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日西沉,苍茫的黄土地浸润于一片血色之中。 我心绪复杂地登上了距古城西安80公里的乾陵之巅。这是唐高宗李冶和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的合葬墓,它依梁山而凿,气势雄伟,乃中原帝王陵寝中的杰作。 鸟瞰一马平川,前方17座陪葬墓点缀在阡陌之间;近处的守护神朱雀、翼马、蹲狮、石人,或振翅欲飞,或临风嘶鸣,或仗剑肃立,写尽了帝王的威风!陵墓中的主人,经过1200余年的沧海桑田,早已化作历史鸿泥,然他们的千秋功过,却似一首雄浑抑或低回的挽歌,萦绕于人间,甚至影响当代的世事沉浮…… 我缓缓地步入陵墓区,走向朱雀门前的两边高6.3米的巨碑。西为述圣碑,由武则天撰文,唐中宗书写,用以歌颂高宗的文治武功。高宗乃唐太宗第九子,在位34年,政绩平平,晚年大权旁落武则天,功德无量是欺人之谈。但是,历华夏几千年风云变幻,后人为帝王名臣盖棺论断,总也少不了夸扬、溢美之词,乃至成为难改的沉疴。想到这儿,我不禁感到述圣碑如同一块玩童耍弄的小砖。 东为无字碑,是根据武则天的的遗言“自己的功过让后人评价,不刻文字”而立。武则天因其女皇之尊,而令后人毁誉参半,还蒙上了女强人的神秘色彩。 武则天出身寒门,先被唐太宗选入深官,后于感业寺与高宗共结同心。她辅助高宗执政,至公元690年,自己称帝,改国号为周,在政治舞台上风光了50多年。斯时正是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与唐玄宗“开元盛世”的过渡期,则天皇帝砥柱中流,劝农桑,薄赋徭,广言路,杜馋言;息兵,尤以其抑制豪门士族,选拔寒士参政,为开元时代培养了大批人才……若论其功,尽可树碑立传,然其却开了立无字碑之先河。这在尘埃积厚的封建社会,需要何等的胸襟和勇气。 残阳的未稍一闪一闪,随着归鸦鸣叫,庞大的乾陵徐徐隐入如水夜色。唯有无字碑高耸青天,它无声无息,却又似箴言阵阵…… (原载于《文化参考报》1995年11月2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