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王国荣 于 2013-3-31 10:12 编辑
金秋十月喜重逢
10月3日中午,上海“海上渔市”酒店的一间包房里十分热闹,原十二团一中、二中的部分上海知青教师在此欢聚一堂,设宴欢迎从北京来上海过国庆节的程桂春老师、石予民大哥及他们可爱的小孙子壮壮。恰巧那天同团战友田梦冬夫妇从南京抵沪,葛长根开车把他们接到了酒店,受到大家热烈欢迎。
我们与程老师和石大哥分别三十多年了,老友重逢,激动万分,紧紧握手,连声问好。程桂春老师当年在一中教高中课程,她为人热情爽直,乐观豁达,在我们眼里是位可亲的大姐。这次见面,大姐还是那么开朗、健谈,而且记性特好,聊起往事滔滔不绝,连我们当年周末下午讲故事的细节都记得十分清楚。石予民大哥曾在团部机关工作,他是一中的姑爷,所以大家早就熟识。石大哥为人正直,举止稳重。他文笔极好,那时在团报道组里就很出众,如今在205信箱和宝泉岭论坛上我常读到他精彩的文章。这次相见,聊起写文章,程老师就笑着说,他没事就喜欢写。石大哥则风趣地说,写文章动脑子,可避免得老年痴呆症啊。两位大哥大姐身体健康,精力充沛,气色很好,真令人高兴。在大人们的聚会中,可爱的小壮壮特别引人注目,两三岁的孩子最惹人喜爱了。壮壮长得挺结实,聪明活泼,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透着一股机灵劲儿,十分可爱。我早在石大哥写的数篇含饴弄孙的文章中认识了这个小宝贝,今日见面,小壮壮比我想象中还要活泼,几位上海的爷爷奶奶都抢着抱他。从交谈中我得知,桂春老师和石大哥退休后精心照料着可爱的小孙子(儿子儿媳在加拿大工作),有时还参加老同事的自驾车旅游,平时常上网写写文章,生活愉快,心情舒畅。这样的退休生活让我好生羡慕。
席间欢声笑语不断,两桌的老朋友频频举杯,开怀畅叙。田梦冬当年是农场宣传队的台柱,多才多艺,我对他说,我们在网上看到你在北京知青聚会和回访农场时精彩演出的照片,今天你能否来上一段,让我们也一饱耳福?大家都赞同我的提议,梦冬爽快答应,他说就唱京剧《沙家浜》里《十八棵青松》中那句高腔吧,祝愿我们知青象青松一样不老。大家高兴极了,热烈鼓掌。只见他走到中间,一个英武的亮相,目光炯炯,神采飞扬,一招一式,相当专业。还未开腔,那不凡的气势已先声夺人。随即一句“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嘹亮的声音激越、高亢,很有穿透力,全场顿时爆发阵阵掌声和喝彩声。原来他准备只唱这一句的,但在全场的欢呼声中,梦冬激情迸发,一口气连唱带舞,把表现青松“烈日喷焰晒不死,严寒霜雪郁郁葱葱,枝如铁、干如铜、蓬勃旺盛、倔强峥嵘”风格的唱段表演得激情四射,淋漓尽致,我们看得赏心悦目,听来回肠荡气。梦冬真是宝刀不老,再显当年风采。大家赞不绝口。有人提议,可请一中胡海石老师也唱一首歌为大家助兴。一中的老师都知道,胡老师有个快乐家庭,夫人周春妹老师善于策划,胡老师喜爱歌唱,还有一个聪明可爱的小外孙也有音乐天赋,他们祖孙联合表演的精彩节目曾在上海电视台上录播过呢。在热烈的掌声中,胡海石老师笑容满面走到中间,以优美圆润的男中音给大家演唱了一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夫人周春妹在一旁兴致勃勃地录像。胡老师的演唱声情并茂,与刚才铿锵有力的京剧唱段不同,此曲旋律悠扬,充满深情,很有感染力。在北大荒时我真不知道胡老师竟有这么一付好歌喉。大家随着歌声的节奏齐声拍掌,有的人还一起跟唱着,全场气氛更加热烈了。三十多年后的重逢,大家总有说不完的话。就象歌里唱得那样:“见了你们总觉得格外亲!”这次与北京来的老战友们在国庆佳节期间相聚,大家都觉得是喜上加喜,十分愉快和难忘。下午在金秋的阳光里,大家在酒店门口合影留念,照片将会给我们留下美好回忆。
还要提及的是,为了组织这次聚会,一中的钱慧敏和周春妹两位老师费心不少。钱慧敏老师最早获悉程老师一家来沪的消息,她热心地与大家电话联系,细心地安排落实有关事项,已经忙碌了好几天。周老师对这家酒店很熟悉,服务员见了都亲热地叫她周阿姨。我们多次接待原农场的老朋友来沪,都选择在这里相聚。每次都是周老师亲自点菜打招呼,凭着她的关系,我们在此用餐总能享受到价廉物美的优惠。谢谢两位热心的老师。 写于2010年10月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