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家园

 找回密码
 请使用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3494|回复: 2

电视剧【知青】质疑“美化知青历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1-19 21:24: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柏弘耀 于 2013-11-19 21:23 编辑

本文摘自《时代周报》 作者:张润芝 尹靖霏 原题为:《知青》的历史破冰:被质疑“美化知青历史”!


一部描写知青的电视剧《知青》在央视一套播出,迅速取得同时段上星频道中节目收视率第一的成绩。与此同时,争议声起:电视剧开头就是一群知青到了农村,欢呼着“我们来了”—这是知青的真相吗?“美化知青历史”的批评由此而来。


操刀编剧的,是当年“知青文学”的代表人物梁晓声,导演则是执导过《闯关东》的张新建。整个电视剧有20多个知青形象,演员用的都是新面孔,没有一个是明星。尽管外界有种种争议,导演张新建却认为,拍这样一部电视剧是“破冰”:“这块冰始终要破开。”


“再重复‘伤痕’没意思”


《知青》的制作单位是原名山东电影电视剧制作中心的山东影视集团。导演张新建介绍,《知青》是受山东省委、省政府的委托做的,先确定了这个主题,再找到在知青文学方面颇有经验的梁晓声操刀整个故事,梁晓声也和山东方面颇有渊源,山东电视台曾经拍摄过梁晓声的《今夜有暴风雪》。关于“知青”这个主题,制片人侯鸿亮认为是有收视市场的:“中国1700万知青,现在他们都有家庭,有子女,这个主题的电视剧辐射面会非常广。”


梁晓声2008年开始做剧本,一直做到2009年上半年,他不用电脑,完全手写,最终拿出了77万字的手稿。但是他写的其实不是分镜头本,也没有分集大纲。2009年5月,张新建正式接手剧本,自己又研究了梁晓声写的故事,做出了75万字的导演工作台本。张新建是50年代生人,当过兵没当过知青,尽管亲身经历过“文革”,张新建还是觉得牵涉到整个“文革”历史,需要认真做功课,他花了很长时间调研、查资料,准备台本,直到2010年7月,电视剧才正式开拍。


张新建做的“功课”中,还有一个考量,就是关于知青,视角和重点放在哪里。张新建直接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他的“基本原则”:“对‘文化大革命’这场运动要否定,没有任何疑问。不光是‘文革’,包括上山下乡这些。但是经历上山下乡的那批人,要给予肯定,肯定他们的精神。十年动乱对国家对民族造成了极大伤害,他们的精气神、所经历的磨炼,在命运的变化中所表现的不同的努力和坚韧性,这些要给予肯定。”


张新建的想法和制片人侯鸿亮是一致的:“那段历史是不堪回首的历史,不管是政治环境还是生活环境。但是在这个不堪回首的环境里,我们怎么能够做好,还能保持人性的光辉,这是很重要的,对当下是有积极意义的。”


张新建经历过“文革”,他清楚历史的真实面貌:“中国有1700万知青,都有不同的遭遇,有的遭遇甚至很悲惨。但是我们的电视剧不能定格在这一方面,我们更想透过这些,找到另外一个角度,在悲惨中表现那个年代的人们不屈不挠、积极向上的精神,主要想在这些方面做文章。”张新建特别提到,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已经出了许多:“如果我们再重复伤痕,已经没有意思了。”


在张新建的设想中,《知青》还有一个任务是告诉80后、90后们过去的历史,因为这些历史在教科书中出现得太少:“通过一个比较巧妙的角度,让现在的年轻人看完之后,大体上了解父辈还有这样一段历史,因为这段历史在我们的教学中已经见不到了。不光是十年‘文革’、上山下乡运动,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前,教科书里都说得不够。现在的80后、90后对这段历史是根本就不知道。知青这段历史在影像资料上表现得本来就少,这其中因为各不相同的原因,创作人员视角不一样,呈现出来也不一样。到底是什么样?年轻人是真不知道。那么我们就尝试从现在这个角度做呈现,让观众在欣赏的过程中,从现在的角度对40年前这场运动做一个新的审视和思考,立足现在,思考未来。”他希望年轻人看了能有思考:“让孩子们看到这段历史,大体领略这段历史的困难时候,更加珍惜现在,杜绝这种事情再发生。”


看完再说“美化”问题


有了基本原则,张新建心里还有一个盘算:“要巧妙地融入我对这个题材的想法和思考,剧情避不开‘十年浩劫’,但是要知道哪些地方可以下笔狠一点,哪些地方需要轻一些。”


张新建最终决定“下笔狠”的地方落在了“尊重生命”的议题上。“当时是拿人不当人。在精神上、情感上冷酷地残暴地摧残一个生命,比消灭一个人的肉体更加惨绝人寰。”尽管这部电视剧在宣传上强调了励志、阳光青春这些概念,但是张建新说,要看到青春和背景的反差:“别的不说,现在很多孩子不理解,为什么1000多万人,在风华正茂的时候,没有书读,响应国家的号召,到了祖国的四面八方去上山下乡。这里面就有了隐含的信息,孩子们就要问,他们为什么这样?这就是整体上对人生命的不尊重。还有对出身不好的人的歧视、以阶级斗争为纲、唯成分论、言行举止都要注意、盲目的崇拜……一切不正常的东西发生在那个年代,都是对生命的不尊重。对于创作来讲,这可以说是悲剧的核心体。”


《知青》的宣传片里有很多强调年轻人热血的场面,字体也参考了大字报那种红色的大字,有些观众“美化知青”、“歌颂上山下乡”的印象也来自于此。张建新认为,人物的精神状态恰恰体现了环境的不正常:“虽然剧中人物,各有各的风貌,都有积极努力的精气神、满腔的生命力,这是只有在非正常的情况下才能出现非正常的东西。经历过那场运动的人会明白。”


电视剧的开头,年轻人兴高采烈地到了目的地,欢呼“我们来了”,是一个最常被拿来说明这部戏“不真实”的例子,质疑者说:“千里迢迢被送到农村干农活,怎么会这么高兴?”经历过“文革”的张新建解释:“第一,有这样的,都是一帮孩子傻乎乎的,千里迢迢从北京上海到北大荒,没想到下面面临的会是什么样的境遇。第二你要看到,剧情有一个明显的变化,安排了一场大雨,热情洋溢的情绪和瓢泼大雨交融在一起,这是有寓意的。”


张新建处理“文革”题材,特别提到“智慧”这个词:“做戏要讲智慧,为什么开头安排了一场大雨,结束安排了一场大火,这些都是有东西在里面的。”张新建所谓的“寓意”,很多体现在反差上,热情的知青刚到,就遇上了一场大雨,全剧结束的时候,“文革”也快要结束了,安排了一场大火。甚至连人物都设置了很多反差,女主角周萍看似柔软,内心非常坚强,上海知青小黄浦说了一口上海普通话,却是大个子。张新建希望观众自己能体会到这些反差背后的东西,他也开玩笑:“这些寓意是不是比较深,观众没看明白?”


除了反差之外,剧情中的很多细节都绝非“美化”。知青们干农活,有人质疑为什么要用人不用机械:“就是不讲科学,就是不讲人性化。”“极左”的知青手握《毛主席语录》,说话上纲上线,并不受其他知青们欢迎。知青赵曙光敢想敢说,写了一封“反革命”的信给弟弟,弟弟的同屋们发现了,他们认为信里说的其实是对的,集体发誓要守住信的秘密。知青的书要被烧了,他们痛苦地喊:“我们是知青!知识青年啊!”


张新建觉得剧中有很多对于历史细节的展示:“对‘文革’这段历史肯定是要否定的,但是对这段历史的理解,过来人会不一样。现在大家还没有全部看完,等到全部看完,静下心来思考思考,看看到底有没有美化的问题。”


在否定“文革”的原则下,张建新认为自己的作品已经展示出了本质的东西:“有些东西藏在剧中人的背后,通过他们的说法,带出了造成‘文革’苦难的本质性的东西,就是对生命的不尊重。”


知青题材历史“破冰”


编剧梁晓声此前接受《广州日报》采访的时候称,自己写作的知青故事会为了审查而有所顾忌。张新建也一再谈到“智慧”二字:“要写得巧。”另一方面,在着墨方面有轻有重,有所取舍,张新建觉得也是电视剧创作的需要:“我也看到过网上的文章,说苦难展现得不够。苦难是那一代人记在心里的,确实有,比现在苦得多,但是都过去了。其实这部戏的苦难已经够多了,一定要实打实地拍苦难,观众也不愿意看啊。不能把它拍成灾难片。”


张新建认为,有些东西确实不适合放在电视剧里,要是完全还原过去,例如有的知青生活苦闷,抽烟喝酒、偷鸡摸狗:“这些拍出来是个什么?你要给观众看什么?那是将来研究者用的,作为艺术作品不宜过分渲染。”


张新建的作品一向被视作“正剧”、“大剧”,他也在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包括之前的《闯关东》:“我们搞荧屏艺术,得有责任感、创作的良心。不管我们在现实中碰到什么黑暗的东西,创作的时候要取舍。大原则是我们要看到光明的一面、真善美的东西。如果拍出来都是假恶丑,那就没法活了,这个民族就没有希望了。当然在这个基调的基础上,影视还有其他功能,比如对问题的剖析,对当代问题的揭露,引发人们的思考。现在观众还是喜欢看一些温情的东西。”


有人说他是“主旋律导演”,拍的都是“主旋律作品”,张新建问:“好莱坞的《勇敢的心》、《泰坦尼克号》,算不算主旋律?有精气神的,弘扬大爱大善真善美的都是主旋律。主旋律不一定是红色的。”他认为不应该按照主旋律与否来划分作品:“主旋律是我国的特殊提法,我们从理论上分析,只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都算主旋律。咱们的国家在影视作品上更需要引导,而不是迎合。”


梁晓声曾说,做好了《知青》很长一段时间播不出来的准备,结果还是比较顺利地播出了。张新建将这部电视剧视为“破冰”:“这部戏的创作,带有破冰的意义。这块冰始终要破开,可能在现在,这部戏只能拍到这个程度。随着开放的进程,我们在观念上也会突破,这个题材,在描述上、表现上,是不是会有更广阔的空间得以发挥,是下一步的事情。这部戏在央视播出,是不是意味着我们的创作自由度、宽广度,又打开了一点?这对以后是不是有帮助?”


演知青的年轻人


《知青》的拍摄也跑了全国8个省,前后一共7个月。剧组想过选明星,但是明星都不可能在剧组待那么久,最后索性都选了新面孔,一水儿的80后,甚至还有90后。


这些80后最初只是去试镜,被挑中之后才知道,主题是“知青”。知青是什么?他们都说知道,但是只有一点儿。男主角赵天亮的扮演者唐曾说,一开始连名称都搞不清:什么是“红五类”、“黑五类”?什么是“左派”、“右派”?什么是停派、复派?而女主角周萍的扮演者傅晶对“知青”的印象则都是当代艺术和大众文化后来引用的“文革”符号:搪瓷杯、海魂衫、红宝书。出演齐勇的王凯是新演员中的“熟脸”,他的上一个角色是《丑女无敌》里的陈家明。因为父母也被下放过,他从小听父母说过老三届、上山下乡,但是“概念很模糊,只知道很苦”,一开始看剧本他还纳闷,为什么都结婚了夫妻之间还要互称同志?


准备开演了,80后们纷纷开始做功课,查资料、看照片、看电影。剧组也知道他们和这个题材有代沟,把演员拉到黑河的一个知青博物馆补课,和知青开座谈会。唐曾还特地去看安东尼奥尼的《中国》,找那个年代人走路和眼神的感觉。做完功课,年轻演员们的感知各有不同。唐曾是被吓了一跳:“原来那个年代是这个样子的,里面有很多特别吓人的东西。知青为了返城做的种种事情,为了留下来跟农村的人结婚,有很多人死亡,所谓的为了革命牺牲。”


王凯在看资料片时对一个女知青的遭遇很震惊:“当年她为了救火脸被烧伤,整个脸都被烧得没有五官了,那个我心里特别难受,从来没有想到过知青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如果是现在的人来看这段经历,就会觉得我怎么这么亏呢,但是她虽然眼里流泪,嘴里却说不后悔。那是我们这代人没法理解的,他们响应号召,去过那么苦的日子,还发生了这些惨不忍睹的事情,还说不后悔,我当时就哭了,挺心酸的。”傅晶同样提到了父辈们让年轻人不能理解的地方:“我开始向我的长辈了解那段历史时,他们脸上洋溢着光芒,一开始我不能理解。”


唐曾看了很多资料,才发现知青们是有不同的:“有后悔和不后悔的区别,有些是后悔,觉得毛主席当年犯了错误,不应该;有些是无怨无悔。”


了解完历史,年轻演员穿上了旧军装,这时候导演才发现,这个年代的年轻人和40年前相比,差太多了。拿扫帚扫地,他们姿势都不太对,导演问:“你们在家不扫地吗?”演员们回答:“我们现在就拖地,不扫地。”让他们干农活,割麦子磨豆腐,都要挨个教。


演员们印象最深的是演知青的艰苦。唐曾在片场忽然发烧,只好拿小凳子拼成床休息,到了他的戏份接着拍;傅晶割麦子的时候手被麦芒扎得都是红疹子;王凯对雪地戏印象最深刻,演员们在大雪地里,手冻得都没知觉。拍戏太辛苦以至于剧组还出了两个“逃兵”,有两个演员拍得辛苦就跑了,张新建啼笑皆非地回忆说:“下大雨拍麦收的戏,跑了一个;冬天的戏太冷,又跑了一个,行李都不要了,后来我们还托人把演员行李带回去。”


王凯想的是当年知青会苦成什么样子:“我们只是演戏几个小时就那么难受了,当年真正的知青过了七八年,没有回去。”


导演和制片人的立意是要否定“文革”、肯定“知青”。演员们演完了对知青的印象里留下的都是“纯粹”、“奉献”这样的字眼。唐曾说:“那个年代,很多人特别纯粹,都是为别人着想,无怨无悔地坚持理想;现代很多人都是独生子女,大家想自己的时候比较多。”傅晶甚至可以体会到父辈为什么会对知青岁月有特殊的感情:“后来慢慢地在拍摄过程当中,发现原来所谓的苦只是环境上的,内心的充实让我尝到了艰苦中珍贵的甜。”


演员们过了7个月40年前中国年轻人过的日子,都会跑去跟导演感慨:“没想到过去是这样的。”唐曾告诉记者:“如果作为演员的话,我愿意去那个年代体验一下;但如果作为人的话,我还是觉得珍惜现在吧。珍惜现在的美好。就像一句话说的,我们现在所浪费的时间,都是别人以前所希望的明天。”


200304hf65y99tfl641d57.jpg
548839_1317095465gQrP.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19 22:05:55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弘耀让大家了解了《知青》编导的创作意图、技巧甚至“秘密”。《知青》刚开播,就听到拍的太假,不值得看的议论。这种态度有些偏激,还是看看的好。带着激情下乡,以68年为甚。69年以后就没那股豪情了,文革把人们弄疲了,这是发动者想不到的,培养千千万万革命事业接班人的梦想也就此泡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9 22:13:16 | 显示全部楼层
石予民 发表于 2013-11-19 22:05
感谢弘耀让大家了解了《知青》编导的创作意图、技巧甚至“秘密”。《知青》刚开播,就听到拍的太假,不 ...

艺术创作总会有不尽人意之处,还是要看主流。其原因除梁晓声之外,全摄制组人员没有一人是知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Archiver|名山家园 ( 京ICP备13012660号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953 )

GMT+8, 2024-11-23 01:40 , Processed in 0.05204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