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名山家园”札记
与名山知青有缘,最初缘于沈惠钟,后来是窦忠强、石予民、陈笑华、刘军、陈接章、汪向创,再后来是葛长根、张念胜、陆玉洁、谢肇祥、杨捷、沙钝、柳鸿文、王国荣、刘宝芬,去年见到了王显庆、李德贵、李福林、池秋生、宋宝安、张鸿飞、石慎景、胡家瑞,粗粗算来,见面聊过天的就有40多位黑兄黑姐。与之交往交流,常怀敬畏之心,也留适当距离。有距离,心更近。 名山知青没把我当外人,纪念活动当嘉宾,战友小聚也到场,甚至设宴接风饯行;我也不把自己当外人,见想见得人,说当说的话,做该做的事。惠钟兄视我是“12团编外荒友”,忠强、予民兄称我是“名山老铁哥们”,杨捷、念胜认我“新朋挚友”,我呢,自然很在意,也愿意做名山知青的好朋友,以后便是老朋友了。 记得创办“205信箱”时,忠强兄送来“钥匙”,于是多了一个读者;这回升级为网站时,忠强兄发来“聘书”,于是多了一个作者。“名山家园”的开通,既是知青活动的丰碑,也是名山知青的喜事。 值此喜庆之际,作为网站的读者和作者,给我喜欢的“知青家园”写几句心里话,谨此表示祝贺。 一个网站犹如一个人,有自己的个性。名山知青家园也有自己的个性。这种个性的形成,除了天势地势,主观客观,还有经历。这是北大荒知青的优势,现在有这种优势的网站已经不多见了。 经历是也是一种财富。把几十年的家底翻出来,是很可以整理和反思的一段历史。经历给人底气。根子深,底气足,便有章法,有成竹,不会东张西望,无所适从。 经历有形,在一代知青口中笔下传递,也希望与下一代交流。经历无形,重要的是一种精神,一种风格,一种素质,一种状态,甚至是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一种心得。网站如果没有一点精神,就如没有灵魂。 不过,完全拘泥于经历而无觉无悟,就像躺在祖宗的产业上一样没出息。因此,传递、交流都是动词,经历不是惰力,也不是固化。在新的条件下,有了新的认知,经历才有活力,才有新的生命。 社会现实提出了许多无法回避的问题。网站面临了前所未有的严峻的挑战。不成问题的问题成了新的问题。迁就媚俗省心省力省事。而想坚持什么则要费心费力费事得多。 从信箱到网站,“名山家园”有了新的定位,也有主打栏目,只是在网络普遍通俗化的情势下仍然保持自己的品位,在娱乐化越来越严重的侵袭下仍然保持自己的个性,形式变换,做法改进,精神依旧,使网站成为知青的精神家园。 (写于2012年10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