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家园

 找回密码
 请使用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3350|回复: 6

养老变奏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0-5 21:51: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养老变奏曲

    又让知青赶上了:以房养老。
    日前,《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正式对外发布,《意见》明确提出,“鼓励探索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具体操作办法和实施计划有望明年一季度出台。
    所谓“以房养老”,即为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俗称“倒按揭”——房屋产权拥有者把房子抵押给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后者在综合评估后,每月给房主发放固定资金。房主去世后,其房产出售,所得用来偿还贷款本息,其升值部分归抵押权人所有。这种贷款方式最大的特点是分期放贷,一次偿还。新华社发出质疑:房屋产权70年,70年以后怎么办?
    这一政策怎么样,先别管它。让我们简单回顾一下主流媒体宣传计划生育和养老关系的逐步变化:1986年:“只生一个好,政府来养老。”1995年:“只生一个好,政府帮养老。”2005年:“养老不能靠政府。”2012年:“推迟退休好,自己来养老。”2013年:“以房养老。”好一首养老变奏曲,只是节拍越来越快,说明问题越来越急迫。计划生育每月奖励五元钱,几十年一贯制不变,儿子都当爹了。他们对这五元钱恐怕都不知情也不想知道。看这二三十年的历史,养老问题的严重性与计划生育的因果关系,从政府号召的变化可以明显地看出来。
    有专家说,这个政策对孤寡老人还行,可是有家有业的,老人这么做,子女会骂他们的。这话且慢说,先算算账。这笔帐谁还算不过来:一套房卖多少钱?养老花多少钱?绍兴高级养老院月收费三万元,住得起的定是大款亿元户。当然要是在北京有一套100平米的房子,目前卖个四五百万没问题,绍兴养老院一年36万,能住十二三年,75岁进去,住到死也差不离了。一般家庭,一月七八千元养老费到头了吧。各个阶层会找自己经济条件承受得起的养老院。但是,不管哪个阶层的,只要有房,以房养老的结果是:大多数老人“倒按揭”的钱没用完,人死了,养老机构赚了。这不是等价交换的市场行为。有个词叫“巧取”,这比强拆巧多了。去年,北师大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董藩说,25年后,北京每平米房价将超80万元人民币,全国平均9万元!目前北京学区二手房就已经卖到10万元一平米,最高标价:景山学校学区房34万元一平米!是房价涨得快还是养老费用涨得快?宁可把房卖了拿着现金进养老院,按月付费,老人、亲属心里都踏实,养多长时间缴多少钱,弄不好去世了还有结余可作为遗产送给子女。25年后卖房所得,养几辈子老、打着滚花都花不完。
    现在有人宣称以房养老发达国家已有成熟的做法,推行多年了。这话在每次新政出台时都能听到,住房实行商品化时听到过,生活日用品涨价时听到过,形形色色的改制时听到过。此时强调普世了。还说养老院投资大,平均一个床位核算下来要七八十万,这帐怎么算出来的,能不让人起疑?无非是为高价做舆论铺垫。
                                石予民(2013.10.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5 23:02:45 | 显示全部楼层
快一步赶上穷,慢一步穷赶上。好事总是赶不上,坏事总是赶上咱。谁让咱们和共和国是同龄人,共和国的脚步就是深一脚浅一脚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7 16: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老啊,不要管这么多,不要管这么远,我等把眼下每顿饭吃得好吃得饱,才是真格的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3 20:31:13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news.sohu.com/20131013/n388066598.shtml
北京公立养老院每月收费2250元,要排队等100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14 12: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民大会堂每个人都有一份,抵押利用那份份额养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14 12: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石予民 发表于 2013-10-13 20:31
http://news.sohu.com/20131013/n388066598.shtml
北京公立养老院每月收费2250元,要排队等100年!

一天等于20年,五天的事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14 14:04:34 | 显示全部楼层
老人谈以房养老:抵押房子养老 孩子会骂我
2013-09-15 15:54:26  浏览量:2240  评论(1)
字号:T T
摘要:明年试点以房养老,有市民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也有儿有女,他们说实在的话,还眼巴巴看着我的房子,我不能把这个房子抵押给银行之后,我生活水平提高了,可以得到银行利息了,等我百年之后,房子给银行收走了,我的孩子不得骂我啊。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的迫近,“421”模式的中国当代家庭:4个老人、一对夫妻、一个孩子。让“上有老、下有小”五个人的照顾责任都摊在了夫妻两人的身上。我们伤感地说,也许“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不再仅仅是歌词里的事情。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担忧自己的养老问题。
  如何能不给子女过多的负担,又能让自己年老后得到基本的养老保障,成为很多人考虑的问题。眼下,“留下房子抵押,金融机构为你养老”,作为一种新型养老方式,因为国务院近日下发的的细则文件,“以房养老”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焦点。
  日前,《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正式对外发布,《意见》明确提出,“鼓励探索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具体操作办法和实施计划,有望明年一季度出台。这是我国政府部门首次明确提出“以房养老”模式时间表。
  通过“以房养老”试点,既盘活了老人沉睡的不动产,也解决了老人养老资金难题。这种“以房养老”的新方法,距离老年人究竟有多远?我国正面临严峻的“老龄化”问题。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将突破两个亿;2025年,这个数字会突破3亿。“如何养老”是每一个中国人都要思考和担心的问题。《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要求保监会牵头,会同民政部等部门,“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
  所谓“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简单说就是“以房养老”,老人把已经付清贷款的房子抵押给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金融机构通过数据统计和精算,综合考虑房主的年龄、预期寿命、房产若干年后的价值等因素,定期发放给房主一定数额养老金,房主去世后,房产归金融机构所有。中国房地产协会副会长孟晓苏(微博)认为,这种发源于美国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养老模式,我们可以借鉴。
中国老年群体是一个有房产但相对贫困的群体,相对他们相对低下的退休金,房产就是一个固定的量,能不能把房产盘活,供老人养老支用?
 “以房养老”的模式,其实在我国也并非新鲜事物,南京、上海、北京等地的个别金融机构曾自发兴起尝试,南京的一些老年公寓要求,凡在当地有60平方米以上产权房、超过60岁以上的孤残老人,可以将房产抵押给养老机构,自己则免费入住老年公寓,老人去世后房屋产权归养老机构。某股份制银行零售业务部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也推出了以房产为抵押的金融服务。
  负责人:贷款额度可能要看他的房子评估价值,我们一般按照房屋评估价70%左右做一个抵押率,我们现在也是按照每个月给客户最多两到五万元。
  然而,在这几年的实际运行中,“以房养老”市场规模并不大,除少数金融机构开展外,大多机构仅仅在观望。即使已经开展这项业务的银行,也是申请者寥寥无几。针对这样的新业务,很多老人也是顾虑重重,不敢轻易把房产抵押出去。
  市民1:我跟儿子住在一起,我的房子抵押给银行,儿子住什么房子呀,这个房子的事情。很复杂的。
  市民2:我也有儿有女,他们说实在的话,还眼巴巴看着我的房子,我不能把这个房子抵押给银行之后,我生活水平提高了,可以得到银行利息了,等我百年之后,房子给银行收走了,我的孩子不得骂我啊。
  对于“以房养老”的金融模式,老人不信任,金融机构也不并放心。对银行、保险公司来说,正向按揭贷款的风险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减小,而“倒按揭”恰恰相反,时间越长风险越大。此外,如何确定“倒按揭”利率也是难题,贷款额少,老人不乐意;贷款期长,机构又可能吃亏。孟晓苏进一步解释。
  孟晓苏:保险机构第一个担心,就是房价会下跌,抵押物会缩水,第二个担心是说中国的土地使用权只有70年,有的只有40年或者50年,到时候政府会不会把土地收回了,第三个担心,产权不清晰,老人去世后,子女再纠缠,不搬出去怎么办?
  老百姓不太接受,金融机构不也不敢放手试水。“以房养老”这项在国外发展成熟的业务,为何在我国一些地方遭遇冷落?目前,在我国还处于探索阶段的“以房养老”模式,会不会成为我国社保养老和“子女养老”之外的另一种养老方式?
 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认为,在已试行“以房养老”的地方,之所以各方积极性不高,政府其实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商业银行面临最大的风险就是不知道老年人活多久,如果当老人把房子产权让出来之后,银行要进行定价,然后再反过来支付养老金,如果定价的时候预期寿命假如是15年,但是老人最后活了30年,银行一直在支付养老金,这个亏空谁来办,这不是商业机构能做长期做的,这应该是一个准公共品,政府必须介入。
  当前,中国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养老金不足的问题已经显现,各种备受争议的推迟退休方案屡屡放出风声,也有缓解养老金不足压力的考虑。而政府有关人士表示,“以房养老”的模式可以解决老年人养老金不足的问题,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杨团认为,这样的说法并不准确,养老金短缺,不能依靠“以房养老”来解决。
  杨团:增加养老金很重要的是增加投资的问题,在美国特别明确的是由好多不同的投资公司在政府允许下管理养老金,而我们不是,我们的个人账户全部在政府手里,政府把所有风险都揽在自己身上,你想要个人投资,你只能拿养老金之外的钱,所以现在大多数中产,都不是仅仅依靠政府的养老金,都是自己想办法,在做家庭投资,让自己老年生活富裕一点。
  “以房养老”涉及房地产、金融、保险、社保及行政管理多个领域,目前在我国还是新生事物,这一业务模式的成熟、完善,既需要各地的先行先试积累经验,也需要从国家层面进行系统、细致的制度设计。杨团建议,“以房养老”政策实施前应该充分调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Archiver|名山家园 ( 京ICP备13012660号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953 )

GMT+8, 2025-5-10 09:07 , Processed in 0.022945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