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欧游记三 吴淑英 13日早晨外甥女婿小王开了三个小时的车,把我们从多特蒙德送到法兰克福火车站的大巴停车场。德国有规定大巴司机每天必须休息够11个小时,所以原定8点半到的大巴车改到9点半才能到,1个小时的时间,我们去火车站转转并照了几张像。按照旅游的惯例,上车前要去卫生间清理一下。到了卫生间吓了一跳,入厕还需要交费,1欧元的硬币投进去,象咱们国内地铁进站口那样的不锈钢棍才转动一下,你才能进去。我先生开玩笑的说:“1瓶矿泉水在身体里循环一遍再出来,需要近20元人民币,太贵了。” 9点30分大巴车准时到了,导游叫“游淇”是一个中国女留学生,毕业后留在德国当导游。我们报的是一个当地的旅游团——开元旅行社,开元也是中国留学生创办的,专做留学生、留学生家长或交流学者的生意,所以除了司机都是华人。 第一站是德国的科隆,从法兰克福到科隆193公里。2009年德国旅游协会曾做过一次调查:在德国所有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中,科隆大教堂以绝对的优势排名第一,而柏林的勃兰登堡门、慕尼黑西南的新天鹅堡,柏林的国会大厦等著名景区,都得屈尊排在后面。 科隆大教堂也确实堪当此名,这座哥特式建筑的巅峰之作,始建于十三世纪中叶,断断续续修建了近七百年,直到1880年才告竣工。它占地相当于一座足球场,内藏大量珍贵文物,而最著名的是它的两座高达157米的尖塔,是全欧洲第二高的教堂,仅次于乌尔姆教堂。除了这两座主塔,它竟然还有一万余座小尖塔相互簇拥,其壮观雄伟令人惊叹。我心想:这简直不是人的杰作而是神的杰作,连不信奉宗教的人,也会受到深深的震撼。更可宝贵的是虽然它的体量如此巨大,但整体决不粗粝,相反它的细部极其精致,这座雄伟的建筑,每一块窗玻璃、每一根围栏、每一个角塔都布满了同样精致的雕刻或者绘画,加在一起便在大与精这两方面都做到了极致。 不过科隆大教堂并不完美,它整体呈现出一种难看的灰黑色,而不是建造它们的那些石料本应具有的纯白色。二十世纪后期,由于长期受到工业废气和酸雨的污染腐蚀,两座塔由原来的银白色变成黑褐色。当地文物部门为恢复教堂原来的建筑风貌,曾不计成本用莱茵河的水给157米高的双塔“洗澡”,尽管不能完全恢复原来的光亮明丽,但毕竟比黑褐色显得干净清新许多。后来科隆市议会知道了这件事,经过激烈的辩论,最终决定保留双塔被污染的黑褐色,以引起世人对环保工作的重视,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大家都知道德国是森林之国,但科隆、波恩、杜塞尔多夫等文化名城,全都紧挨着全世界最著名的重工业基地鲁尔区。从19世纪这里成为工业重心开始,经过纳粹时期的超常发展,直到战后这一地区占原西德工业生产总值的一半。这里生产全德国80%以上的煤,90%以上的焦炭,集中了全国钢铁生产能力的三分之二强,电力、硫酸、合成橡胶、炼油能力、军事工业等均在全国居重要地位,随之而来的是污染问题,然而现在,这里变成了一座大花园,蓝天白云,绿树成荫,又成了资源型城市成功转型的典范。 从科隆出发开车266公里到达荷兰的首都——阿姆斯特丹。从德国到荷兰既没有国境线也没有高速公路收费站,只是公路旁立着一块牌子,显示已进入荷兰境内。 汽车停在水坝广场前,导游介绍了广场四周的建筑:杜莎夫人蜡像馆、皇帝弟弟的行宫、英雄纪念碑等。纪念碑后面运河边上的一条街是花街,就是我们俗称的红灯区。在荷兰吸食大麻、性工作者都是合法的。我们壮着胆子去逛花街,大烟馆外能闻到淡淡的特殊的烟草香味,天还没有黑透,妓院还没有正式营业,但一家家门前都站着膀大腰圆的保镖,三三两两的胳膊刺青的青年,光头的黑人青年吹着口哨唱着歌,看哪个都像黑社会,心里不免一阵阵紧张,加紧脚步走出花街。 阿姆斯特丹不愧是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汇集了各种各样的人,广场上一群支持穆尔西的穆兄会成员,打着标语喊着口号在游行。还碰到中国宣传法轮功的人在散发传单。 当晚入住在阿姆斯特丹。 2013、1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