18:29:00
很有激情的发言!“留下一种精神,洒下一种情怀,播下一簇种 子”,说得不错 -----------------------------------------------------------------------------------------痴心不改 2007-8-19 13:57:00
“三花五罗”是我们黑龙江省出产淡水鱼的统称。 三花,指的是鳌花、鳊花、鲫花。 鳌花,学名鳜鱼,也称桂花鱼;鳊花,学名长春鳊。鲫花,学名花鲫,又名吉花勾。 五罗,指的是哲罗、法罗、雅罗、同罗、胡罗。 哲罗是凉水性鲑鱼中的大型肉食鱼,是世界稀有冷水鱼种之一,肉质细密,可做馅包饺子、烩鱼片等; 法罗比哲罗小,但习性相似,肉质鲜美宜做汤; 雅罗、同罗、胡罗都属小型鱼类,最大一尺多长,物美价廉,是城乡人民喜爱的佳肴。 黑龙江盛产的鱼远不止这些,比较常见的有如下几种:斑鳟子(学名黑龙江鮰鱼,又称海罗茨)、华子(又名滑子、划子,学名雅罗鱼)、柳根子(学名拉氏鳗)、草根棒子(草鱼,学名鲩鱼)、青根棒子(青鱼)、黄姑子(学名银鲴)、红眼瞪子(学名赤眼鳟)、麦穗子(学名麦穗鱼)、山鲤子(又名黑老婆脚,学名东北鳈)、川丁子(学名蛇鮈)、白漂子(又名青麟子)、紫泥肚子、葫芦片子(学名黑龙江鳑鮍)、鲤拐子(学名鲤鱼)、鲫瓜子(学名银鲫)、鲢子(学名白鲢、鲢鱼)、嘎牙子(学名黄鱼桑)、牛尾巴子(学名乌苏里鮠)、沙姑鲈子(又名山胖头、老头子,学名葛氏鲈塘鳢)、鲇鱼球子(学名鲇鱼)、七粒浮子(学名鲟鱼)、红尾巴梢子(学名拟赤梢鱼)。 李哥说的黄鱼其实就是鳇鱼,是黑龙江最大的鱼种,最大的有一千多斤;奥华就是鳌花鱼,南方人称鳜鱼;边华就是鳊鱼,也称武昌鱼。 ----------------------------------------------------------------------------------------- 老土豆 2007-8-19 21:03:00
痴心不改:您好. 你怎么这么如数家珍一样,记忆这样好。那些“三花”什么的,大多数只是听说,没几个人知道怎样写出来,昨天和本文作者李大哥聚餐时还在讨论那些“花”、“华”啥的。 请教,北方人说的生了小鸡的老母鸡,叫老抱子,还是老鸨子? 大家都想知道你是12团的何方高人啊?谢谢你。 ----------------------------------------------------------------------------------------- 痴心不改 2007-8-17 10:53:00
谢谢老大哥的大作与照片,使我们见到了好多老战友。刘军、陈 明友、孙继英、杨殿明、年慧明你们好,我看到你们了。 ----------------------------------------------------------------------------------------- 引用老土豆在2007-8-28 16:25:00的发言: “名山人——现在的名山人,曾经的名山人, 虽然我们山南海北,天各一方,但我们之间注定存续一辈子的互相牵挂与思念。 这就是缘分,它缘于名山。 祝福你们,现在的名山人! ” 精彩的结束语---读老石大哥的“回访名山随笔” ----------------------------------------------------------------------------------------- 引用名山温州老知青在2007-8-28 17:15:00的发言:
两位大哥30年前在名山也是风云人物。30年后回访名山颇多感 慨,几篇大作图文并茂、赏心悦目又情真意切,真让我们开了眼界。谢谢两位老师的辛勤,也谢谢版主小诚给我们老知青有如此好的平台,再谢谢豆哥及时地把好文章传到网上。 ----------------------------------------------------------------------------------------- 引用老土豆在2007-8-28 16:45:00的发言: “今天的北大荒发展了、变化了,但仍旧保留着落后的痕迹......” 作者为北大荒、为名山的发展变化着墨多多,惟不肯直言她的毛病、她的落后,每触及都是轻轻的、慎慎的,生怕碰伤了她。 我明白,这是一种大爱, 因为我们也是北大荒人!北大荒也是我们的家。 ----------------------------------------------------------------------------------------- 老土豆在2007-9-1 18:02:00的发言: “放飞”—很有意味的标题,文章立意更为高远,好。 作者把笔触聚焦在北大荒的“孩子们” “放飞”意味着飞得更高、更远。 世界很大,比北大荒大。 世界很小 孩子们的根在北大荒。 ----------------------------------------------------------------------------------------- 老土豆 :2007-9-2 10:35:00
“那片小菜园子里,每年我们都要种上各种蔬菜,有些菜籽还是从北京带去的。早晨摘下的茄子还带着露水,黄瓜顶着一朵正开的小黄花,散发着特有清香。我的两个女儿都在北大荒生活过,有时他们去帮着摘菜,提着一个小竹篮,把带着泥土芬芳的西红柿放在小竹篮里。” 李大哥的“我们家”一节读来不忘。 清新的文字配上原大姐做针线活和两个小女儿在“菜园子”的照片,一下子生动、鲜活起来。着墨不多却饱含对生活和生命的礼赞。 那天在李大哥家里见到的“小北大荒”是老大吧?她们还记得那片“菜园子”和“小竹篮”吗? 祝福大哥大姐和两个“小北大荒”。
名山情怀在2007-9-5 23:05:00的发言:
土豆老弟的感受和我完全一样。名山的情太浓了,这是我回访的 最深感受。我们知青没有忘记那块黑土地,北大荒的亲人也没有忘记 我们。因为我们共同经历了那个艰苦年代,为北大荒真诚的付出了。 所以我在后记中写了自己的心情:参加工作近40年,惟有北大荒的经 历让我挥之不去。正如诚实在电话中所说:心中有感,不得不发。 ----------------------------------------------------------------------------------------- 引用老土豆在2007-9-5 15:09:00的发言: “......季老师特意从上海给全班每位同学买了一条丝巾,他告诉当年的班干部:有些同学可能工作不太好,生活很困难,没有来参加大家的聚会。老师更惦记他们,一定把老师的一点心意送到他们手上。当他得知一位同学生活特别困难时,当即给这位同学资助。这位同学感动得无以回报,第二天给老师送来了八个大鹅蛋。” 当我为作者李德贵大哥上传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的眼泪真的流个不停,当即给李德贵大哥发了信,告诉他,“给老师送来了八个大鹅蛋”,让我脆弱。 读到这里,谁都会为师生们感动,这是人世间最宝贵情谊。 遗憾的是,我在大学执教30年,为什么没有这样的情景? ----------------------------------------------------------------------------------------- 作者:老土豆 发布时间:2007-9-2 17:06:00 《回访名山随笔》和《名山的回响》是我们12团的两位老大哥在7月回访名山后力作。 他们从不同的视角看北大荒的过去和今天,看名山、看知青、看北大荒的第二代,以事说理、以情感人、语言无华,篇篇都有很好的可读性。使我开眼界,长见识。 ----------------------------------------------------------------------------------------- 小诚在2007-9-12 9:57:00的发言:
精彩的文字,作者的水平不一般! ----------------------------------------------------------------------------------------- 韩梅蓉 2007-9-19 13:26:00
我看见作者贴的一张三人站在黑龙江边,眼望江面。激动的我把 他们当成了自己,当年的我站江边心里想这是祖国最北的地方了。黑 龙江,黄浦江都是祖国的江,各有各的美。但我的心还是遗留在美丽 的黑龙江边。谢谢您! 郭晓林2007-9-22 13:28:00 笔者语言朴实、情感真诚,很牵动人心!祝福您和您的全家! 也祝愿“北大荒”人真情常在,永远幸福! ----------------------------------------------------------------------------------------- 颜逸卿 2007-9-22 12:02:00 谢谢老土豆!谢谢李德贵!很客观地谈了垦区情况。 看到老职工的现状,真是有点不忍,献了青春、终生、子孙,而回报与保障差多了。 我的笔就不敢触及,更不敢参与。挺佩你们的。使回访有了深度。再谢! -----------------------------------------------------------------------------------------名山知青 2007-9-22 0:14:00
我看了照片禁不住流泪,石予民的头发比老科长李贺田头发还白,当年漂亮的上海姑娘张禾兰,已扮成老太婆了。 ----------------------------------------------------------------------------------------- 老土豆 2007-9-16 23:28:00
感谢作者写下这样精美的文字,把老知青们又带回了美丽的萝北,又回到了名山怀抱,享受着黑龙江的爱抚。 ----------------------------------------------------------------------------------------- 引用铁乔在2007-9-2 11:43:00的发言: 我们重返黑土地意义非常之大,往事永远不会从记忆中抹去,友谊继续延续,那里的人思念我们,我们更加怀念第二故乡。 ----------------------------------------------------------------------------------------- 引用小诚在2007-9-17 7:47:00的发言:
作者竟然还会留着一把早己用不上的“小铁铲”,多次搬家相携,难 得难得!不易不易!看来真把它当成一份友情的见证了~~ ----------------------------------------------------------------------------------------- 老土豆 发布时间:2007-9-29 15:48:00
石予民大哥的力作--"回访名山随笔"大幕落下。
一气写了九集, 最后一集的名字是“九九归一”,太有意义了。
石大哥不要封笔,我们期待着。 ----------------------------------------------------------------------------------------- 五河小舟 发布时间:2007-9-21 16:27:00 看了你的文章确实令人兴奋、令人怀恋、也让人产生酸楚的感情。确实我们广大的知青的一生和我们当年的黑土地无法割裂了!我们的情感也和黑土地上的战友无法分离了。在你那个小煤铲面前我想了很多很多!它要是能讲述我们的知青故事,那该多好呀!!! 看了你的相片也感到高兴。看到你的文章和摄影,感到你很有才呀!我相信你一定会为我们写出更多更好的文章。一定拍出更多更好的照片!!期待着!!更祝愿你健康、欢乐和幸福!! ----------------------------------------------------------------------------------------- 求实2007-9-21 12:58:00
石予民大哥、李德贵老师的佳作把我们带回到美丽的名山。老师桃李满天下的感觉真好!再过十年、二十年师生期盼着第二次、第三次......握手在名山,真美! 我们和其他知青,十年、二十年再回名山还认识谁?谁迎接我们?只有永远不变的黑土地和永远东去的黑龙江水了。 ----------------------------------------------------------------------------------------- 小诚 2007-9-2113:10:00
引用求实在2007-9-21 12:58:00的发言: “我们和其他知青,十年、二十年再回名山还认识谁?谁迎接我们?只有永远不变的黑土地和永远东去的黑龙江水了。” 宝泉岭管理分局为方便知青回访,解决“物是人非”的茫然,正在筹办“大荒情”旅游项目,己安排专人策划。届时本站将会发布相关信息,由工会下属的旅游单位负责接待、安排景点、组织活动等,不必会有这样的担心啦。 ----------------------------------------------------------------------------------------- 作者:王冠 2007-10-11 9:54:00 场区的建设是比以前好许多,可是连队好的却不多,一到连队看到凄惨的景象令人心酸,只想哭。 ----------------------------------------------------------------------------------------- 小诚 发布时间:2007-9-26 13:32:00
作者太优秀了,偶还看到了“上海市三好学生”的奖章!美文加 上这么多宝贵的历史资料图片,真是大开眼界~~ ----------------------------------------------------------------------------------------- 名山温州老知青2007-9-26 15:05:00 又一位重磅级的教授登场了。葛教授的大作行云流水、妙笔生花、 酣畅淋漓一气呵成,真让俺们大开眼界,耐看耐看!真是wondonful,又Beautiful。
最后一张照片是葛大哥;十二团报道组三人分别是张保尔、石予民、葛长根。几位大哥,向你们致以节日的问候! ----------------------------------------------------------------------------------------- 名山知青 2007-9-27 14:39:00 学习了。看到上海的几位老大哥了。 另:报道组成员是四缺一呀? ----------------------------------------------------------------------------------------- 作者:名山温州老知青 2007-9-2816:09:00
名山知青,你好! 你说的四缺一是不是毛四维啊?阿毛可也是名山的一支笔,文风犀利可以刚、拔、萃来形容。他也是同葛兄、保尔等一起考上大学,曾就职团中央,后到外交部。这几年一直在驻外使馆工作,前不久任驻巴基斯坦政务参赞(副大使),最近又调到印度了。下面是毛兄最近发给我的email摘录的一段:
“其实我至今尚未回农场看看。去年曾决心要去,都去买火车票了,但又被提前招回巴基斯坦,未能一了心愿。
我最近转馆印度,任务是在加尔各答新建一总领馆。50年代中国在加尔各答曾有总领馆,后因 62年中印边界战争而关闭。 45年后重建新馆,确反应了两国关系有长足进展。
这次在巴基斯坦工作两年多,有点累。一是两年间接连温总理和胡主席访巴;二是近年巴安全形势不好,两年间我参与处理了两起中国人被杀事件(死了六个人),一起中国人遭绑架事件。国内媒体有报道,有些还提到我的名字。我总是说,如果国内媒体提到我,肯定不是好事。计划今年底加尔各答总领馆开馆,如果这次有报道再提到我,那将会是好事。” ----------------------------------------------------------------------------------------- 引用小诚在2007-9-26 13:32:00的发言:
作者太优秀了,偶还看到了“上海市三好学生”的奖章!美文加上么 多宝贵的历史资料图片,真是大开眼界~~ ----------------------------------------------------------------------------------------- 引用痴心不改在2007-10-4 7:42:00的发言 教授真是了得,看看他还保存的发黄的票据及半票火车票等文物, 就是一个相当严谨的人。凡认识葛教授都知道他办事认真又踏实;他有 一个幸福的家庭,三次回访农场,两次携夫人及公子一同到名山;其公 子非常优秀,也洋洋大篇写了回访随想,文风酷似韩寒,有其父必有 其子,父母的潜移默化起了重大作用。向葛大哥行礼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